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4日 星期一

郭台銘先生當中華民國下一屆總統好嗎?

1個不投票選民的2個狂想
                時事  2019/3/4

中華民國下屆總統的競選活動已經開始,怎麼讓這場選舉對台灣同胞產生比較大的貢獻?

狂想一

從總統職務的功能角度看,郭台銘先生當中華民國下一屆總統好嗎?因為有消息報導郭先生在去年7月曾說過對於參選「基本上連百萬分之一的意願都没有」,所以本文純屬狂想,而且狂想所依據的資訊均來自新聞媒體報導,完全没有第一手訪查,只是做一下頭腦體操。

一、候選人的基本能力

1. 經營能力 

據報導郭先生1950/10/18年在父母親借住的板橋慈惠宮廂房出生,小時候
在街頭巷尾空地玩,19661971年就讀中國海專第1屆,就讀期間打工。
1974年以母親標會所得10萬元新台幣創業,2018其鴻海精密工業股份
有限公司以2017年營業額USD154,699.2萬,名列以年營業額排序的
Fortune Global 50024,為華人民營企業首位,在亞洲民營企業中僅次
於名列第12的三星電子USD211,940.2百萬)和名列第5的豐田汽車公司
USD265,172)。(鴻海年報2017年度集團合併營收新台幣4.7兆餘
元,員工人80萬餘)(新聞報導郭先生於20192月初表示鴻海+群創
+夏普等關係企業2018年度之總營收已有新台幣6.1兆元。簡單查了一下
數字可能仍比三星集團2018年度營收低80幾億美元,但差距比2017
年度大為縮小

民主國家其政府的本質也是一個商品多元的服務型企業,依據中華民國
1062017)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內敘述:歲入決算審1
9,298億餘元,歲出決算審定19,273億餘元;國營事業算審定總收入2
8,931億餘元,總支出25,513億餘元,審定淨3,417億餘元,繳庫股
息紅利審定為2,036 億餘元;非營業特種基決算審定總收入(含基金來
源)27,752億餘元,總支出(含基金用途)27,130 億餘元,審定賸
622億餘元,審定解繳國庫61億餘元中央政府+國營事業之審定總
收入為4.8229兆餘元,若再加上非營業特種基金(其中部份收入為政府
循預算程序撥款)為新台幣7.5981兆餘元依行政院人事行事總處統計
2017年底全國公教人員數522,866人;依20188月新聞報導國防部表
示國軍總員額維持21.5萬人;軍公教合計73.7萬餘人,但不易估計軍公
部門的人均產值。

從財務與組織員額角度看,可說郭先生所經營事業體的規模接近中華民
國政府。人人都從小時候就開始有或多或少的領導經驗;多年來我們中
央和地方政府行政首長承接固有事業體的領導權,而郭先生今日的事業
體規模是他從零開始創造成長的。當然2個事業體經營的場域不同,政
府+國營事業所生產商品的多元程度比一般民營企業高。

不抬槓地簡單說,郭先生經營大事業的經歷和能力比目前幾位總統參
選人強一點,可能反對的人不多。
         
    2. 大致了解台灣社會全貎的能力

    由於總統、立法院長、行政院正副院長、市長職務接觸國內各色人等與
    情治資訊的廣度非國內其他人能比,郭先生現在對台灣社會全貎的大致
    了解程度會不如擔任過上述職務的其他參選人。但如果參選,可以經由
    各場域專家密集上課來迅速縮短差距。

從另一個角度看,從貧窮小孩→中國海專→10萬元新台幣創業→發展到
全球前25名跨國大企業的經歷,他對人類社會全貎舉一反三的了解能力
可能比其他參選人強。

3. 國內社交能力

    與前節同樣原因,郭先生目前與國內各界領袖關係的廣度會不如其他參
  選人。但從新聞報導看他與國內主要產業和政治領袖的接觸不算少,若
  參選,經由公關會晤安排可以迅速縮短這方面的差距。而長期以來有黨
  參選人受到黨派意識限制,大多不願或不便與他黨人士往來,甚至多
  有結怨,這使除了前立法院長外,有黨籍參選人的國內社交能力不如
  先生。(這一點與前一點的相關性不低)

  4. 外交能力

    在與國際產業界和政治界領袖的連繫方面,其他參選人與郭先生的差距
    頗遠,不易趕上。

  5. 運作國家政務的能力

民營企業的經營場域與政府不同,隔行如隔山,對於國家政務運作的熟
悉程度與政界人脈,郭先生與其他有從政經驗的參選人頗有差距。但以
郭先生長期經營大型跨國企業的經驗和能力,在當選後經由政務團隊協
助,其運作國家政務的能力可能很快就會比其他參選人高。

雖然民營企業與政府的經營場域不同,但領導與管理的原則是同理且大
致同構的。可能因為用別人錢做生意(政府)和用自己錢做生意(民企
)的差別吧,近代以來經營∕管理科技的發展大多由民企部門貢獻,政
府若有機會經由其最高領導人輸入大型跨國民營企業的領導與管理經驗
是好事。

當年王永慶先生隨著在自己企業中應用的成效、以及對大社會未來發展
方向的研判,經常在許多場合,甚至以公開發表萬言書等方式,向政府
和企業界提出許多經營管理與政策方面的建議,像追根究底的態度、點
點滴滴合理化、流程與表格管理、利潤∕成本中心與績效獎勵、電腦化
、資材與採購管理、公共工程、健保、兩岸三通、西進投資…,即使當
時爭議較大的部份事後看來也多正確。但由於各種原因,政府部門在接
納與落實王先生理念方面的行動比較遲緩,有點可惜。

    6. 對產業與經濟發展趨勢的掌握能力

        各場域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是人類福祉成長的基礎。由於郭先生的企業
    集團長期為資通訊和消費性電子商品主流產業中領導潮流的大企業代工
    、自有創投機構從事投資業務、在日常營運中能迅速獲得金融投資機構
    和經濟∕產業市場研究機構的最新調查研究報告,這種產業地位和長
    期經驗所累積出來,對於商品、產業與經濟發展趨勢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其他參選人不易趕上。

  人都有缺點的,不會人人都喜歡,都會被許多人以各種原因討厭甚至痛恨
  。我不知道郭先生的缺點,若他參選,新聞界可請他自評。

二、對選舉費用的負擔能力

  這一節本來只需要幾個字,但為了借題發揮,還是狂想一下總統候選人要
  在那些地方花錢,我猜:

1.   選舉作戰中心必不可少

作戰中心的組織隨各參選人戰略戰術戰技之不同而不同。

2.   傳統媒體與網路經營必不可少

傳統電視、廣播、報章雜誌報導對競選當然重要,古時候就有傳聞說經
營媒體關係並不便宜,還會被勒索。我完全外行,不知道傳聞是否屬實
,但與意見領袖們(自然人、法人)保持良好關係是必要的。

需要若干網路工作同仁經營行銷性網站,也需要在網路世界中從事輿情
收集分析、回應意見、串連友站…等工作,而且粉絲需要經營;雖然支
出比用在傳統媒體部份可能少很多,但一定要有高明的經營團隊和費用

在網路世界中不論大小各端點的主動性都很高,義勇軍不少,大家意見
多元,駡起意見不同者來經常相當刻薄,參選人應該不需要設立抹黑工
廠這類單位吧?但人類歷史顯示似乎自有鬥爭以來就有造謠抹黑陷害等
情事,高水準闢謠要比造謠辛苦一點;在各方交織的口水陣中,選民得
自行判斷真假。

3.   群眾集會

社會永遠不缺能夠引人思考的議題。總統選舉各候選人的言行等事,幾
乎全都即時就由記者們經過媒體(電視、廣播、網路…)傳播給每一個
對政治不冷感的人;對候選人政見的深度解析與評論文字也不超過一天
就會被媒體從解析供應處邀來,並請專家和名嘴上政論節目直播,成為
客廳中、飯桌上的話題和街談巷議。群眾集會若能成為支持者們發抒情
緒的嘉年華會,在若干大市鎮舉辦,大家「自動」前來同歡蠻好的,但
什麼是真能激起群眾熱情的原因?辦多少場好呢?以今日交通之便捷,
熱情選民前往參加不難,又場場直播、反復重播、往往喊來吼去都是類
似內容。正常人若在電視機前轉來轉去老是看到同一個人、聽到同一首
歌,多久會厭煩?不夠精彩的連續劇收視率會很快下跌,「長期精彩」
對上進的科學家、企業家、政治家等所有的家都是很大考驗。

候選人常會參拜廟宇、參加各種社團集會餐會、參加園遊會健行等活動
造勢,不曉得需不需要支付代為動員費、贊助費或新聞媒體採訪播出慰
勞費什麼的?還是出席就是給主辦方面子?如果場場都要花點錢,場次
多了負擔不算小。

4.   選民服務實體站

傳統上似乎需要在若干適當地點設立機動能力高的選民服務實體站,但
不清楚服務內容、功能、效益是什麼?在海外僑胞密集的都市設服務中
心,與僑胞們相互連繫,適度舉辦些活動建立好口碑被認為適當,但不
清楚與募款或動員回國投票有多少關連?聽說和僑領們交往是有些學問
的。多年來台灣大牌政治人物出國看、聽、接觸、學習者眾,僑胞們舉
辦歡迎餐會的餐券不見得好賣。

還需要建立什麼大規模的空、陸、海軍?在訊息直接入戶入個人眼耳的
直銷時代,台灣現在人人都有主見,父母子女、親戚同學、朋友同事、
長官部屬都不容易相互說服。就總統選舉而言,不曉得傳統的選票經銷
商和經銷系統(里長與類里長→市縣議員→…)有多少用武之地?支持
者多多益善,但要在許多選區與立委參選人合作,運用傳統選票經銷系
統這種陸軍,再考量活動費或買票有效率,那要花多少錢?當選後怎麼
還?如果没有當選呢?

即使總統選舉越來越倚重民調技術,不需要以票箱為單位計算→看情況
機動買票,參選人還是需要與各界各地意見領袖見面請益拜票。

5.   贊助立法委員參選人

為了將來的政策在立法院裡比較容易得到支持,據說總統候選人通常需
要提供立委候選人若干資助,如何資助各人奧妙不同。

  政治圈外人不清楚有黨籍總統參選人所有的競選支出是否全由黨部處理?
  通常民主國家大型政黨的募款活動是否都由總統候選人的團隊(政治公司
  )扛大旗?更不易了解政治產業的生態、產業內許多政治公司的經營動
  與績效排比。

以往聽說行政首長選舉當選可能性高的候選人,在選前選中就能通過或明
言或不明言的期約賺不少錢;當選後嗎,聽說從政政務官黨員們的門道很
多;這也許就是孫中山先生提過的政治分贜,屬於政治專業,非產業中人
少有機會登堂入室,往往只是在圍牆外捕風捉影。事實上政治人物競選費
用的本利總和最後全部都會轉嫁給包括你我的所有人民負擔,高額競選費
用可能導致總統府、行政院、立法院一起爛掉!政府中大部份事務官同仁
都善良認真,但人民是不是交100元稅金卻經常只買到實值50元以下的貨
比買其他產業的大多數商品糟?民主國家需要檢討政府商品的成本結構
加以改進。

(極權在某些情況下確實效率高,對人民福祉有益。但歷史顯示極權國家
的貪污問題或政府無效率問題一般說來比民主國家更嚴重,所謂極權效率
高的命題需要進行科學探討)

台灣多年來空屋率高,在變更都市計劃和非都市地區土地地目後,蓋出來
的房子賣不掉反而套住更多資金,大型公共工程又越來越少…,政治公司
(政治人物+金主團+…)要回收投資資金並巨額獲利已遠比經濟高速成
長時期困難;和一般老百姓一樣,大家燦爛的日子似乎都已經過去了。而
且老百姓們可能快要開始養不起那麼多政府機關人事了,就算還勉強養得
起,政府也需要檢討經營的成本效益。

政治和政府需要改變,老牌民主國家都有同樣問題,不知道那裡有好辦法
?北歐?我們應該有能力自己研究可行辦法,並在台灣實驗。

若郭先生參選,會欠金主族群錢的可能性不高吧?他也不必負責籌集政黨
活動經費,因此協調大家脫離惡性循環,一起為台灣政治屋洗洗窗戶掃掃
地、剪剪院子裡太長的草,讓大家乾淨舒服一點、乾淨舒服一段時間的可
能性比其他候選人高得多。多節餘些政府收入來償還我們以前強搶子孫錢
的國債,降低後代子孫們「稅率」的可能性也比其他候選人高得多。這方
其他候選人不僅不容易與改革同向,還可能嘴巴上同向但實際上是反向
走的。

若大家能一起努力,形成逐步往「改革選舉制度、改革政府服務模式、降
低人民自由民主生活之成本…」方向發展的新政治運動將是一件大功德。

三、參選前提

1.   不曉得申報財產有没有困難和風險
2.   經不經得起天羅地網的弱點探查,與之後針對弱點的攻擊?
3.   競選要花不少錢;我猜他若當選,在任期內不會想方設法直接間接從國
   庫和政府政策中撈錢,那就多少還要繼續賠一點錢;同時因為從政期間不能經營企業積極賺錢,所損失的應有收入可能不少;得願意承受這些損失。
4.   取得家庭、集團內主要企業大股東與主要客戶同意。
5.   經過溝通,使中、美2國,或許應該加上日本,5年內有或可能有政治實權、難以抗力的強勢重要政治領袖不反對參選,不然即使當選,當選後可能會有一些不容易處理的麻煩。
6.   最好中國大陸政府能同意他在當選後,可以去各國進行只見企業界人士
   、只談產業與經濟合作發展、完全不見政界人士的訪問,讓他能充份發揮使包括中國大陸在內多方共贏的商業能力。對於這點,大多數中國大陸同胞尤其是執政族群可能立刻跳起來開駡:喂喂,你這太天真了吧,當我們白癡啊!但郭先生本來是今天飛這兒,明天飛那兒的,當選後立刻在台灣被關禁閉,只能由其他人到台灣見他,主動積極快速的能力降低很多。不曉得他願不願意被關禁閉?卸任後3年內還必須得到主管機關首長的核准後才能出境,這…
(不能說國家機密保護法限制核定國家機密之公務員離境的規定無意義
,但其在今日世界實質效果很小。過度限制只是限制了能幹的人進入政
府工作)
7.   民調支持度不能拉不起來的低。
8.   ………

四、郭先生當選後對台灣同胞比其他參選人可能有較多貢獻處

1.   加速台灣企業∕產業的現代化甚至先進化

   所有企業(包括農、漁、礦、工、商、服務、交通運輸、都市發展、軍
   、警…各產業)經營數位化、自動化、物聯網化、運用大數據歸納分析
   、運用AI機器人、運用5G通訊…的方向早已明確。政府如何透過講習、參訪、產業∕企業服務團等配套方式有系統地協助企業迅速跟上潮流甚至先進化?郭先生在這方面能夠產生的動能會比其他參選人高。

2.   協助台灣企業∕產業定位

民企本就積極主動,有跨國投資銀行、各種顧問公司等機構會主動被動提供不少服務,但在提供全球進行上節所述發展的商品供應鏈中,台灣企業可以提供那些有競爭力的商品?切入那些供應鏈的什麼位置?如何着手…?由於郭先生所經營企業集團的企業關聯網絡不小,在其領導下
,政府與各產業的領導企業群攜手,主動被動與台灣企業∕產業合作研擬發展路線圖,協助大家尋求國際諮商與合作機會,以提高國家綜效
synergy)的能力會比其他參選人高。

3.   提升國營事業經營效能

這點無須解釋。但大家都知道不少國營事業存在多年,其文化與內、外部利益結構基本上定型已久,不同政黨執政時可能有不同的採購與銷售鏈條或過水安排、公關類費用支付的對象也可能不同;說不定改革還在調查研究規劃,若干國營企業同仁就已怠工或…,同胞們未蒙改革之利就已先受改革之害。這個啊,還是郭先生領導下的政府其成功「改善」的可能性較高。

前面3點或可歸納為新企業運動

我們看到最近幾個月來在幾位先生積極行銷+減少中間商剝削的情況下
,台灣農漁業產銷機制和所得分配的模式可望調整,農漁民的福祉可望增加,有新的氣象。如果在工商企業界和政治界也能有些新的氣象,對台灣同胞是很好的事。

4.   提升國家創投類資金的投資效益

郭先生的企業集團早就有若干創投公司從事創投業務,各種型式的投資經驗不少,很清楚創投工作其古怪與成敗的眉眉角角,自然容易提升國家創投類資金的投資效益。

5.   提升公共建設類投資的效益

由於政治公司將本求利之故,大家都知道在民主國家公共建設類投資大致上都是依政務官體系分配,再由政務官們各循選舉金主體系「標」出去。

大家知道地方派系或議題型社群占有關地區總人口數的比例雖然很小,卻是在有關地區的組織性力量,聲量最大,經常在接近決策官員處轉悠
,據說他們做事往往公道的少,多會支配地方性事務或特定事務賺取超額利潤。今天他們對總統選舉投票的影響力已經不大,但郭先生即使無需他們贊助選舉經費,中央與地方政府還是要與他們合理往來的。因為選民大眾雖會理性投票,但卻是一盤散沙,平常在各處各有全職工作,所以政府的地方性事務或特定事務大多還是得經由地盤上的地方派系和議題型社群處理,同時靠議員們進行常態性的直接監督,可惜議員們常常本身就是地方派系頭目。不過乾淨的政府還是比較容易要求所有政府的發包∕採購業務不管文武場都照正派商界正常的價格結標,再照正派商界公正的規範監工、分段付款、驗收、保固。意思是地方派系等特定企業族群大致有飯吃,但大家賺取正派業界的正常利潤。(嗯,說來容易)

(一般說來台灣該有的傳統硬體建設早已趨近飽和,多年來不少案件明顯是為了建設而建設,為了…的)

6.   提升政府撥款捐助及參與投資之財團法人(基金會)效益

在本狂想一、1節中提過,我們政府2017年度非營業特種基金決算審定總
收入(含基金來源)27,752億餘元這自然是政府須要提高效益的
要區塊

7.   盡可能多還國債

大家都知道從某個角度看,企業界在賺光消費者口袋裡的可支配所得後
,就以分期付款的方法賺取消費者未來的可支配所得,讓消費者得以提前享受商品的效益,但降低以後的消費能力。企業貼息自銀行業取得全額貨款,由銀行業處理消費者的分期付款業務。

政府在花光人民的稅款後想繼續花錢,又怕增稅引起民怨,就發行債券來花用人民未來的稅金。國家債券也是委託金融業者處理次級交易業務

大家都知道在計劃投資收益能夠穩定超過計劃攤提借款本息的資金流時才能借款投資,而消費性公共建設(歌劇院、環境美化…)若不以歲計剩餘進行,就應有明確的專屬還款財源。台灣早就過了預計稅收增長能夠輕易超過投資性+消費性公共建設計劃攤提借款本息的階段。

個人和企業會賴債,國債金額愈來愈巨大最後也只能賴掉,問題只是怎麼賴法?多長時間分期賴?還是一次賴?如何結算總帳?債務如何分配給不同的人民族群負擔?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歐洲中央銀行、日本銀行等以2%年通貨膨脹率目標,就是「以小波小浪不顯眼地逐漸賴債、長期賴光」的做法,只是…

花什麼錢都可以似乎合理。我們不斷借新債還舊債+繼續擴大債務總額
,不斷強迫後代子孫「減少辛勤工作後的可支配所得,累到没有創新的活力,來為我們還債,最後悲哀地為我們結算總帳」來滿足自己花錢的慾望,這種行為頗為LL,還要繼續下去嗎?

本狂想第二節末尾說過,郭先生盡可能多還國債的可能性比其他參選人高。

8.   降低島上藍綠衝突的強度

因為政府的預算和可以動用的資源有限,爭取者無法雨露均霑;不管理念有無差異,爭到資源的族群和爭不到資源的族群會自然串連形成2組織化的政治力量–政黨,互相競爭甚至鬥爭。成功企業家必然有很好的政治能力,譬如台南許先生在20053月公開聲明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認同中國大陸的反分裂國家法,並未引起台灣反中陣營的強烈抨擊。

郭先生以往明顯支持與大陸交往,但他似乎與不少綠營重要政治人物也有些往來;和其他參選人相比,他運用籌碼把藍綠論爭原因與範圍單純化的能力和機會可能比較大。

9.   政府同仁表現與鍛煉的機會可能比較多

郭先生不需要再增加知名度,若積極任事的政務進展上軌道、有合格人才,未必需要再選第2任。在與同胞們協調好一套主要政務的方向、目標、政策要旨後,把舞台搭給其他政府同仁一方面表現一方面鍛煉,把功勞歸給同仁的機會可能比其他參選人高。看起來台灣已合格+有合格潛能的總統級人才不少(什麼是合格的標準?)。

  郭先生非政黨黨員,雖然少了政黨力量的奧援,但也少了羈絆,可以比
  較公平地給各政黨中的優秀人才安排職務。

愈多政府同仁有大大表現的機會,大家的士氣就可能愈高昂。

10.   新政治

  生意與經濟發展有它們自己的道理,都是漸進的–若無日積月累之功,難
  有一朝突破之妙。是有很多換了主管,單位績效就很快令人刮目相看的
  況,那往往是該單位本就有不錯的能力,但以前受到壓抑。台灣自由民主
  開放已久,兩岸交流也開放已久,企業家們早就全球追逐發展機會,雖然
  好總統的績效會比平均值高得多,但我們不宜期望換個總統台灣經濟就會
  很快飛上天。

五、台灣同胞可能有的疑慮(如果郭先生當選)

  狂想了一些郭先生當總統的好處,但事情不能一廂情願光往好處想,如果
  郭先生當選:

1.   會不會為自己的企業集團謀求利益?

企業一般在和各地政府洽談投資條件時,會為企業求取最大可能的資本
報酬率。郭先生當選總統後會不會藉機為自己的企業集團謀求若不當總
統不會得到的利益?我没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

2.   會不會請鬼拿藥單,為產業界謀求過度利益?

科學家和企業家(廣義)是領導社會福祉成長的開創者與組織者,在正
常情況下,社會是厚待企業家的,比對科學家厚待得多。台灣企(產)
業界已經長年擁有琳琅滿目的稅額抵減+非稅政策扶持,新聞媒體曾報
導目前我國企業和企業家繳交的有效稅率比很多國家低,但大家不會嫌
優惠少的。郭先生當選後會不會幫助企業界獲得更多不正義的「超額」
利潤,使台灣的所得分配更加惡化,台灣國民所得的消費傾向更低?我
没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

(消費傾向指消費開支占收入的比例,通常收入愈高者消費傾向愈低。
若全社會的消費傾向過低,社會的活力就會過低,進步發展的可能性跟
著過低。富人同胞們是不是可以想一下,如果大部份同胞都僅能溫飽,
那我們的商品要賣給誰?還是能撈就盡快盡量撈,管他長期,長期我們
都死了!)

從某個角度看,雖然隔行如隔山,但企業界,尤其是原材物料供應群愈
多的企業,對於一般生意利潤的估計能力要比非企業界人士高得多。我
們經常看到對企業了解不多的政府行政首長們被商人們唬弄欺詐,案情
雖難以抓到違法證據卻荒唐到…;郭先生容易騙嗎?

3.   三軍統帥居然在我們唯一的假想敵國有巨額投資?

嗯,這很搞笑吔!若郭先生參選,看他的團隊怎麼回答吧!

我不知道台灣是否有法律或什麼規定,禁止與大陸有商務或什麼往來者
競選公職。狂想嘛,懶得查考。

4.   對自由民主的看法

媒體報導20145月郭先生說民主不能當飯吃、民主對GDP没幫助,
20176月郭先生在記者會上撕報紙,這幾項言行有其原因和道理,
符合現代比較「真民主」社會的通行規範。

不過媒體也報導20179月郭先生在員工內部會議中批評工會主席(由
業內共產黨黨團書記兼任?兼任企業內共產黨黨團書記?)不是鐵帽
王,要選舉;說工會幹部不可以作威作福,要為工人服務…;像位民
戰士。

不知道郭先生現在對自由民主的見解如何?在完整敘述後能不能被台灣
選民接受?

5.   大陸政策會不會賣台?

在台灣,大家對於大陸政策,不同族群:
–對大陸有不同的歷史情懷、
–對台灣改國號有不同感受、
–對中華民國修改憲法有不同理解、
–對民主與集權在各場域之適當配方有不同的價值取向、
–對大陸政治制度會不會走向真正共和,進而兩岸自然和平統一有不同
研判、
–對企業經營和經濟發展的道理有不同認知、
–對台灣以獨立政治實體,在東亞政經軍格局中存在的持久性有不同猜
測、
–對受到霸權侵略時,美國會保護台灣到什麼程度有不同賭注、
–對尊嚴有不同標準、
–對一國兩制下,台灣能否維持自由民主的生活與市場經濟制度,有不
同看法、
–吃飽飯活下去最大,若實在撐不下去,對於最後向大陸投降的時機有
不同拿揑、
–而不少競逐實質利益的不同幫派是永遠製造、把握機會削弱或消滅對
方的,其鬥爭的原因實際上與善良價值觀、理想、理念、是非、仁義
道德、政策、○○○○無關、
–………

從人類歷史看,除非真正善良正派理智,若無流血戰爭或各種形態的相
互脅迫或利益交換,大家光憑「愛、公平與正義」要在會議桌上談出協
議幾乎不可能;好在台灣同胞都接受民主的決策機制,接受公平的民調
尤其是公投和普選結果。

除非有團體搞武力政變後實行極權統治、或被非民主國家占領,否則不
管誰執政,台灣重要大陸政策的最後決策方法只有一種–經過公民投票
;即使不直接針對政策進行公投,也會在之後的總統大選中反映全民意
見。不過即使經過公投,大家都知道執政者對於政策的執行是有若干自
由裁量空間的;選民得自己從郭先生日常的言行中,研判他會如何在大
陸政策方面使用行政的自由裁量空間,對自己是否有利。

    無論海峽兩岸的情勢就中長期來說合理的發展方向為何,目前與西太平
    洋第一島鏈有關的政治、經濟、軍事力量仍處於僵持狀態。對於「有關
    第一島鏈各種變化將對台灣產生何種影響,台灣應如何肆應」等課題,
    即使只在概念層次做一點綱要性討論都需要一些篇幅,我不在此狂想。
    極簡單說,在大家討論兩岸問題同時,我們應持續把努力的重心放在
    科技與經濟發展、以及各種治理制度的創新改進上,不宜本末倒置。好
    比一個人不管是自願還是被迫到那裡上班,自己的體魄和能力都是根本
    。

郭先生在維持海峽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甚至協調有關各方(中、美、日
、台…)互利共贏方面可以運用的關係網絡可能比其他參選人多,其他
參選人不易於短期內趕上。

大家都知道,只要是大一點的人類社群,其內部成員彼此之間會有競爭
鬥爭,社群之間會有競爭鬥爭。以郭先生多年來在中、美、日、台各國
所建立的網絡,如果郭先生在中華民國總統的位置上都無法為台灣同胞
爭取到的較佳待遇,有其他人能夠爭取到,那真是太好了,喜出望外,
我們都會投那個人票吧!

  因為企業家選總統在台灣是創舉,大家的疑慮或期待當然不只這些,各行
  各業、政府各部會、各政黨、各民間利益團體、各公益團體加起來可能有
  上千條,重要者數十條,我只有能力狂想到這裡了。 

能長期成功的企業家,尤其是大企業家都是理性務實的,也會以性情感動人心,否則無法長期成功。我們都很尊敬忠肝義膽的烈士,會為他們痛心流淚,但在江湖中能夠長期成功者必然善敗:情勢不對時寧可少賺不賺,穩健應對以保本;出現逆境時會及早設法不斷筋折骨,盡可能保存實力,不會光憑著發燒的理想夢想帶著股東和同事衝到死的。

郭先生經營企業已經持續成長成功了45年,而且不是普通的成功;他在當選後應該會理性務實有性情地為台灣同胞服務吧!這麼說有不少猜測和賭博的成份,但目前幾位參選人的言行我都是經過新聞報導知道的,投誰都有不少猜測和賭博的成份。

從某個角度看,在台灣地區可能擔任政府領袖的人才庫中,也許未來20年內都不容易再出現具備類似今日郭先生之條件者,有關各方是否願意把握這個難得的機遇?

六、郭先生在當選後的個人風險

1.   其企業集團會不會出現重大經營困難?

     就產業發展大局看,若今後美國甚至韓、日半導體企業與人才只能拐彎
     抹角偷摸摸進入中國大陸,我不知道中國大陸自行發展半導體產業的
     速度會多快?關新創企業下一波陣亡率和資金賠損會多高?郭先生投
     入半導體產業的計畫(包括時序)應當如何安排?當然若未自有比較完
     整的半導體研發與製造系統,工業互聯網事業的利潤與競爭力會受到影
     響。

若郭先生請假45年從政,其企業集團居然就出現重大困難必須親自處
理,那辭總統職務回去親自專心處理就是。

2.   會不會被中國大陸、美國、日本等國政府拿郭先生的在地投資勒索?

    唉,不只威脅、勒索,也會利誘、合夥啊!而且威脅、勒索、利誘、合
    夥他們幾個一直是隣居,經常一起出去玩。

有能力威脅利誘郭先生的各國政府都可能進行威脅利誘。我想人在投胎
後都陸續向這個世界借了些東西用,所有暫借物+藉暫借物所經營出的
增值物或虧損,在離開這個世界時都要交出去;大致上人可以自己決定
怎麼交法。我這局外人插一下嘴:如果有政府進行不正義而且難以抗力
的脅迫,就在不得不時把在該國所有的資產(客戶、供應鏈關係、工作
同仁、有形資產、無形資產…)與負債(各種有形無形負債)都移交給
該國政府指定的人吧,還可以由受信託者為有關人等舉行交接大會熱鬧
一下,表示我方好聚好散的態度,此後說不定反而落得輕鬆。

我會有上述那麼灑脫的插嘴,是因為那不是我的錢。

狂想二

如果郭先生居然願意參選:

1.    柯文哲先生看起來學習能力和理念很好、精明、有不錯的反省改過能力、有很好的執行能力或說戰鬥能力…,缺點新聞界請他自評吧郭先生三顧柯府,敬請柯文哲先生搭檔參選如何

2.    若柯先生居然同意,郭、柯2位都是黨外人士,對幾個政黨目前表現都不滿意的選民們可以票投黨外,讓黨外人士們試試看。經過幾年若政黨們表現良好,大家再投表現比較好的政黨。(在野的政黨要如何表現良好?)

3.    有報導稱柯先生也許會組政黨。他自己競選總統職務、擔任他人副手參選都可以組黨的,有關人士自會精算。

4.    以台灣同胞的民主素養,對於海峽兩岸「特殊國與國關係」未來發展路線的論辯,總體而言應是和平而理性的。若郭先生參選,會增加論辯的廣度
   、深度和長度。(中國共產黨在1949/10/1建國後就不接受台灣地區為獨立國家,1971/10/25聯合國通過第2758號決議後更是如此,近年對於中華民國國「格」的打壓力道愈來愈強。但即使國家權益越來越減少,中華民國迄今仍為獨立的國家。當然我們也知道中國大陸遠未用盡打壓的手段)

5.    在郭先生參選期間,若能配合一套公眾討論議題之展開,進行多次全面的分眾、分層民意調查,應該可以就台灣同胞目前對各向度課題之意向,有比較全面而深刻的了解;這種了解對許多不同場域中人都應該頗有助益。

結論

經過膚淺狂想後我的直覺是:

1.    郭先生是否參選對郭先生、台灣同胞、和長期投注於兩岸關係發展的各國執政族群而言,都是需要多花一點點心思的抉擇;也許大家早就想過好幾點點了,不曉得是否願意再多想一下?

2.    郭+柯應該是好組合,對台灣同胞福祉的踏實發展比較好,對與海峽兩岸有關各方都比較好。

3.    不管郭先生落選或當選,對他財富的損傷不大。但在從政期間不能積極賺錢,少賺的錢可能不少。

4.    郭先生當選後理論上台灣有進行「新政治、新企業」運動,造福台灣同胞並受到主要國家精英階層祝福的可能性。

5.    郭先生若當選不會做不好,其已有成就證明他能力很強。除了台灣同胞與海外和郭先生企業集團有關的產業界外,還有不少國家不少人都會注意他的表現,關公和媽祖也在看,他丟不起這個臉。

我有理無理狂想了一大堆,就是没有想既然從開始競選就肯定全程賠錢、少賺很多若不從政可以賺到的錢、當選後必須關禁閉、工作又有點累、風險那麼高、施政過程中難免得罪國內外若干有力族群、努力能有多少績效存疑、還更加失去生活隱私、不管怎麼做都鐵定天天被很多國家的主人責駡,那郭先生為何參選?


後記:

人與人、事與事、人與事之間的遇合基本上不是我們能控制的,經常會出乎所有人的預料,莫名其妙。已經宣佈參選,和所有被新聞界認為可能參選中華民國下一屆總統職務的人都有長處;本屆中央政府施政大致可稱穩健,也積極處理延宕多年的年金和司法改革等棘手問題。我只是覺得未被提及的郭台銘先生,其經歷顯示他的能力也許更能夠滿足台灣今天的需求,於是狂想了一番。

狂想的意思和胡說八道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