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30日 星期五

2021年8月迄今WHO對新冠疫情溯源第二階段研究等工作選錄

COVID-19疫情溯源與向中國索賠疫情損失(九)

                                                                                                                      2022/9/30

2021/8/12世衛組織發佈世衛組織關於推進下一系列研究以尋找SARS-CoV-2起源的聲明」,表示各國負有集體責任,本著真正夥伴關係的精神共同努力,確保科學家和專家擁有找到一個世紀以來最嚴重大流行起源所需的空間。在已經了解的基礎上,下一系列研究將包括進一步檢查2019年最早病例的原始數據和潛在早期病例的血清。獲取資訊對於發展我們科學的理解至關重要,不應以任何方式將其政治化 

8/13美聯社依據丹麥國營電視台TV2 8/12所發佈,對20211WHO新冠溯源國際專家聯合研究組非中國籍專家發言人(?)Peter Ben Embarek之採訪記錄片,刊出一則新聞WHO expert ‘had concerns’ about lab close to 1st COVID casesEmbarek更擔心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只有500米遠的武漢市疾控中心實驗室…有關TV2採訪Embarek的影片立即被許多國際新聞媒體進行引申式轉載,與同一天WHO的聲明起了相輔相成的傳播效應。本文没有在網上找到這篇據稱題為「病毒之謎–一個丹麥人在中國尋找真相」的紀錄片。中國駐丹麥大使館發言人8/13駁斥了這部記錄報導片的內容。

8/13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在新冠病毒溯源問題使節吹風會上表示,拒絕新冠病毒溯源的帽子戴不到中國頭上,戴到美國頭上倒很合適。有些媒體報導副外長拒絕了世衛組織關於進一步溯源調查的呼籲,稱中國與世衛組織的那份聯合報告的結論和建議,已得到了國際社會和科學界的認可,未來的研究必須也只能在那份報告的基礎上進行,而不應從頭開始調查。未文未查証副外長是否這樣說了。 

2021/8/25 Nature刊出11位今年年初前往中國參與聯合溯源研究的11位國際專家的聯合聲明Origins of SARS-CoV-2: window is closing for key scientific studies,回應第一次聯合報告發布後受到的批評。本文摘譯如下 

國際專家組的所有成員都向世衛組織提交了關於潛在利益衝突的詳細保密聲明,團隊成員以個人身份被任命,而不是作為其雇主的代表我們遵循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在我們參與之前,於2020年商定的職權範圍工作,調查實驗室洩漏假說不在職權範圍內我們發現實驗室起源假設太重要了,不容忽視,因此將其帶入與中國同行的討論中,在報告中將其作為SARS-CoV-2起源的假設之一中國團隊過去和現在都不願分享原始資訊(例如關於201912月發現的174例病例),理由是涉及患者隱私。雖然WHO從當時迄今一直要求審視原始資訊,但那不在我們職權範圍內;而且當時這174個病例明顯不可能是最早的病例群,因此我們認為這些病例對於了解起源的緊迫性不高,所以同意在第二階段研究時再考量和檢查這些資訊。一般認為參加聯合溯源研究的國際專家名單,和國際專家組在中國能夠進行研究的範圍、題目、行程…都須要得到中共中央政治部門核可;在中國,共產黨自己說它是領導一切的。

 

中國與國際2個團隊成員一致推斷,有明確的證據表明201912月期間SARS-CoV-2已在武漢廣泛傳播。我們報告了早期出現的證據,但對於它們發生的時間、地點和方式没有共同看法。我們的結論是華南海鮮市場在大流行的早期發揮了重要作用,並且與野生動物市場有可靠的聯繫需要跟蹤。我們同意最早的COVID-19病例可能被遺漏了,這在新疾病的爆發中很常見。 

在聯合報告中我們提出4個病毒進入人頪的途徑,1個直接、3個間接野生動物直接溢出到人類、處理受感染的養殖動物而感染、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做為食物的受感染動物而感染、被從處理動物病毒之實驗室逃脫的病毒感染;沒有明確的證據支持或反對4種途徑中任何一種,我們認為通過中間宿主直接引入或間接人畜共患引入是最合理的都是間接通過人畜共患引入人類 

本就預計這次初步研究不會為SARS-CoV-2的起源提供明確答案,第一階段意在為可能持續數月或數年的更長科學研究過程奠定基礎。因此報告建議第二階段研究依循證據,沿著最可能的途徑進一步追溯。做為世衛與中國的聯合研究報告,國際和中國雙方團隊成員都同意這些建議。報告也指出如果有新證據,可能修改評估。若本段敘述為真,則第二階段溯源研究在那裡卡住卡住的表面和深層原因是什麼?有關新聞記者們能不能與有關科學家們合作,用科學研究,而不是用甩鍋鬥爭的態度探討一下今天有關的科學家與政治家們若不解開這個糾結,後代人們就很可能會瞎猜瞎歸責了!大家都知道歷史學家們是如何研究、推測、解釋歷史的。 

在正式報告發佈之前,一些政府於20212月向世衛組織分發了正式聲明,其中有3個論點:中國沒有充分分享資訊、我們對實驗室洩漏假說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我們的科學結論受到中國關於通過食物鏈傳播的政治立場影響。來自中國以外的冷凍食物鏈? 

報告自發佈以來,在大眾和科學媒體以及社交媒體上得到了廣泛的報導,對我們研究方法和結果的批評迄今不斷。 

回答上述問題 

中國團隊分享了許多新訊息,做為一些約定研究項目的成果;有更多訊息在國際與中國團隊反覆討論的過程中分享。對實驗室洩漏假設,我們與武漢相關機構的主要科學家們進行了一系列超出我們任務範圍的坦率討論,當我們檢討對有關此假設之問題的答覆、以及所有其他可用資訊時,沒有發現任何可以跟進的證據性線索;我們在報告中明確陳述實驗室洩漏是可能的。 

我們描述了在201912月底市場上存在活體動物的證據,但提交給團隊的資訊並沒有顯示活體哺乳動物的明確證據。這一證據在報告發表後浮出水面,第2階段的研究應該仔細檢查它。分析顯示從世界各地進口的冷凍食品在武漢市場出售,包括冷凍野生動物肉;而食源性病毒性疾病暴發被廣泛記錄,包括偶爾來自冷凍食品的。SARS-CoV-2在冷凍時仍可保持傳染性因此研究小組認為不能排除病毒從受感染動物之未煮熟的肉中引入 

圍繞報告的一些公開討論可能源於對工作性質的錯誤溝通和誤解,導致人們期望研究報告將根據對研究所涉及研究所WIV和武漢室CDC研究所的正式審計提供無懈可擊的證據。 

有科學家們呼籲進一步調查實驗室洩漏假設。有一波媒體報導同等對待經由實驗室洩漏和經由中間宿主傳入人類2個不同假設的證據,我們認為目前支持這2個不同假設的證據,其份量輕重是不同的。 

一組不屬於訪中國際團隊的科學家對於人畜共患溢出事件的論據和數據做了總結性的回顧,在一個預印平台發表。該回顧包括研究報告發佈後關於中國雲南省與SARS-CoV-2有關之蝙蝠冠狀病毒的新資訊,以及截至201911月在武漢市場出售的活體哺乳動物清單,其中有一些理論上可能含有與SARS相關的冠狀病毒。這份清單由英國、加拿大和中國的科學家編製,如果早些提供,當會受到研究小組歡迎;它需要在第二階段研究時提出討論。 

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US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資料庫20203月依一組中國科學家的請求刪除了一批由這組科學家提供的基因組資訊。這組中國科學家在這批刪除資訊的基礎上以基因組來源者們其基因組的核酸樣本做研究]所做研究的結果,於20206月發表。一位科學家將其分析這組被刪除基因組資訊[以基因組的基因序列資訊做研究]的結果,於20216發表在預印平台上2項研究的方向不同。我們在中國的同事可能指聯合研究的中方專家組聯繫了20206月論文的作者們,檢索了數據並將其添加到我們報告的SARS-CoV-2基因組系統發育數據中;這些數據來自20201月份發病的人,因此沒有為起源問題提供任何新資訊。 

在報告中及發表報告之後,我們公開呼籲任何支持實驗室洩漏假設的資訊能夠發表並提交給WHO,迄今一件都沒有。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少數黨成員2021/8/1發佈其The Origins of COVID-19報告的補篇,但聯合研究國際專家組11位成員可能認為補篇中的資訊全屬間接推論甚至臆測,無直接証據 

為了保持第2階段研究的動能,自聯合報告發佈以來,我們團隊每周舉行一次會議,繼續與報告的中國作者們合作,包括制定第一階段報告的更正清單。國際小組和中國小組都根據聯合報告中的建議向世衛組織提出了第二階段研究的優先事項,國際團隊列出的優先事項如下

 

進一步追溯研究疾病報告的基礎上,尋找中國境內外所有地區具有最早SARS-CoV-2傳播證據的COVID-19早期病例。

 

抗體調查在中國境內外有最早SARS-CoV-2傳播證據的地區,使用標準化方法,找到没有疾病報告但發生感染的任何地方。

 

追溯和社區調查依據供應鏈分析,對人類病例被發現前的幾個月,中國境內外向武漢市場供應野生動物的農場地區進行調查。

 

針對可能宿主的風險調查評估中國與其鄰國的野生蝙蝠和其他潛在宿主庫或中間宿主、以及選定的高風險養殖動物(包括為取得毛皮而養殖的動物),以獲得接觸病毒]的證據。

 

詳細的危險因素分析–分析從抗體調查或其他研究中獲得的較早期零星病例,並對所有可能的接觸病毒]進行評估。

 

跟進–調查任何可信的新線索。

 

尋找SARS-CoV-2的起源正處於關鍵時刻,世衛組織國際小組和中國小組都願意向前邁進。 

關鍵的是,追溯中國境內外人和動物的生物可行性之窗正在迅速關閉。SARS-CoV-2抗體減弱,因此進一步收集可能在201912月之前接觸過病毒者樣本並檢測的回報將遞減。中國野生動物養殖場僱用了數百萬人(根據2016年人口普查,有1,400萬人),並向全中國包括武漢在內的城市供應活體哺乳動物。為了應對SARS-CoV-2大流行,其中許多農場已關閉,動物已被撲殺,使得早期冠狀病毒溢出的證據越來越難以找到。吹毛求疵地說,WHO還是可以盡快在隣接中國的東南亞和南亞國家劃出一個範圍,在這個範圍內做一點工作。Dr. Peter Daszak對這個區域很熟啊,是不是正為美國公衛部門在這個區域執行什麼計畫? 

20017月,在報告全文發佈4個月後,世衛組織通知會員國建立一個委員會以監督未來起源研究的計畫。我們高興地看到疫情爆發研究將常態化進行,而不是一個可能被視為出於政治動機或懲罰目的的特別行動。

 

然而,將這一個計劃的工作程序應用到繼續進行SARS-CoV-2溯源任務上,可能會多拖延好幾個月。成員國代表們需要就調查實驗室工作實務這個敏感問題談判詳細的條款,然後提名和選擇團隊成員,然後成員們必須制定工作計劃。 

因此趁著還有時間,我們呼籲科學界和國家領導人們一起出力加快已經在本聲明中細述的第二階段溯源研究。 

Peter Ben Embarek没有簽署這份聯合聲明,有點或許不奇怪的奇怪。

-------------------------------------------

2021/9/1世衛組織在柏林舉行大流行病和流行病情報中心Hub for Pandemic and Epidemic Intelligence落成儀式,世衛總幹事在儀式上致詞,表示 

城市化、森林砍伐、氣候變化以及密集耕種和放牧增加了動物疾病傳至人類的風險。與此同時,新技術使我們能夠比以往更快地預測、預防、識別和應對疫情;利用這些新技術的力量拯救生命是機會,也是一種義務。  

正如德國諺語所言Wer rastet, der rostet(誰休息,就生鏽)」;世衛組織大流行病和流行病情報中心的工作是利用資料科學的創新,發揮人工智慧、量子計算和其他尖端技術的優勢,進一步促進社區之間和國家之間共用資料和資訊。 沒有任何一個單一機構或國家能夠獨自做到這一點,我們將這一集體使命稱之為情報協作。 

該中心將彙集世界各地科學家、創新者、決策者和民間社會代表的力量,開展跨境和跨學科工作,進行情報協作。當然最終目標不僅是開發新的工具,我們是要在世界各地應用柏林中心彙集的知識和智慧拯救生命。 

網路上有幾個新聞媒體報導譚德賽在儀式中表示「出現溯源政治化,是因為沒有像預想的那樣,順利得到數據和相關資訊(有報導指係最初疑似感染新冠病毒的174個病例的原始資料);他進一步表示我們請求中國給出這些數據」,本文查閱WTO網站總幹事致詞新聞稿並搜尋幾則英語新聞報導,未見上述致詞內容。 

9/27為擴大終身學習、建立領導衛生職能之供應能力,以滿足世衛組織會員國和全球不斷增長的衛生人力需求,世衛總幹事與法國總統今日為位於法國里昂市的世衛學院(WHO Academy舉行破土動工儀式,學院將:利用諸如虛擬實境、擴增實境、人工智慧和嚴肅的教育遊戲等新的、高效的技術提供衛生課程,以產生最大的效果;通過可以提示給僱主和監管單位的「數位證書」,正式承認學生獲得的能力,幫助學生提升其職業生涯;到2023年時為COVID-19疫苗公平分配、全民健康、緊急衛生事件和更健康的生活,提供超過100個授予最高級証書的主要學習課程;學院還將讓學生輕鬆進入世衛組織目前分佈在20多個數字學習平台上的所有數百個電子學習課程、以及由其他人開發的高品質學習課程。 

法國是該學院發展的主要投資者,已承諾提供1.2億多歐元支持學院的建立,提供基礎設施。里昂市、里昂都會區、以及Auvergne-Rhône-Alpes大區的集體行動、承諾和財政支持貢獻了合計2,500萬歐元的投資;大區將擁有校園並將其租給世衛組織。 

再從另一個角度看,世衛學院旨在擴大為自己的家庭和社區提供護理的衛生工作者、管理人員、公共衛生官員、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員、決策者和大眾、以及世衛組織在全世界的工作人員獲得關鍵學習的機會。絕大多數學生使用低頻寬的桌上型和移動型網路工具就可以進入學院的課程,從而確保學習者群體是公平、全球化和多樣化的。

-------------------------------------------

2021/10/13世衛組織宣佈其新型病原體起源科學諮詢小組Scientific Advisory Group for the Origins of Novel PathogensSAGO的擬議成員宣佈連結WHO公佈擬議成員,諮詢公眾意見的新聞稿,新聞稿中介紹了SAGO的職能。SAGO連結Wikipedia其條目頁。成員連結SAGO目前28位成員名單,依國籍分,美、加、古巴、巴西、英、丹麥、德、荷、法、瑞士、俄羅斯、奈及利亞、喀麥隆、南非、肯亞、烏干達、蘇丹、沙烏地、黎巴嫩、印度、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澳洲、菲律賓、中國、日本各1人;新聞稿稱成員們在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病毒學、流行病學、分子流行病學、臨床醫學、動物健康、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生態學、公共衛生等一系列領域擁有專業知識中東、中亞、中美、南美地區成員數比較少,不曉得是否與缺乏人才有關?若是,WHO可以恊調美、中、澳洲、俄羅斯各自或分工合作用力培養。10/13公佈時成員為26人。SAGO的職能簡單說包括研究新病原體、防止未來爆發新的全球疫情大流行、以及重啟陷入停滯的COVID-19疫情溯源調查。SAGO成員的構成方式似乎重視地域均衡,中國同意這個安排。 

選錄2則對SAGO成立的新聞報導:香港01新冠肺炎|世衛再組26人溯源團隊中國專家楊運桂入選BBC News新冠溯源:世衛新工作組被視為最後機會,專家促開放武漢血液樣本 

10/29世衛組織總幹事、國際移民組織總幹事、和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今日聯名致送G20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公開信,呼籲他們增加世界最貧困人口的疫苗供應確保其領土上的每個人,無論其法律地位如何,包括難民、移民、國內流離失所者、尋求庇護者和流動中的其他人,都能獲得COVID-19疫苗、檢測和治療支援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以一切可用手段抗擊COVID-19不知道台灣如何對移工、居無定所遊民、無戶口登記…同胞施打疫苗? 

11/23 SAGO舉行第一次會議,本文不摘譯會議內容。 

2021/11/29-12/174屆世界衛生大會2021/5/24-6/1以視訊方式召開5/317次全體會議中決議2021/11/29-12/1在世衛組織總部以面對面方式舉行世界衛生大會特別會議,審議制定世衛組織防範和應對大流行公約、協定或其他國際文書。特別會議如期舉行

世衛12/1發佈的新聞稿COVID-19大流行揭示了保護人們免受大流行影響之全球體系中的許多缺陷:最脆弱的人沒有疫苗、衛生工作者沒有必要裝備來開展救生工作、以我為先的做法阻礙了應對全球威脅所需要的全球團結。外行人覺得世衛總部為這次會議籌備了6個月,那麼多人一起開會,對於大家在應對這次疫情過程中所暴露的缺陷」列表,即使只列出世衛組織「負有責任」的項目,都不會只有上面那2行才對;大家對於想到過、討論過的重大缺陷項目在新聞稿中寫不出來,可能是什麼原因?此非本文範疇。 

新聞稿說本次會議就只通過了一項題為世界在一起The World Together決定◆見連結第6SSA25,該決定的主要內容為 

設立一個政府間談判機構intergovernmental negotiating bodyINB,負責起草和談判一項關於大流行預防、準備和應對的世衛組織公約、協定或其他國際文書◆一般簡稱為大流行條約–pandemic treaty,以便根據世衛組織組織法第19條或認為組織法中可能適當的其他條款予以通過。 

INB2022/3/1前舉行第一次會議,選舉2名聯合主席,1名來自發達國家、1名來自發展中國家;選舉4名副主席,主席和副主席分別來自世衛組織6個區域;並按照本決定以及根據包容、透明、效率、會員國主導和共識原則,擬訂和商定INB的工作方法和時間安排。 

INB2022/8/1前舉行第二次會議,審議工作草案的進展情況;它還將依據世衛組織的標準做法,在第二次會議前舉行公開聽證會,通報其審議情況;向2023年第76屆世界衛生大會提交進展報告,並將結果提交2024年第77屆世界衛生大會審議。 

新聞稿說決定還請世衛組織總幹事召集INB會議並支持其工作,包括在INB決定的範圍內,促進聯合國系統其他機構、非國家行為者、和其他利益攸關方參與工作進程。 

◆中國執政黨目前在國內仍然堅持一黨專政,中國共產黨領導一切;在國際組織內則堅持不論國家大小,以一國一票形成組織決議,國際組織之決議在會員國內執行時由會員國主導。本文不討論中國共產黨這個內外有別之行事準則對其國內及國際社會的影響,一般民主國家之行事準則其內外有別的程度比中國低得多,但也有不少問題持續相倚相生,須要永無止境的改善。 

2022/2/1 德國之聲中文網報導丹麥今天成為歐盟首個解除疫情限制措施的國家,宣布免戴口罩和告別健康通行證;其他歐洲國家包括英國、法國、愛爾蘭和荷蘭也都逐漸鬆綁防疫措施,芬蘭則將在這個月結束其有關新冠疫情的限制。世衛總幹事今天警告,人們不應低估Omicron,因為該病毒繼續在變種,仍具危險性,他並稱在世界大多數地區,死亡人數的增加非常令人擔憂在各國陸續鬆綁的潮流中,中國大陸對Omicron的反應很特別。 

2022/2/3全球流感監測和應對系統Global Influenza Surveillance and Response SystemGISRS)於1952年成立,迄今70年,世衛組織發佈新聞稿哇!1952年!那時台灣是什麼樣子中國大陸是什麼樣子1982年時全世界没有多少人能想像今天電腦網絡系統的能力。不管什麼疾病監測系統的頭端如果都是各類醫生(為人類、動物、植物…進行診斷和治療)的診斷和治療記錄,那問題只是在國家級別的組織是否允許其國內醫療資訊與其他國家、或全球醫療資訊網絡系統互連互通,並進行各類統計分析和歸納後分享結果?醫生診斷和治療記錄能否逐步全球標準化並適當保留例外彈性?此非本文範疇。 

2/5卡達半島電視台報導世衛總幹事藉參加冬季奧運會之便,今天與中國總理會見,就COVID-19疫情進行了會談,包括對大流行起源停滯不前的調研。 

2/9 ACT加速計劃Access to COVID-19 Tools AcceleratorACT-A)呼籲以富裕國家公平分攤的方式230億美元來擴大工作,以制定和實施COVID-19對策,2022年結束大流行造成的全球緊急情況。這則WHO發佈的新聞表示,在2020-21年,加拿大、德國、科威特、挪威、沙烏地阿伯、瑞典6國達成或超過了他們承諾的公平分攤金額。美、蘇、英、法、中這5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平常在國際事務中聲音和動作最大,卻,令本文有些意外。中國國家主席曾在2020/5/18承諾將在未來2年中向世界各國的抗疫努力提供20億美元援助;2021/5/21宣佈將在未來3年內再提供30億美元國際援助,用於支持發展中國家抗疫和恢復經濟社會發展;可能這些捐款不經過ACT-A機制。BBC在一篇報導美、德幾所大學的研究項目時,比較了2000-2014年美、中2國對外的援助性財務支出。有興趣的朋友還可以看看2021/1/18發表的一篇論文Comparing US and Chinese Foreign Aid in the Era of Rising Powers 

2/23在南非成功建立全球mRNA疫苗技術轉讓中心之後,世衛組織、韓國、世衛學院(WHO Academy)今天宣佈為促進藥品生產當地化的目標,世衛組織在韓國建立全球生物製造培訓中心為所有希望生產疫苗、胰島素、單克隆抗體monoclonal antibodies和癌症治療等生物製品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提供服務。茲摘錄世衛新聞稿中幾段敘述   

韓國政府在漢城市外提供了一個大型設施,該設施已經在為設在該國的公司進行生物製造培訓,現在將擴大其業務範圍,以容納來自其他國家的受訓人員。該設施將提供基於良好生產作業實務需求的技術和親自動手的訓練,並補充以南非mRNA疫苗技術轉讓中心開發的特殊訓練。世衛學院將與韓國衛生福利部合作,研制一套關於一般生物製造的綜合課程。 

韓國衛生福利部長說,60年以前,韓國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在世衛組織和國際社會的幫助和支援下,我們已轉變為一個擁有強大公共衛生系統和生物工業的國家。韓國深切珍視國際社會在我們轉型期間向我們展示的團結一致。通過分享我們從過去的經驗中所吸取的教訓,我們將努力支援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加強其生物製造能力,以便我們能夠在下一次大流行期間共同為一個更安全的世界鋪平道路。這位部長講得真好!人子與父母老師之間,青出於藍、一代比一代強是常見的事,科技因此進步、社會福祉因此增加。父子之間、老師學生之間出現競爭的情況也常見,會交惡,但在競爭中基本上對長輩、前輩的培育教導心存感念、盡可能合作是自然的善良面人性。我們是不是應該一起努力讓人類社會自然善良面本性的覆蓋率>不善良慾求面的覆蓋率? 

與此同時,世衛組織正在通過其全球基準工具(WHO Global Benchmarking ToolGBT)加強監管體系。GBT是評估監管機構成熟度的工具,它將做為世衛組織將國家監管機構納入世衛表列機構名單的主要參數。另一個目標是建立一個區域英才中心網絡,做為監管制度較弱國家的顧問和指南。 

還有5個將得到南非全球mRNA技術轉讓中心支援的國家是孟加拉、印尼、巴基斯坦、塞爾維亞Serbia和越南。這些國家經過一組專家審查,證明它們有能力吸收技術,通過針對性培訓,能相對較快地進入生產階段。 

越南衛生部長說雖然越南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過去幾十年來我們在疫苗開發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我們的國家監管局(National Regulatory Authority)也得到了世衛組織的認可;我們相信通過參與這一倡議,越南將能夠大規模生產mRNA疫苗,不僅供國內消費,也供本區域和世界其他國家使用,有助於減少疫苗獲取方面的不平等。

阿根廷和巴西是美洲地區首批從南非全球中心獲得mRNA技術的國家,於20219月加入倡議。這些國家的公司已經在接受技術轉讓中心的培訓。

許多國家在2021年底回應了技術轉讓中心發出的意向書;世衛組織將向所有答覆者提供支援,但目前優先考慮那些沒有mRNA技術但已經擁有一些生物製造基礎設施和能力的國家。世衛組織將與其他感興趣的國家進行討論,並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宣佈其他mRNA技術接受國。

 

2022/3/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集團、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貿易組織負責人今日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 the Vaccine AllianceCOVID-19疫苗國家準備與交付事務COVID-19 vaccine country readiness and delivery全球首席協調員、各主要疫苗生產商的執行長們舉行了高級別磋商會議,以確保向最需要的地方快速交付疫苗並開展接種疫苗活動;多邊領導人工作組3/7發表聯合聲明 

2022/3/7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OIE和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發表關於優先監測野生動物SARS-CoV-2感染、和防止形成動物宿主的聯合聲明,這個聲明蠻重要的,但本文不摘譯。 

3/17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UNEP)、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簽署了同一個健康聯合工作諒解備忘錄,為這4個組織提供了一個法律的、正式的框架,以便使用更加綜合和協調的方法應對在人類動物植物生態系統介面包括微生物抗藥性的挑戰。該框架還將有助於加強國家的和區域的衛生系統和服務,為同一個健康開啓合作的新時代。WHO2021/4//294方簽署備忘錄一事發布新聞稿 

3/25世衛組織和印度政府簽署一項協定,將在古吉拉特邦GujaratJamnagar立世衛組織全球傳統醫學中心。這個全球傳統醫學知識中心得到印度政府2.5億美元投資支持,旨在利用現代科學和技術,挖掘世界各地傳統醫學的潛力,以改善人類和地球的健康。協定名為Host Country Agreement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Global Centre for Traditional MedicineGCTM),中心的現場啟動儀式將於2022/4/21舉行 

3/30世衛發佈2022-2032年具有大流行和流行潛力之病原體基因組的全球監測戰略Global genomic surveillance strategy for pathogens with pandemic and epidemic potential 2022-2032)。 

從伊博拉到霍亂,各種公共衛生規劃都使用基因組監測從分子水準上瞭解病原體,但COVID-19凸顯了對大規模基因組學的挑戰。今天世衛組織發佈病原體基因組監測10年戰略它是一個不斷監測病原體並分析其遺傳相似性和差異性的過程,協助研究人員,流行病學家和公共衛生官員監測傳染病媒介們的演變,警惕病原體的傳播,並發展疫苗等對策。世衛組織收集的數據顯示,20213月,54%的國家擁有這種能力。由於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進行了重大投資,到20221月已增加到68%。序列數據的公開共用取得了更大進展,與1年前相比,20221月公佈序列數據的國家增加了43% 

COVID-19大流行顯示衛生系統需要基因組監測,以便迅速發現和應對風險。從新型冠狀病毒的鑒定,到第一批診斷檢測試劑盒和疫苗的開發,再到追蹤和鑒定新的病毒變異體,這項技術在應對中至關重要。由於基因組學的複雜性,大多數國家無法自行發展這些能力,如果我們共同努力會做得更好。 

2022/5/5世衛組織發佈新聞說,新估計顯示,2020/1/12021/12/31期間,直接或間接與COVID-19大流行相關的全部死亡人數(稱為超額死亡人數)約為1,490萬(範圍為1,330萬至1,660萬)。統計報告見連結及報告首頁之Related links 

超額死亡人數是疫情期間的死亡人數,與在沒有大流行情況下預計死亡人數之間的差額。 超額死亡人數包括與COVID-19直接(由於疫病)和間接相關的死亡;間接相關的死亡可歸因於大流行導致衛生系統超負荷,使人們其他的健康情況無法獲得預防和治療。由於大流行期間某些事件如機動車輛事故或職業傷害的風險較低而避免的死亡人數,也可能影響超額死亡人數的估計。 

大多數超額死亡84%)集中在東南亞、歐洲和美洲;大約68%的超額死亡集中在全球僅10個國家。在24個月期間1,490萬超額死亡中,中等收入國家佔81%(中低收入國家佔53%,中高收入國家佔28%)、高收入國家和低收入國家分別佔15%4%;男性佔57%、女性佔43% 

死亡率趨勢的變化為決策者提供了資訊,以指導降低死亡率和有效預防未來危機的政策。世衛組織負責數據、分析和交付的助理總幹事說由於許多國家對數據系統的投資有限,超額死亡數的真實程度往往仍然隱蔽;負責應急回應的助理總幹事說我們知道數據差距在那裡,我們必須集體加強對各國的支援,以便每個國家都有能力實時跟蹤疫情,確保提供基本衛生服務,以保障人民健康。

5/22-28舉行的第75屆世界衛生大會以「以健康促和平,以和平促健康為主題,於仍在翻修中的日內瓦萬國宮舉行;如同以往,提供以中文、西班牙文、英文、法文、阿拉伯文同步傳譯的現場直播。本次會議通過20項決議、25項決定75屆世界衛生大會文件﹨決議(Resolutions)、決定(Decisions)],並再次選舉譚德塞博士連任世衛總幹事,任期5年。 

2022/6/9 Scientific Advisory Group for the Origins of Novel PathogensSAGO)提出Preliminary Report,本文不摘譯。 

6/30 COVID-19造成的毀滅性人力、經濟和社會成本突出表明,迫切需要採取協調行動,以建立更強大的衛生系統,並為預防、準備和應對(PreventionPreparednessResponsePPR)大流行調動更多資源。 

世界銀行執行董事會今天批准設立一個金融仲介基金(financial intermediary fundFIF),為關鍵性投資提供資金,以加強國家、區域和全球層面的PPR能力,著重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縮小他們在能力方面的差距。這個基金將為PPR帶來額外的專用資源、激勵各國增加投資、加強合作夥伴之間的協調、並作為提倡的平台。FIF將補充世界銀行提供的融資和技術支援,利用世衛組織強大的技術專長,並與其他關鍵性組織合作。 

世界銀行將以世衛組織為主要技術夥伴,一起在世界銀行設立秘書處。 

已經有美國、歐盟、印尼、德國、英國、新加坡、Gates Foundation Wellcome Trust宣佈了對FIF合計超過10億美元的財務承諾。 

 世界銀行集團總裁說。世界銀行是PPR最大的資金供應者,在100多個發展中國家積極開展行動,以加強他們的衛生系統。FIF將提供額外的長期資金,以補充現有機構在支援低收入與中等收入國家和區域,為下一次大流行做準備方面的工作。 

2022/9/14 Reuters報導世衛總幹事在線上記者會中說,雖然我們還没有抵達那裡,但COVID-19大流行的終點已然在望,上週死於COVID-19的人數是20203月以來的最低水平;現在得更加努力奔跑,確保我們越過終點線,並從我們所有的辛勤工作中獲得回報;各國需要認真審視他們的政策,並針對COVID-19和未來的病毒加強這些政策;各國應為所有高危人群接種疫苗,並繼續對病毒進行檢測。美國總統於9/18播出的CBS 60 Minutes訪談節目中提了幾句COVID-19大流行在美國已結束,但不少美國同胞不同意。 

2022/9/14 THE LANCET發佈The Lancet Commission on lessons for the future from the COVID-19 pandemicWHO 2022/9/15發佈回應WHO responds to The Lancet COVID-19 Commission,全世界負責防疫抗疫的專業幹部們若有時間,不妨閱讀、思考一下,本文不摘譯。在本段所連結THE LANCET頁面頂端有一則廣告,2022/10/27-28有一場Online and On-demandTHE LANCET Summit,主題是Big data and AI in pandemic preparedness,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留意。不曉得我們產、官、學界對於台灣在這場疫情中的表現會不會有比較全面而深刻的檢討?會不會有幾場不只是自己人關起門來開的研討會? 

9/21世衛組織總幹事發佈一份新報告,呼籲全球領導人們對每年造成1,700萬人過早死亡的非傳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NCDs)採取緊急行動。挪威和加納Ghana)在WHO支持下,為推動聯署全球NCD恊議Global Compact on NCDs),2022/4/12在加納首都Accra約集一些國家和政府首腦,組成一個新的領導團隊,進行第一次國際戰略對話2022/9/21進行第二次,WHO為此發佈新聞稿 

2022/9/22COVID-19疫情期間第3次舉行的聯合國第77屆大會2022/9/13-27)接近尾聲時,WHO發佈新聞負責跟蹤全球COVID-19疫苗、檢測和治療推廣的主要國家工作人員表示,許多國家仍遠未實現疫苗接種覆蓋率、檢測率以及獲得治療和個人防護用品的全球目標,沒有時間自滿,仍然需要協調的行動、持續的政治意願和資金承諾,以挽救生命並應對COVID-19的持續威脅。 

2022/9/27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與世衛組織總幹事舉行了首次美國世衛組織戰略對話,為最大限度地擴大美國政府與世衛組織的長期夥伴關係、以及保護和促進包括美國人民在內的全球所有人民的健康提供一個平台。對話後雙方發佈了一份聯合聲明,看來是泛泛交換了一些意見。 

有興趣了解WHO近年來主要都做了些什麼事的朋友,可以連結WHONewsroomHeadlines這個網頁回溯溜覽。 

大家都知道要營造、營運一個較大規模建築體或事業體,需要綱舉目張,看起來WHOCOVID-19大流行期間,已經在人類既有相關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迅速為地球生物保健體系建築了綱目的雛型 

The World TogetherOne Health(人類、動物、植物、大自然生態環境系統一體理念建設工程)

同一個健康4方聯合工作諒解備忘錄(為聯合工作提供作業框架)

世衛學院(全球衛生人力終生教育工程)

SAGO→研究新病原體+防止未來爆發新的全球疫情大流行(科技研究)

全球傳統醫學中心(科技研究)

全球病原體基因組監測策略(監測已知現存病原體基因組之演變發展)

大流行病和流行病情報中心擴大為所有疾病情報中心(資訊知識)

全球流感監測和應對系統擴大為所有疾病監測和應對系統(實時化)

mRNA疫苗技術轉讓中心加入病原體檢測技術轉讓

全球生物製造培訓中心

WHO Global Benchmarking Tool(對有關機構進行常態性技能標準檢查)

世界銀行衛生系統金融仲介基金(提供金融支持平台)

INB→pandemic treaty(提供衛生系統應對疫情大流行作業之法律基礎)

全球非傳染性疾病恊議(提供衛生系統應對非傳染性疾病作業之法律基礎) 

外行人對WHO所有工作同仁以及全球所有有關人士在疫情期間的辛勤努力和工作績效,敬表謝意與感佩之忱。 

絕大部份研究與COVID-19疫情有關事務的科學家都認為疫情溯源研究,應從努力研究中國武漢市最早期病例和活體動物市場販售的情況著手繼續回溯,但中國政府迄今拒不提供最早期病例資訊、未見分享武漢市2019年抽血者血液備份檢測資訊、似乎不許國外有關科學家到武漢市等地進行研究,溯源工作就中斷了。中國政府是可以一方面持續要求WHO到其他有病源嫌疑國家進行溯源研究,同時一方面真誠邀請WHO溯源聯合小組繼續到中國進行聯合溯源研究的。將來人類歷史會怎麼省視SARS-COV-2的溯源工作,可能不是任何國家目前的政府領導人士說了算或宣傳了算。

 

後記: 

預計再很簡單省思20219月迄今有關新冠疫情溯源新聞事件選錄20219月迄今有關新冠疫情溯源科學論文選錄中國的動態清零抗疫政策是擇善固執、執迷不悟、還是…?向中國索賠疫情損失?」新冠疫情系列結語」這5個次主題後結束本疫情系列。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