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4日 星期一

從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8年二次會議錄影引申

2018/9/24
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8年年會2018/2/25北京)
主題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

「紀念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四十年暨50人論壇成立二十周年」學術研討會
主題: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使命
中國經濟50人論壇主辦(2018/9/16北京)(收視時錄影音量須調高)

從這2次會議錄影我們可以很表面的看到中國大陸經濟學界若干人士對中國經濟問題的看法,他們的看法可能在中國經濟學界具有代表性。從他們的敍述我們可以很表面的聽到中國大陸若干經濟情況。會議也安排有產業界人士發表意見。

這種研討會的型態,是由與會者對中國經濟事務若干個面向(主題)發表概觀或概念性的看法。對於事物和事務的概觀或概念有重要性,它可能發展成理論。

理論有重要性。人類行為從自己的慾望與能力出發,在權衡現實情況後形成關於行為的理論,然後依據理論行為,盡可能以高益本比滿足慾望;所謂現實情況包括行為系統中所有份子(有形和無形之動物與非動物)的慾望和行為能力。可以說行為的成敗由理論是否切合實際決定。

民主社會中的政府經由國民授權處理大家的公共事務,依據法律和政策行政
。法律和政策經過擬訂和審議的程序後成立。

法律和政策(政府行政)牽涉社會公共資源∕利益的分配與對國民行為的限制,將受到影響的各方(利益相關者)自然會設法影響法律和政策的研擬與審議來圖利自己,招術不少。利益衝突各方會進行非暴力鬥爭,有時還會進行暴力鬥爭。文明程度較高的社會大多判決實施暴力者敗。目前大家都明白體力和武力型暴力,但對於智力型暴力仍需更深刻的研究。

很自然的,在政府中從事法律和政策研擬以及審議的人士會受到利益相關者的包圍,執行法律和政策的人士也會受到利益相關者的包圍。包圍者會對受包圍者施加利誘和威脅。

知識水準高和錢多(所得水準高)者提出利誘和威脅的能力高。知識、道德水準高和錢多者抵抗不當利誘與威脅的能力高。

可以轉化為能力的知識是影響所得的重要因子,所得分配還是影響社會活力的重要因子。一個富人能吃、喝、穿、住、用、養情婦情夫、旅行遊戲多少
?富餘的錢若無有利投資機會也不捐獻,那不用於賭博就是儲存;而窮人除了基本食衣住(繳房貸或房租)行以外其他消費能力很低。在貧富懸殊的社會如何能提振總消費需求(內需)?需求不足時投資會虧本,如何能促進投資?如果許多地區(國家)都無法提振消費需求與投資,如何能提高地區間貿易?

若大多數國民每天在努力工作謀取基本生存之後就已精疲力竭,如何能讓子女和自己不斷接受新教育吸收新知識,提高自己用以增加所得的能力?

如果以上敘述為真,那知識教育、所得分配、道德律是形成富裕、正義、公平社會的重要條件。適切的理論、法律、政策是什麼?現有理論、法律、政策的適切率高嗎?夠嗎?

(對於許多人來說,上述引申全是廢話,我只是想藉此機會為以後對於民族復興方略的敘述建立比較嚴謹的推理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