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軍(16)–整軍(15)一文的結語 整軍(15):對「西太平洋共軍所部署反介入區域拒止圈」之攻防
2025/6/9
前言:雖說是前一篇文字的回顧性結語,但有不少新增內容。
A. 共軍已形成將台灣和日本先島群島圈入囊中的陣勢
日本先島群島(Sakishima Islands:圖a中台灣東北方被中國戰機路線包圍的群島)包括釣魚台群島(Senkaku Islands)、八重山群島(Yaeyama Islands)、和宮古群島(Miyako Islands)。
中華民國國防部大可顯示台灣全年被中國機艦「例行巡航+戰備警巡+軍事演習」圍繞之航跡,我們不懼怕這種警告性圍繞,準備迎戰。
B. 準備好爭分奪秒應對中共圍台機艦突然由演訓轉戰
台軍針對中共圍台機艦,以作戰電腦程式系統自動動態分配足以擊落、擊沉每一機艦之飛彈群組分別追踪監控。
[因為航行中機艦有坐標(含高度)、航向、航速、所配備包括電戰之反飛彈武器等變數,比較適合擊落擊沉來襲特定機艦的陸基飛彈型號可能分佈在不同位置,由作戰電腦程式系統持續得到對特定機艦之追踪監控數據→自動計算後動態分配∕調整特定飛彈發射器發射任務。我們必須盡快建立這套系統,在系統建立階段就組訓聰明又反應快的有關人力班子參與系統組建工作。當然防空與反艦飛彈的數量要足夠有餘…]
只要追監雷達發現中共圍台機艦對台灣發射飛彈,分佈在不同位置,負責追監該機艦之飛彈群組就立刻同步齊射,將該機艦擊落或擊沉。所謂立刻是在第一波來襲飛彈抵達其襲擊目標前就同步齊射,這是奪秒的。會有誤擊風險,但只要中共機艦不圍台航行,就没有誤擊風險。
要考慮的問題不只這些,本系列會在台灣雷達飛彈軍篇中多討論一點。奪秒能力是台灣雷達飛彈軍必須做到的備戰目標之一。
C. 共軍航母艦隊為攻擊台灣區域在西太平洋建立反介入拒止圈
白色軌跡為2022/12/17~2023/1/1中共遼寧號航母編隊演習留下 藍色軌跡為2023/4/6-26中共山東號航母編隊演習留下 紅色軌跡為2023/10/28-11/5中共山東號航母編隊演習留下
若中共發動攻台灣戰爭,可以合理假設它位於台灣東方和東南方航母的飛行甲板難免被反擊破瓌。為了避免其滯空艦載機返回大陸沿岸機場的航路被台灣島遮擋,約略計算,中共航母的位置不宜向北超過蘭嶼島正東方一線+不宜向東超過日本久米島正南方一線。
不論中共航母戰鬥群的位置在第一島鏈以東什麼位置,由美軍所領導反侵略聯軍爭分奪秒的應對方法如下:
❶ 由美軍核動力攻擊潛艦編隊攻擊共軍航母艦隊,共軍目前不易防禦。
❷ 以在日本南西諸島、台灣、菲律賓呂宋島、第2島鏈佈署之合適型號陸基反艦∕防空飛彈攻擊共軍航母艦隊∕艦載機。理論上日台菲美4國飛彈部隊應該早已計算過需要什麼型號的反艦∕防空飛彈多少枚。
❸ 先由從日本南西諸島和菲律律賓呂宋島合適機場起飛之F-35A隱形戰鬥機(作戰半徑1,239公里,所搭載AIM-120空對空飛彈射程75-160公里、AGM-158C反艦飛彈射程926公里)攻擊共軍航母艦載機與航母艦隊;繼以由F-35A護航,從關島和天寧島空軍基地起飛之隱形B-2幽靈戰略轟炸機(B-2 Spirit;本身油箱作戰半徑4,000公里、所搭載AGM-158C反艦飛彈射程926公里)+非隱形之B-1B槍騎兵戰略轟炸機(B-1B Lancer;作戰距離5,543公里、所搭載AGM-158C LRASM反艦飛彈射程926公里)+從關島、天寧島、或澳州空軍基地起飛之非隱形B-52同溫層堡壘戰略轟炸機(B-52 Stratofortress;作戰半徑7,210公里、所搭載AGM-158C LRASM射程926公里、…)攻擊共軍航母艦隊。(注:依穩健原則,本文刪除美國空軍於2023、2024年2度取消支持之空對地、射程1,600公里,仍在研發中的AGM-183飛彈)
❹ 美、日2國組織之航母戰鬥群,或以能搭載F-35B隱型戰鬥機之戰艦領軍的戰鬥群,沿日本琉球群島東側南下,依托各島上飛彈預警防禦系統和陸基戰機保護,攻擊中共航母艦隊。
❺ 美國與民主國家陣營組織之航母戰鬥群,或以能搭載F-35B隱型戰鬥機之戰艦領軍的戰鬥群,沿菲律賓呂宋島東側北上,依托島上飛彈預警防禦系統和陸基戰機保護,攻擊中共航母艦隊。
❻ 從夏威夷出發的美軍航母戰鬥群,由西向東攻擊中共航母艦隊。需要考慮若航母甲板跑道受損,其艦載機能從作戰位置飛到日本南西諸島、呂宋島、或硫磺島上的機場降落,這看起來没有問題;適當佈署雙航母戰鬥群也有助於解決這個問題,同時增加攻擊力量。
❼美、日2國與民主國家社群在第二島鏈以西建立若干個海上自適應基地,協同陸上自適應基地聯合作戰…。
美日台菲和民主國家社群的軍隊有不少戰術選擇。但上段❷、❹、❺、❼ 4個理論上没有困難而且不昂貴的方案,目前在實務上還没有完成準備。
非僅防禦,必須有立刻對中國大陸本土進行有效反擊的能力。没有迅速有效反擊∕攻擊能力的防禦計畫是純粹挨打的,無法真正鎮懾攻擊方。
韓國、日本4大島與周邊各島、日本南西諸島、台灣、菲律賓各島不應只部署防空和反飛彈武器系統,也應部署適型適量的攻擊性短、中、長程飛彈系統。上段❶中所敘述的核動力攻擊潛艦編隊、與❸中所敘述的空軍力量都有攻擊能力。
本文相信在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為人民服務的兄弟姐妺們知道於上述情境下,在15年內,為攻擊台灣區域在西太平洋建立反介入拒止圈的成功機率。在和平時期中國航母艦隊穿出第一島鏈,到西太平洋演訓不會有問題,但採取「直接威脅」日本、台灣、菲律賓3國的形式演訓利大於弊嗎?中國不會向美國的恐嚇低頭,難道日、台、菲、美4國會向中共的恐嚇低頭嗎?
換一個角度看,如果日、台、菲、美4國,特別是美國,没有堅定防衛第一島鏈的意志,那…。
D. 第一與第二島鏈已經成為一個西太平洋戰區
圖c 來源:2025/1/31英國宜強化與汶萊關係 助第一島鏈台灣防衛 註:一般從軍事角度討論第一島鏈時,不會列入由俄羅斯控制的千島群島(Kuril Islands)和堪察加半島(Kamchatka Peninsula)
對一個中央集權的大國而言,其中央執政團隊自然會從世界一盤棋的全局思考落子。從圖a、b、c和共軍平常在南海針對菲律賓的軍事行動看,中共是將整個第一島鏈+第二島鏈視為一個大戰區的。
因為共軍與俄軍早已到第一島鏈以東海域進行演訓,第一島鏈之反侵略作戰不僅需要盟軍友軍從第二島鏈提供各項支援,而且有些戰鬥會在第一與第二島鏈之間進行,所以第一島鏈+第二島鏈已經自然成為一個防禦第一島鏈的大戰區;本系列以後將這個戰區稱為西太平洋戰區。
從政經社會體制看,西太平洋戰區內有1個中、俄、朝3國社群,與1個韓、日、台、菲、美5國社群。
若視GDP(國內生產總額,可視為國民總所得)為總體國力,且國際貨幣基金會的估計不離譜,則目前俄朝韓日台菲澳7國總體國力之和,僅約占中國總體國力之57.9%;美國國力約略與中俄朝韓日台菲澳8國之和相等。
2025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會估計各國國內生產總額與人均生產額 各國GDP, current prices, Billions of U.S. dollars, 2025,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俄羅斯(2,080)、朝鮮(no data)、中國(19,230)、韓國(1,790)、日本(4,190)、台灣(804.89)、菲律賓(497.5)、澳洲(1,770)、美國(30,510) 各國GDP per capita, current prices, U.S. dollars,
2025,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俄羅斯(14,260)、朝鮮(no data)、中國(13,690)、韓國(34,640)、日本(33,960)、台灣(34,430)、菲律賓(4,350)、澳洲(64,550)、美國(89,110) 如果國內所得分配貧富差距不嚴重,人均生產額(可視為個人平均所得)顯示的經濟結構就比較紥實。依據List of countries by income inequality網頁內容,在世界各國間,中國所得分配的平均程度在中段班,比美國好一點。大家可以思考中國國民總所得很高,但個人平均所得很低的意義。 |
E. 第一+第二島鏈沿線各國應該建立戰時統一作戰系統,只是…
由於韓日台菲澳5國總體國力之和僅約占中國總體國力之47%,雖然中國的國防邊界線很長,共軍不會全軍投入進攻台灣區域(日本先島群島+台灣+菲律賓巴丹群島)的戰爭,但韓日台菲澳5國在第一島鏈發生被侵略戰事時,還是應該在統一的作戰指揮系統下共同作戰,效率才會比較高、勝算才會比較大。這個統一作戰系統自然應由美軍印太司令部領導,透過不斷會議研討和演訓來提高有關各國軍隊對所有作戰方案的默契與配合度;平時則各國軍隊自管自的,獨立行事。
韓國不願介入中共武力侵台戰爭 韓國有重要政界人士多次表明台海戰事與韓國無關,甚至認為由韓國分攤駐軍費用的駐韓美軍,不應離開韓國參與台海戰事。不曉得由此推論「韓軍不會與共軍作戰,只會與侵韓朝鮮軍隊作戰」是否正確?本文猜測中俄2國會向韓國表示它們不會主動侵韓,歡迎韓國到中、俄、朝3國投資做生意,甚至希望韓國的軍工產業與軍事物資不要為反中反俄勢力提供服務…。 世界各國人民都希望與中國在產業∕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正常往來。在全球民主與獨裁專制2大國家社群有合作有競爭的大環境中,韓國想趁著菲台日美4國不得不應對中共武力威脅時,取得在第一島鏈北部率先親共或中立的利益,是人性逐利的常態。大家,包括我們自己都是逐利避害的,差別在於本身所處環境、對短∕中∕長期利害的研判、本身相對戰力、以及應對現實威脅之戰略和戰術的組合會有不同。 如果韓國相信中俄2國不會主動侵韓,則以朝韓2國科技∕經濟∕總體國力之對比,美國對韓國是否只提供核子保護傘即可?是否可以逐步完全撤出駐韓美軍以節省軍事開支?當韓國國防出現真需要外國協助的情況時立即從日本基地出發赴援即可?這種做法是否對於韓、美2國而言均屬合理?就中長期而言,事情總是朝著合理的方向演變。 我們樂見韓國與朝鮮、中國、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大幅改善,互惠經濟與民生發展。同時假設在共軍武力攻打台灣區域時,韓軍不會參與由美軍領導的統一作戰系統;在與中共交換利益的情況下,不會提供台灣戰爭與民生物資;我們對此不會怨尤,繼續做我們認為合理的事。 [註:維基百科記述朝鮮2021年估計GDP(PPP)12.1億美元、人均1,700美元,2022年估計人口25,990,675;韓國2023年估計GDP(PPP)2,924萬億美元、人均33,393美元、估計人口51,780,713。若說韓國無力自行抗朝是令人難以理解的] |
若共軍迅猛攻台時不侵犯日本和美國之領海領空領土 隨著安全環境的變化,日本政府放寬了對於憲法第9條放棄戰爭規定的解釋,允許自衛隊參與防衛性質的國際合作與演訓,所以美日韓3國軍隊得以進行聯合演訓。準此解釋,日本應該也可以參與美日台菲4國軍隊牽涉防衛日本性質的演訓,但許多日本同胞可能會因為害怕中共報復而反對日本自衛隊與台灣或菲律賓軍隊共同演訓;可能需要很大能量才能消除這類民意阻礙。 在台灣防衛作戰開始後,假如共軍戰火未波及日本,而且中共公告無意侵犯日本領海領空領土,那可能没有辦法要日本自衛隊主動向共軍開火參戰協防台灣。 如果共軍攻擊日本沖繩島上美軍基地群,或攻擊日本八重山∕宮古群島上日軍基地群,那幾乎可以確定美軍日軍都會參戰恊防台灣。 要削弱美軍快速援台能力,共軍必須攻擊沖繩島、關島、天寧島上之美軍基地群;因為自這3個島上起飛的美國空軍戰鬥機轟炸機波次,是可以有效攻擊共軍攻台部隊的。 共軍在迅猛攻擊台灣島之前∕之時打不打沖繩島∕關島∕天寧島上之美軍基地群和日本八重山∕宮古群島上之日軍基地群是個重大決定。「在削弱美軍日軍快速援台能力後,能不能在美軍後續成規模援台部隊抵達可以有效發揮援台能力之位置前,就有效占領台灣,並能有效抵禦美日2國軍隊反攻台灣?」是共軍評估打不打美日2軍基地的標準。 共軍有效打擊美日2軍基地是要消耗不少飛彈的,這些飛彈與攻台飛彈的射程不同,不會減少用來攻台的飛彈等火藥數量,但會大幅減少可以用來攻擊美國與民主國家社群後續援台軍隊的飛彈等火藥數量。 若共軍迅猛攻台時不侵犯日本和美國之領海領空領土,則美國除了口惠+可能以高於平均市價出售軍事與民生物資外,會不會採取其他能夠有效援台的方法?若會,是什麼方法?國際社會可能如何反應?…?都是有趣的問題。 本方框內容毫無新意,本文猜測美、日、台…有關人士與機構早已認真∕全面思考、模擬推演過不止2,000次…。 |
趁共軍大力奪台,南海周邊國家與美國可同步奪回被中共竊占的島礁 中國在富裕的過程中其各方面的影響力自然會向外擴張,經過和平競爭∕鬥爭向外擴張影響力是人類社會本質性常態的一部份,大家没有異議;但在南海,中共自1974年起有多次運用武力達成擴張目標的情況,迄今仍是。南海周邊各國雖然都樂與中國做生意,以促進本國經濟∕民生∕國力發展,但心裡都難免對中國政府專制獨裁的手段存有戒心,並在特定國際環境中把中國當成國防假想敵,就國安問題不排除與美國合作。 [註:關於南海問題可參閱南海爭端(Territorial disput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這2個網頁的敘述;本系列於2024/12/25所貼出西太平洋地區抵抗武力侵略的軍事戰略(2/2)一文之 H.節–猜想菲律賓的國防戰略之第1個方框「關於南海主權爭議」中,曾簡單敘述外行人的看法] 没有迅速有效反擊∕攻擊能力的防禦計畫是純粹挨打的,無法真正鎮懾攻擊方。 南海島礁很難防守,趁著共軍大力攻台,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汶萊、印尼等國不無可能在美國聯盟的協調與適當協助下,大家效法中共以前先搶占先贏,搶占了以後的事以後再說的做法,與美國合約採取同步軍事行動,迅速把目前被中共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占領的所有島礁分掉。上述協調現在就可以進行,但本文不清楚南海周邊國家與民主國家社群,是否已實質接受中共占據南海這幾處島礁為永遠的既成事實。 如果美國與南海周邊各國同意上述做法,是要盡快完成奪島準備的,光有想法永遠無法成事。 |
從近年共軍在西太平洋演訓的內容,和中共對台灣等國家進行滲透與認知作戰的程度看,中共對於攻打台灣區域,向東海、南海、西太平洋前推國防邊界的戰略、戰術、和戰鬥已經進入排練階段,而韓日台菲仍然各自為政、在國防方面個別接受美軍援助。雖然美國一直有全球和區域性總體軍事戰略,這幾年日韓美3國軍隊已經經常聯合演訓、菲日美澳4國軍隊也開始朝聯合演訓的方向發展,但韓日台菲4國距離「都視第一與第二島鏈為一個戰區,進行通盤考量,在戰時立即轉入統一作戰系統」的境界仍遠。面對共軍在通盤考量下靈活的攻擊戰術,西太平洋戰區各國若各自為戰,大家陸續被中共擊敗的機率很高。所謂陸續,可能是5、10、20…年。
往樂觀方向看,下面5則報導,顯示在美國引導下,日、台、菲3國開始有一點於戰時立即在西太平洋戰區轉入統一作戰系統的可能性:2025/3/24台灣為何邀請日本前總參謀長出任政務顧問?2025/4/2菲律賓總參謀長稱台灣若遭侵略菲律賓必將被捲入、2025/4/14漢光41兵推 美退役上將任總長顧問、2025/4/14漢光演習首見美軍退役四星上將「顧問」 顧立雄:前8天海空聯合作戰成功、2025/6/8民間版「台海防衛兵推」10日登場 台美日17退役上將、中將與前藍綠高官探討兩岸衝突應對。
F. 必須在西太平洋戰區建立軍需與民生用品倉儲系統
圖d:第一、第二、第三島鏈上若干島嶼之位置示意圖 來源:2021/4/10誰家的狗咬了誰家的雞
以台灣遭到中共迅猛武力侵略為例,在中共開戰第一階段,台灣各主要軍事基地很快就會受重傷,武器彈藥可能□天就會消耗殆盡,亟需補充。軍需與民生用品來源只有3個運輸方向:①來自韓日2國,沿日本南西諸島東側南下;②來自澳洲、東南亞、南亞、中東、歐洲,沿菲律賓東側北上;③來自美洲,由東向西穿過第二島鏈。如果補充不上,台軍立刻斷火,只能掛出白旗。
以今天的科技能力,參戰各方的軍火消耗與生產補充能力是可以即時監控累計的,不存在「空城計(Empty Fort Strategy)」奏效的可能性。
因此經過專業計算,「在台灣、第一和第二島鏈沿線合適島嶼設置陸上倉庫」+「傍著太平洋中合適的島嶼+太平洋中不傍島嶼的合適海域,佈署海上自適應倉儲基地」,2者連結成完善的物資供應與攻防作戰網絡,預先儲備適當種類與數量之軍需與民生用品,大幅提高敏捷作戰佈署的可操作性是必要的。有關軍事作戰和後勤運輸專家們應該早已開始認真研究。
在台灣、第一、與第二島鏈沿線合適區位快速加強軍備到合理程度期間,需要從美國快速運輸不少物資到各目的地,正好藉機在太平洋上建立運輸+物資供應與攻防作戰網絡的能力。
本文說必須做這件事的意思是,即使美國在中共武力犯台時不大力協防台灣,當台灣迅速被中共有效統治後,這件事能不做嗎?未雨綢繆比較好一點吧?
G. 美日台菲澳等國必須強化第一與第二島鏈沿線之軍事建設
圖e中各型共軍陸基飛彈對其射程範圍內之敵方陸上水上作戰部隊,均各有攻擊能力,可與其航母艦隊之作戰能力相輔相成。
圖f:中國大陸與第二島鏈上的飛彈可以相互打擊 圖來源:2016/5/14中國能夠突破第二島鏈的封鎖嗎? 知道真相後軍迷都沸騰了
中國飛彈早有攻擊第二島鏈的能力,而且攻擊能力逐漸增強。但大家不宜忽略,未來陸續佈署在第二島鏈上的中程和遠程飛彈在受到中共飛彈襲擊後,在第一時間就會全面還擊的。中國大陸距離關島和第二島鏈各島5,000公里範圍內,不會移動的港口、軍事基地、與各種產業工廠密集,互轟起來損失會遠遠遠比第二島鏈嚴重;這是中國在○○時間內難以扭轉的劣勢。
至於目標、目標的優先順序、與攻擊的分工安排等事宜,本系列預計在台灣雷達飛彈軍篇中略加討論,這裡只再度強調没有迅速有效反擊∕攻擊能力的防禦計畫是純粹挨打的,無法真正鎮懾攻擊方。
本文約略省視了一下全球中程彈道導彈(medium-range ballistic missile–MRBM)、遠程彈道導彈(Intermediate-range ballistic missile)、與潛射飛彈(submarine-launched missile)列表,看到美國似乎没有適合部署在第二島鏈,射程可達5,000公里級距的空射∕艦射∕潛射∕陸基對地彈道飛彈,這讓第二島鏈各島無法發揮抗中的地理位置優勢;但可以立刻向印度購買已服役的烈火-3型(Agni-III)與烈火-4型(Agni-IV)飛彈[烈火系列飛彈(Agni missiles)]進行佈署→並與印度合作改良,同時協助印度迅速完成烈火-5型(Agni-V)飛彈的研發→量產工作。
圖g:可概略觀察海底深度 來源:地球在線
從圖g大概觀察,值得研究在第二島鏈西側、宮古與八重山群島南側、台灣東側、巴丹與巴布延群島兩側、呂宋島東側,依托水面下地形,於適當深度佈署半固定式潛射飛彈發射陣地的可行性。若可行,則對於這些陣地所含蓋的射擊範圍,這個做法應該比出動核動能攻擊潛艇便宜很多。(所謂半固定式指可以軌道等方式隨機移動飛彈發射器位置)
H. 太平洋島國∕島嶼們迎來比以前多、比以前好的發展機會
太平洋中有大小島嶼1萬多個、14個島國。太平洋島國、Oceania(大洋洲)這2個網頁簡述了太平洋島國∕島嶼們過去與現在的概況。
圖h:太平洋中的大小島嶼有1萬多個 來源: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
或許因為在廣袤的太平洋中没有可以「安心靠泊」的港口,提高了中國在海軍力量增強後,積極經營與太平洋各島國關係的必要性,而美、日、澳等國則不希望各太平洋島國與中國建立軍事合作關係。在雙方競相拉攏下,使得太平洋島國們在經濟與民生發展方面,獲得許多來自競爭雙方的援助。
目前與中國建交的太平洋島國有薩摩亞、吉里巴斯、斐濟、東加、萬那杜、巴布亞紐幾內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庫克群島、諾魯、索羅門群島、紐埃11個,東帝汶與中國有大使級外交關係。2025/5/28-29有10個太平洋島國於中國廈門舉行第3次中國–太平洋島國外長會,會後發表聯合聲明。
I. 中共攻打台灣區域對全球局勢的影響
I.1 從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角度看:
在半導體元件製造(Semiconductor device fabrication)這2個網頁中都有1小段話「…現代4、10、7奈米節點晶片的製程,需要長達15周的時間,行業平均為11-13周…」,本文不知道今天縮短多少?也不知道在製程中不同階段,因為不可抗力因素中斷製造,會導致多大損失?
本文不知道如果晶片製造物料清單(Bill Of Materials)中各項物料因為不可抗力因素斷供,會造成多大損失?
在中共以武力進攻台灣的過程中,即使並非有意,共軍的火箭∕飛彈∕炸彈、共軍有人無人飛機之本體或其碎片、台軍被擊落有人無人飛機之本體或其碎片、台軍防空∕空對空飛彈、火箭、炮彈、機槍子彈之墜落體…仍然可能擊中半導體製造廠房(包括製造廠房外之庫房、與製程有關之液體氣體儲存體與其輸送管線…)、半導體原材物料供應商之廠房庫房…,造成程度不等的損害。
本文不知道要修復所有遭受程度不等戰損之與半導體生產有關的設施設備,需要多少時間與資金?
其他與共軍武力犯台有關之停電、停水、停氣、重要工程師無法上班…,都會造成台灣半導體產業損失。
台灣半導體產業能否為所有客戶預估、 屆時提供一份清楚的戰損明細帳? 本文不知道在共軍攻台戰雲出現到什麼程度,台灣半導體製造廠會做出局部∕全面停工、或如何停工的痛苦決定?半導體個別工廠和全產業的戰損預估如何?全球不同企業、產業的衍生戰損預估如何?…?似乎有若干研究單位預估過,但媒體報導語焉不詳。 我們政府有關部門應該設計專業問卷題目,敦請所有與半導體生產有關的廠商誠實回報並隨附計算說明,然後編撰成雅俗都懂的短篇報告,並將完整的調查報告做為附件,向全世界公開。全球有關產業的高水準市場調研公司是否也可以集合起來,分工合作,依據台灣政府的報告,認真做一次全球各產業衍生戰損的調研報告?或許台灣政府和美國中央情報局等機構早就做過好幾次了。 目前半導體產業有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IA(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等企業聯合性組織,不曉得當上述戰損發生後,能否經由合適之產業協會組織向中國政府求償?能否在共軍攻台飛彈一達到某個特定規模時,所有可能遭受衍生戰損國家的政府便立刻凍結中國政府的資產,做為賠償準備?共軍攻台情況由台灣政府該管單位在特定網頁持續即時公佈。 不知道聯合國能否盡快為戰損賠償一事開會做出決議?本文知道以今天聯合國的結構,決議說不定是應由台灣政府賠償,台灣為什麼不能在戰前投降?從有關以巴戰爭的聯合國會議情況看,美國已經多次一票否決聯合國決議文;中國同樣會一票否決有關中國武力犯台,對中國不利的聯合國決議文。 |
有興趣與時間的朋友或許可以看看下面幾則報導:2023/6/21半導體製程順序大公開!專家用11步驟告訴你,專業技術大解密!、2025/1/30一小時略懂半導體|EDA、半導體製程、場效電晶體、EUV、先進封裝、摩爾定律、薄膜沉積、GPU、2024/5/25 China ‘Blockade Simulation’ Exposes $5 Trillion Global Danger、2025/3/5蘇偉碩的貼文與讀者回應。
I.2 從台灣周邊海空航運角度看:
台灣西東2側是東南亞與東北亞之間海、空運輸的重要廊道。台灣交通部海空航管單位應該有通過台灣防空識別區所有飛機與船舶的時間∕型號∕數量等統計;至於通過「台灣海峽+距台灣東部海岸線某個距離內」之飛機與船舶數量,與通過「全球空、海運廊道」之飛機與船舶數量的歷史比例,也不難向有關公司買到;因為有能力做這種統計的公司有好幾家,價格應該不高。
下面5張截圖和1篇報導供參考:
圖i:全球海上航運即時圖
圖j:2020/3/26僅顯示海運路線的世界地圖 颜色代表不同的船舶类型,包括集裝箱 (黄色)、干散货(蓝色)、油轮(红色)、气体散货(绿色)和车辆(紫色)
圖m:Top 10 busiest international routes in the world 2023–ranked by seats2022/8/22這篇報導台海封鎖戰10》鎖死台灣,全球科技業會多慘?92%先進晶片沒了 120兆供應鏈斷鏈主要談的是台灣海運廊道的重要性,不妨參考。只是晶片等半導體產品運輸好像多走空運,當然能源等海運商品若斷航,對台灣半導品產品之生產會有嚴重影響。
應對中共對台灣周邊國際航運的封鎖 1. 只針對台灣的航運封鎖 不在本文討論,於本系列後續文字中討論。 2. 國際海、空運組織對於台灣周邊類禁航情況可以有的反應 不曉得美、日、韓願不願意協調G7、G20、以及全球所有願意連署的國家,與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IATA)、國際民用航空組織( 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ICAO)連繫,針對中共武力犯台訂定國際海、空運對應方案,譬如:
若台灣兩側海空域發生因戰事不適通航情況,所有前往東北亞地區之船舶與飛機,可立刻由IMO與IATA預先劃定之應變航路(可在圖n中觀察):由南海南部→南海東南部→穿越菲律賓→沿菲律賓東側海域北上→經台灣東北方穿越宮古海峽→前往東北亞區域適宜港口靠泊並卸∕上貨。 應變航路幹線起先由美、日、韓3國海空軍警戒∕護航,其他國家海空軍陸續趕到加入輪班;前往台灣、日本、韓國之支線航路,由台、日、韓國軍方自行派機、艦警戒∕護航。若韓國因為不願得罪中共而拒絕派遣機艦參與幹線之警戒∕護航工作,大家無需也無法勉強,但同樣護航前往韓國港口、以及經由韓國港口南下前往南海之船舶與飛機。 因中共對台灣動武而被迫繞道所產生之損失(譬如航程增加或因交貨延遲違約…),是否可請受損航運公司向IMO、IATA申報,由IMO、IATA統一向中國求償? 因為自衛反擊作戰導致侵略方之民事損失無需理賠。 |
I.3 從美、日、菲3國國防支出的角度看:
圖o:目前中美2國在西太平洋的主要海軍基地 來源:2024/11/16第一島鏈抵禦中國侵台 美軍擬在日菲部署飛彈部隊
從圖o可以清楚看到,若台灣被中共統治,即使中共不奪取日本先島群島和菲律賓巴丹群島,第一島鏈攻守的形勢也會發生很大變化。美日菲3國 必須在包括第一與第二島鏈的西太平洋戰區增建陸上∕海上自適應基地網絡。美日2國,尤其是美國,必須在第二島鏈東面廣袤的太平洋上建立陸上∕海上自適應基地網絡。與現在相比,日菲美3國必須在西太平洋戰區增加多少國防經費,不難精算。
本文猜測,第二島鏈的防禦能力遠不如第一島鏈,即使日菲2國增加「很多」國防預算,3國新國防邊界線的防禦能力仍遠不如現在;至於美國,理論上可以將不少原本屬於浪費的國防預算,移到太平洋區域使用而不增加國防總預算。
還有,美國會完全失去向台灣銷售軍火的收入,也會減少不少其他與台灣做生意的機會。
I.4 從2大國家社群國民心理的角度看:
對於民主國家社群中所有國家的國民而言,對屬於同一國家社群的台灣同胞會有同類感,對於獨裁專制國家的終身執政者與永遠的執政黨會有反感,這是人性自然。
若台灣被中共統治,中共與獨裁專制國家社群的國際聲勢與影響力會大漲、美國與民主國家社群的國際聲勢與影響力會減弱不少。
I.5 從中國大陸的長期發展趨勢看
可能提高中共管制企業∕產業∕經濟∕社會發展的氣焰…。
理論上全球各國的政府與民間在應對中共進攻台灣區域一事上,至少會考慮本節I.1~I.5這5點。
J. 影響台灣防衛作戰的其他國際變數
仍在進行中的俄烏戰爭與以巴戰爭就是明顯的變數,同時永遠可能有其他變數發生,它們可能如何影響台灣防衛作戰?我們有那些應對的方法…?本文不討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