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8日 星期一

在COVID-19導致空前高全球停工率之後(二)

時事  2020/5/18

前一篇文字的錯誤改正與補充
(尤其是c.,若不補充可能導致嚴重誤解):

a.    前一篇文字(一)、貳、第一節倒數第5有市場研究公司估計石油產品的海上儲存量從一個月前的3,370萬桶,4/24增加到3,370萬桶」,後面的3,370萬桶應為6,800萬桶。有估計4/21已增至2.5億桶、有估計4/271.45億桶,我没有花時間研判正誤。我也没有訂正原文,因為以前有幾次回原文訂正錯誤,使得輸入格式跑掉,花很長時間才改回。
b.    前一篇文字(一)、貳、第三節最後一整大段提到非洲和南非,
說南非轉型成功,不過南非的貧富實在太懸殊,可能是世界上最
       嚴重的。北非的利比亞如果內戰能夠結束,或許發展得會比南非
快一點。
    c.  前一篇文字(一)、貳、第三節最後結尾前提到美國對非洲援助的
問題,若誤會美國没有在糧食方面大力援助非洲,那是嚴重錯
誤;事實上美國於二戰之後在對外援助方面,糧食援助占了相當
大的比例。艾森豪總統於1954/7/10簽署了國會通過的農產品貿易
發展與援助法案the Agricultural Trade Development and
Assistance Act of 1954480號公法),方便美國政府可以合法執行
農產品援贈或折價銷售計畫;在閱讀尋找中國半導體有感系列中
      省視美國對台灣的援助時,還會再簡單討論一下。

參、在空前高全球停工率之後
   
目錄:
  一、大家自然會更注意個人與環境衛生、以及關鍵性商品供應鏈 
      的分佈
  二、人民消費總需求從萎縮到逐步復原
  三、經濟活動從萎縮到逐步復原
  四、大家可從事擴張的資產階段性減少
  五、人類全球化的趨勢階段性遲滯
  六、人類生命共同體?ó在地球上再度建築人為鐵幕?
  七、全球性疫情處理檢討報告
  八、管制生化武器
  九、統計資訊進一步全球彙整
  十、法定貨幣數位化與QE的問題
十一、各國國債持續擴大的問題
十二、美元角色的問題
十三、科技總是帶給人類新的福祉和考驗
十四、若干國家就疫情傷害對中國索賠問題

一、大家自然會更注意個人與環境衛生、以及關鍵性商品供應鏈的
分佈

由於不同瘟疫似乎隔若干年就會襲擊人類一次,全民(所有階層)
都會比以前更注重個人與環境衛生、在進入有防疫疑慮的場所時會
帶口罩、與陌生人盡可能保持防疫距離、至少相當長一段時期對於
參加群聚活動會比以前謹慎、多數人會希望自己國家對於更多關鍵
性商品保有戰略儲備與生產供應能力、企業家會更注意降低供應鏈
與客戶分佈在國際間的集中程度…,這對個人與社會心理、個人與
企業行為、民眾授予政府治理權力的範圍、以及國際政治生態會產
    生一些中長期影響。

在這次COVID-19疫情之後,可能會有相當多人數的日常生活會視
情況採取234防疫模式。

二、人民消費總需求從萎縮到逐步復原

二、三、四、五節說的是同一件事的幾個不同面向。

在全球疫情處於高峰和高原期間,全球消費總需求會處於萎縮的低
谷和低原期間。各國中央銀行本就會持續定期統計並發佈貨幣發
行、貨幣供給、各類儲蓄、各類債券發行、利率…等變動數據;各
國政府不同部門、許多國際∕區域性組織和民間機構都會定期統計
並發發佈許多數據。於概念層次簡化說,在疫情嚴重到某個程度以
上的國家和廣大區域:

1. COVID-19疫情影響全球的地域規模很大、隔離防疫使疫區和非
疫區消費需求降低的程度都很高、影響時間迄今已4個多月,第
一波服務業和製造業員工失業在大家防疫抗疫措施進行的初期即
已發生,第二波…→
     2. 由於減薪、被放無薪假、失業等原因,許多同胞收入減少的金額
        會高於支出減少的金額。或可將全國區域個人儲蓄較疫前逐月
減少的總金額,約略視為全國區域消費需求逐月減少的總金
額;但反之未必亦然。(若能依存款戶平均儲蓄餘額分級統計,
或可據以進行比較精細的推論)(奇怪,貨幣基本上不是在大家
的戶頭裡跑來跑去嗎,大家存款的總金額怎麼會減少呢?也許是
我寫錯了)→
3. 總供給被迫減少會使終端商品的庫存增加,之後減少終端商品
的生產;之後是完成終端商品之前段零、組件類型商品的生產減
少,再前推到原物料的生產減少。這個鏈條中各環節變化的情
況,各產業鏈中的業者們會知道→
4. 勞力需求相應減少、半失業與失業人口相應增加,第2階段消費
需求減少→
5. 商品與勞務供給過剩時,其價格會下降,企業股東與從業同胞
的收入都減少→
     6. 個人、企業的債務增加債務違約案件增加個人、企業破產案
件增加→失業持續增加→社會不安寧程度升高
          7. 社會中仇外、要求貿易保護限制進口以保護本國企業與勞
、仇富的心理與言論主張民粹主義)會升高,甚至出現獵
巫運動
8. 貸款需求增加銀行業者的資金都緊俏,向中央銀行轉貼現與貼
現的需求提高通貨緊縮∕貨幣不足∕貨幣流動性緊張由貨幣流
通速度變慢,或說銀行系統貨幣乘數變小的發展引起,本文不解
)→理應導致利率提高→
9. 當利率提高,債務人(自然人、法人)的財務壓力就加重,周轉
不靈倒閉的風險提高
10. 政府稅收減少,但防疫、抗疫、賑濟受災企業與民眾須要「原計
畫外」支出的錢比平常多很多
        11. 若有超大型企業出現財務危機,一般銀行無力處理時,政府財政
部就得介入,以減輕甚或避免超大型企業倒閉所連鎖引起的金
融、經濟和社會危機;在20082009年全球金融風暴時全世界
有不少例子。財政部向危急的超大型企業購買特別股注資也須要
動用不少「原計畫外」的錢→
    12. 政府緊急支出的金額超出預備金預算和累積盈餘,還必須用錢時
就須要發行國債,但這時民間對國債的購買力下降,國債承銷商
可能無法完售新發行的國債
    13. 若股市跌幅大,其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價格亦連帶大幅下跌(有的
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價格會反向上漲,但這種反向連結商品的交
易量一般比同向連結商品少很多),許多公司股東的股票資產價
值大幅下跌。金融機構在以股票向該機構質押借款者的股票價值
低於擔保標準時,會要求借款人立即補充保證金。衍生性金融
商品投資者的財務情況同理變動)(有些專家說上市櫃公司大股
東是公司股價計劃性大波段波動的最大受益者,不會發生被金融
機構要求補充保証金的事,除非其本業經營或其他事業發生虧
損…)→
    14. 若全社會收入減少、消費需求降低延續的時間較長,則固定資產
(土地、房屋、設施、設備…)和保值性資產(古董、藝術品、
陳年老酒…)的價格也會因為需求下降而下跌,有用它們設定擔
保者也會被要求補充保証金→
    15. 也可能發生停滯性通貨膨脹(原因與過程略)→
16. 為避免出現大規模企業經營危機、人民就業危機、政府財政危
機、社會金融危機…,致使社會秩序過度混亂,收拾起來很痛
苦,做為銀行體系和國家最後貸款人的中央銀行不得不扮演救世
主,經由公開市場操作釋出適量的周轉性貨幣QE
Quantitative easing習慣譯為量化寬鬆,來適度滿足銀行業
者轉貼現與貼現+企業發債+政府發債+保持金融體系中貨幣適
度流動性以壓低利率+…等需求,這會增加貨幣系統中的基礎
貨幣monetary base)。

        人類所有活動的根本是維生。在這次全球COVID-19疫情自頂峰下
降後,人民消費需求的復原會從民生基本需求,隨著可支配所得之
    復原向奢侈性需求推移。

在消費者(個人、社群、企業、政府)的可支配所得復原以前,其
消費傾向會比疫情發生前低。

三、經濟活動從萎縮逐步復原

    經濟活動的源頭在顯性與潛在的消費需求,與由創造發明和企業組
織能力所生產的商品供給,構成循環系統。隨著疫情逐漸降溫而消
失、政府逐步放鬆為防疫抗疫所實施的管制措施、民眾願意上工上
班後,經濟活動復原的順序理論上是:民生基本消費需求復原→基
本消費物資之庫存數量(成品、中間組件、原物料)降至安全存量
一線→民生基本消費物資之生產(成品、中間組件、原物料)復原
→奢侈性消費需求復原→奢侈性商品之供給復原其他需求(創
新、探險…)復原滿足其他需求之供給復原→…

復原需時多久各行業居領導地位的業者比較能做接近實況的估
計,負責國民所得統計的專家們也比較有估計能力;新聞報導有不
少大型跨國企業和研究機構估計須要12年。

在經濟活動接近復原時再觀察未來的擴張與進步可能在那裡先發
生。也許後世回顧,很大的變革現在已萌芽,只是我們自己不知道
或不確定。

如本文第一節所述,因為疫情教訓,許多國家與企業會分散若干商
品的進口來源、或自製若干以前不自製的商品,從而影響若干供應
鏈、資本存量和新增資本的地域分佈,從而影響…。

四、大家可從事擴張的資產階段性減少

COVID-19疫情使個人、家庭、社群、國家、全人類的收入減少,防
疫抗疫支出增加,會計賬出現股東權益(原始資本+累積盈餘)減
少甚至變成負數的情況。用通俗的話說,讓大家不是存款減少就是
負債增加,而債務人的新收入須要先還掉過度部份的債務,這將降
低大家對非急迫事務的投入、以及創新發展的動能,直到淨值復
原。

競爭格局會隨競爭各方相對財務能力之變動而變動。疫情過去後,
在各競爭場域中有關各方之優劣勢多少會發生一些變動,這些變動
會讓世界比之前和平一點還是動盪一點?對自己那裡有利那裡不
利?該如何應對?各國政府、各企業、各人自會盤算,各場域的研
究機構自會研究,不易一概而論。

五、人類全球化的趨勢階段性遲滯

自各地區人類相互連繫程度的面向看,從農業邦國擴張時期→商業
擴張時期→工業擴張時期→教育普及時期→資訊普及時期→…,人
類一直在全球化的趨勢中發展;這些持續發展帶來人類總體生活福
祉的持續增加。

但全球化會導致各國不具國際競爭力產業中的企業發生難以挽救的
虧損後停止營運、員工失業;而國際競爭力較強產業中的企業與員
工則欣欣向榮。在全球較弱勢同胞的感受上,和學術界的研究報告
中,都顯示全球化有擴大社會貧富差距的效應,多年來許多國家都
出現過反全球化的示威遊行。

COVID-19肆虐期間大家都以隔離措施防疫抗疫,全球化的程度大幅
倒退,不僅使各國國內旅遊與交通運輸業大幅虧損,國際旅遊與國
際運輸業的虧損更為嚴重。在瘟疫消退後,公共衛生環境較為落後
的國家與地區,其旅遊及產業投資對國外的吸引力會降低,加上大
家可從事擴張的資產減少,是全球化的負面因子;但分散供應鏈
是全球化的正面因子。

中國自2001/12/11加入世貿之後,逐漸扮演了許多產品世界工廠的
角色,其工業生產總值於2011年超越美國為世界第一。疫情過後大
家降低供應來源集中度的措施,對中國的負面影響比較大,對
國生產的競爭者來說有正面影響;實際影響得專業團隊協同各產
業領導廠商一項一項產品看。先在概念層面直覺估量一下
有新聞報導美、日2國政府計劃補助或提供2國生產企業將生產
設備自中國撤回本國的遷移費用,但它們遷回本國後仍有國際競
爭力者恐怕不多。依經濟法則,在中長期,若先進國家新創商品
之銷售收入,無法抵補其商品生產外移所導致之銷售收入減少,
則與經濟成長速度較高的發展中國家相比,先進國家很難避免隨
工作機會逐漸減少而來的相對工資逐漸降低,在持續通貨膨脹環
境中就是實質工資水準長期滯漲。(人類有没有出現過很長期保持
第一名的組織體?中國或印度的人口數量、羅馬天主教廷的領袖
地位算不算?)
        –以南亞、東南亞、東亞地區為例,各發展中國家像巴基斯坦、印度、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馬來西亞、越南、印尼、菲律賓、台灣、日本、南韓等國家承接自中國移出產能的條件與機會不同,但機會都是較COVID-19發生之前增加的這提高了全球化的程度。
        –總說起來世界的發展也許多多少少會因此變得平均一點,對人類
總體而言是好事,但對中國的發展而言是挫折。
    –人類都會有非理智的情緒性反應、都會偶爾好高騖遠、但也都具
有務實的素質,個人如此、科學家與企業家如此、政府決策亦
然。如前所述,COVID-19疫情從上升到下降、經濟活動從萎
縮到復原期間,人類總體行為會出現全球化程度短期降低後再回
升的波動,波動的幅度和時距會受主要國家的政策影響,目前還
看不清楚。
    –從人類歷史看,強權興起和衰落的過程都有助於全球化的發展。
過去中國與日本的閉關鎖國,都没有改變在全球範圍中全球化的
趨勢。

人類早就習慣於以全世界為活動範圍了,就中長期而言,當大家研
究出COVID-19疫苖、調整好供應商和客戶過高的集中度後,似乎
没有理由不繼續廣化、深化彼此的交流與融合。當然邏輯上人類也
    存在回到3,000年前那種部落生活型態、甚至是滅絕的可能性。

中長期與短期

如果我們以一個量化的變數代表人類總體表現,在小時間格局內,可能會看到該變數隨時間呈現波動狀態,有上升有下降,似乎不穩定。但如果把觀察的時間格局放到相當大,譬如2,000年,可能會看到它有穩定的發展方向,如以下借用的連結所示意:https://zh.wikibooks.org/wiki/File:ComplexSinInATimeAxe.gif

我想就中長期看,人類在各方面的發展不會改變教育普及、資產普及、資訊普及、活動全球化…的趨勢,問題是短期是多短時間?中長期是多長時間?它隨「事」而定。

人類的生命與知識一代一代傳承,但一代的生命很短;個人的長期只是人類的很短期。對個人與由個人結合的組織來說,某些環境因子短期的持續向下變動、以及從波底短期持續向上回升的變動,當然會影響其營運與營運決策,我們很難躺著不理會變化;雖然理論上零方案也會是肆應外界變動的備選方案之一。

也許可以這麼說:個人和組織在對本身所處環境的可能演變進行分析和規劃時,其格局是「大««小」的、時間是「…明年«…下月«…現在」的;而在決策和採取行動時,其格局是「小→中→大」的、時間是「現在…→下周…→下月…」的。小要小到多小?起碼要小到參與競爭者的戰地運動;一般個人和組織如果今天的行動大失敗,說不定就没有明天。

人類發展一向由高瞻遠矚的冒險家引領,在哥白尼先生(1473/2/191543/5/24,波蘭科學家)發現並主張地球是繞著太陽這個不變中心運行的行星之一、自身又以地軸為中心自轉,地球中心是地月系統的重力中心…之前很久,他們的視野就已望向地球以外的許多星球。但絕大多數同胞在日常生活中無需看那麼遠、想那麼多,多半不需要看5年後。對不少在金融市場中進行極短線投機操作的朋友們來說,在操作時半小時就是長期。

六、人類生命共同體?ó在地球上再度建築人為鐵幕?

在冷戰結束後,西方生活模式再度主導了世界發展。近年中國在國
民生產總額快速成長後走向世界,持續宣揚中國治理模式」,在許
多場域與美國競爭,美國自然不會示弱。美國本屆政府就職後,為
扭轉大量貿易入超的長期趨勢,積極與對美大量出超各國進行貿易
談判,與對美出超最多之中國的談判最重要且最顯眼;同時在
2017/10/18-24中共第19次全國代表大會後,積極推動反中共極權
式統治的全球性運動。在這次COVID-19疫情泛濫全球時,藉著
防疫抗疫等問題,中美雙方對抗強度大為增加,加上有不少國家圍
剿中共在疫情初起階段隱匿真相等惹怨行為使不少人憂慮會不
會像前次冷戰時期(19471991)一樣,地球上再度落下人為的鐵
幕∕築起隔牆,將人類分裂成2個彼此往來很少的世界2個對立的
    共同體)?我們先看幾張上次鐵幕的圖片

冷戰時期的歐洲。黑色粗線為鐵幕、淺紅色為東方集團、藍色為西
方世界、灰色為中立國家、淺綠色為不結盟的南斯拉夫。(來源:維
    基百科)

從西柏林拍攝的部份柏林圍牆(來源:維基百科)

捷克保留的部份鐵幕遺跡(來源:Wikipedia

大約在1988年,為了替所服務的資訊業公司開發客戶,我曾獨自駕車自荷蘭經西德穿過東德往西柏林。從在西德不限速幾次短暫飆到時速200公里上下,進入東德後變成限速90公里/小時以下,行進中車子變得仿佛處於靜止狀態;前後很遙遠處都不見車伴,望著袤廣麥田和天邊火紅的夕陽,輕鬆地翹起二郎腿來這寫得一點都没有誇張,雖然當時做得有點誇張)。於西柏林完成幾個約定的拜訪後再駕車穿越東德經西德返回荷蘭。

1989/11/9,東德執政黨Socialist Unity Party of Germany主管新聞宣傳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委員Günter Schabowski在下午6(?)例行記者會中宣佈「無需証明即可申請個人出境管理護照和出境登記的…不得拖延…立即生效…那天大約午後吧,我在業務旅程中由波蘭首都華沙飛抵東柏林,晚上恰巧目暏東柏林同胞歡欣擁往柏林圍牆;隔天早上在旅館大廳中看到一些帶著攝影機、相機,似乎連夜從西方世界趕來的記者,臉上都掛著笑意

我在蘇聯和東歐7個共產國家(没到阿爾巴尼亞)約有近1個月工作經歷,對於變化中共產世界的觀察雖然十萬分短暫膚淺,還是有很小小小一點點點感受。

    美國或中國都可以主動先建築鐵幕;鐵幕可以用來圍堵別人,也可
以像中國、日本在帝制時期都曾進行過的閉關鎖國一樣,用來封閉
自己

要不要再度落下鐵幕是人類一個比較大的抉擇。

在美國試圖組建反中國同盟時,中國會不會真橫起來也積極拉攏若
干國家形成同盟與美國對抗呢?那要看有那些國家可能會與中國站
在一起。在聯合國投票時支持中國,氣美國一下,為自己謀一點小
小好處,和與美國同盟進行「分割式的積極對抗」完全是兩回事。

根本情況是:在18世紀後期到1960年代,全球都有痛恨資本主義
或地主剝削的氣氛;因為資本主義社會持續進行改良而且發展績效
遠高於共產主義社會,到冷戰後期全球已經没有痛恨西方世界的情
緒,今天也没有。可能是1992年春夏時分,在西德,我曾邀請幾位
中國留學西德的學生一起為我所服務的很小公司做一點很小的事。
大概是一個星期天下午,我和一位同學在戶外散步,他突然說:這
裡才是一切為人民!他說這句話時的神情、聲音和四周景緻,仍然
留在我的記憶中。

中共有很好的解釋:為了下一代,我們這一代犠牲!這句話肯定深
得當代大多數中國父母的心。我知道天下大多數父母們在某種節骨
眼上,同樣會為下一代犠牲自己。

自由經濟+民主政治的生活模式相比,中國須要努力化解大
家對極∕集權統治相對不尊重個人權益、可以輕易做出侵略他國決
策…等疑慮。生活在自由民主中的同胞們一般說來討厭不尊重個人
權益的政府、對於在專權體制中相對可以輕易做出侵略他國決策的
國家有不安全感。

所謂西方世界也應該想想中國同胞討厭、害怕西方世界什麼,從而
努力化解他們的疑慮。或許中國没有討厭、害怕西方世界什麼,只
是想要長期以一黨專政的方式,有效率地迅速崛起成為第一強權;
而為了要讓大家佩服並尊敬、同時分化並拉攏各國內部力量,中國
便一直宣揚一黨專政的好處和績效。不能否認一黨專政是有好處和
績效的。

本文不討論中美競爭這個題目,它需要較長篇幅。

二戰之後全世界的陸海空實體交流網絡以及多媒體資訊交流網絡,
比戰前發達很多;冷戰結束後雖然仍有東西方對抗的情緒遺留,但
大家迅速走上融合發展的道路,早已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今
天人類可以運用的資源、科技、與活動能量比上次冷戰時期強大很
多;不須要從各個角度就有没有鐵幕進行精細的情境(scenario)發
展分析,就知道想對很大區域、很多人口進行全面圍堵的新鐵
幕難以成功。即使有人口不多的小國做了犯眾怒的行為,譬如非要
發展核武不可,大家對它的封鎖在利害交錯的世局中也難以完全周
密。

即使細說起來,全球化對各國各地個人、社群、企業、產業、國家
的利害不同,但在這次疫情後,不必有外星人來攻打地球,大家須
要多合作,因而朝著多交流融合方向發展的主流趨勢應會更加明
顯,小波折不易遲滯這個趨勢很久。但如果細菌、病毒、外星人對
人類進行分化,拉幾國打幾國呢?

雖然本文說想對很大區域、很多人口進行全面圍堵的新鐵幕難
以成功,不表示全面或局部封鎖(譬如禁運某些很關鍵的商品)不
能成為大家一起短期懲罰某個國家,使其遭受某種程度損失的
手段。局部禁運(不同項目、不同程度的禁止出口和禁止進口)古
今中外一直很常見。

假設人類會繼續往更多交流融合的方向發展,那有許多變化將會或
應該會發生,最好現在就更加認真思考。本文選擇其中7項在第七
〜十三節中簡單敘述,7項中僅前2項與COVID-19高度相關。

七、全球性疫情處理檢討報告

發生疫情的各國政府應該都會就疫情發生與處理過程,做成歷程記
錄與檢討報告。因為未來的瘟疫可能動輒蔓延全球,若世界衛生組
織能夠在事前、事中進行協調,該無死角進行的疫源等調查就積極
進行,最後將各國的的檢討報告彙整成一套全球性的檢討報告,連
    同各國的報告在世衛網站上公開供大家參考學習會不會更好?

目前世衛組織的公正性受到一些質疑。公正不公正的問題在人類組
織中或多或少或長期或短期可說永遠存在,本文不討論。

八、管制生化武器

以往在美國領導下,大家對於核子武器擴散行為雖然管制得很辛
苦,但似乎有成效。這次COVID-19帶給人類的傷害再度提醒我們
生化武器也很可怕;生化武器似乎是許多小國能與大國形成「恐佈
平衡」的有效工具,也是恐佈份子容易運用的勒索工具,怎麼管制
它?

維基百科告訴我們世界許多國家簽有2項關於生物武器的條約、6
關於化學武器的條約,這幾項條約管用嗎?這個課題超出我目前很
有限的常識領域。

九、統計資訊進一步全球彙整

不只上文前文提到的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聯合
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能源署、美國能源資訊管理局,許多國家
與國際性組織早已定期發佈許多有關產業和國家總體方面的事實統
計與未來預測數據。大家也知道在聯合國領導、推動、協調下,各
國在企業會計準則、海關輸出入貨品分類編碼、國民經濟會計制度
(包括產業關聯統計…→國民所得統計)、金融體系監理等許多方面
都已有效合作數十年。

不曉得聯合國能不能在既有基礎上擴張,逐步就所有政府功能,與
各國政府對應部門建立起互助工作關係,就不同場域,協調出標準
數據規格與統計方法,彙整各國數據,定期發佈全球性∕洲別∕大
區域別∕國別∕○○別統計資訊?大家在政府服務層面不斷廣化深
化全球融合的好處無須解釋。

十、法定貨幣數位化與QE的問題

雖然需要面對許多既得利益者的強力抗爭,各國法定貨幣由其中央
銀行進行數位化似乎遲早會實現。貨幣數位化後大部份地下經濟引
起的問題可能會消失,或比較容易逆向找到問題的演變路徑與源
頭,提高大家公平競爭的程度。

為處理經濟暫時性較大失序問題難免有QE,由於QE政策所放出去
的週轉性貨幣數量因為多種原因很難全部收回,於是基礎貨幣發行
QoB會持續變大,引起貨幣供給量QoS持續變大。雖然由於基本
民生必需品的需求有其上限,而生產供應基本上一直能滿足這個上
限,所以除了房價外,基本民生物價大致上還能夠長期維持實質穩
定。但經濟學家、財稅專家、和政治家們遲早得處理QoB持續變大
的問題。

以今天的科技能力,雖然在實務上仍有許多困難,但設法將貨幣數
有形+無型資產總金額之間的比例穩定維持在RoQoB ± s
之間RoQoB是貨幣發行量與資產總金額的固定比值、s 是以
RoQoB為基礎的合理波動率,應該是值得追求而且可能實現的目
標。若能實現這個目標,也會提高大家公平競爭的程度。

十一、各國國債持續擴大的問題

救命的QE使QoB持續變大或許是一種無奈,但林林總總的國債
也全都是無奈嗎

人死債爛、企業破產債也爛了,但債權人會視債務人的償債能力設
定貸款上限。國債會爛嗎(本文不解釋)?各國國會設定的政府舉
債上限總是不斷由國會提高(本文不解釋原因)。

才說父母們會為下一代犠牲自己,但我們已經從無力抵抗的後代子
孫手中搶很多錢來花光了,還要再搶多少錢來花光

從人類歷史看,某位皇帝、某個朝代遺留下來的國債或濫發貨幣問
題最後總會被解決。我們所遺留,愈來愈龐大的國債問題,後代
孫們自會解決。這種想法做法會不會很無耻

不知道上帝、阿拉、佛祖、馬克斯、列祖列宗會怎麼看我們這種
行為?判我們死後上天堂?還是那有什麼上帝馬克斯,都是古人的
謊言?

十二、美元角色的問題

1944/7/1-22二戰44個同盟國730位代表在美國Mount Washington
Hotel, Bretton Woods, New Hampshire集會商討戰後世界的全融與經
濟發展問題,簽訂了一組布列敦森林協議;協議之一是以美元與黃
金連結做為國際結算清償)貨幣,各國貨幣與美元連結,匯率固
定…。以美元做為國際清償貨幣雖然有點偷懶(省去發行國際貨幣
的麻煩),卻簡單俐落容易執行。有若干研究估算當時美國國民生產
總值約占世界生產總值的4550%科技、軍力、行為能力都比第2
名強很多,1947年美國黃金儲備量約占世界70%;以美元代理世界
貨幣角色的決定堪稱至少階段性合理。

隨著戰後英、法、蘇聯、德、日等戰前強國迅速復興,落後國家紛
紛現代化,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算,2018年美國GDP約占世界
GDP總量的24.2%,仍為世界第一,其科技、軍力、行為能力也仍
為世界第一,但相對優勢已較1944年時大為降低。

美元的角色讓美國同胞占了不少便宜(本文不敘述),不少利害相關
者早就抱怨並採取了一些減少損害的措施。目前大家對美國超額QE
似乎無可奈何,世局出現動盪時美元現金和流動性較高的習慣上以
美元計價資產,仍為富人族群金融避險的首選。但隨著2002/1/1
12個國家開始使用歐元起,目前已有19個歐盟成員國(共27
國)加入歐元區;歐元堪稱成功的運行經驗使得發行世界貨幣的合
理性與可行性日益提高。

在各國中央銀行陸續發行法定數位國幣的過程中,大家研討由世界
中央銀行發行世界貨幣的問題似乎蠻自然合理的。

從美國同胞實現創新的表現歷久不衰看,講∕尊重∕追求科學無疑
是美國同胞「人格」的重要成份之一。與其他國家相比,美國同胞
參與∕處理世界事務的經驗最豐富,可能比我們更知道在什麼
時機、用什麼方法處理美元角色問題對美國和大家都最好。應該不
致於…

十三、科技總是帶給人類新的福祉和考驗

COVID-19襲擊人類的情況,使大家預期會有更多科學家投入防疫科
學的研究、更多企業家投入科學防疫產品的生產,本文不舉例。

關於AI5G的新聞前幾年沸沸揚揚,美國為了處理略為落後的5G
研發與自己生產划不來(成本比亞洲國家高)等問題,以鐵定危害
國家安全為由,發起自由民主「陣營」抵制中國華為公司5G產品的
運動,希望至少能遲滯華為公司的發展,讓美國及其盟邦藉機追
前;這使5G競賽問題更加熱鬧。美國由於人口分佈的密度較低,
在使用同等級通訊設施設備的情況下,其同水平通訊服務的費用要
    比人口分佈密度高的國家高

美國SpaceX公司的Starlink Mission

新聞報導2020/4/22美國SpaceX公司的Starlink Mission成功發射了第760星鏈衛星進入低地軌道部署,使該計畫入軌衛星總數達到422顆。該計畫希望以42,000顆包覆地球的低軌通訊衛星,取代傳統的地面通信設施,為全球任何地區任何用戶直接提供至少1Gbps頻寬、時延低於20毫秒的低價高速無線網路服務,預計其服務費用比陸基系統低,尤其在人口密度較低的所有非都市地區。(視處於高速或靜止狀態,4G頻寬0.11Gbps5G 110Gbps4G時延為3070毫秒、5G低於1毫秒)

伊隆馬斯克先生4/23Twitter宣佈Starlink將於3個月內開始進行非公開的客戶端(運營)測試、6個月內進行公開的客戶端測試;希望2020年能開始為加拿大和北美用戶提供服務,2021年將服務範圍擴大至世界其他地區。Starlink目前不能直連手機,需要把一個表面積為1A4紙張大小、厚度如小Pizza盒、內裝相位陣列天線,由家用電力推動的終端轉接盒,放在任何看得見天空的地方,藉其進行衛星與終端用戶網絡資訊設備之間資訊的無線傳輸;它也有直徑約1公尺的碟型相位陣列天線,可以為較廣域範圍內的終端用戶設備與衛星進行無線資訊轉接。Starlink目標客戶首先設定為仍未接入地基互連網、或服務費用很昂貴的農業區、山區、沙漠、海島等偏僻地區人口∕車輛、水域船隻、航空器…。〔本文未查考每顆通訊衛星處理訊息的容量throughput)〕

與前輩和現在的競爭者相較,星鏈(Starlink)計畫比較可能成功提供天基互連網服務的原因在:

–高速網際網路用戶數量迅速增加,需求規模擴大與平均單位供
應成本降低,有效降低了服務商的財務損益平衡點。
近地軌道離地表的距離為2502,000公里。置放於近地軌道的
星鏈衛星群,其資訊傳輸速率比封在塑料護套中,藉由玻璃或
塑料所製成線材進行光傳導的光纖快。
(單一通訊衛星為與地球上固定區域持續通訊,必需存在於地
球赤道平面上空約36,000公里處的地球同步軌道上。至少需要
3顆通訊衛星放在地球同步軌道上的規定位置,該組衛星的
通訊信號才能覆蓋南北2極以外的全球。36,000公里離地表距
離所造成的時延,電視實況轉播可以接受,但會限制已開始發
展的遠距醫療手術等高精密工程產業的進步。距離地表愈近通
訊品質愈高,但為覆蓋全球,須要置放的衛星數量愈多。若高
度低於250公里,對衛星而言,空氣阻力太大)
SpaceX發射用火箭的80%可以重復使用、一次發射可運送60
顆衛星進入軌道、大量生產衛星可降低生產成本,使其服務費
用比競爭者低很多。
2008/9/28 SpaceXFalcon 1成為第1個成功入軌的私人開發
液態燃料運載火箭、2015/12/21 Falcon 91次完成第1節火箭
在發射後於陸上回收、2016/4/8 Falcon 91次完成第1節火箭
在發射後於大西洋的駁船上回收。2017/3/30,回收的Falcon 9
火箭第一節推進器再次發射後又成功回收;2019/11/11 Falcon 9
首次使用了回收的整流罩,該次發射整枚火箭除第2節為新造
外全部為復用。2012/5/252020/3/9之間,SpaceX可以重復使
用的Dragon Spacecraft,已為NASA完成了20次對國際太空站
的貨運補給任務
2020/4/14有新聞報導俄羅斯航太公司Roscosmos State
Corporation for Space Activities)為了與SpaceX在全球市場競
爭,將下調火箭發射價格30%,並指責NASA付給SpaceX 1.5
4市價支持SpaceX發展,而SpaceX以掠奪性定價擠壓競
爭對手生存空間
Starlink對地球航空器駕駛艙的寬頻服務已由美國空軍1C-12雙引擎運輸機,在飛行中與Starlink2018/2/22最早發射的2顆試驗衛星完成測試,傳輸速率達到每秒610 megabits足以在1分鐘內下載1部影片。這個測試可以間接說明Starlink對火車、汽車、船隻的傳輸速率可以高得多,對靜止狀態更高。
4G在高速移動狀態下的傳輸速率可以達到100 megabits,能被目前大多數使用者接受。5G可以達到10 gigabits,比610 megabits快約16.4
The Air Force Strategic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Experimentation office201812月與SpaceX簽了一份3年期2,800萬美元名為Global Lightning的合約,委託SpaceX研究空軍可以如何應用商業太空網際網路做為通訊新選項 
2019/4/26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批准SpaceX在高度550
公里和340公里的軌道面上分別放置4,4097,518顆衛星,合
11,927顆。有估計目前在太空中仍持續作業的人造衛星有
1,742顆。許多專家認為11,927顆衛星已足以同時為全球足夠多
客戶提供高水平服務,SpaceX之所再追加申請30,000顆是為了
趁機盡量多占據寶貴的低地軌道衛星容量與頻寬資源。
SpaceX將於2020/5/27進行該公司首次載人飛行任務,搭載2
NASA太空人升空飛往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由美、俄、日、加、巴西、歐盟6個國家地區
合作運轉),太空人也會進行Starlink太空WiFi的服務測試。
–馬斯克先生經營的幾家公司可以發揮互補綜效。

Elon Musk,出生於南非,具南非、加拿大與美國國籍,曾獨自或共同創辨的公司中目前最著名的是PayPal199812月成立,提供第三方支付服務,200210月由eBay收購)、SpaceX2002/5/6獨自創立,太空運輸)、特斯拉(2003/7/1,馬斯克於2004年入股成為最大股東,電動汽車、太陽能)〕

Starlink的競爭者

・ 加拿大的Telesat1969/5/2成立,1972/11/9就發射了其第1
顆近地軌道的通訊衛星,是老牌的加拿大境內衛星通訊與衛星
直播電視業者。2015年宣稱正評估一項由117顆通訊衛星在近
繞極軌道(Polar orbit–在這個軌道上運行的衛星群組因為地
球自轉關係可以對全球提供服務)組成涵蓋北緯與南緯50度之
間的太空網際網路計畫,希望自2021年開始提供商業服務。該
計劃第1顆試驗衛星Phase 1 LEO與其他18顆不同業主的衛星
2017/11/28委託發射失敗全部損失;2018/1/12再度發射1
Phase 1 LEO衛星,並於2018/5/22成功完成其orbit raising and
payload testing2018/7/222018/9/10發射2枚通訊衛星Telstar
19V18V,分別為北大西洋地區和亞洲太平洋地區增加通訊
容量。
・ 美國Amazon公司雲事業於2018/11/27宣佈將於全球建立12
衛星資訊連結站,與其分佈全球近30Amazon Web Services
AWS連結成資訊網絡流通節點,為其客戶提供雲端資料中心等
多種功能性服務。2019/4/4宣佈其雲事業的Project Kuiper,將在
近地軌道佈署3,236顆通訊衛星,提供與Starlink幾乎相同的太
空資訊網路服務;其子公司Kuiper Systems 7/7FCC提交建置
衛星群組的申請;12/18宣佈在華盛頓州Redmond一處近4
美式足球場大的地方為其Project Kuiper設立總部,將研發實驗
室、設計中心、原型製造廠安置在總部的2棟建築物內。迄今
未見FCC核准其建置衛星群組的申請。
・ 美國的OneWeb–其創辦人Greg Wyler之前在Google等公司支持下創立O3bO3b2013/6/252019/4/45次,14顆,共發射了20顆中地軌道通訊衛星(離地8,063公里)。OneWeb前身WorldVu2014年起就不斷討論太空通訊網絡計畫,並與馬斯克有往來。WorldVu2015改名OneWeb,陸續與AirbusQualcommVirgin Group等公司商談合作並推進太空網際網路計畫,準備用720顆低地衛星覆蓋全球…。日本軟銀公司於201612投資OneWeb 10億美金持股40%,成為最大股東。OneWeb2019/2/27發射6顆、2020/2/63/21各發射34顆,合計74顆通訊衛星進入低地繞極軌道;卻突然2020/3/27申請破產;其在軌衛星目前仍維持運行能力,等待新投資者入主公司。
・ 曾經有過高空無人飛機群組、繫地高空氣球群組等高空網際網路方案。我想類似方案似乎可以擔任消防隊角色,平常做好準備,在某特定區域出現通訊需求大增的情況時可以立即馳援。或還是由近地軌道備援通訊衛星扮演消防隊角色更好?專家們自會評估。

在地球自轉中24GPS衛星繞地運動演示(來源:Wikipedia
〔地表特定地點可見的衛星數量是隨時間變化的(本例地點為美國科羅拉多州Golden39.7469°N 105.2108°W)〕

繞極軌道衛星繞地運動演示(來源:維基百科)

雖然電視與桌上型電腦等非移動式網路終端設備,現在就可以經由家用電力推動的終端轉接盒與衛星直接傳輸訊號,但我這外行人想,天基網際網路廠商也許可以和傳統區域性陸基網路運營商談合作,增加若干設施,讓訊號視情況自動切換來互補,使天基商、陸基商、使用者3蒙其利;當然這需要精算。

理論上在天上的衛星之間互傳資訊後,地面轉接Hub的數量將可大量減少。

若未來科學家能克服困難,使太空網際網路衛星能與客戶端移動式手持設備(手機)之間直接傳輸資訊,其資訊總頻寬與區域分配能滿足各地使用者需求,且服務品質不低於目前的4G,甚至發展中的5G,那會改變目前資訊傳輸服務產業的生態

中國的天基與陸基通訊系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1994年開始研製試驗系統、2000年發射2顆靜止軌道衛星、2003年發射1顆備份衛星,完成試驗系統的組建2018/12/27正式提供全球服務;預訂20206月發射北斗3G3完成由30顆衛星所組成覆蓋全球的衛星導航系統。(目前聯合國衛星導航委員會審定美國的GPS、俄羅斯GLONASS、歐盟Galileo、中國BDS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4核心供應商)

網際網路(陸基)

1994/5/24一條64K的國際專線從中國國家電腦網絡設施(The 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NCFC中國第1個示範網絡;1994/5/21InterNIC註冊)通過美國Sprint公司連入網際網路。

2019/8/30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所發佈44次中國互聯網狀況統計報告中數據截至2019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8.54億,互連網普及率61.2%網民中手機網民規模達8.47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比例99.1%

由於中國從2003年開始下了死工夫,目前電信覆蓋率在有廣大人口不密集地區的大國中是最高的,幾乎所有山村都有信號,資費與都市一樣;許多國家没有讓所有網民共同分攤補貼,經過電信運營商照顧偏遠村落。

行雲工程(天基)

新聞報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國有獨資)第四研究院(運載技術研究院)於2017/1/9將行雲試驗1號通信衛星發射進入預定軌道。行雲工程預定在近地軌道佈置56顆衛星,採用星地微波通信+星間激光通信,為中國建立第1個低軌窄帶衛星通信系統,應用領域包括野外資料獲取、物流運輸、安全監測、救災應急等行業。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四研究院旗下的航天行雲科技有限公司於2018/3/15啟動天基物聯網衛星組建工作(行雲工程),2020/5/12以一枚火箭將行雲20102二顆衛星發射進入預定軌道,準備進行在軌技術驗證,並為智慧集裝箱監管、極地環境監測、地質災害監測、氣象資料預報、海洋環境監測、海上運輸通信等多個行業提供應用測試;計劃於2023年前後建成由80顆低軌通信衛星組成的天基物聯網。

虹雲工程(天基)

新聞報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防禦技術研究院)預備在地表上空1,000公里處佈置156顆衛星,其目標客戶定位與Starlink相同,將於2022年底完成天基互連網路運行準備,先在大陸地區運營。2018/12/22將技術驗証衛星發射進入預定軌道,預定於2020年投入示範應用。

鴻雁全球衛星星座通信系統(天基)

新聞報導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國有獨資)2018/12/29將首發衛星發射進入預定軌道,預計於20207月再發射2顆衛星進行網絡測試,2022年建成由60顆衛星組成的通信網絡,包含1個移動通信星座群、1個寬帶通信星座群;第2。該系統可在全球範圍內提供智能終端通信、寬帶互聯網接入、物聯網、熱帶信息推送、導航增強、航空航海監視6大應用服務;即使在深海大洋、南北兩極、一帶一路等區域,也具備寬窄帶相結合的通信保障能力。

19551971年的太空競賽中,美國從落後趕超。在人類資訊與通
訊革命的進程中,美國一直是技術的創新者與提供者。由於經濟進
步引起的工資提高,使美國在可標準化的組裝生產方面,大約從
1960年代初期開始失去國際競爭力而逐漸外移到東亞地區,由工資
低很多且勤奮的台灣、韓國、中國大陸同胞接手。没想到美國居然
在通訊基礎設施的建設上也出現比東亞國家落後的情況。

但美國同胞追求創新發展的動能似乎從未衰減過。理論上天基網際
網路的效能可能比陸基高,許多創業者就前仆後繼持續努力。

中國快速脫離貧窮落後、持續發展的勢頭引起美國可能落後的警
惕,美國似乎又可能出現太空競賽時代舉國支持關鍵產業發展的氣
象。

看起來美國仍會在這次AI+資通訊的競賽中維持並非很短時期
的領先地位。為什麼美國在上次和這次的競賽中能取得領先地位?
為什麼2次競賽美國的競爭者會從可望領先變成落後?

科技發展理應帶來大家生活福祉的提高,但在大家都享受到福祉之
前,第一次工業革命也同時帶給社會貧富過度懸殊的痛苦,失去土
地的農轉工人比歉收的農民更痛苦,所引發的共產主義革命或說共
產主義實驗並没有帶給人民幸福。已經有不少專業人士提醒AI+資
通訊的發展會帶來大量失業並提高財富集中度。

上述提醒合理。

但今天的社會結構已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時代很不一樣,教育普及
使得社會知識集中度大為降低、同時發展出民主制度、大幅提高全
民創新能力。在不同的社會結構下,這次科技進步帶來的痛苦會不
會比第一次工業革命時少?如果會,是用什麼方式會?

十四、若干國家就疫情傷害對中國索賠問題

    在下一篇做一點簡單討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