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事情通常比較容易發生
2025/2/4
合理的事情通常比較容易發生,只是不易精確預測它發生的時間、形式、和過程。
之一
1971//7/9-11季辛吉秘密訪華是合理事件。即使没有美蘇競爭、越戰、蘇聯準備教訓中共,只要中國自己有與民主國家社群和平交流的意願,就没有長期把那麼多人口圈禁起來的道理,也圈禁不住。
1971/10/25聯合國大會通過第2758號決議也是合理事件。即使1971/9/13林彪夫婦等人出逃墜機、文化大革命仍在進行中,但中共中央仍能掌控局面,當時中國大陸大亂對世界不是好事。台灣越來越無法說服其他國家自己仍然有資格代表中國大陸地區的人民,只是2758號決議文用字粗魯,不知道美國為什麼會接受那樣的文字?是當時台灣的國際表現實在很討人厭?還是不想再投入資源協調「虛文」了?
雖然在1960年代有不少國家推動2個中國方案,但本文不認為當時中共會接受中華民國以只代表台灣人民的方式繼續留在聯合國內,中共核心領導團隊消滅中華民國政權的意志迄今仍然堅定,他們從來没有模糊過「消滅中華民國政權」的明確定義–直接統治台灣。外行人對於老先生從不對2個中國方案公開鬆口的原因有一些猜測,以後若有機會再約略討論;若有合適機會,外行人也會從某個角度,很簡單地比較一下孫中山、蔣中正、毛澤東3位先生。
1979/1/1美國主動與中華民國斷交還是合理事件。當中國決定改革開放,跟著美國的發展成就走,美國各行各業就湧現許多與中國之間各種各樣的機會,包括商業機會;他們得進入中國才能主動將西方文明帶入中國,而有邦交才方便美中雙方交流。與中國的體量相比,台灣太小,美國只要確信∕確保台灣會繼續留在「美國陣營」內,就可以用客氣的口吻告訴中共兩岸問題應該和平解決,同時讓中共覺得美國很可能會,甚至鐵定會反對武力解決即可。台灣關係法→六項保証→…自然是這個思路下的合理發展。
之後中華民國政府與人民持志而不暴氣,在以美國為主的許多友邦和友人幫助下,也有上天保佑的成份,大家堅守民主政治+市場經濟的發展方向,努力奮鬥,一路走到今天。
-------------------------------------
之二
在與自己有關的供需市場中,需求方不希望只有一家獨大的供應商是合理的;反之亦然。
台積電帶領的台灣半導體產業市占率如此高,各國需求方期待新秀崛起,為自己增加選擇的空間是合理的。
在中共要突破第一島鏈的意志下,只要台灣不歸順,發生戰爭的風險就很高。在其他國家没有新秀迅速崛起前,國際間希望台積電外移若干產能以降低在台灣生產的比例,甚至盡可能都不要在台灣生產是合理的。
美國希望在Make America Great Again(MAGA)的號召下持續提升其競爭力是合理的。但當初a產品或A產業會移出美國自有其原因,在原因没有消失,或可預見即將消失時希望它們迅速重回美國是不合理的;實施高額關稅和高額補貼都無法讓a產品或A產業在回到美國後長期存活。美國需要找到真正合理可行的方法來補償a產品或A產業移出美國後帶給美國的負面影響,通常是成功發展出能獲利的新產品或新產業。美國同胞們迄今在科技等創新場域持續表現卓越。
-------------------------------------
之三
本屆美國眾議院有218席共和黨籍議員、215席民主黨籍議員、2席空缺。約有170位共和黨籍眾議員出席了2005/1/27下午–29上午於Trump National Doral Golf Resort(Miami, Florida)舉行的年度政策靜心交流會(annual policy retreat),川普老爺子在27號晚上對出席的眾議員們發表了1小時7分鐘的輕鬆講話,提到很快會對鋼、鋁、銅、電腦晶片、半導體、藥品課徵進口關稅;如果製造商們不願意支付25、50、甚至100%的稅或關稅,就必須在美國設廠,美國不會給來美設廠者任何補貼。老爺子也提到其他對外國增加關稅的想法,還提到美國已失去過去首屈一指的造船能力…。
下面是幾則對於美國共和黨籍眾議員們這次會議的報導:
•2025/1/27/04:45 Trump’s agenda is about to hit a make-or-break moment
•2025/1/27/21:36 President Donald Trump promises 'golden age of America' in speech to House Republicans
•2025/1/27/20:22 Donald Trump pledges sweeping tariffs on steel, semiconductors and other
imports
•2025/1/28川普再提高關稅政策 「98%的晶片生意都去了台灣」
•2025/1/30 Republicans leave Florida frustrated with lack of final plan to pass Trump
agenda
與會者們似乎没有討論關稅和重振美國製造業的話題。
下面是2則美國商務部長提名人2025/1/29在參議院任命聽証會上,有關半導體和晶片問題說法的報導:
•2025/1/30「台積電利用我們」 美準商務部長:從美手中奪走半導體業
•2025/1/30商務部長任命聽證 盧特尼克:美太依賴台灣 將阻止中國取得晶片
中華民國是不是又遇到和之一同樣等級的考驗?
之四
有持續可行方法實現的願望才能稱為合理的願望。
有製造業工廠工作經驗者都知道要求哥倫比亞接收被美國驅逐的非法移民,和要求鋼、鋁、銅、電腦晶片、半導體、藥品製造商到美國設廠這兩碼事没有可比性。
一般認為美國司法的公正性是全球最高的,如果台積電偷竊了美國什麼,美國司法應該會做出公正判決,或在判決前有關各方會達成能共同接受的和解方案。本文認為台積電被舉証告發竊取他人智慧財產的可能性很低。若真有美國聯邦政府○○部vs.台灣積體電路公司偷竊美國人民智慧財產這場萬眾矚目之訴,大家或許可以藉機深入探討∕論辯一下有關人類從糼兒到大學研究所學習無償知識、在工作期間學習到的知識、已公開知識、新發明之有期限專利保護、有罪性取得智慧財產…等議題的根本道理。有被公眾接受的道理後,才會有言行合不合理的界線;在該道理立法後,才會有言行合不合法的界線。
美國專業官員們幾年前和台積電、三星討論到美國設廠時,理論上對於有關的方方面面應該全都分析、討論、權衡過利弊得失,最終取得總體平衡點。有報導台積電亞利桑那廠於2021年4月動工、其第1廠4奈米製程2024年9月投片、生產良率非常好、成果令人滿意、但生產成本至少較台灣高出3成…。
單純就工廠營運而言,隨著廠務運作順暢程度提高,若不考慮工廠內生產系統頗多的外生變數,或外生變數能穩定,廠內營運數據可以越來越檼定,意思是美國廠未來若干個月∕季營運成本的滾動預估∕粗估,可以越來越接近準確。有關上下左右前後中游的營運數據都會越來越穩定,美台2國政府該管官員對於本身工作也都會越來越駕輕就熟,討論起晶片未來在美國的製造工作,大家有理有據的程度會越來越高。
問題是各項產品在美國生產的成品單位成本能不能降到與德國、日本、韓國、中國、台灣一樣低?用什麼方法能做到?需要多長時間能做到?成品單位成本是許多可能互相連動之次級單位成本之和,次級會有若干階層。即使整個供應鏈中一切硬件軟件和人的職位都可以複製照搬,但各個職位上的人也都從台灣照搬嗎?美國新進人員的作業能力需要多長時間可以趕上台灣的熟手?…?
理論上,對於多國工廠都生產的產品項目,如果美國工廠產品的售價比國外工廠高,因有關稅牆保護,美國產品可以,但只能在美國境內銷售,而美國國外的同項產品可以較低價格行銷美國以外的全世界。
簡化說,如果美國無法把在美國境內生產晶片的成本降到與國外工廠一樣,那除非能夠限期要求台灣、韓國、日本等地生產成本比美國低的所有晶片製造工廠和供應鏈都搬到美國,否則美國工廠無法長期生存。
接下來說一下關稅,不曉得美國會不會對台灣生產的晶片,課徵比韓國、日本高的進口關稅?
之五
本文對於「創新性、包容性…」與「保守性、排他性…」這2類不同指向的性格,明顯在川普老爺子的言行中並存,視情況交替出現的景像並不訝異,也不覺得這會增加我們研擬台美合作策略的負擔。
有報導說台積電已宣佈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廠區蓋3座廠(不曉得是不是不可撤消的合約承諾?),廠區可以容納6座廠。
老爺子的團隊不會不知道之四一節中的道理,那些道理大部份都是我們多年來從美國老師那裡學到的。為了表示對川普老爺子的敬意,不曉得中華民國政府是否可以支持台積電於既有承諾之外,承諾美國政府在亞利桑那州廠區「加蓋一座經過理性計算賠錢機率很高的廠」?如果經過各方各種努力後,將來該廠還是不得不在虧損狀況下停工清算,中華民國政府會依照與台積電joint venture合約條款之規定分攤損失,即使全部負擔亦無妨?民意肯定有不小反彈,全由政府處理,台積電無需發言。這件事若能談妥,當然由川普老爺子親自用他喜歡的話語宣佈,台積電只要在老爺子宣佈後,媒體記者訪問時承認為真+感到榮幸+會與美國同胞一起合作,努力追求持續創新即可。
之六
大家都看到台積電在台灣持續追求新一代技術與產品同時,向美、日、德3國穩健、有序疏散產能的努力。台積電自會向擔心其產能地理集中度過高的客戶們,說明自己處理這個問題的合理做法;本文猜測台積電的客戶們也都會以自己的方法,影響中國大陸同胞對台灣同胞採取合理的看法與做法。
台積電將其能力合理而穩健有序地向國外開枝散葉,成功建築幾處新基地,會不會更有益於台積電本身和人類的福祉,反而提高台灣的安全度?最後一句話比較不容易直觀理解。
祝台積電和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不只像以前一樣繼續成功,還能更成功。
-------------------------------------
之七
順便在概念層次提一下最近的DeepSeek風潮。
回顧歷史,依據維基百科(Wikipedia)詞條網頁之敘述,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發展迄今已經超過70年,生成式人工智慧(AI)發展迄今也已超過50年,在2022/11/30 OpenAI發佈第1版ChatGPT後走出幼兒期,競爭性產品蜂擁上市…。
茲摘引幾則有關DeepSeek R1等模型之發佈、論文、論文解讀、和新聞報導如下:
•2024/12/16由梁文鋒先生(Liang Wenfeng、百度詞條)創辦的DeepSeek(深度求索公司)發佈人工智慧大型語言模型DeepSeek-V3
•2025/1/20 DeepSeek發佈DeepSeek R1模型
•2025/1/22 DeepSeek-AI發佈論文DeepSeek-R1: Incentivizing Reasoning Capability in LLMs via Reinforcement
Learning(這篇Paper Understanding、以及這篇解读DeepSeekMath中的RL策略!GRPO:改进PPO增强推理能力有助於對論文的概念性理解)
•2025/1/28 DeepSeek横空出世,美中AI竞争会迎来根本性改变吗?
•2025/1/28 DeepSeek發佈開源多模態AI模型Jauns-Pro,其中Janus-Pro-7B的圖片視覺理解與生成功能表現優異(可參閱下列幾則報導:1、2、3、4)
•2025/1/29中國DeepSeek屠殺供應鏈?謝金河喊「輝達災難的開端」:台股開盤恐跌1500點!
•2025/1/29深度求索 DeepSeek:低成本AI模型引發的產業變革與未來趨勢預測
•2025/1/29 DeepSeek崛起,中國搶佔開源模型生態系?
•2025/1/30 DeepSeek是否盜用OpenAI模型 用戶也有質疑
•2025/1/30原來只是山寨貨? OpenAI:已掌握中國DeepSeek盜用模型證據
•2025/1/31輝達宣布:DeepSeek-R1可在NVIDIA NIM使用
•2025/2/1川普稱黃仁勳「紳士」 輝達證實兩人討論AI政策
在看過一些有關最近DeepSeek風潮的報導後,外行人想起在IBM以大型電腦成為業界巨人後,以Apple II為主流的個人電腦從1977年開始創造銷售佳績,成為明日之星。這時所有IBM品牌電腦及其主要零件都必須由 IBM 自行開發、製造、銷售和服務的巨人,居然180∘轉變,於1980年於公司外成立一個12人研發小組,改採開放式架構(Open architecture),於1981/8/12推出IBM PC,之後的故事無需贅述了。
因為IBM PC採用開放式架構,台灣廠商得以不違法地迅速複製(clone),以很便宜的價格行銷全球,加快了人類進入資訊時代的速度,實現了最早由Steve Jobs所提出,人人都可以有電腦的生活境界,同時改變了台灣的形像和命運。之後從聯電到台積電帶領台灣發展電腦晶片和半導體產業的成功,再度大幅提升了台灣的價值和形像,更加深植、厚植了台灣生存發展的能力。
DeepSeek模型「容許小規模取樣+冷啟動(Cold start)+知識蒸餾(Knowledge Distillation)+以GPRO(Group Relative Policy Optimization)取代傳統 RL(Reinforcement Learning∕強化學習)+没有運用SFT方法的多次反復訓練(multi-stage training)過程+區分詳細的思路鏈(Chain of Thought)與答案+賞罰機制+以結構化資料做為迭代訓練(iterative training)之起點➡對於推理數據using rule-based rewards for math, code, and logical reasoning tasks+對於一般數據運用helpful reward和harmlessness reward來捕捉複雜場景中之人類偏好」的訓練方法,已被証實其表現不比ChatGPT差,但大幅降低了模型的訓練與運行成本。
DeepSeek模型的開源(Open source)做法可能加快許多軟體開發者在它的基礎上,開發許多各式各樣的應用軟體供有需要者使用的速度。
DeepSeek繼OpenAI之後,再為AI產業帶來一次躍升。
外行人覺得可以預期類DeepSeek模型們將打開把AI System從貴族府邸帶進平民家庭的門,重現1970年代後期電腦運算能力從大型機構大冷氣機房走上個人辦公桌∕書桌,再走進個人手中的過程。
如果AI工具,包括各式各樣機器人進入中小企業,或被個人常用∕日用,台灣在工具成品的零組配件方面現在就有競爭優勢,較大型成品可能在接近大需求市場處組裝為宜。
之八
PC時代人們有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AI時代人們會有人化助理(Virtual Person Assistant–VPA,早就可以有人的形體)為主人提供類似僕人或員工般的服務。有很多不同形態和功能的機器人,主人可以擁有不只1位僕人或員工的服務→運用混合專家架構(Mixture of Experts–MoE)+Grid networking概念,可以將人化助理升級為公司化∕企業集團化助理(Virtual Company∕Corporate Assistant–VCA∕VCsA)。從蜂群無人機表演和美國空軍無人僚機群組的表現就不難推想VCA∕VCsA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人化助理的運算與記憶能力早已遠超過人類。人得在母親身體裡懷胎10月,出生後極為脆弱,需要培養到18歲才能「成人」;試管嬰兒(In vitro fertilisation)只是在人的體外受精,受精卵仍然需要回到女性的子宮中孕育…;人化助理不然,被組裝完成輸入系統與應用程式+定製記憶體內容後,立刻就成為具有定製能力的成年人化助理,不需要從認人、說話、爬行、走路、認字…逐步學習。
隨著AI或說VPA∕VCA∕VCsA的自主學習(Autodidacticism∕self-education)能力持續增強→工作能力持續增強到某個臨界點後,可能發生什麼情況?
當代譯本聖經創世記1:27–28說[上帝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了人,祂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了男人和女人。 上帝賜福給他們,對他們說:「你們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大地,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以及地上的各種動物」],人類是不是正在照著自己的形像和內涵創造新人的過程中?而且新人族群的工作能力很可能遠超過人類?
扯太遠了,打住。
後記:
1. 不好意思,沉不住氣,提前插入這篇文字。 2. 決定在貼出下一篇「台灣軍機戰力保存與先島群島、巴丹群島」後,先寫台灣雷達飛彈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