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6日 星期四

之八–公務人員的系統性問題與公費選舉

-
政府常任人員的主要問題

民主國家的政府工作人員幾乎都分為政務和常務兩個體系。常務體系是中立的,依法執行政務體系的政策,不受政黨輪政影響;由政務體系為執政績效負責,接受全國同胞(選民)檢驗,輸掉選舉時下台。所以領導團隊贏得執政機會的領袖–總統或縣(市)首長,就像民間企業主一樣,擁有為展佈新猷、追求績效而隨時更換政務人員的權力,政務人員亦明白他們與在民間企業服務一樣,法律没有提供任期保障。即使上任前與首長定約,合約效期也不會長過首長任滿之日。

而政府的常任人員目前享有比民間企業從業人員大得多的工作保障。以台灣而言,這比較大的保障來自於:
1. 在台灣教育仍未發達,公務人員知識能力較高、政府統治人民的社會發展階段,做為統治系統的一部份,公務人員在薪資所得、住房、醫療、子女教育、退休保障等方面的待遇要比民間農工商大眾為高。隨著教育普及、經濟成長、民主思潮發皇、和社會福利體系逐步建立,公務人員和一般大眾之間在生活福祉方面的差距亦逐漸合理化,但在退休生活保障方面目前仍存在極大的不公平狀況,亟待改善。
2. 民間企業的平均壽命不長,政府則可能是萬年的,政權輪替時更換政務人員而已,所以常任文官職位的穩定性自然比民間職位高得多。
3. 政府資金來自稅收–不是自己的錢,用起來似乎比較不心痛;在經營不善 時舉債能力比民間企業大得多,甚至自己印鈔票;又幾無衡量財務績效之 考核機制,導致節約成本、精簡人事的迫切感不高。雖然在公務人員考績 法中亦明訂有一次記二大過專案考績免職、與考列丁等免職等規定,但免職情形很少見。
4. 許多人認為常任文官為國家政務運行的基礎,基礎必需穩定,不能因為政 黨輪替而產生動盪;同時應使他們保有敢於抵抗政務官員違法施政的能力,所以主張應給他們較高的工作保障,故訂定公務人員保障法,使政府常務人員擁有比民企從業人員高得多的工作安全福祉。

由於績效壓力不大而工作保障很高,遂使得政府中的常務人員一般說來要比民間企業從業人員容易怠惰、工作效率較低。

政府政務人員與政黨的主要問題

在另一方面,熱衷於政治活動的同胞,尤其是没有富爸爸富媽媽的專職政治工作者,在獲得公職前有家庭生活、日常政治服務、與競選公職等資金需求,在獲任公職時有為下台後生計預做準備的需求,財務壓力極大。但由於難有公職薪俸以外之正當收入來源,便容易產生或明約、或默契,與特定企業主進行利益交換的情形。政治工作者獲得上台前、下台後的工作收入以及政治獻金,而企業主則進行政治「投資」;這種利益交換常以大眾福祉為犠牲。

在民主時代,政黨的屬性與非營利組織(企業的一種)類似,需要長期努力經營。目前主要政黨都有中央和各地方黨部,任用了一些專職人員,有些日常開銷,但它的收入從那裡來?能收到「真正的」黨費嗎?容易吸引義工投入嗎?但平常組織動員各種抗議造勢等活動便需費不貲,何況選舉動員。

於是要求從政人員只可升官、不得設法籌措一點錢財就變成唱高調了。據揣測,從政人員薪俸以外錢財的來路可能有幾類:
1. 賺人民納稅錢–像高價採購、工程不以最低價發包、非必要的追加工程預算、縱容社福黃牛、舉辦必要性不高的各式○○活動、對奇奇怪怪的社團給予補助等等都是…,事屬監守自盜。
2. 分潤–像執照核可、違法情事取締處理、公共事務處理與公有事業委託經修訂、司法黃牛、都市計劃用地變更、都市計劃以外地區之工業區(科技園區)編定、擇地興築公共設施等等事項都可能分潤。即使是促請加快辦理的未違法關說,依台灣民情,囑託者亦常會給予跑腿或快件加班紅包…。
3. 隱名合夥–在因首長行政裁量權而獲利的個案中,有可能存在相關公務人隱名合夥或享有乾股的情況,高明者甚至空手即能成立大公司…。

在上述問題中對國土建設影響最大的是都市計劃用地變更、都市計劃以外 地區之工業區(科技園區)編定、以及擇地興築公共設施。大家試想如果每位民選首長為了個人或政黨的財務需要,都難免設法變更相當數量的不可建築用地為可建築用地、興築若干必要性並非很高之公共設施的話,那○○○年後,台灣的國土–大家的家園會是什麼樣子?

前述公務人員的問題可以分為已時過境遷需要調整政策者、和由於系統環境造成者兩類,都需要大家–不只是公務人員同胞一起努力改善。

建議逐步平衡對於非政府常務人員退休的歧視待遇

在行政院主計處 2007 年中央政府總決算–歲出政事別決算總表–經常門表中,列出當年退休撫卹給付支出金額為NTD 134,420,569,273.00。 我們對於目前公務和非公務人員退休後的真實所得替代率不太了解,一般民眾的感覺是兩者之間有巨大落差,同時對於政府如何計列公務人員的退休撫卹預算也心有疑惑,是不是有專家能為大家誠實精確的比較說明一下?若存在不公平情況,就是對於非公務人員的岐視,政府應該誠實面對歷史苦衷或錯誤,盡快提出如何逐年彌平落差的計劃;在野黨為顯示具有比執政黨更佳的執政能力,也應該提出他們解決這個問題的計劃。我們認為絕大多數同胞,包括政府的在職和已退休常務人員同胞都會同意公平合理原則。

對公務和公職人員系統性問題的建議改善方案

1. 精減人員、建立財務績效標準:

建議政府機關像進行人口或工商普查一樣,定期針對本身業務進行工作和 工時分析,然後據以調整編制和作業規章;並為早日精減人員努力構思合 理的人員離退辦法;這項工作可以在政府組織基本法中予以規定。至於各 項政府業務的財務績效標準,只要經常和民間管理良善的企業部門進行比 對,即可找到問題徵結與改善辦法;如果立法院能不負人民付托,在審查 政府預算和決算時加入效率指標,政府的財務效率即有望保持合理水準。

2. 關於巨額選舉耗費問題:
政黨和政治人物為保持或取得政權,必需籌資準備下一次選舉、並且回收 之前所有的選舉(不管勝選或敗選)費用,造成施政難以清廉,以及只有特定族群才有能力競選公職的情形,已經偏離公平正義。不只台灣,全世界真正藉選舉實行民主的國家都有同樣問題。我們建議公費選舉:
a. 建議有影響力的各級學校老師、專欄及部落格作家、名嘴、媒體業者 和社會各界的意見領袖們,大家不時利用機會告訴全國同胞,幾乎所 有競選當選人的選舉花費,包括文宣、大型演講造勢、走路工、流水 席、買票、還有企業界捐給候選人和政黨的大額政治獻金,最後都是 由全國老百姓買單的。既然如此,是不是大家就不必那麼辛苦、没有效率地裝模作樣拐彎抹角了,乾脆進行公費選舉,由國庫來支付合理的競選費用?還可以省下一筆集中採購的數量折扣。同時大家一起塑造不歡迎砸大錢競選、並嚴懲貪瀆的社會風氣。
b. 但不准用廣告來促銷產品是不合情理的,不合情理的事即使立了法也難以執行,所以我們建議用公費為候選人辦理下列基本競選事項:
--足夠場次,可以顯示候選人政策、執行方法、以及人格特質的公辦政見辯論會,為選民進行公開面談
--若干場次電視、廣播、報刋雜誌等媒體個人專訪
--個人競選網站的容量與頻寬
--若干場次大型個人造勢促銷會
--若干單位(時間、面積、份數、旗幅、條幅…)之電視、廣播、報刋雜誌、傳單、網路、戶外等各式媒體之廣告以及其製作執行費用
--競選總部租金及辦公設備用品與有關水電瓦斯通訊等費用、和若干助選人員之薪資車馬等費用
--………
讓整個選舉的廣告數量控制在「選民足以公平了解候選人在政策、執行方法與人格特質方面的差異,再多就生厭」的程度。
c. 估算合理的保証金額度與最低得票數,和現行做法一樣,得票不足者没收保証金。切結減少辦理大型個人造勢與網站以外媒體之廣告促銷 活動者,降低其保証金金額。亦可用公辦大型個人造勢與媒體廣告促 銷活動,折換各式媒體之公費個人專訪、以及網站容量與頻寬。
d. 富有財力的候選人當然可以在公費辦理的競選活動範圍以外,再自費 加碼辦理競選活動,舖天蓋地以大型造勢、電視廣告、歌舞明星表演、流水席和走路工等等方式促銷,只要不違法就行,選民自會判斷其適當性。

3. 關於政黨營運問題:
a. 在民主制度下,目前各地均有里長、里幹事、政府社福人員、民選公職縣(市)議員與立法委員、媒體爆料專線、各式公益社團…,社會福利制度亦日趨健全,還需要職業革命家政黨嗎?政黨所為何事?具有政治熱忱的同胞是不是可以像具有其他方面熱忱的同胞一樣,組成業餘性質的社團來聲氣相通?台灣不乏能夠穩定運行的學術性、聯誼性、服務性、宗教性…社團,有些還具有全球性規模,它們都對社會有相當貢獻,政黨應該也做得到。
b. 若政黨活動能夠業餘化,則由於在勝選後進入政府政務體系工作者均具有其他產業的職能,應該有助於他們在敗選離開公職之後找到就業出路。
c. 國家還是可以考慮建立一個標準,依照各政黨所當選公職人員之人數,每年發給各黨中央黨部若干補助金額。
d. 政黨和候選人當然還是可以依照政治獻金法的規定自行募款,依法開立發票、報帳、公告、接受查核。但在公費選舉、政黨活動業餘化的環境中,政黨對於政治獻金的需求應該大為降低才是。

4. 想要追求巨富的同胞,似乎不應進入政治和學校教育等產業。

和慈愛、犠牲一樣,自私、貪婪也是人類本性,當然不能奢望在盡可能公費競選、並每年發給政黨補助款項之後,前述公務人員以權謀私的情事便會消除。但在公務人員的系統性問題大致獲得解決、民智已開、網路連結普及的環境中,藉著三權分立以及媒體和政黨的競爭,加上公民團體,不平之士互相串連進行輿論監督的力量,較諸從前應該會有相當長進,惡行應會減少許多。

希望2020年時台灣政治產業的運作模式成為全球典範

對於政治產業的現況,大家可以有幾種做法:
1. 認真研究公務與公職人員的系統性問題,迅速推動改革措施;
2. 任令政治產業繼續魚肉僱主、效能落後於民間企業、拖累社會進步;
3. 僅採取若干不痛不癢的改善措施敷衍民意,宣稱社會是逐漸進步的;
4. ………

那種做法為民富國強之道?我們建議大家勇敢進行「有效幅度」的改革。猶疑的眾生可能問:老百姓要再掏錢改革?會有用嗎?萬一没用怎麼辦?我們豈不輸得更多?有意推動改革者可能問:老百姓是一片散沙,看不到有什麼形體堅實的力量支持我們,光幾個人叫叫誰會理你,說不定會被丟到海裡去…

這就是有組織的勢力雖然人數不多,卻常能得逞的根本原因了,他們通常能夠把利益極大化到巨大反彈力量爆發的臨界點。不過史跡斑斑,合理的事遲早會實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