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9日 星期六

外行人看朝鮮核子試爆危機–抉擇(一)

外行人看朝鮮核子試爆危機抉擇(一)
Sep. 09, 2017

壹、戰略環境
















一、朝鮮半島的地理位置

上圖中,在朝鮮(北韓)東北角靠近中國邊界,以紅點標示處是朝鮮的豐溪裡核試驗場,生產武器級鈽的核子反應爐與生產高濃縮鈾的工廠都位於平壤北方103公里的寧邊核工業園區,其導彈發射車可以在朝鮮境內任何適合的地點發射。從地理位置看,受朝鮮核導彈威脅最大的三個國家是南韓、中國、日本,其次是東南亞、印度,西歐與美國東部最遠。

受朝鮮傳統非核武力威脅最大的國家是韓國(南韓)與中國東北地區,其次是中國渤海沿岸與俄羅斯沿日本海西岸地區,再其次是中國黃海沿岸與日本

二、朝鮮半島在韓戰之前的

從近代以前的歷史看,朝鮮地區政權主動或被動交戰次數最多的對像是韓國地區政權,其次是中國東北地區或中國中央政權。668年新羅統一了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南的地區,936年高麗王朝統一朝鮮半島。與日本政權之間的戰爭從1592/4/14豐臣秀吉以假道入唐名義派軍登陸釜山開始。

朝鮮半島之部份及全部地區曾長期是中國的藩屬國或保護國。

近代,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國勢日強,1876年與朝鮮王朝(全半島政權)簽訂江華條約,取得貿易、自由勘測朝鮮半島海岸、與領事裁判等特權。1895年日本在甲午戰爭中擊敗中國後,朝鮮不再是中國的藩屬國。為了遏制日本勢力在朝鮮擴張,朝鮮政權拉攏比中國強盛的俄國,1897年在俄國支持下宣佈成立大韓帝國。1905年日本在日俄戰爭中擊敗俄國,大韓帝國成為日本的保護國;1910日韓簽訂合併條約,朝鮮半島成為大日本帝國領土。(中國於1895年之馬關條約中被迫將台灣、澎湖及附屬島嶼割讓予日本)

1919/3/1韓國追求自日本獨立的人士發佈獨立宣言書,騷動遍及全半島,但很快被日本鎮壓,主張獨立的人士紛紛流亡中國或蘇聯遠東地區繼續從事復國運動。1919/3/21流亡俄國者在海參崴成立大韓民國議會政府、1919/4/13流亡中國者在上海法租界成立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留在漢城者於1919/4/19成立朝鮮民國臨時政府

如同其他許多改革、革命建國運動,在許多人追求改變的氛圍中,國內外前前後後會成立許多組織,各自提出許多主張,隨著形勢變化分分合合,韓國獨立運動不例外。在許多組織中,放棄君主制,制定臨時憲章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其理念比較順應時代潮流,組織力與活動力最強,因此也得到最多資助。(這種情況與經濟界新產業興起期間類同)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不僅獲得當時在中國執政的國民黨大力支持,與共產黨也保持不錯的關係。共產黨的理念與政策主張在其實踐出現大問題之前,很直觀的,在全球都吸引眾多進步人士信仰。照當年共產國際一國一共產黨的發展方針,朝鮮共產黨上海支部於1929年解散,其成員全部加入中國共產黨

韓國臨時政府19409月遷到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首都重慶,1940/9/17在重慶組建韓國光復軍,軍費由中國負擔。韓國同胞在中國的抗日武裝力量還有1938/10/10於漢口市成立的朝鮮義勇隊、1932/4/25於吉林省安圖縣成立的安圖縣抗日遊擊隊等。

1945/2/411美、英、蘇三國領袖在雅爾達會議中,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全球的基本秩序、與列強的利益分配制定了方針與藍圖;對於日本戰敗後的朝鮮,先委託美、英、蘇、中4共同管理。有說美國在廣島1945/8/6與長崎8/9投下原子彈後,於8/9提議以北緯38˚線為界,由美、蘇在半島南
、北部分別接受當地日軍投降並暫時負責維持行政秩序,蘇聯同意;當時
、中2國無力參與,這是合理的安排

美軍1945/9/4進入南韓後,於9/8成立美國陸軍駐南韓軍政廳為託管政府。皈依基督教,在美國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長年在美國生活、親美的高學歷+高歷韓國獨立運動人士李承晚,在東京會見駐日盟軍司令麥克亞瑟與駐韓美軍司令後,1945/10/16由麥克瑟以其專機送返漢城。韓國臨時政府於1945/11/23從中國遷回南韓,但因為臨時政府不被軍政廳承認,其成員只能以個人身份活動。1948/7/20在軍政廳支持下,時任大韓民國制憲國會議長的李承晚被議會選舉為總統,1948/8/15(南韓)大韓民國成立。

蘇聯紅軍1945/8/15年進駐38˚線以北後,於10/3成立蘇聯民政廳為託管政府;扶持長年在中國東北進行抗日游擊活動,曾擔任蘇聯遠東方面軍營長(蘇軍中位階最高的朝鮮人,有說回朝鮮前曾與史大林會面)的金日成擔任北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委員長,於1946/2/8接手管理北朝鮮政務,蘇聯民政廳僅管理駐在北朝鮮的紅軍。1948/9/9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金日成出任首相
12月蘇聯民政廳與紅軍退出朝鮮半島。

 二戰之後從各地返回朝鮮半島的政、軍人士,不管在南在北,若不與統治當局所扶持的組織合作,其愛國行動都會被取締,甚至人被殺害。韓戰爆發後對可能持異議者的整肅更嚴厲,有研究估計在韓戰爆發初期,潰敗的韓保導聯盟事件中就殺掉了20萬名以上支持或同情共產主義的人士;在美軍登陸仁川後,朝鮮軍隊於被迫撤離南韓時,在南韓各地區對南韓政府官員、軍官、憲兵、員警、資本家、商人、知識份子、教師、記者、地主、宗教人士進行甄別,大規模逮捕和處決了許多人及其家屬

三、韓戰

由於在1945年南北分治以前,朝鮮半島有長期統一的歷史,國民的血統、語言文化相同,自然有許多原本同屬一國的同胞認為國家不應分裂,反對被託管;朝鮮半島上南、北兩個新成立的政府也都認為自己是半島上唯一的合法政府,都很積極準備統一朝鮮半島。韓戰前朝鮮軍力在蘇聯與中國協助下
,對韓國南韓軍力居壓倒性優勢。

一般研究稱蘇聯為朝鮮人民軍培訓軍官、有償提供現代化武器裝備,中國則在朝鮮請求下,允許軍隊中近5萬名有對日作戰經驗的朝鮮族官士兵員,連同所配備的武器,19497月至19508月間,分幾次加入朝鮮人民軍,成為朝鮮南侵的主力。當時美國對韓國軍隊的協助遠遜於此。有研究估計韓戰爆發前朝鮮和南韓軍力對比為:兵員2:1,火炮2:1,機槍7:1,半自動步槍13:1,坦克6.5:1,飛機6:1

一般研究認為是金日成積極準備統一半島,當1950年初東亞情勢轉為對共產主義陣營有利(共產黨與國民黨在中國大陸鬥爭的勝負已分、駐韓軍準備撤離…時,蘇聯同意朝鮮的武力統一計畫,但要求朝鮮事先取得中國支持
。在取得中國同意支持後,朝鮮軍隊於1950/6/25星期日淩晨4時越過38˚線猛攻;聯合國安理會當天(紐約時間比韓國時間晚13小時)就讉責朝鮮侵略;6/27決議須採取緊急軍事措施,以恢復國際和平與安全,美軍作戰飛機投入戰鬥;6/28上午朝鮮軍隊進入漢城;7/7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成立聯合國軍支援韓國,韓國決定將其軍隊交由聯合國軍總司令部指揮,7/8美國總統任命當時駐軍日本的麥克阿瑟為聯合國軍總司令,聯合國軍正式成立;8月下旬朝鮮軍隊將美韓軍隊驅至釜山一帶,攻佔了半島90%地。

1950/9/15聯合國軍在首爾西邊的仁川港登陸,9/25奪回漢城;麥克阿瑟要求趁勢追擊,將共產主義逐出朝鮮半島,美國總統於9/27同意麥帥的建議,但要求只有在蘇聯與中國不會參戰的情況下才可攻入朝鮮;10/1麥克亞瑟要求朝鮮軍隊立即無條件投降、第一批南韓軍隊進入朝鮮作戰、金日成致信10/3由特使當面遞交)毛澤東請求中國若聯軍進攻38˚線以北地區時出兵援助、史達林亦在給毛澤東的電報中做類似建議;10/7聯合國大會決議呼籲朝鮮半島統一,授權聯合國軍越過38˚線;10/9美軍越過38˚線,10/19占領平壤,逼近中朝邊境。中國軍隊於10/19晚以志願軍名義渡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半島,10/25對聯合國軍發起第1攻擊,12/6中朝軍隊收復平壤,朝鮮軍隊交由中國志願軍司令部指揮;1951/1/7中朝軍隊進占漢城,聯合國軍向南撤退,中國軍隊並未追擊
,戰役於1/8暫停。

1951/2/11晚中朝軍隊再度進攻;聯合國軍於3/15奪回漢城,中朝軍隊被迫退回38˚線以北,之後被迫再後退到38˚線以北約40公里一線,雙方在慘烈交戰中對峙。

1951/6/23蘇聯建議交戰雙方停火談判,中、朝、美、韓均同意,7/10雙方4國代表進行第一次停戰談判;談判破裂後再度交戰,10/25於板門店再度談判;談判不成後再度交戰,11/27再談;之後再戰,1953/4/26恢復停戰談判;1953/7/27朝、中、聯合國軍3方簽署朝鮮停戰協定,及關於停戰協定的臨時補充協議,韓戰結束。

南韓因為執意要求美國發揮國力北進統一朝鮮半島,雖在美國壓力下同意停戰,但不在停戰協定上簽字。而簽署停戰協定各方迄今未能簽署和平協定。

蘇聯在韓戰中的角色

[美國的情報機構不會不知道朝鮮一直積極準備統一半島而韓國(南
無力單獨對抗,中國積極準備統一台灣而台灣無力單獨對抗。
是在長期溝通與合作的過程中對當時台灣與韓國的執政者很不滿意吧
於是放話修理,希望他們在美國鋪設的軌道上行走;也許美國想中國
示好,爭取中國平等對待蘇、美;也許美國藉機明示蘇聯不要在中國做
過頭;也許…;1950/1/5美國總統親自在白宮記者會中宣讀對台灣問題的
聲明「…要求各國尊重中國領土完整…不要在中國境內尋求控制性影響
力與特權…開羅宣言宣示日本必需將竊自中國的台灣等領土歸還中國,
日本也在投降時接受…目前美國没有在台灣建立軍事基地或取得其他特
權的意圖,也不尋求以軍力或其他方式介入中國的內戰…美國政府不會
提供台灣軍事援助…台灣島上的資源足以讓台灣獲取所需要的防衛物
…美國政府會繼續依法執行現行(與中華民國政府)經濟合作協定中的
經濟援助…(言外之音是蘇聯除了外蒙古外,不宜再覬覦中國東北、內
蒙古、新疆…)」;1950/1/12美國國務卿在紐約全國記者俱樂部演講
Crisis in Asia – An Examination of U.S. Policy」,提到美國在太平洋軍事防
衛的邊界係阿留申群島→日本→琉球群島→菲律賓群島,没有提韓國與
台灣

在上述美國總統發表聲明、美國國務卿發表演講時,中國的領袖正訪
問莫斯科,受到冷落。有研究認為美國上述聲明與演講改善了中國領袖
在莫斯科的處境

蘇聯對上述美國總統聲明與國務卿演講的反擊是1950/1/13蘇聯駐聯
國代表宣佈,只要國民黨代表留在安理會,蘇聯就不參加安理會會議;
以這種挺中國的力度來抵消美國對中國示好的誘惑

若干研究依據蘇聯與各方解密的檔、當年各有關人士之訪談記錄、回
憶錄等資料,推測蘇聯當時對同意朝鮮發動韓戰的戰略考量可能是: 

w 在經過情報網絡研判上述美國總統聲明與國務卿演講的內容是真情後
  ,可能讓蘇聯覺得只要自己不出兵,只是援助朝鮮、中國兩位老弟一點物資,提供一點參謀意見,讓朝鮮發動統一戰爭,以中國為後備隊
  ,自己應該不算踩到美國的紅線。
w 美國為圍堵共產主義勢力的擴張,在南韓戰力薄弱的情況下即使參戰
  ,也不會將戰爭範圍擴大到朝鮮半島之外。參戰會消耗美國國力,降低美國參與西歐、中東、中亞、南亞、東南亞、中南美洲等其他地區國際事務的能力,這有利於蘇聯在歐洲和全球其他地區鞏固、擴大社會主義陣營的版圖。(這個根本性研判最重要)(研判在1950年,世界上沒有一個理智的國家,包括蘇聯自己,會走向蘇聯+東歐+中國+…美國+英國+…兩大陣營開戰之途由朝鮮所惹起,在朝鮮半島上的戰爭會局限於朝鮮半島)
w 若美國參戰、蘇聯不參戰,為了避免韓在美國協助下統一朝鮮半島
  ,中國東北地區失去一個有屏障功能的友好隣國…,中國會參戰,保衛朝鮮生存。蘇聯可以把二戰結束時剩餘而即將過時的武器裝備等戰爭物資賣給中國,回收成本(有記載稱以出廠價格5折賣)。有研究表示中國到1965年才清償因為韓戰而發生的戰爭債務。
w 對於朝鮮與中國統一大業,就蘇聯的地緣關係而言,支持朝鮮統一
  ,增強對夙敵日本的壓力與屏障,比支持中國統一台灣要優先。而且因為當時中國的海、空軍力量很薄弱,其攻打台灣的勝算沒有朝鮮攻打韓國的勝算高。
w 朝鮮在戰後重建時,蘇聯可以銷售朝鮮需要的各種水、電、交通運輸
  、農業、工業、軍事…設備與技術給朝鮮,也銷售給亟需建設的中國
  ;換回農、礦業初級產品。這不是近代殖民國家一直對殖民地所做的事嗎?由於蘇聯不只是銷售輕工業成品供殖民地消費,更提供機械設備與技術支援,培養受援國家自身的工業能力,這就不是剝削,而是提供協助。(二戰之後,許多被殖民地興起民族主義、獨立建國、追求富裕的風潮,強國已經很難像以前那樣剝削它們
w 通過韓戰,蘇、中、朝之間會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同時提升蘇聯在東歐等共產主義世界的信用與影響力,有利於順勢擴大蘇聯在全球的勢力範圍。

蘇聯在二戰中固然損失慘重,但在戰後分配到很多利益,在思想、科技
、精神與物質文明方面都是共產主義世界的導師、大哥。

它在韓戰之前武裝並訓練朝鮮人民軍,在時機適宜時同意且支持朝鮮發動戰爭。
–因為抗議聯合國中國代表權沒有移交給中共,蘇聯在1950/1/13〜同年8月間退出聯合國安理會。有研究顯示韓戰爆發後蘇聯駐聯合國大使和蘇聯第一副外長都曾建議蘇聯於6月底前返回安理會,以便行使否決權,否決聯合國軍參戰;但蘇聯執政者没有回安理會,只在安理會外做動作
6/29蘇聯在莫斯科向美國大使遞交關於朝鮮事件對美國聲明的備忘錄,聲明蘇聯政府將繼續遵循不干涉朝鮮內政的原則、蘇聯不參加安理會是因為美國拒絕中國出席…;蘇聯同時通知聯合國秘書長,蘇聯拒絕安理會27日的決議。這實際上形同不在各條戰線上「努力反對」美國出兵朝鮮,雖然反對也不見得有用。(不懂蘇聯為什麼只在安理會外做姿態?表示自己其實對朝鮮的南侵有保留?表示自己遵守雅爾達體系不反對美國維護雅爾達體系?以物資等支持給朝中人情也以不否決聯合國介入給美國人情,讓兩造各得其所?

1950年時韓國朝鮮中國的空軍幾無戰力,面對美國軍隊,中、朝陸軍非挨美國空軍的轟炸、掃射不可;所以中國在出兵前要求蘇聯派空軍支援。許多研究說蘇聯一開始没有明確同意,之後表示要到195012月底才能準備好(戰機改漆、飛行員改服裝、安排後勤補給…)、不能參與前線作戰。可以說中國還是在1950/10/19派出志願軍參戰,是很有膽識的行為,顯示抗美援朝的意志堅定](戰機可以迅速提供,但飛行員的作戰能力無法迅速培養;不能期待中國空軍飛行員能在短期內上戰場)

1950/11/9蘇聯空軍第一次與美國空軍在空中交戰,在整個戰爭期間先後有12個空軍師輪番投入空戰,其作戰原則是:
  ・ 戰機漆成中國或朝鮮戰機樣式、飛行員著中國人民志願軍服裝、以中國境內之安東、鞍山等機場為基地、在空中禁止使用俄語通訊…
    。(由於自中國境內機場起飛,到朝鮮作戰空域的航程比自日本機場起飛近,其可滯空作戰時間比美國空軍長得多。同時美軍奉嚴格命令不准進入中國境內)
・ 驅逐聯合國空軍對中、朝軍隊後方補給設施(機場、鐵公路交通線、運輸工具、物資儲存場、水電站、廠礦、指揮機關…)的轟炸。
・ 只防守中、朝軍隊後方補給設施,不許與中、朝地面部隊協同作戰。蘇聯參戰空軍一架轟炸機都沒有。
・ 飛行員不許被俘,因此不許飛近陸軍交戰地區,更不許飛入聯合國軍占領區,也不許飛入黃海上空。

[蘇聯空軍偽裝成中國空軍參戰,而美國保持靜默的原因可能是美國不想擴大戰爭。如果公佈真相,將有不少激情輿論逼迫美國對蘇聯採取報復行動,也會有不少輿論反對美國介入朝鮮內戰…,使政府難以穩定國內同胞高度分岐的情緒,降低應對韓戰的自由度;因此也不反駁中國只是「志願軍」參戰的說法。當時美國國力雖然壓倒性領先全球其他任一國家,但在全球對許多利益前沿,備多力分,國民基本上也厭戰。美國參加韓戰的目標似乎只是維持38˚線以南親美的韓國政權,不希望對蘇、中宣戰。看起來蘇、中更不希望對美國宣戰,大家都希望把朝鮮所惹起戰事的戰場局限在朝鮮半島]
  
中國為什麼參加韓戰(中國稱志願軍打的是抗美援朝戰爭)

可能因為

–若朝鮮易幟,中國東北就出現脣亡齒寒、戶破堂危的情況,禦敵最好於境外。
1946年中國共產黨在東北與國民黨爭存亡時,以朝鮮做為其東北部隊的後方與供應基地,朝鮮對中共有照應之情;朝鮮有難時不宜袖手旁觀。
–一旦朝鮮現政權被迫退到中國東北地區成立流亡政府,為了復國,會經常爭取蘇聯和中國援助、與朝鮮半島上的資本主義國家發生衝突。中國亦將受到牽連,長期不得安寧,東北地區變得不是自己能完全掌控。
–雖然美國宣告不把台灣列入美國防衛圈內,中國收回台灣指日可待。但突然天賜良機,藉著在蘇聯支持下出點兵協助朝鮮,不僅可以鞏固中蘇、中朝關係,還可以藉機更加鞏固近百年來一直在俄、日等列強砧板上的東北地區;台灣的事慢一點處理無妨。
–中共以往受蘇聯提攜、支持,中國未來在各方面的發展仍然非常需要蘇聯繼續提攜、支持;既然老大哥開口希望中國派兵協助朝鮮,實在不好拒絕。出兵可以增加對蘇聯與朝鮮人情帳上的資產,至於出兵後仗怎麼打,彈性不小。
–中國在1950年如何拒絕蘇聯?在蘇、美之間玩均勢遊戲?這是美、英期待的。是可以玩,但當年理想性高的人類族群直觀相信邪惡的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必須被打倒,終將被打倒。至於如何打倒當然有一些不同策略與過程(scenarios可以選擇,當時中國選擇了拒絕美、英引誘,一邊倒向蘇聯;這個選擇有助於將國內意識型態單純化,避免因為玩均勢遊戲導致不同利益團體間進行意識型態鬥爭而引起紛亂。(在比較成熟的民主社會大家不介意這類紛亂,用投票方式處理這回投票輸了,只要主張有道理、或形勢轉變,下回不一定輸)
–參戰可以更合情合理要求蘇聯幫助中國加速建立空、海軍,並對中國的工業建設提供更多、更好、更快的協助。有報導稱在戰後期美國威脅使用原子彈時,中國多次要求蘇聯提供原子彈技術,蘇聯堅拒。
–只要挺住不被打,參戰可以提升中國在社會主義陣營中的地位。(朝鮮山地多,可以長期打游擊戰。但中、朝軍隊為了防守38˚線以北約40公里一線,一直打陣地爭奪戰,實在是不要命的打法,雖然犠牲慘重,居然挺住了
–若蘇聯承諾在戰爭中不斷提供鐵公路車輛、運輸設施搶修器材、各軍種訓練、武器裝備彈藥、糧食與醫療用品,並派出空軍支援…,中國不虞兵源,可以派兵入朝長期作戰。
–雖然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於1950/11/25在志願軍司令部遭空襲陣亡,仍有中國志願軍多為國民黨政府降軍整編,共產黨嫡系部隊不多的說法
  ;還有入朝作戰可以收到裁軍效果的說法;甚至有中國人口過多,只要蘇聯不斷提供後勤補給犠牲得起的說法。(事實上中國很快就出現財政困難…
–最重要的,研判美國不會因為中國出兵朝鮮而攻擊中國本土。(不會協助台灣反攻大陸
–………

w 但出兵朝鮮打的不是韓,是天下第一的美國與美軍,中國軍隊挺得住嗎?
w 美國如果到處與中國敵對,中國如何能抗衡?
w 中國如何能在戰爭中和平地迅速建設國家?
w ………

1950/6/25朝鮮南侵,美國總統於6/27命令第七艦隊防止在台灣海峽發生戰事,改口說台灣地位未定,意思是不一定照1943/12/1開羅宣言所說的歸還中國。也許美國準備把台灣當做未來與蘇聯、中國談判的籌碼,也許美國在冷戰的大戰略下本就不會輕易讓韓國和台灣淪入鐵幕,也許 
…)

從文獻中看,一開始中共高層領導人絕大多數反對參戰,以致於執政者
需要開幾次大小溝通會議來說服大家至少不反對參戰的決定;也可能同
時向蘇聯委婉地提高出兵價碼。
--------------------------------------------

在不算順利的過程之後,中蘇兩國於1950/2/14在莫斯科簽訂中蘇友好同
盟互助條約與若干公開和秘密的協定,中國自蘇聯取得3億美元、年息
1%的貸款,蘇聯分5年以市價計算之(電力站、金屬與機器製造工廠、採
礦、交通運輸等)機器設備交付;中國分10年以(鎢、錫、銻等)工業
原料、(茶葉等)農產品、現金、美金清償。蘇聯並派各類專家協助中
國進行50個各類型工程項目的建設。(有研究稱向蘇聯借的3億美元有一
半用來購買攻打台灣的軍事裝備)

在韓戰進行中,中共中央於1951/2/1416舉行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中,
調了「3年準備,10劃經濟建設」的思想,決定在19531957實行
第一個發展國民經濟的5年計畫,要求於19513月~19521222
個月內完成計畫的編制工作。

由於當時中國仍處農業社會中,沒有訂大規模計畫來大規模發展工
業的知識與經驗,在規劃、設計、資金、原材物料、技術、興建、營運
管理等各方面都需要協助。可能因為中國為蘇聯與朝鮮,也為自己進
行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對社會(共產)主義陣營提供重大貢獻;或許再
加上其他原因,蘇聯熱忱歡迎中國代表團於1952/8/7抵達莫斯科,與蘇
方仔細研討5年計畫與蘇聯提供援助的具體細節。雙方專家群費時9
因為要修訂處很多,加上蘇聯也需要為大量援助中國而修改其原定
經濟計畫,花了比中國原預計長很多的時間,最後於1953/5/15簽訂
關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政府援助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
發展中國國民經濟的協定」,蘇聯在19531959年間增加援助中國新
和改建91個企業;中國則在19541959年間提供蘇聯16萬噸鎢砂、11
銅、3萬噸銻、9萬噸橡膠等物資為對價。

1954/9/29赫魯雪夫抵達北京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5周年慶祝活動,
10/12與中國簽署多項協議,包括新增15項工業企業的援建,並擴大原協
141項企業設備的供應範圍。(蘇聯援建總項目達到156項)

依專家研究,在中國1950年代工業化起步階段並無自有資本,蘇聯總
向中國提供了66億盧布的資金,相當於16.5億美元,超過了美國在馬歇爾
計畫中對德國的援助總金額14.5億美元。此外在蘇聯帶領下,東歐各國向
中國提供的技術設備援助共計30.8億盧布。中國從社會主義國家陣營中總
共獲得大約24億美元的工業化起步資本。

光有錢不行的,蘇聯在1950年代派了47個規劃專家小組、18,000各行業
的專家與工程師,親自動手,帶著數萬名可說是白紙一張,看俄文技術
資料與圖紙如同天書的中國工程師,在食品(澱粉…)、造紙、
煤炭、火力發電、煉油、熱電站、電纜…)、冶金(錫、鋁、鉬、鎢、
鋇…)、鋼鐵(鞍鋼、本鋼、武鋼、釩鈦礦…)、機械(鍋爐、工具
、滾珠軸承、拖拉機、汽車…)、電機(發電機、整流器、避雷器、
容器、高壓磁瓶、絕緣材料、自動電話交換機、無線電器材…)、化
(氮肥、合成橡膠、染料…)、醫藥(磺胺、盤尼西林、鏈徽素…)
國防等工業領域,同步展開中國歷史上空前的156項重點工程項目,實
完成150項,使中國的工業化能夠成功起步。

1957/10/15中蘇還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聯盟政府關於生産新式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以及在中國建立綜合性的原
子能工業的協定」,簡稱國防新技術協定;蘇聯在原子能工業、導彈、
火箭武器、航空新技術、與核子試驗基地等方面援助中國,使中國成為
世界上擁有核技術與核工業的國家之一。

有報導稱1958/4/18蘇聯建議在中國華南沿海建立大功率長波發信台與
程收信台,使蘇聯能與其在太平洋海域活動之潛艇聯繫,但由於雙方
要求電台的所有權而暫時擱置討論。6/28中國向蘇聯提出援助建造核潛艇
技術的建議。1958/7/21蘇聯提出為抵禦美國在亞洲的軍力(第七隊…
)、防範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由中國提供海軍基地,以方便蘇聯
潛艇艦艇之補給與維修,以及蘇聯與中國建立聯合艦隊…等建,中
國仍因基地所有權、管理權、聯合艦隊指揮權等問題談不下去而拒絕。
蘇聯便暫緩向中國提供原子彈樣品和製造技術2年;1960/7/16照會中國政
府,於1960/7/289/1撤回全部在華蘇聯專家(不知道是合約到期還是
蘇聯毀約)。但中國自己繼續努力,1964/10/16新疆羅布泊地區成功試
爆原子彈,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後,全球第5個擁有核子力量的國
1965/11/28自力建成大功率超長波發信台與遠程收信台。1958/8/23
10/5中國大陸對金門發動砲戰,若干現代東亞史家稱其為第二次台海危
;當初反對台灣保留金門前沿基地的美國還是大力協防)

美國為何不趁機統一朝鮮半島

–中國志願軍參戰後,雖然其武器裝備、人員素質與訓練不如美軍,且無空中支援,但有犠牲精神,美軍作戰遠不如預期順利。
–對美國執政者而言,要在定期選舉中獲勝才有執政權,所以主流民意才是所有決策之根本。二戰結束不久,美國同胞普遍反對派軍到遙遠的外國,長期進行似乎是侵略別人的戰爭。在朝鮮半島戰場上,美軍很難獲得國內多數人民同意增兵38˚以北打仗,而中國志願軍似乎不怕死的兵源不斷。
–就算美軍占領朝鮮(北韓),因為美國以往沒有經營過該地區,一時間不易在當地找到政、軍方面的代理人或合夥人,不易在朝鮮進行穩定的長期治理;若勉強找人治理,可預見將不斷發生不易處理的麻煩與危機。(二戰之後,美國在全球各戰略前沿地區的非民主國家中
  ,所選擇的當地合作夥伴,有多少能夠贏得當地多數民眾支持?影響選擇績效的原因是什麼?如何改善選擇的績效?)
–支持朝鮮的蘇聯於1949/8/29成功試爆厡子彈,雖然當年美國在核研發
  、核彈頭與核武載具方面占很大優勢,但蘇聯擁有核武能力會使美國多一分忌憚。
–二戰之後美國圍堵政策的目標,是對位於鐵幕邊界的國家提供軍事和經濟援助,防止共產主義式社會主義,或說蘇聯帝國主義的擴張;以時間證明民主政治與市場經濟,比專政制度共產計劃經濟優越,更能增進人類福祉。圍堵政策基本上不以軍事行動擴張己方的版圖,但會以軍事行動防守己版圖。
–蘇聯並沒有「主動違反」與美、英之間的雅爾達協議,美國也不便主動違反。
–………

可能由於上述原因,艾森豪於1952年美國總統大選的競選過程中,宣
在當選後將盡快結束韓戰。

聯合國是由5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合意主導的機構

聯合國憲章第25條載明聯合國會員國同意依憲章之規定接受並履行安全理事會之決議因為常任理事國都有否決權,只要有一個常任理事國不同意,安全理事會就無法形成決議,所以聯合國是由5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合意主導的機構。

從另一個角度看,對於一個常任理事國自己或帶頭幹的事,譬如美國出兵朝鮮半島,在美國擁有否決權的情況下,聯合國無法通過決議譴責或制裁它。那…

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雅爾達會議→波茨坦會議

為討論戰後重建國際秩序等問題,美國策劃召開美、英、蘇、中4國首腦會議。因為蘇聯與日本訂有蘇日中立(互不侵犯)條約,不便參加有中國(正與日本交戰)與會的會議,故美、英商定將4國會議分兩階段進行
。第1個階段由美、英、中3國於1943/11/23-26在開羅舉行,273國擬定會議公報。緊接著1943/11/28-12/1、英、蘇3國於德黑蘭舉行第2階段會議在蘇聯也同意開羅會議公報後,該公報於1943/12/1經由廣播發佈。

1945/2/4-11美、英、蘇3國於雅爾達會議,規劃戰後世界秩序與列強對戰爭利益分配的藍圖,許多研究者稱戰後世界政經的格局為雅爾達體系。雙極的雅爾達體系在1991年蘇聯解體前即朝多元方向發展。

德國於1945/5/8投降後,美、英、蘇3國於1945/7/17-8/2在波茨坦舉行會議,會議進行間美、英、中3國先7/26發佈一份有關日本問題決議之宣言,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對於日本國土與占領地之處分與開羅宣言之內容相同。(中國未與會,由政府首腦簽字同意)

二戰末期對日心戰

7/26波茨坦宣言發佈當日的下午7時開始美國對日心戰單位就從塞班島以日語對日本本土廣播(或從夏威夷廣播,經塞班島中繼轉播)宣言內容,之後並經由塞班島空軍基地起飛的B-29轟炸機,空投了超過300萬份宣言的日語傳單到日本本土告知日本國民。該宣言於7/27經由外交管道通知日本政府。

美軍心戰單位在戰爭的最後3個月空投了6,300萬份傳單到所有日本城市,告知日本國民戰況真相;也對預定摧毀的35個城市居民預先空投警告傳單。

蘇聯對日宣戰

蘇聯於雅爾達會議中同意盟國請求在歐洲戰爭結束後3個月內加入太平洋戰區對日作戰1945/4/5蘇聯通知日本在蘇日中立條約1941/4/13簽署
,同年4/15生效,有效期5截止後不再續約德國於1945/5/8投降,蘇聯於1945/8/8經過充份準備後對日宣戰美國於1945/8/6在廣島投下人類第1顆實戰原子彈,8/9在長崎投下第2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