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十、戰爭(六)– 十三世紀(後續十字軍東征、蒙古侵略歐洲)


(本文簡述後續幾次十字軍東征,以及在十字軍東征期間歐洲其他影響比較大的戰爭) 

北方十字軍運動階段一:向東拓展11471230;中國南宋高宗紹興17~宋理宗紹定3年;在第二次十字軍開始與第六次十字軍結束之間,征服汶德與立沃尼亞部份地區) 

北方十字軍運動指教宗、主教們與神聖羅馬帝國、丹麥、瑞典等國信奉天主教(基督教)的國王、貴族們,向波羅的海(Baltic Sea)東南部與東部、易北河(Elbe River)以東,仍未歸化天主教的多神信仰部落地區擴張領土,並使當地異教徒改信天主教的一系列戰爭,包括: 

1. 幾乎所有教區與領地在丹麥與東羅馬帝國東部的大主教主教國王與大貴族們1147年組成聯軍越過帝國東部邊界易北河征服汶德人,被稱為汶德十字軍(Wendish Crusade汶德人Wends當時指稱住在易北河下游的斯拉夫人Slavs部落群);這次東進為日後的布登堡Brandenburg)選侯國奠下基礎。
2. 瑞典國王艾里克九世 Erik IX他使基督教成為瑞典國教,其角色猶如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君士坦丁大帝(一統東羅馬區域)或查理大帝(一統法
、德區域)]1157年組織十字軍,一手拿劍、一手拿十字架侵併芬蘭,強迫所有芬蘭人改信基督教。之後700年間瑞典語一直是芬蘭行政、教育機構的第一語言。
3. 丹麥人 1168年由其教區大主教領軍攻下汶德人佔據的呂根島Rügen位於德國東北角,為德國第一大島,排除了汶德人對丹麥船隻的威脅,為丹麥奠定了波羅的海霸權的基石。
4. 德國不萊梅與漢堡地區大主教於1199年任命艾爾伯特Albert of Riga)為立沃尼亞地區Livonia;波羅的海東岸地區)主教授予他征服統治該地區並將當地異教徒轉化為基督教徒的使命艾爾伯特率領一小支十字軍於1200年在里加(Riga;位於波羅的海岸邊、道加瓦河Daugava River河口,為今拉脫維亞首都,波羅的海三國最大的城市與主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工商業中心)登陸,1201年始建里加城,吸引四方人口移入,1202年成立直屬教宗的寶劍騎士團Order of the Swordbrothers)。1229年初艾爾伯特逝世時里加已成為附近地區最繁榮的商貿中心
 
 
 
 
 
 
 
 
 
 
 
 
 


寶劍騎士團1236年在立陶宛(Lithuania)的蘇勒(Saule)被立陶宛人與薩莫吉希亞人Schemaitisch的軍隊擊敗1237併入條頓騎士團成為一個獨立的分支,稱為立沃尼亞騎士團。之後丹麥、東羅馬帝國軍隊與條頓騎士團多次征討,征服了立沃尼亞、愛沙尼亞Estonia地區大片土地上的部落群





(中國南宋寧宗嘉定11年~14年) 

教宗英諾森三世(殁於1216)於1215發起組建一支新的十字軍,照著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原始計劃,通過戰勝埃及的穆斯林王朝進而奪取耶路撒冷
。可能由於經過前四次十字軍東征,地中海東岸與東北岸所有的城市,連君士坦丁堡都被洗劫過,已無油水了吧,歐洲的君主們不為所動。費了一番周折才由匈牙利國王安德魯二世(Andrew II)、奧地利公爵利歐波德四世(
Leopold IV)、和幾名德國及荷蘭的公爵伯爵組嬂起來,在1217年抵達地中海東岸的十字軍城市阿卡(Acre),與1216年已先行抵達的義大利十字軍會合
,往埃及進發。君士坦丁堡拉丁帝國、賽普路斯、安條克(Antioch)的十字軍也在途中加入,大家照例沿途擄掠 

十字軍在耶路撒冷流亡國王的指揮下,由一支弗利然人(Frisian;一個位於荷蘭與丹麥部份海岸地區之日耳曼部族)的艦隊協助,於12186月開始包圍尼羅河最東出口處的達米埃塔(Damietta)。同時與土耳其半島上的羅姆蘇丹國聯盟,由羅姆蘇丹國攻打屬於阿尤布王朝的敘利亞,牽制阿尤布王朝在地中海東岸的兵力以避免遠征部隊腹背受敵。 

教宗於1219年派阿爾巴諾地區的大主教伯拉吉(Cardinal Pelagius of Albano)到聖地來領導十字軍。經過一年多圍城後,終於121911攻下達米埃塔 

在達米埃塔圍城中,以及棄守達米埃塔後,阿尤布王朝新繼任的埃及蘇丹卡米爾(Al-Kamil;傳統上埃及蘇丹是阿尤布王朝各蘇丹共同的宗主)兩度遣使,願意放棄除了外約旦(Transjordan;指約旦河東岸地區)以外之耶路撒冷王國領土、並歸還真十字架,以換取十字軍撤離埃及,都被教宗拒絕。 

雖然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II:以西西里王國為統治基地並未如期前來助陣,十字軍仍於1221年向開羅進發。卡米爾打開水壩的水匣門,讓氾濫而下的尼羅河水阻滯十字軍的行動,並從外包圍十字軍。十字軍被迫簽下8年停戰協定後撤退,穆斯林軍隊於當年9月收復達米埃塔。

教宗英諾森三世於1215年在羅馬拉特蘭宮Lateran Church所舉行的大公會議71位大主教、400多位主教、800位修道院院長或副院長、以及許多宗教團體領袖和德皇、法王、英王、匈牙利王、亞拉岡Aragon
位於西班牙東北部)、耶路撒冷王、塞浦路斯等俗世統治者的特使參加,人數與代表性空前,好像全世界都到齊了,象徵當時教廷的權力已支配歐洲(拉丁)基督教世界的各方面,教宗與僧侶對社會的領導地位達到頂峰。(在實務上,政、教之間從没停止過明爭暗鬥,若沒有明確利益是策動不了君主投入資源的)

 
第一次蒙古西征12191221;中國南宋寧宗嘉定12年~14年;滅花剌子模
由於花剌子模(Khwarezmia / Chorasmia;據今伊朗東北部、阿富汗北部、土庫曼、烏茲別克、塔吉克、吉爾吉斯西部、哈薩克南部一小部份;為當時中亞最強大的國家)劫殺蒙古商隊,續殺前往交涉的蒙使;成吉思汗消滅西遼後,於12196月親率大軍征討,1221年底滅花剌子模;花剌子模繼任的國王戰敗時僅得率50餘騎脫逃。 

為追擊花剌子模國王,蒙古軍攻掠的範園南至印度河河谷(今巴基斯坦境內
。停駐在裏海與黑海一線欽察草原一帶的部隊在與欽察(Kipchaks)各部落交戰時,曾侵略今烏克蘭南部的克里米亞半島(Crimea)與南俄羅斯區域;1223/05/31的迦勒迦戰役(Battle of the Kalka River)中擊敗南俄羅斯各國聯軍,南俄羅斯地區6公爵與70多位貴族陣亡,損兵七萬餘。 






 (中國南宋理宗紹定元年~2年) 

1227年新教宗上任後命令多次拖延東征行動的東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立即率領十字軍東征。菲特烈的軍隊出發後瘟疫肆虐,以致很快就折返。教宗不相信這是事實,對菲特烈二世施以絕罰(俗稱破門律、逐出教會有兩個種類,各有兩個等級),並昭告德意志、義大利與西西里的諸侯們,解除他們對菲特烈二世效忠的誓約、禁止教徒參加菲特烈的十字軍。教宗這些舉措既没有撼動菲特烈的統治,也未能阻止他繼續領導十字軍前往收復耶路撒冷
 

(與埃及間的和平協議仍未期滿)腓特烈在12286月出發9月到達巴勒斯坦阿卡(Acre),在中間人穿梭協調下,命令軍隊向卡米爾統治的法港
今特拉維夫雅法Tel Aviv-Yafo)挺進卡米爾則四處宣傳強大的十字軍入侵大家必需進行犠牲慘重的長期抗戰…。但兩、三個月過去,雙方的軍隊始終没有交戰,和談的進展卻十分快速,雙方於1229/02/18簽約:蘇丹割讓阿卡(Acre、雅法、賽登Sidon位於黎巴嫩貝魯特南方瀕地中海、拿撒勒Nazareth居大馬士革與耶路撒冷之間位於以色列境內、伯利恒
Bethlehem、和除了聖殿山Temple Mount內有回教岩石園頂The Dome of the Rock穆斯林相信圓頂清真寺中間的岩石就是穆罕默德夜行登霄,與天使加百列一起到天堂見到真主的地方)與阿克薩(al-Aqsa)兩座清真寺圍以外全部的耶路撒冷腓特烈二世重建耶路撒冷王國並自任國王;雙方互相釋放囚犯;宣誓維持和平10年零10個月,基督徒與回教徒在王國內均可自由地在各自的聖殿內祈禱。第六次十字軍東征結束。





耶路撒冷舊城區示意圖,它有8個門,其中的聖殿山所有權是猶太教徒和伊斯蘭教徒爭執的關鍵











腓特烈二世的父親亨利六世由其父紅鬍子菲特烈一世安排,於118621歲時娶了大他13歲,前西西里國王的遺腹女(康斯坦絲公主)。西西里國王(公主的叔叔)1189年死後無嗣,公主成為唯一的合法繼承人,要求繼承王位,但西西里政壇已另立國王。經過一番奮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於1194征服了領土包括義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島的西西里王國,自兼西西里王國國王。(西西里王國是諾曼人、希臘人、義大利人、法國人、阿拉伯人…互相融合的國度,各方文化匯聚、宗教信仰自由 

康斯坦絲皇后40歲才懷子,市井出現一些惡意流言。在靠血緣世襲的時代
,當皇后於趕往西西里的途中感到分娩的陣痛時,為杜絕流言、維護孩子正統的繼承權力,就在市集搭起帳篷,允許鎮上的女公民觀看其分娩,並把正滴著乳汁的胸脯顯露給眾人看。 

亨利六世1197年過世,皇后一年後過世。皇后在過世前請求教宗保護不滿4歲的西西里國王(在亨利六世死後的政爭中已放棄德國王位)。 

據說腓特烈二世兒少時生活艱難;能使用七種語言(德、義、法、拉丁
希臘、希伯萊、阿拉伯語);重視教育,於1224年創辦了那不勒斯大學,高薪聘請各方學者任教,還辦了一所詩歌學校;重視伊斯蘭學者掌握的知識(許多歷史學家認為當時東方文明比西方文明先進),自己會做些科學實驗;編法令集;發展工商業;能與回教徒和睦相處。 

他喪偶後於1225年在條頓騎士團總團長提議、教皇也贊同下娶了耶路撒冷王國的女繼承人為妻,這使他在法理上就能夠擔任耶路撒冷王國的國王。(君士坦丁、耶路撒冷在第二個千禧年初也是多方文化匯聚處) 

在代表阿尤布王朝國王卡米爾駐西西里的大使居間連繫下,會說阿拉伯語的菲特烈二世與卡米爾經過書信往返,在1225年便建立友誼。卡米爾曾邀請菲特烈到耶路撒冷執政,做為埃及與敘利亞兩個阿尤布蘇丹國之間的緩衝(敘利亞蘇丹是卡米爾的弟弟,當時兩兄弟間劍拔弩張;耶路撒冷一帶土地是弟弟的封)。1227年卡米爾的弟弟過世,兩個蘇丹國之間的緊張已經解除,不再需要緩衝。菲特烈於12289月來到聖地,對他和卡米爾來說都很尷尬。 

由於已被逐出教會,菲特烈二世在十字軍國家間獲得的支持並不堅實,他能運用形勢與外交手腕,毫無死傷的回到耶路撒冷,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東、西方世界均大為震驚。地中海東岸的基督徒高興,而回教徒覺得受損、攻擊卡米爾叛教不令人意外;但西方基督教世界卻也撻伐,教宗譴責其與異教徒簽約是與魔鬼唱和、是對基督教世界的侮辱,不僅拒絕批准條約,還派軍隊進攻西西里、支持腓特烈二世的兒子反叛父親…。也許教宗一派人士認為若在邊境與敵人握手,國內就容易出現被敵人滲透的縫隙;也或許他們認為西歐有很快征服埃及與地中海東岸地區的實力,腓特烈根本就是通敵放水吧! 

世事總有許多面,也有不少人贊許腓特烈二世是第一個新時代統治者(
The first modern ruler)。

從十~十四世紀羅馬教廷的經營模式(敘任權戰爭、異端裁判所、拓展教區…)看,其維持、擴張天主教帝國的手段與俗世政權並無差異。二十世紀以後,在現代文明國家中政、教的經營領域已經分殊,除非有人違背人類共通(普世、主流)的基本價值準則與國家法律,雙方互不干涉。不過在實務上雙方都仍偶有越界行為。

北方十字軍運動階段二:普魯士十字軍12301308;中國宋理宗紹3年~元武宗至大元年;征服普魯士各部族) 

1226左右波蘭馬佐夫舍mazowieckie地區的康拉德公爵Konrad von Masowien企圖向北邊的蠻荒地區擴張「基督的領地」被當地原住民普魯士人Prussians打敗反而失去部份原領地便向條頓騎士團求助條頓騎士團在援助過程中陸續得到康拉德公爵神聖羅馬帝國皇教宗三方同意可以擁有其所征服普魯士人之土地1263年教皇解除了騎士團保持清貧的禁令,條頓騎士團遂逐漸富裕,並為日爾曼人漢薩同盟Hanseatic League波羅的海東岸與南岸許多城市組成的商業同盟,15世紀初最盛時期其成員包括從愛沙尼亞到比利時之間160個城市的商業利益提供保護。1285年騎士團終於控制普魯士人全境,建立條頓騎士團國強迫國內普魯士人改信天主教


 1308年,原本自聖地遷移到威尼斯的條頓騎士團總部再遷移到普魯士地區的瑪麗亞堡(Castle Marienburg / Malbork Castle位於今波蘭格但斯克Gdansk東南方),向德國荷蘭地區和漢薩同盟諸自由市招募移民和商人促進騎士團國國內城市的興起 

條頓騎士團國全盛時期控制了波羅的海東南岸的東、西普魯士,整個波羅的海東岸,包括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大部分地區,是東北歐的霸權
 

蒙古第二次西征12361241;中國南宋理宗端平3年~宋理宗淳祐元年;進掠今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波蘭、捷克、匈牙利…) 

1235年蒙古窩濶台大汗召集忽里勒台[蒙古及突厥民族皇室與部落一起參與的軍政會議,大家在會中議決軍政大事,包括推舉大汗。所以在1241年窩濶台及1259年蒙哥兩位大汗離世後,蒙古軍隊都立即從匈牙利及敘利亞撤兵,返回蒙古參加為派系頭目保駕)忽里勒台,使當時奧地利及阿拉伯馬木留克王朝得以解除外患的壓力],決定由王室各族的長子領軍西征,萬戶以下的那顏(千戶長及貴族的名稱)亦由長子出征;

所以這次西征也被稱為長子西征。(成吉斯汗長子朮赤比成吉斯汗早死,其汗位由次子拔都繼承,故本次西征由拔都代表朮赤家族出征,並擔任西征軍統帥



















蒙古軍隊在本次西征中越裏海、黑海,攻陷俄羅斯的莫斯科(Moscow等城
、烏克蘭的基輔(Kiev)等城、波蘭的桑多米次(Sandomierz)等城、在波蘭中西部近德國邊境的列格尼卡(Legnica)擊敗波蘭與德國聯軍、焚掠捷克東部摩拉維亞(Morava)地區、攻破匈牙利布達佩斯(Budapest隔河相對的雙子城)等城、追匈牙利國王至亞得里亞海(Adriatic Sea)邊,並劫掠了達馬夏(Dalmatia;位於今克羅埃西亞Croatia南部)等城市。 

1242年初窩濶台汗死訊傳來,西征軍為參加忽里勒台東還。 

楚德湖戰役1242/04/05Battle of Lake Peipus中國南宋理宗淳祐二年;又稱冰湖戰役)

諾夫哥羅德共和國(Novgorod位於今俄羅斯西北部)軍隊在愛沙尼亞東部結冰的楚德湖湖面上擊敗了條頓騎士團的分支立沃尼亞騎士團,由於湖面冰層破裂,十字軍不少重裝騎士落入湖中淹死。之後300餘年西方勢力未能再由此東侵。(1611年瑞典人曾佔領諾夫哥羅德)






 (中國南宋理宗淳祐8年~宋理宗寶祐2

1244年阿尤布王朝收回了耶路撤冷。但歐洲150年來已經徵集過六次十字軍東征,除第一與第四次外均無實益;而且軍力強大的蒙古人不斷向西侵略,中亞、西亞與東歐軍隊與之對陣時罕能得勝。西歐國家對於邊疆情勢合理的做法是等蒙古人與回教國家先打過仗後再定行止,這時就費時費力,大老遠跑到東方前線去幹掉與蒙古帝國之間的緩衝國家實非明智。同時西歐社會這時已經進入思想變遷(文藝復興)的發軔期,大家對於教會的理論與言行開始懷疑,「異端」逐漸增加,教會遂把主力放在動員忠於教會的守舊群眾去消滅異端,之前提到的阿爾比十字軍就是一例,已經很少提東征了。
 
以往教會對於非主流、擾亂人心的言論都由教區主教調查後交由世俗法庭制裁;當異議比較多之後便於1179年立法,使處理異議的作業取得正當性並標準化;當異議更多之後便於1220年開始於西歐各天主教國家普遍成立專業的宗教法庭宗教裁判所Inquisition或稱異端裁判所),對於異見有權進行偵查、逮捕、拘禁、用刑審訊、審判、並執行判決。異端裁判所可以宣判没收異端份子的財產,這對於在教會體系中掌權的族群是很有誘惑力的。1484年教宗要求捕捉女巫,女巫通常是意見領袖,屬於社會中的富裕階層。 

異端裁判所在審訊時其用刑是很殘忍的,凡不承認自己為異端者均以火刑處死。有報導稱遭異端裁判所判刑者前後超過百萬人,以火刑處死者超過十萬人。 

1542年教廷成立直屬教宗的羅馬宗教裁判所,做為異端審判的最高法院。1819世纪時西歐各國宗教裁判所先后被撤销。1908年教宗把羅馬最高裁判所改為聖職部Congregation for the Doctrine of the Faith,有革除教徒教籍和罷免神職人員等職權屬於社會團體的內規,不得違反國法。
 
但還是有一位國王執著於聖戰法王路易九世(Louis IX)。傳說他在1244年重病幾乎斷氣時發願參加十字軍,並於病癒後不顧母親、群臣與巴黎主教(
告訴國王在神智不清時的許願不能算數)的反對,執意籌備東征。(當時法蘭西王國國富勢強) 

12488月底十字軍自法國南部的艾古斯莫地斯(Aigues-Mortes出航,先到塞浦路斯;為了躱避地中海惡劣的海象(風暴),兩次上陸休養,12496月才攻打埃及北部的港城達米埃塔,港城軍民聞風而逃幾無抵抗。在順利奪取達米埃塔後十字軍遇到的情況有如第五次十字軍的翻,路易九世先拒絕埃及蘇丹以耶路撒冷與幾個聖地沿海城市換取達米埃塔的和談條件,接著遭遇尼羅河一年一度的洪水氾濫同時瘟疫肆虐,路易九世再度感染痢疾。11月洪水稍退、熬過瘟疫後十字軍朝開羅進12502月初蘇丹軍於曼蘇拉
mansurah)城外佯敗,十字軍先頭部隊認為城內軍民和達米埃塔一樣已逃光
,便追擊入城,卻掉入馬木路克(Mamluk)軍隊的陷阱,路易九世的弟弟陣亡,入城的聖殿騎士團僅5騎脫逃生還。十字軍主力被困於泥濘的尼羅河谷地,蘇丹軍隊將船隻以陸運方式投入十字軍主力與達米埃塔後軍之間的尼羅河中,擊毀並擄獲許多十字軍軍品供應船隻,隔斷兩邊十字軍的連繫,致十字軍主力補給困難,瘟疫又復發。這時路易九世提議接受埃及前蘇丹(於曼蘇拉戰役中病逝)原先的和談條件,但這時新蘇丹因為各地水陸援軍抵達,情勢轉為對埃及有利而拒絕和談。 

45日夜十字軍朝海邊達米埃塔突圍失敗,路易九世、他兩位兄弟、若干貴族與12,000名十字軍被俘,埃及蘇丹索要贖金,其隨軍的王后(妻子)與留國攝政的母后迅即籌款。 

1250/05/02馬木路克軍官發動政變,阿尤布王朝蘇丹被殺馬木路克王朝成立
56日以5萬拜占庭金幣50,000 gold bezants有說400,000 dinars)贖金、和路易九世承諾不再返回埃及為條件釋放路易以及所有俘虜,讓他們前往巴勒斯坦阿卡(Acre;路易的王后因為生子,夜患惡夢而先行獲釋前往阿卡)
,第七次十字軍東征結束。 

路易九世在聖地停留了4期間呼籲西歐停止內戰參加聖戰,但無人答理1253年派使者魯布魯克(William of Rubruck)往見蒙古拔都汗與蒙哥大汗,希望能夠傳教並與蒙古結盟對抗阿拉伯人1954因母喪返  

魯布魯克於1253年秋天在窩瓦河畔(Volga river)謁見拔都,1254/01/04於和林蒙古帝國首都今蒙古共和國哈拉和林南方蒙哥大汗的汪吉河(
Ongiyn Gol)冬季行宮覲見蒙哥,03/29隨蒙哥離開行宮04/05至首都05/31再次應召入宮覲見蒙哥。魯布魯克在和林見到許多俄國、匈牙利、德國、法國和英國人,多係西征時被擄,有些就在宮廷內為大汗服務。1254/08/18魯布魯克攜帶蒙哥致路易九世的國書西歸,1255年回到地中海東岸,一年後以拉丁文寫成東方行記1900年全文英譯本書名為The Journey of William of Rubruk to the Eastern Parts)寄交路易九世做為出使報告蒙哥在信中要求法蘭西國王承認是他的屬臣。

蒙古第三次西征12521260;中國南宋理宗淳祐12年~宋理宗景定元年;亡阿拉伯帝國 

西征軍由旭烈兀為統率,征服今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東部與中部。據說1258/02/10攻破巴格達時,除少數技藝高超的工匠外,全城9萬居民(也有記載稱80萬人)都被屠殺;據說為了不玷污戰刀,阿拉伯帝國最後一任哈里發穆斯塔綏木(Al-Musta'sim)被裹在地毯裡用戰馬踩死(馬可波羅遊記對穆斯塔的死亡方式有不同記載:穆斯塔收藏了大量財寶未用於軍事防備;旭烈兀將他和他的寶藏囚禁在一起,不提供食物和水,讓他吃他所喜歡的財寶,最後飢渴而死)阿拉伯帝國滅亡蒙古人在巴格達不僅破壞兩河流域的水利設施,自巴比倫時期就發揮作用的灌溉系統被毀於一旦;還引幼發拉底河的河水進城,整個城市被洪水淹沒,即使有個別躲起來的居民也被淹死。(這是很奇怪的做法
,把人殺了,有威嚇其他人未來不得抗拒的效果但把農業破壞了,征服者未來無法定期徵收糧食,有何好處?這有違保留工匠的思考邏輯) 

1259/04/06大馬士革在蒙古軍圍攻中投降,旭烈兀繼續進軍小亞西亞(土耳其半島),擊敗巴爾幹聯軍,另分兵奪取塞浦路斯。東羅馬帝國與西歐若干國家均派使者與旭烈兀會面,有意聯盟。此時傳來蒙哥大汗已於1259/07/27去世的消息,旭烈兀率領蒙古軍主力回師支持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大汗之位,留下20,000人(其中蒙古軍隊約5,000人)命將領的不花固守敘利亞。 

怯的不花自大,與十字軍國家交惡、要求馳援巴勒斯坦的埃及(馬木路克王朝)蘇丹立刻投降,當然遭到拒絕。兩軍93日於阿音扎魯特交戰(Battle of Ain Jalut;位於大馬士革與耶路撒冷之間;不少西方歷史學家認為這次戰役為伊斯蘭教和基督教文明擋住了蒙古人的侵略與大破壞),蒙古軍先勝之後大敗,怯的不花拒絕逃跑被殺(有記載稱20,000蒙古軍被全殲),西征結束。 

旭烈兀由於1258年掠奪巴格達一事,與金帳汗國信仰伊斯蘭教的別兒哥汗結仇,1262年回到伊兒汗國後忙於與金帳汗國的戰事,無暇向埃及的馬木路克王朝報仇。 

蒙古軍隊在幾次西征過程中對平民的殺戮甚慘。 

馬木路克軍隊在獲勝後即返回埃及,其將領拜巴爾Baybars;欽察人,出生於哈薩克,幾次被當成奴隸買賣,後來成為馬木路克傭兵領袖麾下的將領,領導馬木路克軍隊在1250年曼蘇拉戰役中擊敗第七次十字軍東征軍隊,生擒路易九世,頗得軍心;並領導軍隊打勝這次阿音扎魯特戰役)在返回埃及途中向蘇丹請求賜給阿勒頗(Halab;位於敘利亞西北部,奧斯曼帝國時代為近東最大貿易中心,目前人口比首都大馬士革還多;市區在2011年爆發的敘利亞內戰中遭到嚴重破壞)為封地被,拜巴爾遂謀反。一日他走近蘇丹身邊請求蘇丹把一名俘獲的蒙古公主賜給他,蘇丹答應了
,拜巴爾為此親吻蘇丹的手稱謝;馬木路克人看到這事先約定的信號就一齊撲倒蘇丹,砍下他的頭(對於這次政變有其他說法)。於是拜巴爾自立為馬木路克第四代蘇丹,稱拜巴爾一世(Baybars I),之後成為馬木路克王朝最偉大的統治者。
 




















建立蒙古帝國的成吉思汗於1227/08/25過世,帝國繼續擴張,分成五大部份彼此之間自第二位大汗窩闊台1241年過世後即內爭不已1303年四大汗國一致承認元朝皇帝是成吉思汗皇位的合法繼承人但彼此間的衝突甚至戰爭從未止息 

察合台汗國(12221687中國南宋寧宗嘉定15年~清康熙26年亡於準噶
                    爾汗國
窩闊台汗國(12251309中國南宋理宗寶慶元年~元武宗至大二年為
                    合台汗國與元朝瓜分
金帳汗國  12401502;又稱欽察汗國;中國南宋理宗嘉熙4年~明孝宗
                    弘治15年為克里米亞汗國所滅
伊兒汗國  12561357中國南宋理宗寶祐4年~元惠宗至正17為金帳
                    汗國所滅
元朝          12711368;滅南宋~為明太祖所滅






1265年蒙古伊兒汗旭烈兀逝世,伊兒汗國陷入爭奪汗位的混亂中,拜巴爾一世趁機北上,橫掃了小亞美尼亞王國(位於今亞美尼亞Armenia西部與土耳其交界處),洗劫其首都,接著於1268年滅安條克公國(Antioch),地中海東岸的十字軍國家只剩下退居阿卡(Acre)的耶路撤冷王國以及的黎波里伯國(County of Tripoli)。地中海東岸的基督徒頻頻向西歐求援。 

法王路易九世一直没有放棄光復耶路撒冷的志業盡力說服不願參加十字軍的大小貴族們動員因為稅收不足以支應軍費還向聖殿騎士團告貸與威尼斯談不攏船運費就改與熱那亞接洽12707月路易率三個王子6,000騎士和30,000步兵仍自法國南部艾古斯莫地斯港口出航 

也許因為路易九世的弟弟安茹的查理(Charles of AnjouAnjoy位於今法國盧瓦河Pays-de-la-Loire地區)與教宗結盟,於1688年奪取了那不勒斯(Naples
)和西西里兩地,成為西西里王國的國王,這次十字軍在非洲北部隔地中海與西西里相對的突尼斯(Tunis;古代城邦迦太基Carthage所在地)登陸(有其他對於登陸突尼斯原因以及戰役過程的不同記載,本文認為突尼斯是當時歐洲人在北非建立橋頭堡的合理地點)。不幸的是瘟疫似乎老與登陸北非的歐洲軍隊作對,登陸不久軍中即瘟疫流行,一路上有大批士兵死亡,路易九世亦染病於1270/08/25身亡據說臨終前最後一句話是耶路撤冷。路易九世的兒子兼繼承人腓力三世(Philippe III le Hardi)先回國,請他叔叔與穆斯林談判簽訂10年休戰協議後撤軍。

法蘭西王國到路易九世的祖父菲力二世時,已成為歐洲最有實力的國家路易九世12歲時父逝繼位,由母后攝政。在母親引導下,他成為虔誠的基督徒,每天做兩次彌撒、就寢前唸50遍聖母經、午夜起身參加神父主持的晨禱、不吝惜捐錢給修會、會親自為濟貧院的盲人洗腳、服侍過痳瘋病人吃飯,做完彌撒後會坐在森林中接受任何國民的申訴,親自處理案件。 

他建立醫院、救濟院、盲人院及贖身妓女的住所,出外視察時每天供給120個窮人吃飯其中3人可以和他一同進餐。 

他鼓勵學術與藝文發展當時巴黎大學有上萬名來自法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東歐等地的學生分成四個不同語系的學院學習神學法學醫學藝術四個主要科目還有理則學倫理學自然科學等課程1257他宮庭教堂的牧師成立索邦學院College of Sorbonne),找到贊助者為外地學者與没有修會支持的平民學生提供食宿。他鼓勵編撰百科全書大鏡(Speculum majus。當時法國是歐洲知識與藝術的中心。 

他也進行司法與貨幣改革;基本上不主動挑起戰爭,與四鄰和睦相處,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由於人格高尚、行為公正仁厚,經常被選為爭議的仲裁者,被許多人奉為歐洲君王的楷模統治的時代被許多史家稱為聖路易的黃金世紀(golden century of Saint Louis 

據說他家庭生活美滿,這在統治者中相當難得。 

他所領導的兩次十字軍東征都失敗,但那個時代歐洲騎士的倫理,視被俘或死於征途為光榮 

但他没有包容不同的宗教信仰,反而配合教宗嚴禁異教流傳,推動異端裁判所與火刑場,還規定猶太人配帶識別標誌,焚毀他們的經書…。處於最高領導階層的聰明人與成功者這麼幹當然有其理由;如果人死後有審判,不曉得審判者對於這種不人道的行為如何判決?
 
  我仁慈但必需先唯我獨尊這種心態在人類中不算罕見






響應路易九世十字軍的英格蘭太子愛德華(他母親是路易九世王后的妺妺,姐妹往來融洽。他後來繼承王位,成為英王愛德華一世Edward I)來到突尼斯時路易九世已過世,便與路易九世的弟弟安茹的查理帶領一部份軍隊於1271年抵達聖地,以塞浦路斯和阿卡為後盾,打擊拜巴爾的補給線,解了的黎波里之圍。(有些歷史學家將第九次十字軍東征視為第八次的一部份) 

愛德華邀請蒙古伊兒汗國與法國聯盟,伊兒汗國也派軍協同作戰;稍早時愛德華弟弟蘭開斯特(Lancaster)伯爵愛德蒙(Edmund和塞浦路斯國王已率援軍趕到,但大家的力量未能戰勝北邊的土耳其人和南邊的馬木路克軍隊,拓展疆土。19725月十字軍與馬木路克軍隊簽了一份有效期為1010個月又10天的和平協議,之後愛德蒙與愛德華先後離開地中海東岸返國。 

愛德華走後,西西里、塞浦路斯、威尼斯、聖殿騎士團、君士坦丁堡、地中海東岸各十字軍國家之間持續進行權力鬥爭和內戰。1289年馬木路克王朝攻下的黎波里城,1291年攻下阿卡,屠殺6萬多人,地中海東岸所有十字軍國家滅亡。1302年,做為十字軍在近東最後一個據點的艾爾瓦德島(Ruad Island;為地中海東部、敘利亞海岸外的一座小島)被馬木路克軍隊攻下,十字軍活動完全自地中海東岸消失。西歐人再度取得耶路撒冷管理權是1917/12/11的事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