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歐洲近代以前的貨幣與銀行(四之一)

廿四、戰爭(二十)–歐洲近代以前的貨幣與銀行(四之一)


一、實物貨幣

無論在那個地區生活的人類社群,都需要貨幣做為衡量物品價值、長期儲藏財富的工具和交易的中介。就目前證據所知,約於西元前三千年(可能在中國軒轅黃帝之前)前後,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即兩河流域位於今伊拉克)文明出現使用貨幣的文字記載

依地理環境、經濟發展情況之不同,貝殼、龜殼牲畜(牛、羊、豬…)、毛皮、糧食(米、麥、鹽…)、布帛、珠玉…都在不同地區、不同年代擔當過計價標準或貨幣的角色。

二、金屬貨幣

據考古發現,約於西元前七世紀(中國春秋時代),呂底亞〔Lydia;一古國
,位於今小亞西亞(現屬土耳其)中西部,臨愛琴海,一度富裕強盛,西元前546年為波斯所滅〕開始以天然的金銀合金鑄造標準化的貨幣。

呂底亞於西元前6世紀早期(約春秋周定王時期)發行的
琥珀金(Electrum)幣

當呂底亞所鑄造標準化、方便攜帶的錢幣在貴族與大商人間流通後,其他王國便紛紛在國境內所出產的金屬上,以獸、牲畜、食用植物、國徽或國王名字等等為圖案仿鑄,錢幣就慢慢在貿易比較發達的地中海區域普及開來。常用以鑄幣的金屬主要是金、銀、銅,也有鉛、鋁、鎳、鐵、錫、鋅,以及各種合金。

由於其質色和相對稀少性,全球人類都喜愛金銀,金又比銀貴重。馬克斯曾在資本論中說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而貨幣天然是金銀。

因為金、銀價高,在中世紀後期物資生產力提高,銀、金礦逐漸被發現,冶煉技術大有改進之前,它們不是民間主流貨幣。在近代以前,一般農民百姓因為糊口以外的剩餘物資很少、生活簡單而用錢不多。歐洲到中世紀後期甚至更晚的時候,各大莊園基本上還是自給自足的。(中世紀指西元515世紀,自西羅馬帝國滅亡至文藝復興運動和大航海時代之間的時期,約當中國自南北朝時期至明朝中葉)

但羅馬帝國和各地區較大的、自己鑄幣的國王和大領主會以小單位錢幣發軍餉、文官餉…,錢幣進入市場流通;和中國皇帝一樣,這是通過發行錢幣再次向人民收稅的行為。由於稅是通過小領主→中領主→大領主(諸候)…逐級累積上繳的,於是為了方便,持有錢幣的領主間,也就是大莊園與大莊園間、莊園與城市商人間,環地中海(南歐–近東–北非)各區域間大量貿易往來使用錢幣的情形愈來愈多。錢幣就這樣逐漸成為交易中介,發揮價值衡量、價值儲藏等諸多功能。

約西元前240~前225年(秦始皇時期)
羅馬青銅幣(阿斯–As

上圖青銅幣(阿斯––As的蝕刻畫
硬幣的兩邊分別是雙面神雅努斯(Janus)和戰艦的船首

(青銅幣是羅馬共和國與羅馬帝國早期的法定貨幣,有鑄幣之前通行青銅塊
,再之前以牛為計值交換的標準。後來改為銅幣。在帝國疆域擴大,占有銀
、金礦來源後便鑄造銀、金幣,並規定各類各級錢幣的兌換比例)

〔中國在戰國時期各國所鑄造之各種形體的金屬幣,像刀幣、鏟(布)幣、圓幣、鬼臉錢,大多留有穿繩孔,歐洲金屬幣没有〕

西元324(三國之後東晉明帝太寧2年)君士坦丁一世發行的
蘇勒德斯金幣Solidus

13世紀(約宋朝末年元朝初年)德國南部、波西米亞
(今捷克西部)和匈牙利生產的銀條,用於大額支付

和東方同樣,西方各政權若政府施政錯亂,在貴族享樂、軍事與建設(多而無當)等方面過度支出,便自然使貧民比例大增,政府稅收入不敷出。政府稅收(錢)不夠用時就一方面橫徵暴斂,一方面在鑄幣成分中摻假而大量發行貨幣,造成惡性通貨膨脹、社會不安…等政權末年現象。政權末年現象通常包括土地兼併嚴重、貧富懸殊、胡亂建設與興兵、稅目過多稅率過高、內部紛爭不寧、資金與人才外逃、惡性通貨膨脹、少數巨富對政治之不當影響力大增、官商勾結斂財、民變四起…。光天災是不會引起民變的;若領導、協調得當,天災反而是促使大家團結奮發的契機。

即使在君王濫發貨幣,造成惡性通貨膨脹、貨幣貶值之後,百姓仍會接受君王為了挽救自己所造成之通膨而發行的新錢幣(政府不一定會收回舊錢幣)
。除非有能力推翻政府,不干心又如何?人類更不願回到以物易物的生活情境。即使濫發貨幣的政權被推翻,百姓洩了恨,新上台的政權還是得發行新貨幣,收拾爛攤子。在惡性通貨膨脹當時與之後一段期間,人們會降低持有貨幣的慾望,增持實物。

羅馬帝國於西元286年(三國之後西晉武帝太康7年)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於西元476年(南北朝南宋劉昱5年、北魏孝文帝延興6年)滅亡(西羅馬帝國滅亡前通貨膨脹嚴重)後西歐進入後世歷史學家所稱的中古黑暗時代
,較大區域的事務協調性弱化甚至中斷,政治方面從統一走向分裂,經濟方面從通貨膨脹走向通貨緊縮,各地大小領主間糾紛不斷,農民和小作坊工人們在大農莊內過著基本上自給自足的生活,各地區間的貿易量降低,錢幣流通量降幅更大。

基督宗教在羅馬時代從底層民眾間興起,之後逐漸進入上層社會;天主教會在西歐中古時代是唯一跨越全歐的統一性組織,從事教育、醫療、扶貧等社會服務工作,以其神學理論體系統治歐洲人民的思想意識。為了維持思想秩序,教會長期壓制人民逾越神學規範的思想自由。教會也長期要求信徒,即使是皇帝、君王、大主教,在覲見教皇時行吻腳禮(親吻教皇的腳或所着的鞋、靴)。很難想像要求別人對自己行吻腳禮是一種慈愛、尊重、平等的表現。

伊斯蘭教徒(阿拉伯帝國)的力量於西元632年(唐太宗貞觀6年)興起,隔黑海、地中海、伊比利半島(今葡萄牙、西班牙)北界與西歐基督教徒的力量對峙了近600年;除在伊比利半島上的進退外,雙方都無力穩定突破黑海與地中海這道地理界線。阿拉伯帝國於西元1258年(南宋理宗寶
6年,是年蒙古軍亦分3路大舉攻宋)為蒙古帝國所滅。

蒙古人雖然建立了人類迄今疆域最大的帝國,但還來不及自己建立能夠長期服眾的生活理念體系,或融入當地原有的生活理念體系,帝國就消亡了

西歐基督徒世界在羅馬天主教皇的號召下,從西元1096(北宋哲宗紹聖3年)開始,展開了近200年的十字軍東征運動,最後並没有突破與伊斯蘭世界原先的界線;西歐內部反而因為受到大規模戰爭動員、大批農民戰士遠征的影響,在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開始覺醒,逐步擺脫被統治階層長期壓抑下的非理性暗黑。

在十字軍戰爭時,為了支援戰爭,工(軍需品)、商(貿易、運輸、金融…
)業活躍起來,貨幣需供隨之大量增加,流通速度提高。

本系列曾於〔八、戰爭(四)–十一世紀末(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一文之末曾極簡述聖殿騎士團的金融業務,本文照搬如下,藉以再約略省視西歐與近東於1213世紀(中國北宋末葉~元朝)時的金融活動;當時貨幣的角色遠不如近、現代重要。

聖殿騎士團的金融業務

歐洲的教堂與修院很早就有替人保管珍貴財物與文件的情形。十字軍東征時代需要在各地徵集糧食、馬匹、被服、兵器等軍需品,從陸、海路運往地中海東岸的前方;同時有不少王公貴族捐獻軍需品所從出的領地與城堡
。軍需品的徵集、運輸,與受贈的產業都需要有人管理,騎士團便在各地成立處理這些事物的機構。由於騎士團有修士與軍事紀律、各處有受贈的城堡可保管或窖藏文件物品、有武力守衛城堡押運貨物,尤其騎士團個人成員不得擁有財產,故貪污等道德風險較低,這使騎士團在託管、金融與運輸業務方面比當時的義大利業者更具公信力與競爭力

於是聖殿騎士團的金融業務部份迅速發展,其經營逐漸專業化和系統化
成為專業的金融機構,以託管、放貸和異地匯款為主要業務,國王、貴族和教會成為主要客戶;大家經常把金銀珠寶、遺囑、條約、甚至稅款放在聖殿騎士團的金庫裡,皇帝、王公貴族、教宗、主教們還會把財寶寄存到國外的金融機構中,以備那天跑路時還有錢可用。

在那個年代借款給他人是不可以收取利息的,但在實務上常以捐贈、匯率收益、運費、抵押品贖回權取消等方式變相收取利息。

聖殿騎士團還從事一些受託征稅、稅收押運、代付、交割見証等金融業務
,以複式簿記方式記帳。傳說騎士團據點裡堆放的借據、帳簿比宗教書籍還要多,這當然很容易招罪。

三、國際間的主流貨幣

在國際間進行交易時,有很多商品很受外國歡迎、總外銷金額最大的國家,其貨幣最受外國商人歡迎並持有,且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要結算貨幣,留存在國外的數量自然會愈來愈多。主流(強勢)貨幣的發行國通常擁有當代最高的文明
,在國際間最有影響力。

一旦主流貨幣大量甚至全部回流其發行國,會發生什麼情況?
在什麼情況下,主流貨幣會大量回流其發行國?

時移勢轉,國際間最有影響力的國家會改變,因而主流貨幣隨之改變。1252年佛羅倫斯(Florence)所鑄造的,其基本型制與成色長年(12521533南宋理宗淳祐12年~明世宗嘉靖12年)不變的佛羅林金幣(Florin),隨著佛羅倫斯紡織業及銀行業的發展成為歐洲主流金幣。14紀各國鑄造金幣時大多以它的型制、成色為標準,一直流行到16世紀。

佛羅林金幣(Florin
左面百合花圖是佛羅倫斯國(市)徽
右面聖約翰像(St. John,義語San Giovanni)是佛羅倫斯的守護神
1340年(元順帝至元6年)間鑄造

中世紀末期德國各大小封建領主的鑄幣機構一度有600多所、荷蘭有16所。荷蘭議會於1606(明神宗萬曆34年)決定成立阿姆斯特丹銀行時發佈了貨幣交換手冊,上列341種銀幣、505種金幣的兌換及計算方法,其中光荷蘭本國的貨幣就有14種,加上成色摻假等情況,讓從事跨國貿易的商人很辛苦,所衍生的檢定兌換等費用肯定攤入商品價格,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最終由老百姓承擔。

如果當時的歐洲同胞認為彼此商品互補、相互貿易對大家都好,是人類合理的發展方向,那貨幣系統過度複雜就不合理,必需處理。

之後隨著中央集權的民族國家興起,西歐錢幣的混亂狀態逐漸結束。

四、借貸與商品產銷的金融迴圈

依邏輯推論,有二人以上時可能就有人際借貸關係。就考古資料顯示,在二千多年前,巴比倫的寺院就對外放款;西歐天主教會很早就接受信託,並從事放貸業務。放貸多以借款人的土地為抵押。

之後聰明的放貸人(甲)對農民放貸,以取得農產品的銷售權(或可視為放款抵押或預付部份貨款),並對長途運銷商人放貸(或可視為預付部份運費做為訂金);當放貸人(甲)再預收遠地農產品大批發商訂金〔或可視為大批發商放貸給放貸人(甲)〕時,放貸人(甲)就可以最少的自有資本串起整個商品的產銷迴圈並獲利了。放貸人(甲)因為了解商品供需兩方的情況並有金融實力而取得訂價權,或可說是取得這個商品產銷迴圈(系統)中的利益分配權,在產銷迴圈各方中佔有主導地位。聰明的長途運銷商人以獲利累積資本後最有機會轉型成為放貸人(甲),最早期時放貸的可能不是錢幣而是對借款方實用的貨物。

五、銀行業興起

當金屬貨幣流通後,歐洲、近東、北非地區由於鑄造發行錢幣的大小君王領主不少,在貿易輻輳之市區進行大量大額貿易的商人便有辨別錢幣真偽與成色、處理不同錢幣兌換、受存保管錢幣的業務需求,金匠是這些需求的合理供應者
,見多識廣的大商人也是,其次是包稅商、公證人;業者向客戶收取服務費。隨著商業日益興盛,銀錢服務業者由兼業變為專業;大商人因為其卓越的商業能力與錢幣的調度周轉能力逐漸在銀錢行業取得優勢。

在經濟向上發展的時期,投資的成功率高,存錢數量恆大於提錢數量,高利貸流行,銀錢業自然將相當比例的存錢放貸出去,甚至放貸給自己的人頭戶去從事投資活動。經營能力高明的銀錢業者自然在各大城市建立分支機構,同時兼營異地匯兌業務。即使一時提款者增加或提款金額大,銀錢業者也容易以其信用向同業或其他富有窖藏錢財者借款週轉應急(如同今天銀行間市場的隔夜拆款或短天期借款)。

當專業銀錢業者同時經營存、貸、匯業務並達到相當規模時,就成為後人所定義的商業銀行了。當銀行拿客戶的存款放貸,存款憑証在市場上以貨幣功能流通時,銀行就以它所發行的存款憑證創造了貨幣供給。

貼現(discounting;將所持有尚未到期之匯票,向銀行換取較票面所載金額為少的現金)也很早就成為銀行業務之一。中世紀時貼現的年利率約為812%
,當然各時期會有不同

除非必要,錢幣不在發生遠地匯兌的兩個銀行機構之間真實移轉,只在匯、兌兩方異地帳戶的帳簿上進行劃撥轉帳。

〔義大利數學家Luca Pacioli14471517)在其1494(明孝宗弘治7年出版的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一書中,叙述了在13世紀即已逐漸被使用並改進之複式簿記的方法,被認為是現代會計學的開端。複式簿記把交易中有關交易各方各種資產與負債的變化記錄得很清楚〕

集市

銀行開設的地點常在集市附近。

中世紀歐洲一般農民的平常採購在市場進行,也會有許多常用商品的供應商組成旅行商團在各農村間巡迴開市展售。以地區批發商為對象的跨國大量貿易則定期(譬如一年2次或4次)在固定地點(多為一國的大市鎮)集市,並有固定程序:譬如以9天進行布匹交易,6天進行皮革交易…,最後有幾天用於結算。每個商人都有一本帳,記下他欠甲多少、乙欠他多少…
,在結算時由集市官員核實商人帳本上的債權債務後,進行相互抵銷,没有抵銷的餘額以硬幣、舊匯票結清,或開具新匯票將債權債務延轉到下次集市時結清。

為了不要攜帶又大袋又重的錢幣遠行,商人有開立與兌現匯票的需求。由於銀行的信用比一般商人高,在各大城市設有分行的銀行業者自然會以銀行名義(以銀行的信用)提供在收到付款人錢幣後,開具銀行匯票(類似今天的銀行本票),供收款人在他地分行取款之服務,賺取服務費

匯票的習慣信用期限視匯、兌兩地間的距離而定,譬如從熱那亞Genoa
到米蘭為6天、到布魯日Bruges2個月,從倫敦到安特衛普
Antwerp1個月、到漢堡為兩個月等,很少變更。

許多集市是由銀行家衡量該地各類商品之需求量,主動邀集各類商品的供應商前往開設的。各式各樣的商品像外幣、房地產、保險、彩票…很自然的都會到集市中進行交易。

銀行家對社會有很大貢獻,他們潤滑了商品供需之間的交易,促進了商業和生產的發展,也就是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福祉的發展。

香檳集市Champagne fairs

法蘭德斯Flanders;位於今比利時北部,為荷語區,1116(北宋~明朝)世紀間產品供內銷與出口的紡織業很發達,區內根特(Ghent)、布
魯日(Bruges)、安特衛普(Antwerp)、布魯塞爾(Brussels幾個市鎮
是當時西歐最都市化的地區。本區西部的安特衛普15世紀中葉到16世紀中葉是歐洲阿爾卑斯山以北地區最大的港口、糖業中心與金融中心,之後被阿姆斯丹取代;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鑽石加工中心,設有鑽石交易所。現歐盟總部位於本區南端法語區之布魯塞爾

香檳郡Champagne位於法國東北角今天的香檳阿登大區(
Champagne-Ardenne Region),是法蘭德斯與義大利間、德國與西班牙間兩條商道的交會點,因而在1113世紀間形成西歐地區最重要之國際貿易市集。

一年中有6個國際貿易市集在香檳郡內6個鎮區輪流舉行,每個市集都長於6周;商品有農產品、牲畜、農具、香料、飲料、食品、藥品、布匹、絲料、衣服、毛織品、皮件、木器、鐵器、從東方來的奢侈品所有進場
、佈展、退場、合約、結算、運輸都有專業商人提供服務。現代商展的架構、作業項目和程序與之無甚差異。

結算作業大多在義大利銀錢(銀行)業者於展區所設置之工作桌上進行。大多來自威尼斯與佛羅倫斯的銀錢(銀行)業者會提供匯票沖銷兌現、計算匯率差價、錢幣兌換、信貸、開立匯票等服務。

來回香檳市集的騾車商隊會在沿途適當地點舉行市集,陸續銷售準備到香檳市集批售、和從香檳市集批入的商品給地區次級批發商。

當然需要擁有公權力和公武力的執政者來保障市集之安全與秩序,也需要公權力來保障合約與匯票在基督教國家中不發生違約;這種保障當然不會是免費的。

後來由於西元1300(元朝)前後開始的小冰期氣候導致農業產量與人口減少,1340年代全歐爆發黑死病,三分之一以上人口死亡,經濟活動大幅萎縮,義大利半島上又政治紛爭不斷等原因,使得香檳市集的活力弱化。

但使香檳市集在所有市集中相對重要性大幅降低的根本原因,在於熱那
Genoa與威尼斯商人經由海路到法蘭德斯進行貿易,以及新興城市不斷興起、不斷闢築新交通路網,荷蘭安特衛普(Antwerp)、德國科
Cologne)、德國法蘭克福(Frankfurt)、法國里昂(Lyon)、瑞士日內瓦(Geneva)等地都陸續開辦國際貿易市集。

一般金融學者認為銀行業務大約於12世紀(北宋末葉~南宋初期)在義大利北部的幾個城邦(當時為來自近東、北非、歐洲各地商品貿易的集散地,十字軍東征部隊進入地中海東岸前的集合整補地)興起,銀錢業者(銀行家)在集市經營結算、存、貸、匯等服務,之後從義大利北部向各地區經濟活動之核心城市(集市地點)擴散其分行。像1157(南宋高宗紹興27年)成立的威尼斯銀行The Bank of Venice;為融通戰爭費用由政府擔保成立,存款憑證可以轉讓。當時規定大宗物資之批發交易必需經過銀行,買方將貨款存入銀行,賣方取得銀行存款憑證。於1797年(清仁宗嘉慶2年)拿破侖入侵威尼斯後停業〕
1397年在佛羅倫斯成立的美第奇銀行Medici Bank13971494(明太祖洪武30年~明孝宗弘治7年)是最知名的義大利銀行,它促進了複式簿記分類記帳系統的發展)1487年成立的富格爾公司Fugger Firm14871640;明憲宗成化23明思宗崇禎13等都是早年歐洲著名的銀行。

現存世界最古老的銀行是義大利西耶納銀行(Banca Monte dei Paschi di Siena S.p.A.全球最早的公眾儲蓄銀行),於1472年(明憲宗成化8年)成立,迄今未曾停止過營業。2013年的年營業額為39.57億歐元,有28,417員工,目前虧損,有待紓困增資。

有研究稱1338年佛羅倫斯駐有約80家銀行的總行和分行。(隨經濟與貿易景氣增減)

六、銀行的獲利模式

如果存款準備率是10%(實務上各種年期的存款準備率不同),銀行體系收到
100萬存款,它可以貸90萬出去;借款人把借到的90萬存進自己在貸款銀行的帳戶,銀行體系可以再貸81萬出去;借款人把借到的81萬存進自己在貸款銀行的帳戶,銀行再。如果大家都把銀行所發給的存款憑證當成貨幣在市場中流通使用,理論上銀行體系可以就100存款最多發出1,000萬的存款憑證,賺取100萬的錢幣保管費與900萬貸款利息。

把存款戶的100萬存款轉變為自己的900萬資本金去放款收息,甚至用人頭借款戶把錢借出來,去賺取通常遠高於利息的投資報酬,這無疑是天下太好賺的生意之一;銀行業當然很快就以付利息來拉存款。

如果存款憑證等同貨幣,上述過程就是銀行創造貨幣供給的過程。由於各種原因,實務上銀行所創造貨幣的倍數没有「加權平均存款準備率之倒數」那麼高
;這個倍數與經濟景氣熱絡程度和貨幣流通速度成正比。

從某個角度看,上述900萬由貨幣乘數(存款準備率之倒數)所創造出來的貨幣供給是貨幣泡沫,就像新倒入杯中啤酒上半部的泡沫,它是有真實貨幣為基礎的,但本身不是真實的貨幣,可能會消失。(本文按:銀行所創造的貨幣真是完全虛妄的嗎?這個部份當本系列進入民族發展策略時會再略加討論)

對銀行家而言,錢不只是價值衡量、儲藏和交易的中介,它同時是一種商品,可以用它來賺錢。銀行業務成功的條件在於吸收存款、評估借款人信用、平衡存款與貸款到期額度(平衡未來金流)、預測產業發展趨勢與產業內各企業之競爭局勢(預測放款風險)、短期資金周轉等幾個方面的能力。(不管在什麼產業,企業成功條件的架構似乎類似)

放款會遇到倒債,理論上君王以稅收為擔保的借款倒債機率最低,教宗的倒債機率更低,於是能力高強的銀行家就設法到處結交君王、貴族、主教、還有教宗,借錢給他們,同時為他們代收並運送稅款、代管國庫和教宗的金庫(把稅款存在銀行裡以保障債權,並藉以創造高倍貸款)、還為君王籌措軍費。為了讓君王多借錢,銀行家大多鼓吹各項建設,甚至經由代言人挑撥戰爭。(大人物的借款金額比一般商人高非常非常多)

中世紀時許多君王、貴族、主教、教宗過著奢侈的高尚生活,常寅支卯糧借錢消費。他們死亡後繼承人常不認債,遇到債務人戰爭失敗和社會發生意外大災難時債權人也血本無歸。君權時代君王意志即法律,若君王違約賴債債權人很難興訟。所以銀行借錢給君王的利率常比借錢給自由城市(通常因為商業發達繳稅多而向君王爭取到若干自治權利)政府和城市商人高,戰爭借款的利率更高,尤其是在沒有足夠抵押的情況下。〔有記載奧地利公爵腓特烈三世(
Frederick the Fair12891330;元世祖至元26元文宗至順元年)曾以高達
80%的利率借款,當時商業貸款的利率大多在10-25%之間

銀行家常會要求君王把重要的大宗商品,如糧食、鹽、鋼鐵、羊毛、衣服等的貿易經營權、軍事裝備採購權、採礦權、某個城鎮的收稅權、甚至鑄幣權做為抵押品交給他們壟斷,這種壟斷權當然會提高君王賴債的機率(君王也會算,他會估算出或認為銀行家藉著各種壟斷權已經回收放款本息且大大有餘)。

由於各地金、銀、銅等幣材的比價不同,不同錢幣的含金屬量不同,銀行家在進行異地滙兌或異地放款撥款時當然會盡可能套利。銀行在放款給農民時也會蓄意併吞生產力高或區位好等漲價可能性大的土地,賺取土地增值利益。

當預估獲利率超過借款利率時,商人(在工業革命以前大工場很少,富人多因經商致富)自然會向銀行借錢投資或週轉。由於銀行是貨幣(資金–也就是財富)集散周轉的中心,銀行家掌握了社會中大部份資金的存、貸、匯,於是能幹又有發展企圖心的銀行家要比絕大多數人更接近並了解許多君王、貴族、將領、工商企業家、教會領袖、企業產業政治與軍事競爭的訊息和局勢變化,這種接近與了解當然會帶來更多賺錢的機會,使銀行家更為富有,影響力更大。

無法正確掌握商品供需實況和投機炒作都會造成商品價格大幅波動,貨幣供應過多與不足也會,以致個別產業與總體經濟在繁榮與衰退之間循環成為歷史常態。當經濟波動循環從向上發展時期轉為向下發展時期時,倒債者便大增,應變不及或無能應變的銀行就會發生倒閉甚至連鎖倒閉的情況。(有記載稱13
15世紀時義大利銀行業者的存款準備率僅有5%

當壞帳過量、銀行週轉困難時,不僅債務人到期借款無力續貸,還希望債務人提前還款,嚴重影響債務人的財務週轉,引發怨憤(大多數經營情況正常的債務人都預期在借款到期時能夠續借)甚至報復。個別銀行被懷疑可能無力承兌時會引發擠兌,當整個銀行體系因為壞帳過量被迫去槓桿時,就會發生通貨緊縮,致使許多工商企業因為資金流動鏈斷裂而無法周轉,出現財務危機…。通貨緊縮和通貨膨脹同樣帶給社會巨大的痛苦。

(在經濟穩定時期銀行基本上不希望債務人提前還款,因為它會破壞金流計畫的平衡,迫使銀行支付額外的費用去處理再平衡問題而減少利潤)

銀行家要獲利並規避風險,比一般商人更需要在消息靈通方面建立強大的競爭優勢,能幹的大銀行家在官僚、教會、軍隊、監獄、農村、工場、礦場、商業機構…中所佈建的情報網絡,其消息靈通程度往往超過政府。

大商人也和君王貴族一樣,會經由政治婚姻擴張勢力。
中世紀時政府没有銀行業務監理制度,穩健經營的銀行家全靠自律。

中世紀的銀行家幾乎都兼營商業,會切割自己的商業與銀行業務的風險,基本上他們是玩別人的錢,獲利全歸自己。即使自己投入若干本金,在銀行業務發生危險時當然會先抽回自己的本金,所以銀行倒閉時銀行家自己未必有多大財務損失,繼續過著貴族生活,更缺德的還會賺倒閉財。

大銀行家很早就知道讓各地分行獨立合夥獨立經營的好處,並嚴控各分行間資金融通的限額。除非全歐景氣同步變差,或總部的經營能力弱化到離譜,一個分行破產不致引發集團其他分行連鎖破產的骨牌效應。

銀行要獲利就得確保債權,於是當天氣好、景氣好、存款多時,銀行員會到農民和商人那兒,笑問需不需要錢,利率很低;當天氣、景氣不好,債權堪虞時,銀行員更會到農民和商人那兒,寒著臉催逼還錢,還威脅查封抵押品
。銀行這種晴天借傘、雨天收傘的行徑,與百姓大眾尊崇並終生引領期盼的行俠仗義、濟弱扶傾完全背道而馳,自然社會形象很差。但另一方面,財富令人欣羡、為人所追逐,富貴者除非自己低調,都門庭若市,享受被眾人捧著怕著當老大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