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5日 星期一

清朝初年 – 中華民族衰頹趨勢明顯前的最後榮光


十七戰爭(十三)
清朝初年(中華民族衰頹趨勢明顯前的最後榮光)

註:有些事既省視了清朝初年,為了敘事一貫,就擇要省視到清末。 

一、剃髮易服 

中國雖然基本上没有像歐洲那樣,在中世紀發生過若不改信天主教便殺頭的大規模思想迫害事件,卻發生過若不更改髮型與服裝便殺頭的全國性儀容迫害事件。 

在戰爭中失守的一方通常不會立即全部降服,抵抗軍藏起武器與軍服古代大部份士兵甚至經常没有盔甲和統一的軍服)混在民眾中,佔領軍就無法分辨軍民與順逆,而抵抗軍一有機會便零星襲擊(游擊)佔領軍,令佔領軍十分頭痛,加上佔領軍經常需要搶糧搶錢搶女人,於是經常發生屠城乾脆全殺光的慘事。 

也許為了明辨漢人之順逆;也許為了在占領初期用最快的方法標示出在意識型態上最難搞、最可能作亂的漢人立即將之剷除,同時示威鎮懾;也許為了使民眾的服飾簡便些、有益衛生;也許為了…;清軍在入關之前便已強迫被征服與投效的漢人剃髮易服(將頭髮綰成髮髻盤在頭頂→剃髮留辮、寬衣博袖→窄衣小袖),1644年進入山海關後正式下達剃髮令(只管頭,不管服裝了),引起漢人普遍不滿與反對,清廷初時還稍退讓,但在較可控制局勢後便殘酷鎮壓不服從者。在鎮壓過程中,用一個明清時代軍隊戰報中常用的詞來描述–殺人無算,以致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口號流傳。 

(在關外生活的蒙、滿族同胞為了方便騎射、游牧等工作,服裝比較精實,不留長髮合理;但在近乎光頭的情形下,還留個「金錢鼠尾」不知是何道理
?有功能上的理由嗎?不是仍然很麻煩嗎?純因美觀?…?大約清朝中葉以後,髮式逐漸變成只把前顱、兩鬢的頭髮剃掉,留下後顱部份編成長辮子
1793年英國訪清使團隨團畫師威廉亞歷山大(William Alexander的紀實畫稿
















 




由於強迫剃髮等各種原因,明末清初各方軍隊屠殺百姓的事件不少,像四川屠殺、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等,史料頗多記載。 

剃頭後就無法反抗了嗎?先剃頭再反抗不行嗎?或許人類並非完全理性的動物,或許每人在意的不同,許多個性倔強的反抗者就是寧被砍頭也不願剃頭
。當清軍把不願剃頭者都殺掉後,絕大部份反抗力量便消解。清朝之所以敢貫徹剃頭令,實因當時在東亞大地上清軍之火炮無敵。 

二、平三藩 

在滿人從東北向南方擴張時,雖然戰略與戰術高明、將帥們領導有方、諸軍弓馬嫺熟而強悍,又得紅夷神器–大炮,但與中原相比地小人少,無論是爭天下還是治天下,都需要招降納叛,藉助漢人的精英。要各方豪傑、尤其是異族的武將文臣們盡少扞挌、盡多協調地為共同目標努力,實非易事;清朝前幾位君主在這方面做得很成功,但還是免不了三藩之亂。

三藩
 
滿清在入關前,清太宗皇太極於1636年冊封了三位漢人為王:
恭順王–孔有德(入關後改封定南王)
懷順王–耿仲明(入關後改封靖南王)
智順王–尚可喜(入關後改封平南王)
1644年一入關便加封一位漢人吳三桂為平西王。
 
孔有德(~1652)–遼寧人,1648年(清世宗順治5年)受封定南王,鎮守廣西,於桂林被南明將領李定國擊敗自殺。因無子嗣承襲,王位廢除;其女孔四貞為孝莊皇太后收養,是清王朝唯一的漢家公主。
耿仲明16041649)–山東人,1649年(清世宗順治6年)受封靖南王
,鎮守福建。受封當年因清刑部查獲其屬下魏國賢私自收匿逃人而畏罪自殺,其子耿繼茂繼襲靖南王。1671年(清聖祖康熙10年)耿繼茂病逝,其子耿精忠繼襲王位。
尚可喜16041676)–遼寧人,1649年(清世宗順治6年)受封平南王
,鎮守廣東。本身未參與三藩叛亂,於廣州病逝,其子尚之信繼襲王位。
吳三桂(~1678)–遼寧人,1644年(明思宗崇禎17年、清世宗順治6
)降清,協同清軍大敗李自成軍於山海關,即被封為平西王。在受命向南征服各地,南明第4位君主永曆帝(鄭經追諡其為匡皇帝,廟號明昭宗,永曆為其年號)逃入緬甸後,清廷於1659年(清世宗順治16年)命其鎮守雲南,並諭吏、兵二部,凡雲南文武官員舉黜及兵民一切事,命吳三桂暫行總管,俟數年後仍照舊例。1661吳三桂入緬甸迫緬王交出永曆帝,帶回昆明於1662年(清聖祖康熙元年)處死。清廷晉封吳三桂為親王,並命貴州省亦屬其管轄。
 
〔在清朝的爵制中,定南、靖南、平南三王為郡王爵位,歲俸銀5千兩、祿米5千斛;吳三桂晋封親王後歲俸銀1萬兩、祿米1斛,清廷還給他雲
、貴兩省的行政權,恩賜最隆。這4個王位都只能遞降世襲(世襲次數有限、而且每次承襲,承襲者只能承襲比被承襲者之原有爵位低一級的爵位
)〕


由於三藩各擁重兵、久據南方數省、用度浩繁,鄰近諸省挽輸不足,還需江南補給,漸與朝廷抗衡,實際上已成為割據勢力。1673年(清聖祖康熙12年)康熙皇帝決定撤藩,命各藩將所管事務移交各該管督撫管理,俱遷還山海關外原籍,優給禮遇。吳三桂遂殺雲南巡撫朱國治,拘捕按察使以下不順從官員,自稱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呼清皇帝為滿酋,發檄興明討虜,舉兵攻陷四川、湖北;耿繼茂之子耿精忠、尚可喜之子尚之信先後於福建廣東響應,廣東總兵劉進忠、廣西將軍孫延齡、陝西提督王輔臣、湖北襄陽總兵楊來嘉、河南彰德總兵蔡祿亦反,台灣奉明朔的鄭經也率軍登陸福建;聲勢浩大。 

16744月下旬,耿精忠以提供戰船換取鄭經出兵共同討清,鄭經從台灣抵達廈門後要求耿精忠將漳州、泉州撥給明鄭,耿精忠拒絕,雙方交惡,鄭經遂出兵奪取漳、泉兩州;又擊敗清軍取得廣東潮州,擊敗尚之信取得廣東惠州…,本文不細表。之所以在有限篇幅中提這段,意在指出三藩與明鄭等反清各方雖非没有總體戰略與利益協調,但離妥善甚遠;意即這幾幫人並無格局夠大且真能服眾之領導思想與行為) 

吳三桂在舉兵初期連戰皆捷、形勢看好時並未渡江北進而劃江防守,1676年形勢轉對清軍有利。16783月吳三桂於今湖南衡陽稱帝,國號大周,改元昭武,大封官將;是年8月吳病死,其孫吳世藩繼承帝位吳三桂一死,其勢即瓦解,各路均敗退。1681年清軍自湖南、廣西、四川三路進取雲貴,10月攻破昆明,吳世藩自殺。歷時8年、波及10數省的三藩之亂平定。 

三、滅明鄭、台灣納入中國版圖 

1683年(清聖祖康熙22年)清朝攻台,鄭克塽降清;閩、台、清朝廷,乃至荷蘭東印度公司、英國東印度公司等官、軍、商、民各方對於台灣之定位與經營意見多端。康熙皇帝於1684年決定將台灣納入大清版圖、設府治理,由福建省管轄,開海禁。(台灣首度納入中國版圖) 

俄羅斯向東擴張
 
俄羅斯沙皇國在哥薩克人Cossacks;生活在東歐大草原上的游牧族群)於1581年冒險犯難向東擴展,到1598年消滅西伯利亞汗國後,由於
 
西伯利亞東部地區原住民部落的文明,比俄羅斯人落後很多。
–俄羅斯、哥薩克人自西歐獲得先進的火槍與火炮,其威力令西伯利亞
  住民無法對抗,不用多少人,没費很大力量,就能很快征服大片土地。
  (與西班牙人征服中、南美洲一樣)
在烏拉爾山脈以東,鄂畢河、葉尼塞河(有大小支流約2萬條)、勒拿
  河之間即便無水道直通時,只要越過不長的陸路,便又可連接水道。
  以古時候的運量,在河流適航期間,東西向之運輸並無太大不便;在不
  適航期間河面上可行雪橇。而拉爾山脈中段有322公里長的區間其山  
  高很少超過488公尺,山脈南端與裏海之間有一塊平坦的沙漠區缺口
  故烏拉爾山脈對其東西兩邊之大平原並不構成交通大阻隔。意即俄羅斯
  自波羅的海至鄂霍次克海之間的交通並無險阻。
–西伯利亞地區的森林與水域中毛皮動物(貂、狐、松鼠、海狸…)很
  ,毛皮的商業利益形成強烈的移民誘因。有人估計17世紀中葉俄羅斯
  府從壟斷西伯利亞毛皮貿易中得到的歲入可能占到國家總歲入7%
    30%之間,扣除在西伯利亞的行政支出後有大量盈餘。
 
1610年,大批俄羅斯拓荒者已抵達葉尼塞河流域,1628年建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Krasnoyarsk)要塞;1632年於勒拿河畔建立雅庫茨克
Yakutsk要塞;1639年到達鄂霍次克海岸,1648年抵達堪察加半島與白令海峽;1649年建立鄂霍次克城;1651年於貝加爾湖畔建立伊爾庫次克
Irkutsk)要塞;1658年築尼布楚城。當哥薩克探險、拓荒者於1644年抵達黑龍江流域時遇到了強大的對手–中國滿族人。(俄羅斯拓荒者只花了60年就從東歐大草原向東進抵鄂霍次克海)
 
黑龍江流域早有滿族同胞活動,但俄羅斯人於1650年強占黑龍江北岸的雅克薩城寨,築室散處、耕種自給(有說1666年一名流亡波蘭人修築了雅克薩要塞,他在1669年獲沙皇任命為該地總管);中方派軍驅逐,但中方軍隊一回長期駐地,俄人就再來,對清朝形成「我進彼退、我退彼進,用兵不已,邊民不安」的局面。

 
四、與俄國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Treaty of Nerchinsk 

康熙皇帝在滅明鄭後決定強力處理黑龍江流域的中、俄衝突問題,於1685年(清聖祖康熙24年)正月命都統彭春赴璦琿,負責收復雅克薩城1685/05/25清軍收復雅克薩城回師後,俄軍又回來重建土城,侵擾黑龍江流域。1686/07/24清軍再度包圍雅克薩城,這次圍城長達10個月,康熙因為獲得俄羅斯通知議約的訊息而命清軍退兵;清軍退兵時雅克薩城內守軍只餘66人,已無力再守。 

俄羅斯經由使者訪問北京得知康熙皇帝決心用兵收復黑龍江流域、並有意與俄羅斯和平相處時,基於總體發展策略考量也希望與中國議和,於1685年底組成議約代表團,1686/01/26自莫斯科出發,1687/10/22抵達原定的會談地點色楞格斯克Selengask)。中方代表團發現前往色楞格斯克的路途因為外蒙古部落交戰而成為戰區,難以通過,要求改在尼布楚會談。唐熙皇帝派通曉拉丁文的耶穌會傳教士葡萄牙人徐日升Pereira Thomas16451708與法人張誠Gerbillon Jean Francois16541707擔任中方代表團顧問兼譯員,並派早年歸順滿人之俄人後裔任俄文翻譯。 

雙方自1689/08/22於尼布楚開始會談,1689/09/07簽約;合約有拉丁文、滿文
、俄文三種文本,以拉丁文為準。合約規定「從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到外興安嶺、直到海,嶺南屬於中國,嶺北屬於俄羅斯。西以額爾古納河為界,南屬中國,北屬俄國…」等事項。 

這是中國政府首次與西方國家簽訂的具有現代國際法水準的正式條約。簽約以後170年間,俄羅斯人基本上遵守條約規定。 

1693年俄國派遣包括傳教士(當時北京已有東正教堂)、醫生的使節團到北京(向康熙皇帝行三跪九叩禮)要求通商,康熙同意。此後俄人即頻繁來訪
,也派留學生到北京。

西域(新疆)
 
新疆面積166萬平方公里,占中國國土總面積6分之1,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國接壤,邊境線長5,600多公里,境內有47個民族;在海運暢通前歐洲、北非、中東、中亞地區經西域與中國連通(絲路)
 
中國從漢武帝開始經營西域。漢武帝於西元前138~前126年、前119年兩度派張騫出使西域各國;西元前104、前102年兩度派李廣利伐大〔今費爾干納盆地(Fergana Valley)一帶〕;前101年在輪台、渠犁等地駐兵屯田
,沿貿易通道設亭、障,以便利商旅通行。西元前60(西漢宣帝神爵2年)在烏壘城(今輪台縣東北)建立西域都護府管理屯田區、維持商道暢通。由於漢書西域傳記載「西域都護統轄西域諸國,有48國自驛長、城長
、君、監、吏、大祿、百工、千長、都尉、且渠、當戶、將、相至侯、王
,皆佩漢印綬,共376人」,可說西域已歸附漢朝。
 
因為西域各城邦國時常叛逆,匈奴與中亞國家亦時常來犯甚至佔領,所以中國並非恆常派遣官兵駐在西域。就古籍看,西漢後期漢軍已撤離西域。到唐朝國力強盛後,當原向唐朝貢獻禮物的西域高昌(今新疆吐魯番地區
)國王漸失臣禮時,唐太宗便於貞觀14年(640年)詔兵部尚侯君集薛萬鈞牛進達等總兵討之,下其二十二城,獲戶八千,列其地為西州
並置安西都護以統之。西州管縣五前庭、柳中、交河、天山、蒲昌;開元年間725年前後)有戶一萬一千六百四十七、鄉二十四,「貢」叠毛
、刺蜜、乾蒲萄。唐德宗貞元七年791年)西州被吐蕃占領
 
元朝曾一度在今伊犁河流域設阿里麻里行省、烏魯木齊一帶設別失八里行省、在阿姆河南岸亦一度設行省。

五、將外蒙古、新疆納入中國版圖 

1635年(明思宗崇禎8年),以伊犁為根據地的準噶爾汗國成立,逐漸控制天山南北、稱霸中亞地區,成為歷史上最後的遊牧帝國。遇喀爾喀蒙(一般稱長城以北、戈壁以南地區為內蒙古,戈壁以北地區為外蒙古;統稱居住於外蒙古的各蒙古部族為喀爾喀)各部族相爭,準噶爾汗國涉入喀爾喀內爭,1688(清聖祖康熙27年)侵入喀爾克,喀爾喀各部族不敵,逃入清朝掌政的內蒙古,準噶爾軍追入內蒙古,拒絕清朝調停,擊敗駐內蒙古清軍,繼續南進至北京北方,內蒙古與河北省邊界一帶康熙皇帝於1690親征,準噶爾可汗噶爾丹大敗遁走、上表謝罪 

1691清聖祖實錄記載康熙帝為調解喀爾喀蒙古各部族之間的矛盾,安定北邊局勢,約集內蒙古49(由清朝任官治理)之王公貴族、與喀爾喀蒙古三大部族之親王、台吉(太子),於是年5月初在多倫諾爾(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多倫縣多倫諾爾鎮)會盟。康熙應允喀爾喀貴族請求,喀爾克蒙古實施與內蒙古相同的行政建制,編設34旗,其名號與內蒙古49旗同,採行清朝封爵與法律制度;並共同檢閱清朝八旗騎、步、炮兵與漢軍火器營。 

1695年恢復元氣的噶爾丹又侵入漠北,1696年康熙皇帝再度親征,大敗準葛爾軍。1696年康熙駐蹕寧夏,命軍追擊噶爾丹殘部,進抵狼居胥山(肯特山
;在今蒙古國北部與俄羅斯接界處,為蒙古聖山);1697年噶爾丹死。內外蒙古地區自此平靖至1911年外蒙古宣佈獨立。 

1697年後準葛爾各部族時降順、時內爭、時叛亂,還遭逢天花流行,經清軍進擊清剿,到1759(清高宗乾隆24年)統一天山南北全境葛爾汗國至此才算滅亡,新疆地區納入清朝版圖

1860年代(清穆宗同治初年)起新疆地區又發生蘇俄侵略、內部諸豪強叛亂割據、與浩罕汗國(佔有今哈薩克南部、烏茲別克東部以及塔吉克與吉爾吉斯部分領土)出兵占領幾乎新疆全境,其領軍將領阿古柏宣佈建立哲德沙爾汗國,自浩罕汗國獨立等事件。

1875年(清德宗光緒元年)清朝廷對於是否出兵收復新疆,有「海防」與「
塞防」之爭。李鴻章等認為自乾隆年間平定新疆之後一百多年,政府每年都要在新疆淨支出數百萬兩餉銀,成為國家財政的無底洞,若大軍西征又要竭盡天下財力(陝甘總督左宗棠申報軍費估計一千萬兩,財政大臣打算由各省攤派),不如依從英國人提出的條件,允許阿古柏政權獨立,只要他答應稱臣入貢。左宗棠則認為如果丟失新疆,則新疆不是被西方的英國勢力所控制
,就是被北方的俄國鯨吞,中國便失去西北邊防的關卡要塞和重鎮,無以屏障;到時中國西北邊防的兵力不但不能削減,反而會大大增加。若不戰而丟新疆,對內喪失民心,對外則有損國威,助長列強侵略的氣焰,連帶不利於海防。最後皇帝下詔授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事務,全權節制三軍,以將軍金順為副帥,擇機出塞平叛新疆。 

1876年清軍收復天山以北,1877年收復天山以南,向蘇俄占領的伊犁進軍,並發動軍民屯田墾荒、興修水利、增糧積穀。左宗棠同時請朝廷派員赴俄,請蘇俄歸還伊犁;1879年清使與蘇俄簽訂里瓦幾亞條約,朝野對條約內容不滿,清廷改派代表重啟談判;1881年中俄兩國於聖彼得堡簽訂伊犁條約,約定中國收回被蘇俄侵佔達11年之伊犁九城及特克斯城等地等事項。
 
1884清德宗光緒10年)清政府設新疆省,下置廳、府、州、縣,實施與內地各省一樣的行政制度。 

西藏
 
唐、宋時期稱為吐蕃,元、明、清初時期各有稱呼,清朝康熙年間起稱西藏。1271年(元世祖至元元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定國號為元時,西藏即正式納入中國中央政府管轄,駐軍、任官、清查戶口、徵稅。

羈縻關係
 
個體或群體的能量(設為甲)會向內凝聚或∕並向外發散;若向外發散
其漫延的方向會受環境中其他個體或群體運動力場的影響,於是甲的型態可能是圓型、不規則多邊型、長矩型、線型…。
 
群體內部能量的密度分佈也會有多種型態,可能為單核心式、多核心式
無明顯核心式…。
 
能量團聚(甲)的位置會移動、甲的總能量在發展的過程會增強、減弱
分裂、消亡…
 
以上是物理現象,有其邏輯與通則。人類群體是宇宙質量(能量)系統中一個很小的次系統,其行為亦有邏輯與通則。人類歷史顯示:人類個體與群體的政治、經濟、社會面表現與上述物理現象有類似(也許是同樣)的邏輯與通則。
 
單核心向外幅射中強外弱的結點網絡,是古今中外各國家內部行政能量結構的主要模式之一,這個網絡在其行政能量所及的外圍邊界地區都出現羈縻現象。羈縻並非有效占領,所以無力行使完整的管轄權。中國中央政權對羈縻地區經常不理民政,一切政治、經濟、社會行為悉因其俗;只設衛所,屯少量兵,管理驛道上本國設立的驛站與屯田區、為往來商旅提供一些服務、為君主收集一些周邊訊息,也為君主向周邊傳遞一些訊息。中央政權希望周邊部落定期進貢,表示當地為中央政權的勢力範圍;有時就任命當地部族酋長出任衛所長官,以示倚重與攏絡。當國力不足時,就會主動或被動收回原投放的衛所;國力強盛時則反之,斷斷續續,並不穩定。
 
周邊羈縻國家之君主常將自己的年青兒子派駐在中央政權的京城,一方面學習上國文明,一方面有充作人質,向上國表示忠誠的意味;當然也有收集上國中央政權情報回報母國的功能。
 
中央政權常主動、被動將宗室女子嫁給周邊羈縻國家的君主表示和親;
和親當然不是愛情的結果而是為了滿足政治需要。
 
羈縻、出質、和親的政治行為舉世皆然。有些政治、外交學者稱這類政治行為與彼此關係為朝貢體系。

(待下文接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