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不只是人,萬物都有理性。科學家們努力研究、不斷實驗,就是要找出研究對象的理;找不到理,無法處理。有不少人事,它們的理告訴我們不易處理,非光說理就能處理;但局中各方,即使是占優勢方都還是窮盡所能不斷找理說理,循民主法定程序處理。台灣社會已經是相當成熟的公民社會,這是大家一起長期修來的。
-------------------------------------
我們生活在一個變數很多的環境中,大家努力追求幸福美滿的生活,但絕大部份變數都不是我們能掌控的。想比較貼近地預測國家未來的經濟情況,以及年金制度未來對國家財政情況所造成的影響,需要若干基礎資料,並做若干假設。
讓我們大幅減少變數,簡化模擬程式,假設在未來○○年:
一、台灣人口數與其年齡分佈依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力發展處的中估計演變。這個估計需要依照過去的經驗,先假設未來各年的出生率、死亡率、移出移入台灣的人數與其年齡分佈、…,然後推估。假設國發會對未來的估計不離譜。
二、台灣目前各產業內部雖然有企業新進、退出、起落等變化,也會有新興和衰退的產業;但總體來說,在全球的競爭力地位一直維持現狀,没有進步也没有退步。用俗話講,就是總體來說,台灣同胞在國際市場上做生意(進出口),抓長補短,平均每個人的賺賠持續不變;台灣的總賺賠只隨台灣就業人口數量的變化而變化。
三、不考慮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的周期性變化,全國法人(公司等)與自然人的貧富分佈結構不變、平均可支配所得不變、各年齡層人口消費與投資習性不變。因此台灣總體的消費、投資、儲蓄金額,只隨台灣人口數量與其年齡分佈的變化而變化。
四、政府不同稅率別的上下調整,都能讓最終的人均繳稅金額持續不變。政府實質歲入(稅收+公營事業利潤+公款其他投資收入+規費及罰款收入+每年都要賣一點祖產土地的收入+…)只隨台灣人口數量與其年齡分佈的變化而變化。政府支出的總金額與其分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變數。
五、上述假設隱含一個更上位的假設:不會發生導致台灣經濟發生大幅波動的天災地變、政軍經事件、科技發展、…。還隱含假設政府歲出分佈的改變對台灣經濟發展並無顯著影響。
六、………
想到這裡無需昏倒,如果我們個人在最近未來某個期間的收支情況可以合理推估,那做為國民集合體的國家,其最近未來某個期間的經濟情況基本上也可以合理推估的,只是這個推估很「大概」。即使很大概也應推估,不然無法進行合理的決策;基本上在競爭中多算多努力者勝。
前述幾個上位假設當然不合理,所以依上述假設所做的推估,不會很貼近事實,只是為了大幅減少變數,先抓大概,幫助我們理解年金問題。
-------------------------------------
各退休基金何時用罄?
例如要知道公務員退休基金餘額的變化,需要知道台灣現有多少公務員與他們的年齡、職級、薪資;再假設公務員的職級員額分佈、各職級的年功薪資表(隨年資加薪)、未來各年通膨加薪率(通膨率與經濟模型相同)、退休金自繳率、政府對退休金提撥率、退休年齡、各年齡公務員在退休前的自動離職率、各年齡公務員在退休前的死亡率(牽涉基金在公務員退休前死亡時
,其自存與政府提撥退休金如何處理)、每年新進公務人員數(基本上可由政府控制)、退休時提領退休金不同方式(一次領、月領、一半月領…)的比率、各退休年齡國民平均餘命分佈(牽涉支付月領退休金負擔)、未來各年定存利率、基金未來各年投資報酬率、… ,還假設政府不會主動也不會因為機關裁撤而裁退公務員。
這個推估程式不難寫、相關統計資料是現成的、也容易輸入項目有限的不同假設(自變數)。以目前的資訊科技,政府該連線的統計資訊都可以連線自動抓取,所以退休基金演變情況(控盤)表理論上是即時(real time)的,實務上其資訊延滯時間很短。
因為推估程式中各項假設的波動性不高,所以年改會所宣告的在不同年改方案下,各退休基金用罄的時間會相當貼近未來的事實。
年改會說要5年10年才檢討一次經立法院定案的年金方案,可能是因為法案能有幾年穩定期會提高社會的穩定性。同時從新的改革需求被提出,到被大眾體認,到凝聚多數共識,到克服阻礙,到修改相關法案,都需要時間。而且目前我們的年金方案還没有發展到適合每年微調的階段,所以不比汽機車加油,油價可以那麼頻繁變動。
對於年改問題,考慮選舉周期,每4~5年都朝合理方向修改一次有關法案,分幾次過渡到比較合理的最終方案,之後隨著平滑後的生活物價指數(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律動,可能是合適的。
對已退休與即將退休的同胞而言,這種不確定性會導致焦慮不安。大家只能督促政府在全民支持下,盡快、盡量完善地答完考卷。在野黨也可以拿更完善的答卷爭取選票。
雖然道理一樣,但上述變數在民間企業的變動程度就比在政府機關大得多。雖說大數據科技的發展使統計能力今非昔比,但要統計所有非政府部門就業者與退休基金有關的數據,其困難程度還是比對政府機關的統計高得多。同時還有不少應就業而未就業的同胞。
還有我們今天是否能用實際薪資取代申報薪資也是問題。但如果退休給付改為只月付全民一致的,滿足基本健康生活的金額,那相當多與退休金有關的鬼怪就會消失。
--------------------------------------
政府對退休基金的給付與撥補
迅速大概溜覽一下今天主計總處網站內最近期的「104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總說明報告﹨肆、政府資產負債概況」,就政府對退休金的給付而言,看到:
A. 公務人員:100至104年度政府已支付1,098億元。
B. 教職人員:101至104年度已支付654億元。
C. 退伍軍人:104年度已支付937億元。(金額最高)
再迅速大概溜覽一下「104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歲出政事別決算總表﹨明細表」,就政府對退休金的給付而言,看到退休撫卹給付支出,各院各部會合計1,382.0億元(sheet 5﹨26.0),主要包括:
1. 銓敘部公務人員退休撫卹給付235.4億元(sheet 5﹨26.3.1)
2. 教育部學校教職員暨社教機構聘任人員退休撫卹給付179.1億元(sheet 5﹨26.6.1)
3.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退除役官兵退休給付943.6億元(sheet 5﹨26.9.1;應該就是上文的C項)
假設退休基金餘額不足以給付時由政府編列公務預算撥補,年金改革小組應該可以列出未來各年政府對軍公教人員(政府僱用人員)退休基金可能給付(雇主法定提撥)+撥補(基金空缺)的金額表(T)。在零方案(現況維持不變)與不同改革方案下,會有不同的T表。
對於勞工、農民等其他非政府僱員的各退休基金,政府也會有在不同改革方案下不同的T表。
--------------------------------------------
退休基金給付與撥補對政府財政的影響
不同的T表對國家財政會產生什麼影響?
自[104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總說明報告﹨貳、總預算執行概況﹨一、本年度決算數與預算數之比較﹨(二)本年度歲出決算數與預算數之比較]一節中摘出下表:
單位:新台幣億元
決算合計
|
18,963
|
100.0%
|
|
1. 一般政務支出
|
1,772
|
9.4%
|
|
2. 國防支出
|
3,054
|
16.1%
|
|
3. 教育科學文化支出
|
3,797
|
20.0%
|
|
4. 經濟發展支出
|
2,586
|
13.6%
|
|
5. 社會福利支出
|
4,397
|
23.2%
|
|
6. 社區發展及環境保護支出
|
159
|
0.8%
|
|
7. 退休撫卹支出
|
1,384
|
7.3%
|
|
8. 債務支出
|
1,117
|
5.9%
|
|
9. 一般補助及其他支出
|
697
|
3.7%
|
[上表5.社會福利支出包括健保、公保、勞保、老農福利、社保、社會救助、榮保、榮民安養、榮醫、行政費用等項目,其中包括農業委員會老年農民福利津貼488.2億元(老農福利津貼:104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歲出政事別決算總表﹨明細表sheet 4﹨22.9.1)]
本文一開始已經假設政府實質稅入只隨台灣人口數量與其年齡分佈的變化而變化,而政府支出的總金額與其分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變數。可以假設當各退休基金不足時:
–政府對於應補足退休金費用之20%以當年歲入撥補,另外80%由財政部在國內發行新台幣債券支應。政府從歲入中負擔20%+新增債務利息的意思是全國同胞都應該同甘共苦,節省開支。
–怎麼在7項(1、2、3、4、5、6、9)政府支出中分攤那20%呢?簡單一點
,就按各項占7項之和的比例分攤。
,就按各項占7項之和的比例分攤。
–不管債務上限了。
在程式設計上可以將歲出決算表與T表連動,大概看看不同年金方案對政府財政的影響(敏感性分析)。可能有許多人說:你怎麼這麼儍呢?政府所有支出都是兩大門派各路人馬為老百姓提供服務的傳統地盤,其他門派多少也要有一點地盤,根本不夠分。以104年度為例,政府已經支付1,384億元給退休基金了,怎麼可能再多拿出來呢?何況□國還持續增加要求我們多買武器自衛的壓力,所以
–每年1,384億元以外的新增退休基金撥補需求只能借款支應,
–每年3,054億元(104年度國防支出)以外的新增購買武器需求也只能借款支應,
–新增借款利息同樣只能借款來付。
這當然可以列為各退休基金備選撥補方案之一。
--------------------------------------------
中華民國104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總說明中記載,104年底中央政府的歲入決算是1兆8,853億元,中央政府債務未償餘額決算數依國際貨幣基金(IMF)定義,是5兆9,609億元,負債是年收入的3.16倍。在正常情況下這要還多久?
除非年收入立刻就極有可持續且穩定快速成長的前景,民間有多少法人、自然人能向金融機構借到年營收3.16倍的信用貸款?
此外未列入政府負債,預估中央政府未來應負擔之支出約為13兆2,072億元(
另地方政府有4兆5,418億)。中央地方合計潛藏負債之明細為:
–舊制軍公教人員退休金5兆6,574億元
–公務人員退休撫卹金2兆3,295億元
–勞工保險8兆9,538億元
–公教人員保險給付1,090億元
–國民年金保險4,924億元
–軍人保險408億元
–農民健康保險1,034億元
–地方政府積欠健保等保費補助暨退休公教優惠存款差額利息627億元
在有可靠抵押品的情況下可以向金融機構借到高於年收入的貸款。除了稅收以外,政府有什麼可靠抵押品呢?以前有財政官員告訴我們政府有土地。在104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總說明中記載「截至本年底中央政府財產總值為9兆3,208億元(詳財產目錄),其中土地為4兆7,975億元;據財政部按102年公告地價(每3年重新規定地價1次)占一般正常交易價格20.19%(內政部地政司網站)估算,市值約23兆餘元」,可是政府在財產目錄中的土地並未註明是空地,還是土地上已建有官署使用中;看起來似乎大部份土地上已建有官署使用中,這就讓可出售土地的金額大打折扣了,何況現在的土地公告地價一般真的只有市價的20.19%嗎?
依一般經驗,資產負債表的表外部份是相當精采的,對於我國各級政府資產負債表的表外部份,本文無力亦無意查看。
從許多先進國家持續增加國債的情況看,他們似乎都以□國政府為榜樣,不打算規規矩矩還債了。欠債不想還實在不像是耶穌基督、阿拉、釋迦牟尼佛
、天照大神、老天爺、孔子、媽祖…會贊許的事。即使想用通貨膨脹的方式慢慢還、自然還、賴皮還,那也不能持續增加國債餘額啊!怎麼還在談舉債空間呢?
不管怎麼還,是誰要還?是我們的子孫得幫我們還啊!所以我們之前說「我們正在宰殺子孫,烹煮進食」。
--------------------------------------------大家覺得政府所發行的新台幣債券能繼續好賣幾年?有錢人的買氣會如何演變?即使政府一直能借新債還到期舊債以維持債信,但因為必需持續撥補退休金支付缺口,負債總餘額與每年利息支出會愈來愈高,倒債風險愈來愈高
,連□國不久前都有很大人物說準備與外國政府談判債務減讓。台灣國債若持續增加,有錢人從某時起也會不太敢買甚至設法減持長天期債券…。富豪們通常不會比政府笨,手腳不會比政府慢的,但那麼多債券要倒給誰?2008年底到2009年美國債券市場發生什麼事?
有財力的台灣企業與台灣同胞總體來說,會從什麼時候開始加快資產外移的速率?台灣未來的房地產市場與股市會怎麼變化?這種信心危機在1971/10/25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和1979/01/01中美斷交前後都發生過,那二次大家挺過來了,還更加繁榮,讓不少外移的同胞後悔不已。
今天國家的財政狀況如果惡化到危機引爆點,我們挺得過去嗎?怎麼挺法?誰會來幫我們?美國?日本?大陸同胞?無論如何,島上所有台灣同胞應該全都可以活下來,只不過生活水準和以前不大一樣。
為什麼在1971、1979年兩次危機之後我們更加繁榮,而這次恐怕會中長期持續縮小與比我們後進國家之間生活水準的差距?(審計部民國104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摘要中說:國人實質經常性薪資水準仍不及民國89年,一般民眾經濟能力無實質改善)
我們的經濟已經停滯16年。對不起,不是停滯,16年前政府没有欠那麼多債
。
-----------------------------------------------同胞們之所以在不清楚細節的情況下就贊成年金改革,可能因為:
–不工作時還能領工作時90%、80%、70%…的收入,實在是…
–不工作者的收入比工作者高,實在是…
–當工作者本身日子都過得很辛苦時,還要工作者付錢(不管是加稅或印鈔票),來給不工作者享受遠高於基本健康生活標準,比工作者還要好的生活
,實在是…
不需要學問、資歷,不需要研究就知道這些都不合理。
從這次退休基金風波中,我們體認到政府接受全民委託處理公共事務:
–在為軍公教同胞等政府工作人員與全民間做薪資定位時應適當,何謂適當有待研究。
–為全民安排的退休金給付,以滿足基本健康生活的標準為宜,這個標準全民一致,會隨國家經濟發展程度調整。超過維持基本健康生活標準的生活費用,由個人自行儲蓄。
–退休基金為法定強迫儲蓄,由雇主代為提撥。但没有雇主的同胞呢?在青年人就業初期收入不高時期如何提撥?與全民健保相連結嗎?…?都有待研究。失業者、收入不足者最好由政府當年即足額提撥未來社會福利準備,但在當前政府財務狀況與歲出優先順序下,這點不易處理,有待研究。
–………
軍公教同胞有高地板的舊制,如何過渡到只給付基本健康生活標準的新制,是令人頭痛的,但似乎頭痛也得做。
------------------------------------------------如果有從現況開始的幾個表、圖,會對了解台灣所得分配的現況與未來展望很有幫助,像:
–在現行年金制度下,未來各年各所得區間人數分佈預估表、圖
–在行政院版年金改革方案下,未來各年各所得區間人數分佈預估表、圖
–………
以今天的統計能力,所得區間不宜太粗略,大家才能對真相有一點概略的印象,每一位同胞都會知道自己大約落在什麼位置。
大家都知道有若干族群每年只象徵性繳一點稅,甚至根本不繳稅的,所以統計表、圖與真實情況之間會有誤差。大概看看吧!總比完全無知好多了。
-----------------------------------------------法律、憲法、政府政策、政府都必需順應大家都要活下去的需求而進行改變
,史跡斑斑,無庸贅述。
從新聞中看,目前行政院年金改革版本內容之一是「35年年資所得替代率75%,分15年逐年降至60%」,似乎隱含未來15年內不會再變動年金方案的意思,這…。在了解並合理推估
–國家目前以及未來○○年財政情況
–目前以及未來○○年各年齢層同胞的財務負擔能力
–………
之後,可能會有年金改革最終合理方案的出現拖得愈久,就離公平正義愈遠的感受。
這次年金改革方案在立法時,最好能保留在4、5年後就可以再度進行改革立法的空間。然後政府繼續在觀照全局的情況下,研擬年金最終合理解決方案+稅制與所得分配改革方案+…的方案,這才能使台灣內部環境回到比較健康的狀態。
-------------------------------------------------不論貧富、學識與資歷,道理說得天花亂墜,活下去是最高優先。不只軍公教同胞,台灣所有的人,包括所有月收入在32,160元(行政院版公教月退休金地板)以下的同胞們都需要活下去。大家如果能互諒互助,就可能都會有福氣。
附載:
1. 部份摘錄中央銀行中央公債標售概況表(94年度以後)中104年度部份–
104年度19次發行的14期公債(合計公告發行6,300億元,實際發行6,053.026元,因為有15次折價發行)中:
–30年期者3次,合計1,000億元
–20年期者3次,合計1,000億元
–10年期者6次,合計1,950億元
–5年期者4次,合計1,300億元
–3年期者1次,350億元
–2年期者2次,合計700億元
2. 兩個網址–
行政院主計總處中央政府104年度總決算報告網址
中央銀行政府債券資訊網址
http://www.cbc.gov.tw/lp.asp?CtNode=690&CtUnit=347&BaseDSD=7&mp=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