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8日 星期六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到馬歇爾計畫結束之間若干國際政經情事(一)

外行人看朝鮮核子試爆危機抉擇
Apr. 28, 2018

外行人過度貪心了,想藉省視朝鮮核問題一併省視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之後若干人類政經科技等社會環境的變遷,但没做好,顯得邏輯、範圍、標題、內容都很錯亂,篇幅和所用的時間比原來預計的多很多。

就繼續錯亂吧,換個角度與向度依時序先概略省視從二戰到1991年蘇聯集團分解之間若干國際政經局勢變遷的概要,之後概略省視歐盟與俄羅斯復興之後若干國際政經局勢的變遷,之後概略省視中東,之後南亞與東南亞…,再概略省視一下中國;最後結束對朝鮮核子試爆危機的省視。

由於篇幅過大,可能因為不懂得如何使用部落格,有貼不上去的情況;不曉得最後會切分成幾篇貼上去。

在進行這幾篇政經方面的省視時,以斜體字依時序插入各地若干武力衝突的標題,希望增加一點點對世事行進的視野寛度。所有觀察都很皮毛,不記錄科技與社會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

w 德國在二戰之前的擴張

  1935/1/13薩爾區(Saarland因為鐵礦與鋼鐵工業發達一戰德國
戰敗後凡爾賽條約將之劃歸國際聯盟管轄,實際上由法國控制,規
15年後以公投決定歸屬公投結果超過90%居民選擇回歸德國。
  1938/3/12德國派軍合併奧地利,未遇抵抗,反而受到歡迎。(德國
與奧地利2個國家同1民族
  1938/9/29英、法、德、義(捷克斯洛伐克未出席簽訂慕尼黑協
,將捷克斯洛伐克蘇台德地區(Sudetenland主要為德裔人口
給德國
         德國在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為了避免同時在東、西方兩面受敵,
    於1939/8/23與蘇聯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並在秘密的附加協議
    中與蘇聯劃分在若干東歐地區的勢力範圍。

w 二戰初期德國與蘇聯瓜分北歐與東歐→德國占領西歐

1939/9/1德國侵入波蘭二戰爆發蘇聯接著於1939/9/17也侵入波蘭,與德國瓜分波蘭土地。

1939/11/30蘇聯侵入芬蘭,1940/3/13芬蘭與蘇聯簽訂莫斯科和平協定,割讓11%的領土與30%的資產給蘇聯、另租借漢科半島Hanko給蘇聯30年;蘇聯没有達成征服芬蘭全境的目標而且兵員傷亡數遠多於芬蘭,讓德國確認蘇軍戰鬥能力的等級。

為了控制波羅的海航運,1940/4/9德軍進攻丹麥與挪威,丹麥當日投
,德軍當日佔領丹麥全境,6/9佔領抵抗失敗的挪威全境。瑞典因為中立,與各國都維持貿易往來、准許德國兵員與軍用物資過境,大家都没有攻擊它得以在二戰中避免戰事與傷亡。

1940/5/10德軍攻擊比利時、荷蘭、法國、盧森堡,6/4英軍敦克爾克撤退戰役結束,有英、法、比軍338,226人成功撤到英國;1940/6/22法國向德國投降。這時蘇聯依照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的附加協議,併吞了波羅的海東岸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3國以及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Bessarabia與北布科維納Bukovina地區。

19414月,從東歐中部向西到大西洋岸邊除了保持中立的瑞典、瑞士(略親德)、西班牙(略親德)、葡萄牙(略親英)4國外德國和義大利控制了所有地區,只剩英國隔海不降東歐中部向東為蘇聯控制地區這個德蘇分界只是粗略示意的說法

w 德蘇戰爭(蘇聯稱偉大的衛國戰爭

    確認蘇聯軍隊不是對手,1941/6/22德軍分北、中、南3路進攻蘇聯,到9月底北路軍佔領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包圍列寧格勒中路軍進攻莫斯科;南路軍於中路軍分兵支援下在烏克蘭的基輔戰役大勝
  ,抵達黑海北岸,佔領烏克蘭大半。之後進入冬季,德軍的推進受阻
  。

這時蘇聯損失了70%的工業生產能力,基礎工業產量只有德國及德占區的33%1942年蘇聯鋼鐵產量為德國的25%、銅產量和鋁產量為德國的20%、煤炭產量為德國的17%,僅石油產量超過德國。但蘇聯戰前就已將若干重工業與軍事工業有計畫地遷移到烏拉爾山以東,1941/7/3以後還遷了2,593家,1942年春天開始陸續恢復生產。

  --------------------------
  德軍統帥部當然仔細研判過德、蘇、英戰力對比,以及美國的戰力參戰可能性可能參戰的時間等情境才會決定在1941年冬天開始後繼續留在蘇聯列寧格勒與莫斯科一線

大小環境、戰略、戰術、戰地運動會互相影響,如果我們在事後只回顧當時戰略大形勢的變化,從德國立場看
–蘇聯守軍在列寧格勒、莫斯科等戰役中展現了不屈服的意志,後備兵員補充不斷;從列寧格勒–莫斯科–史達林格勒一線向東到烏拉爾山再向東到西伯利亞,有很長的後退防禦深度。
美國總統1941/6/24即宣佈援助蘇聯,宣佈美國人自願赴中國與英國服務乃不違背中立法之合法行為;1941/10/1起依1941/3/11即已生效之租借法案將大量物資,像戰鬥機、運輸機、坦克、鐵路機車頭、平板車、自卸車、油罐車、重型維修車、各式卡車、牽引車、吉普車
  、摩托車輪胎輪船護衛船魚雷艇金屬車用船用航空用油料、無線電、雷達、聲納設備、電話線工業原料、機械設備、輪船發動機各式火炮各式機槍、衝鋒槍、彈藥、化學品皮革製品服裝軍靴棉花、各式食品與食品罐頭…源源不斷輸入蘇聯大大增加蘇聯的抵抗能力(從19419月起就有援助物資抵達蘇聯,英國也提供了一些
1941/12/11德、美相互宣戰。雖然美國對德國宣戰對於歐洲戰場的
勢没有立即影響但它大大提升了英蘇等同盟國和所有敵前敵後 
扺抗德國侵略人士的士氣,也會影響幾個中立國家的態度。
  同盟國1941/12/221942/1/14第一次華盛頓會議中確定先歐後亞的
    戰爭策略,而日本海軍在1942/6/4-7的中途島海戰中失敗,失去在太
    平洋上的海軍優勢,確定日軍能對美國起到的牽制作用有限。
1942年中美國已明確顯現強大的軍事工業與軍隊動員能力,蘇
  也顯現其軍工產業有持續生產新武器的能力。

就算之前低估美國的實力,但到1942年夏末德國就應該知道若研發中威力極大的原子武器不能及時完成,就不可能大赢這場戰爭了,為什麼不調整東方戰線的目標為在優勢中將軍隊後撤,不打史大林格勒戰役,縮短戰線,在波蘭東部與烏克蘭西部一線佈局防守,鞏固東歐8國地區成為德國的附庸衛星而試著談判停戰,力保容易維持的戰果呢?這對取得石油供應保障的影響不大。德軍統帥部不可能沒有考慮過這個選項,可能過度驕傲了!

若把時間推到德蘇戰爭之前,德軍主力部隊打英國、控制地中海、還是打蘇聯是一個重大抉擇;打蘇聯比較合理。
  ----------------------------

w 日本擴張→珍珠港事件→日本占領東南亞

  日本在1894/8/11895/4/17的甲午戰爭中戰勝中國,通過
1985/4/17與中國簽訂的馬關條約取得台灣及附屬島嶼、澎湖群
–在1904/2/81905/9/5的日俄戰爭中戰勝俄國,通過美國斡旋,於
1905/9/5與俄國簽訂朴次茅斯和約(Treaty of Portsmouth),和約主 
要內容包括
・ 俄國承認日本對朝鮮半島在政治軍事經濟上的利益(第2條)
  俄國將對旅順口、大連灣租借權內一部份之一切權利連同財產轉
移給日本(第5條)
          俄國將自長春至旅順口鐵路及所有支路,連同所有附屬煤礦等財
產無償轉讓給日本(第8條)
          俄國將北緯50度以南之庫頁島及附近所有島嶼連同財產之主權
遠讓與日本政府(第9條)
        ・ 俄國日本國臣民在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今海之俄國所屬
沿岸一帶有經營漁業之權(第11條)
1910/8/22與韓國簽訂日韓合併條約併吞朝鮮半島。
–日本於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7/281918/11/11爆發後,於
1914/8/27-11/7發動青島戰役,奪取德國租借地1898/3/6中國在膠 
租借條約中將膠州灣及其周邊地區(今屬青島市租給德國99
年…〕(是役英軍參戰,協助日軍。英國視日本為其在遠東的
1931/9/18日本關東軍製造中國軍隊炸燬一小段南滿鐵路之事
,以此為由同時進攻丹東營口、瀋陽、四平、長春,不到3月占
領中國東北全境,1932/3/9成立滿洲國。東北地區的煤炭、金、鐵…
等礦藏,林木,水稻、玉米、小麥、高粱大豆、甜菜…等農產品
對日本經濟頗有助益。
  1933/1/3日軍攻陷山海關,進入華北;19354月起積極策動華北5
    (河北、察哈爾、綏遠、山東、山西自治運動,意圖繼滿洲國後
    在關內製第2個附庸國。
  1936/5/12成吉思汗第30世孫在日軍支持下宣佈成立內蒙古軍政府。
  1937/7/7盧溝橋事變後中、日2國不宣而戰,有升級為全面戰爭之
。當時德國正籌備進行歐戰日本正籌備進行大東亞戰爭中、
、日、德之間在外交上有些合縱連橫的嚐試性舉措,本文不敘述。
只是中國國力實在太弱,當不了任何一方的「有力」伙伴。
  1937/8/13日本進攻上海,希望在幾個月內威逼全中國成為若干個
    自獨立而親日的大小附庸國。但中國中央政府主流意見已決定抗
    到底,在上海不利於大部隊機動作戰又國際觀瞻所在之處投入
    國顧問訓練的中央精銳部隊帶頭死守,希望迫使日軍在中國境內
    散兵力,並影響世界輿論反對日本獨占中國利益。戰略上以能節
    抵抗之敵前敵後空間消耗日軍戰力,苦撐待變。不過當時國際
•蘇聯不希望日本不斷壯大,希望中國持續抗戰,但最顧慮的是西
線德國威脅,不會在東線用力與日本為敵。能與日本互不侵犯+
中國持續抗日+在中國增加影響力這看起來有些矛盾的情況是當
時蘇聯在遠東的上策。
    德國不希望蘇聯壯大,不希望中國因抗日而倒向蘇聯,使蘇聯與
中國結盟互助。若日本與德國結盟,又不過度欺壓中國使中國倒
向蘇聯最好。
    美國不希望歐洲亞洲有那個國家獨霸,但當時社會中不管亞洲
甚至歐洲閒事的氣氛濃厚;很難指望美國大力援助中國。
    英國仍有衰退中帝國的聲威,但已無主導或大肆插手遠東事務的
財力與軍力。雖然不希望日本在遠東獨大,但與日本有多年盟友
合作關係。
    國際主流看法是中國很快就會被日本打到認輸談和,没有那一個
軍閥會與日本作戰到把自己的部隊打光。和中國地區做能做的生
意就好,還不到押誰重注的時候。
    所以中國不只在國際間難以爭取到有力援助,連口水同情都不多。
    但日軍用了3個多月11/26才打下上海令國際精英圈意外而且
    中國抗日的民族主義旗幟一直不倒拖住日本比預計多很多的陸軍
    兵力,對後來同盟國太平洋戰爭的勝利頗有幫助。
1940/3/30汪精衛在日本支持下於南京成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與
  慶的國民政府相對,維持到中日戰爭結束。
    1940/6/29日本外相於題為「國際情勢與日本地位」的廣播演說中正 
    式提出大東亞共榮圈的口號,希望大東亞各國從列強殖民統治中
    放出來,在日本領導下一起發展(真是佛心共榮圈包括
    滿洲國、蒙疆聯合自治政府19391945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
    河北省山西省一部份等日本占領區所成立的傀儡政權)、中國
    菲律賓、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自由印度臨時政府
    [Azad Hind1943/10/211945/8/18,轄區包括日本占領的安達曼
    群島與尼科巴群島,一度包括英屬印度的英帕爾地區Imphal)〕,
        1943/11/5-6在東京召開過一次大東亞會議,上述下加底線的7國政府
    領袖或行政首長參加;中國由南京國民政府領袖出席。
  1939年日本80%進口石油來自美國其餘進口多來自荷屬東印度群
    島(印尼。因為反對日本過度侵略中國,還要建立大東亞共榮圈
    ,美國於1940/7/20宣佈對日進行道義禁運,禁止辛烷值87上的航
    空汽油和某些鐵礦、廢鐵輸往日本由於日本飛機使用辛烷87
    下燃油,必要時還可以加鉛提高燃油的辛烷值,所以這種禁運對
    日本形同虛設。有說美國所以只實施道義禁運是怕日本占領印尼,
    但禁運當然提醒雖然已經儲備了國內2年石油用量的日本,占領印尼
    是必要的。(美國的意思也許是告訴日本適可而止,不要再繼續往
    東南亞擴張  
    為封鎖中國,阻止美國從越南海防港通過經河內,至廣西友誼關
鎮南關雲南昆明之鐵路運送軍火、燃料等物資給中國政府,
軍於1940/9/22-26進攻越南北部,達成在越南河內、海防北江
老街駐軍以控制鐵路運輸之目標後即停戰;越南北部政權實際上在
日本監管下仍由法國維琪政府(法國投降後由德國扶持,管理未被
德軍占領之法國土地的法國政府行使。
1940/9/27德、義、日3國於柏林簽訂德義日3國同盟條約Tripartite 
    Pact,其前言是3政府認為世界國各據有合適之空間是任何持
  久和平的先決條件決定致力於大東亞以及歐洲區域在各方面
  之互助合作,各區域建立並維持新秩序,促進有關人民共同
  繁榮與福利…。原來這3國所有進軍他國的行為都是佛心來著。
    1940/10/12匈牙利1940/11/23羅馬尼亞、1940/11/24斯洛伐克、
    1941/3/1保加利亞、1941/3/25南斯拉夫1941/6/15克羅地亞(
    Croatia加入佛心同盟條約。1941/3/27由英國所支持成功政變
  上台的南斯拉夫新政府拒絕加入;4/6德軍同時攻打南斯拉夫和希臘
  ,4/17斯拉夫投降
  1941/7/2日本御前會議通過「伴隨情勢推移之帝國國策要綱」,決
    不論世界形勢如何演變,帝國均將以建設大東亞共榮圈為方針。
(從明治天皇開始,天皇出席御前會議時大多不發一言,不參與討
論,也不在會中決策,而是在會後經過一定程序正式決策–這是一
種沉穩的統治術
  1941/7/21法國維琪政府同意日本在南越駐軍,7/2414萬日軍開進南
    越,並進駐金蘭灣,明顯為進攻印尼等東南亞地區做準備本透
    過法國維琪政府的運作已實際監管法屬印度支那。
[法屬印度支那(French IndochinaFI):1885年中法戰爭後越南成
為法國保護國,成為FI的主體;1887年已被法國保護20的柬埔寨加
FI寮國於1893年加入FI;廣州灣於1899/11/16FIFI首府在
越南境內遷移多次〕[1899/11/16中法簽署中法互定廣州灣租借條約
,將廣州灣地區(今廣東省湛江市租給法國99
    1941/7/26美國總統以第8822號行政命令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資產,
    制美國境內所有與日本有關的金融與貿易事務荷屬東印度群島
印尼7/28決定對日本出口的石油、鐵矾土、橡膠、錫等所有產品
,以及對日本人的款項結算都實行許可證制度。英國與大英國協國
家也凍結日本資產,切斷婆羅洲對日本的石油供應。8/1國宣佈除
棉花和糧食外,對日本實施禁運;規定除了對英國和西半球以外,
不得出口發動機燃料、適用於飛機的各種汽油或可提取汽油的原料
,其他石油產品的出口量則限制在通常的或戰前的數量內。
(有研究稱1932年以後,日本從美國進口的軍用物資占日本軍用
資進口額的比例為廢鋼鐵90%、銅90%、製造飛機和坦克所需要的車
70%、石油和石油製品65%、鉛45%、鋁18%而日本主要戰略物
資的對外依賴度很高,鐵礦石、石油、鉛為8792%…。美國禁運所
造成的損失,日本要從那裡補回來?這點不可能没有計算過,盡快
占領大東亞共榮圈後才能長治久安?
  1941/12/8日本偷襲珍珠港(日本時間
        1941/12/8-10日本占領關島(攻擊發起日~占領日;以下同
    1941/12/8-23日本占領威克島Wake Island
    1941/12/8-25日本占領香港
        1941/12/81942/1/31日本占領馬來西亞
        1941/12/81942/5/8日本占領菲律賓
1941/12/8日本駐軍泰國,有權使用泰國公共設施(僅輕微戰鬥
1941/12/151942/4/1日本占領英屬婆羅洲
1942/1/4-5/31日本占領緬甸
1942/1/11-3/9日本占領印尼
1942/2/1-15日本占領新加坡
(日本在1941/12/8同一天攻擊7個地方
雖然中國地大人多,但落後日本太多。由東南亞各國快速失守仍可見中國能多年抗日始終不屈服是不容易的
日本至此可說實現了豐臣秀吉15361598的遺願,但無力鞏固
;無力鞏固的原因是美國不同意。不曉得德、日2國在戰前如何估計美國的力量美國同時在太平洋、大西洋兩洋作戰的情況下還能獲勝

w 美國向軸心國宣戰

1941/12/7日本偷襲珍珠港並向美英2國宣戰、12/8美英2國向日本宣戰、
12/9中國對日德義3國宣戰(日本於1938年初宣佈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
,中國亦未對日宣戰)、12/11德國與義大利向美國宣戰、12/11美國對
德國與義大利宣戰…

    同盟國之間對太平洋戰爭的協調組織Far Eastern Council1942/2/9於倫
  敦成立,之後由1942/4/1於華盛頓成立的Pacific War Council手。
    Pacific War Council由美、英、中、澳、紐、荷、加、菲、印度9國代表
  組成,美國總統主持。(由英國先設立遠東∕太平洋戰爭的協調組織
  反映什麼?

由於日本海軍在1942/6/4-7的中途島海戰中失敗,損失4艘重型航空
艦、1艘重巡洋艦、248架艦載機、3,057員戰士,美國僅損失1重型航
母、1艘驅逐艦、150架飛機、310員戰士,日本海軍在西太平洋的優勢
大為縮小。之後日軍與盟軍陷入消耗戰,逐漸走下坡。
(日本海軍通訊密碼被美軍頗為準確的研譯,是其中途島海戰失利的
重要原因之一。美軍這項技術優勢維持到終戰

  19429月軸心國在歐洲戰區與太平洋戰區的形勢
         德國與日本的勢力範圍(來源Alternate History Wiki

  從上圖看,美、蘇成為二戰之後全球最有影響力的2個國家很自然。
  但蘇聯是在美國大量軍事與民生物資援助下才能在歐戰東方戰線反敗
  為勝,在冷戰中輸給美國不奇怪;何況極權制度在有自由民主制度對 
  照下,不易在人類社會中長期討好

荷蘭在東印度群島(印尼)被日本擊敗時對石油設施破壞的範圍與程
度遠不如日本人事先預估的嚴重,在日本人大力整修後於1942當年產 
量就相當於1940年的40%1943年恢復到75%,使日本在1943年頭3
月中的石油進口量比美、英、荷3國對日本禁運石油前的1941年同期
增長了80%。日本的石油供應問題獲得解決,大東亞共榮圈的成功似乎
指日可待。

日本的石油進口量在1943年財政年度的第1季(46月)達到高峰,但
1944年第1季進口量卻不到1943年同期的一半,1945年第1季石油進口
完全停止。原因是日本的油輪和貨輪紛紛被美軍的潛艇、飛機和艦艇
擊沉。

  事後看,在日本肯定會失去海、空力量時,在實施跳島戰術登陸
認奪下島嶼陸軍代價將太高時為何不少奪幾個島繼續封鎖日本本
土主要港口對其實施禁運+其他戰術,以大幅降低陸軍子弟的死亡
率?找不到可以設立機場,讓轟炸機轟炸日本本島的地方嗎?

w 美軍投入歐洲戰場→二戰結束

1939/9/1德國侵入波蘭二戰爆發1941/6/22德蘇戰爭爆發
1941/12/7日本襲擊珍珠港1941/12/11美國對德國與義大利宣戰…,
這段期間美國一面充當所有同盟國家的兵工廠與後勤支援中心,一面
在美國本土擴充兵員、充實裝備進行作戰訓練。

19399月,美國陸軍的現役作戰部隊有9個步兵師1個機械化騎兵
(裝甲)旅2個騎兵師165,506人、陸軍航空隊22,387人,合計
187,893人;以及國民警衛隊199,491人。

194112月美國陸軍擴編至29個步兵師5個裝甲師+2個騎兵師共
1,409,514人、陸軍航空隊275,889人。德軍1941年中有120步兵師+19
個裝甲師+14個摩托化師+37個附庸國師。

[二戰時蘇聯仍有騎馬的騎兵師,德國也還有一些騎馬的部隊譬如哥
薩克師美軍2個騎兵師已不騎馬,其裝備介於裝甲師與步兵師之
是乘車輛機動的摩托化步兵;但仍有少量騎馬的偵察部隊譬如
菲律賓仍有657員的第26騎兵團(26th Cavalry Regiment
1942/1/16早上在Bataan遭遇日軍時,進行了美國軍事史上最後一次騎兵
衝鋒

1941/12/221942/1/14為規劃戰爭全局,集合美英高階軍事人員於
華盛頓舉行2國領袖參加,代號阿卡迪亞Arcadia的第一次華盛頓會
議決定了先歐後亞盟軍決策指揮體系與軍需分配體系。1942/1/1
、英、蘇、中領銜,26國共同發表團結的國家宣言Declaration by 
United Nations多譯為聯合國宣言),約定加盟諸國各盡其兵力
源以打擊共同敵人,且不得與任何敵人單獨媾和…;這個宣言標誌世
界反法西斯聯盟成立。

美國陸海空三軍先分批到英國屯駐集結,1942/6/24美國政府派艾森
將軍擔任歐洲戰區美軍總司令統一指揮戰區美國陸空軍所
軍隊美軍原計劃直接登陸法國後來同意英國主張先進行北非
戰肅清北非敵軍→控制地中海→鞏固中東→為進攻義大利與巴爾幹
島創造有利條件…。

這個看起來比較迂迴遲純的計畫除了鞏固印度洋–紅海–蘇伊士運河
–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北大西洋的航運外,外行人認為還有一項
重要意義,就是雖然美國海軍與艦載機在珊瑚海和中途島海戰中顯示
了不錯的戰力,但新成軍未經考驗的美國陸軍最好能在大戰之前先
藉小、中型戰役磨煉一下戰技,多國部隊的各級指揮官之間也需要在
實戰中磨合一下協調能力,大家先通過小、中型戰役演習進行大規模
聯合作戰的能力。(現代因為模擬訓練的技術很進步,實戰訓練的重
要性或許降低了些;這得請教現役將士們,美軍將士最富經驗了

有報導稱英國主張盟軍在義大利取得勝利後主力向右進入巴爾幹
島取勝後再北上。蘇聯則早就要求盟軍在法國開闢第2戰線。美國決定
盟軍在義大利南部站穩後,主力部隊於法國西北方諾曼第地區登陸,
之後直攻德國首都。(這二種戰局規畫在各方面有何差異?)

美國陸軍地面部隊在北非和地中海戰區+歐洲戰區的第1場戰役是代
火炬行動的阿爾及利亞–法屬摩洛哥戰役,英國推薦艾森豪將軍擔
聯軍總指揮。(艾森豪將軍擔任這個職務一直到歐戰結束,戰後還
1951/4/21952/5/30受邀擔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武裝部隊第1司令,
1953/1/201961/1/20擔任美國總統

1942/11/8-11美、英聯軍於北非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3個地點登陸,
1943/5/16勝利結束北非戰事1943/7/9盟軍開始攻擊義大利西西里島,8/17佔領全島,為登陸義大利本島揭開序幕7/23墨索里尼被逮捕,並被義大利國王罷免首相職務1943/8/23蘇聯軍隊在庫斯克會戰
Battle of Kursk中獲勝,取得歐戰東方戰線的戰略主動權;1943/9/3義大利與同盟國簽訂停戰協議,同盟國軍隊在義大利最南端登陸,在敦克爾克撤退後重回歐洲大陸。之後於1944/6/6盟軍登陸諾曼第…,1945/5/8德國政府在柏林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1946/8/69兩日美國於日本廣島、長崎各投下一顆原子彈,1945/8/9蘇聯軍隊從中蘇、中蒙邊境東、北、西3個方向攻入中國東北,1945/8/15日本天皇發表終戰詔書,8/18日本關東軍司令部對所屬軍隊下達停戰和解除武裝命令,9/2日本代表在東京灣美國密蘇里號軍艦上簽署降伏文書無條件投降,二戰結束。

二戰結束時美國陸軍總兵力達到8,291,336人,編成66個步兵師、5個空
降師、16個裝甲師、1個騎兵師、1個山地師,共89個師。這89個師分
12個集團軍,其中6個佈署在歐洲戰區、1個在地中海戰區、3個在太
平洋戰區、2個在美國本土負責訓練。


戰後初期美國的問題

w 戰士復員…

戰後這麼多戰士要回社會就業,到那裡就業?回到從軍前的崗位?美
國在戰爭期間這麼大的生產能量,加上戰士們復員後新增的生產人
,生產什麼?所生產的產品要賣到那裡去?世界一時間没有那麼大
買力。

各國軍隊都有復員問題,被戰爭破壞的地區還有重建問題有…問
在戰時大家焦頭爛額,在戰後除了没有高頻率人亡物毀事件以外,
大家仍然焦頭爛額。生產體系商品循環系統、物價波動、國際金融
體系…等問題比戰士復員問題還大。

(外行人在少年時曾聽說中國政府在二戰勝利後命令所有淪陷區的日
營工廠停工,等候接收人員前往接收。如果這個敘述屬實,那當然物
價上漲了

w 蘇聯對二戰同盟國軍隊在歐洲戰場的勝利有重大貢獻

各領域史家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有很多不同角度的研究;不消說,蘇聯
在歐戰東方戰線牽制住德軍主力,為美國爭取到準備的時間,且能在
美、英武器彈藥物及各種資援助下擊敗德軍並反攻,消滅的德軍部隊
是西方盟國消滅的近3.45倍,對同盟國軍隊在歐洲戰區的勝利有重大貢
獻。在太平洋戰區於美國對日投下原子彈後的最後一周戰爭中快速攻
入中國東北,擊敗日本關東軍,與美軍對日本形成合圍形勢同盟
國在太平洋戰區的勝利不能說全無貢獻。

    有統計稱二戰中蘇聯全國兵役適齡男子(1640歲)有一半非死即傷;
  被迫犠牲這麼大,戰利品是什麼?美國會不要嗎?大家都不要嗎?


二戰中日本與美國航空母艦的數量

日本在太平洋戰爭開始時有10艘專造航母,戰爭中由其他軍艦改裝8由商船改裝的輕型航母7艘,共25艘航母;其中20艘在戰爭中被擊沉。另有4艘在二戰結束時仍未完工。

美國在太平洋戰爭開始時有7艘航母(其中遊騎兵號與突擊者號2在大西洋服役,遊騎兵號19447月調至東太平洋擔任訓練艦2艦都未與日本海軍交鋒。所以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日、美的航母數是105,戰爭中新造埃塞克斯級航母17+由輕巡洋艦改建的獨立級輕型航母9+由商船改裝的護航航母124(其中38艘交給英國,共157艘航母;其中5艘大型航母、1艘輕型航母、5艘護航航母,共11艘航母被日本海空軍擊沉,另有1艘護航航母在大西洋被德國U-549號潛艇擊沉未計算移交給英國後被擊沉者。另有12艘航母在戰後才建成。

從二戰時美國擔當同盟國家兵工廠與後勤援助中心以及參戰的表現看
,其工業實力與文明很可觀。和美國鬧點彆可以那個國家真能和美國開打呢?但在戰後美國這些生產軍艦、補給運輸船飛機、坦克、運輸車、火炮、彈藥、各種軍需物資的工廠與工廠員工怎麼辦?絕大部份需要轉型生產民用商品,生產什麼?賣給誰?


計算戰爭損益

該不該打這場戰爭?如果打,戰爭目標為何、戰爭如何開始如何進行
如何結束、戰後世界如何運行同等重要。隨著戰事進行與總體環境變遷之即時反饋,戰爭的規劃設計需要同步動態調整戰爭一旦開始,最大的課題就是如何結束、戰後世界如何運行。

打仗非常花錢,即使在君王視民如草芥犬馬的年代,打仗都不是洩憤、兒戲、虛榮,除了要能很快從佔領區戰敗國和其他戰爭受益國回收戰爭支出以外就戰爭利潤而言,還要能於某段期間內從佔領區和戰敗國穩定的收到稅、在其他戰爭受益國穩定的收到受益分紅或保護費才行。反過來看抵抗住敵人未實現之侵略是避免或有戰爭損失,要能從侵略未成者那裡收回抵抗支出才合理。

在和平時期,一般國家會發生正常的經常性國防支出。正常的經常性國防支出應該是多少?難免見仁見智。

以今天的統計與會計能力,對於到國外進行侵略性戰爭不難記載清楚戰爭的財務分類流水帳戰爭時期各階段的損益表階段分計時點的資產負債表…,看看國民權益在戰後比戰前是增加還是減少?大家都知道不容易講清楚的是無形資產與無形負債之變動、對外國的應收應付有關戰爭帳款、以及其他難以計「量」之正負權益變動…等部份。

反過來看,對於抵抗住敵人未實現之侵略而言,更不容易估計若敵人侵略成功時的或有損失。

所以說要記載戰爭和國防損益賬是打高空、不切實際,於是目前各國政府可能都有把不易報銷的大筆費用或把給政治人物的「回饋金」設法灌到戰爭或國防支出科目下的情況。

即使困難,能計量的項目計量清楚,難以計量的項目以條列方式清楚敘述,才是負責任的態度;這是國防財務部門應該努力的方向。還是應該有2組人持續對國防財務效益評價之類的課題進行研究,總會有進步與成就。以前不能計量的,像顏色、聲音、甜度、污染…現在都有被接受的計量方法。


現代國家打仗不容易划得來

歐洲地區和中南美洲、亞洲、中東、非洲很不一樣,德國打二戰就算成功,在佔領歐洲完成初期掠奪後能像1619世紀歐洲人佔領中南美洲
、亞洲、中東、非洲後那樣容易長期而穩定的取得經濟利益嗎?

日本為什麼要打二戰?因為國內没有工業體系的上游原料,不想向上游原料外國供應商以會經常波動的市場價格購買,而想用搶的?要占領統治上游原料產地才有生存安全感?那是不是還要占領、統治自己產品的下游市場才有生存安全感?興兵的日本同胞主張世界國各據有合適之空間是任何持久和平的先決條件–合適與合適空間怎麼定義?若有23個國家爭搶同一塊擁有它自己才會覺得合適的空間時,要如何解決爭端
?非打仗不可嗎?全球公平貿易不能解決合適空間的問題嗎?

什麼樣的主流哲學觀或價值觀比較能長期適合人類社會是個重要問題,弱者逆來順受嗎?…?成體系且被許多人接受的哲學觀或價值觀會自然成為社群凝結劑,這非屬本文範疇。

有報導記載德國雖然是二戰的侵略方,但它在國內宣傳上以「社會主義(指德國抗擊共產主義(指蘇聯西方資本主義(指英
、美…之侵略」為號召,來鼓舞全國同胞奮勇打出去反抗侵略的,這有點意思。

外行人覺得美國對於參與第1次與第2次世界大戰的謀劃與操作是很高明的,都有頗長的準備期與精準的介入時機選擇歐戰與太平洋戰爭前期德、日2國都像秋風掃落葉一般戰果輝煌,但戰事進行到1942年秋初美軍還未展開主動攻擊,就已經把自己打疲了!蘇聯和中國在美國武器與物資援助下有的是人國土又有深度堅不投降;德、日2國一時間也無力鞏固占領區,對方游擊隊在占領區內居民掩護下這裡没那裡出…還有當一些猶太裔科學家逃往英、美2國發展後,德國特定領域的科技立刻落後於英、美。外行人看1942年秋初美國顯現其軍工產品生產能力後,就已經出現對於美、英等同盟國集團而言打到德、日等軸心國集團無條件投降,才符合同盟國家最大利益的形勢

二戰以德國、日本2國無條件投降告終1970年時德、日2國的國民福祉或說平均國民所得如何?…?那二戰是搞什麼名堂?降低地球的人口負擔?提高人均可耕地面積?將戰前國際間、國內間的債權債務抹掉重來
?進行戰略戰術與武器實驗?還是進行戰區內建築物等地形地貎更新?還是…?喔,許多戰前被列強殖民奴役的國家在戰後陸續獨立自主了!


人的生命何價?

外行人說了半天計算戰爭損益、打仗划得來划不來,就没說人的生命何價?當過兵的同胞都知道,那管這位同袍將來可能得諾貝爾獎、可能是對人類有很大貢獻的什麼家,拿著武器在大部隊集合場的行列中和你我有何差別?在戰場上的陣亡機率和大家差不多。下令發動戰爭者都說打的是場聖戰?是嗎?

人的生命何價這個問題超出外行人能理解的範圍,外行人完全没有能力討論。


侵略戰爭的責任

外行人完全没有要把戰敗國同胞分配到戰勝國同胞家裡或企業裡去當奴隸的意思,也完全没有戰勝國應該像以往列強剝削殖民地那樣剝削戰敗國國民總生產之剩餘價值的意思。當過兵的同胞都知道兵是怎麼過日子的,發動戰爭的責任不在兵,不在士、尉、校級軍官,甚至不在不執掌政權的將官。外行人的意思是我們應該想想戰爭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誰受益?誰受損?没有比較文明人道的辦法讓各國同胞都有比較合適的生存空間嗎?…?

誰應該負起不道德侵略戰爭的責任並受懲罰?

這不容易用幾行字講清楚,光對於道德不道德的看法可能就需要幾段,如果再加上舉例闡釋就需要再多一些文字。對於決策的後果,法律程序上的最後決策者當然要負即使不是唯一也是最大責任。但實務上大家都知道有不少方法能讓真正決策者卸責,法律程序上的最後決策者也常常只是真正決策者或決策小群體的人頭…;此非本文範疇。

換個角度看,若很簡單說,在一個民主制度愈成熟的國家,人民的眾數(統計定義),或許可以說全民都要對其所選出政府的不正當行為立即負最終責任。那在一人獨裁或少數集權的國家呢?是可以同情對統治者反抗能力很低的被半奴役人民,但就長期而言,人民還是要負最終責任
;多數怎麼會被一人或很少數人長期霸凌呢?(什麼是成熟?什麼是多數?人數多就一定力量大嗎?什麼是長期?…?本文非學術論文,不討論

該不該處罰進行惡劣行為國家的全國人民?如何處罰戰敗國家的惡劣決策小群體?…?是有趣的課題人類古來就有一些研究和執行經驗

或許大家會同意,就長期而言,人類都生活在自由經濟市場中。


規劃二戰結束後的世界→1947

w 大西洋憲章(美國參與二戰前

二戰初期,英法與蘇聯等國被德國摧枯拉朽式擊敗,英國力邀美國
參戰。美國總統與英國首相1941/8/9-12於停靠紐芬蘭Placentia BayNaval Station Argentia的美國海軍重巡洋艦USS Augusta號上秘密討論盟國對於二戰的目標,以及若美國參戰後的戰略與後勤安排;在8/12中午雙方就盟國二戰的目標達成若干共同看法,擬就一份聯合聲明,但不曉得是來不及還是什麼原因雙方没有在該聲明上簽名就返國。8/14美、英分別在華盛頓與倫敦公開這份8點聯合聲明,數日後被媒體稱為大西洋憲章(Atlantic Charter,其內容為:
2
一、不尋求領土或其他擴張。
二、不希望見到與有關人民所自由表達之願望不相符的領土變更。
三、尊重所有民族選擇政治體制的權利,希望看到被剝奪自治主權者
恢復其自治主權。
四、在適當尊重其現有義務下,努力使所有國家,不分大小、戰勝或
戰敗,都能為其經濟繁榮平等參與貿易、獲得原料。
  五、希望引導所有國家在經濟領域充分合作,以改善勞工待遇、經濟
發展和社會保障。
  六、在納粹暴政滅亡後,希望看到一種穩定的和平,能讓所有國家都
得以在其疆域內安然生存,同時讓各地同胞都能不虞匱乏免於
恐懼地安度一生。
  七、這種和平將使所有人都能在公海上不受阻礙地航行。
  八、相信為了現實和精神上的理由,所有國家都必須放棄使用武器。
    如果武器繼續被威脅或可能威脅向外侵略的國家使用,就無法維
持未來的和平;所以在大範圍的永久性公共安全體系建立以前,
解除有侵略隱患國家之軍備是必要的。也鼓勵、協助能減輕愛好
和平人民沉重軍備負擔的其他所有可行措施。

1941/9/24在倫敦舉行的同盟會議(Inter-Allied Council)中,蘇聯和各與會的流亡政府代表一致聲明遵循大西洋憲章的原則。

1941/12/221942/1/14於美國華盛頓舉行的第1次華盛頓會議中,26國代表在1942/1/1 發表一份「團結的國家們」宣言(Declaration by United Nations多譯為聯合國宣言支持大西洋憲章內涵的原則與行動目標

(外行人看美國於1776年經第2次大陸會議批准的獨立宣言,以及1941年與英國共同倡議,雖未經2國立法機關批准,但經上述2次國際會議接受的大西洋憲章,是人類在哲學與政治領域裡2篇偉大的文獻,是近現代美國版的禮運大同篇)

(大西洋憲章中的8點主張看起來似乎主要是美方意見,仍想維持殖民利益的英方被迫遷就;而一般政治人物則不管自己是真相信假相信、將來能兌現多少,先拿它來做政治號召,以動員各戰區戰地各國家各民族反對德、日的能量再說

w 強國分贜(二戰結束前

–美、英、蘇3國領袖會議

在二戰期間美、英、蘇3國領袖於德黑蘭會議(1943/11/28-12/1)、
雅爾達會議(1945/2/4-11)、波茨坦會議(1945/7/17-8/23次會面,
討論二戰重要戰略、戰後世界秩序和各國權益分配等問題。[原本没
有德黑蘭會議,只有開羅會議(1943/11/23-26,蘇聯領袖以與日本
訂有互不侵犯條約為由,說未便與中國領袖會面,所以4國領袖會議
分為美、英、中在開羅,美、英、蘇在德黑蘭2地接續進行

(因為蘇聯在德黑蘭會議中極力主張開闢歐洲西線戰場、在擊敗德
國後3個月內蘇聯即對日本作戰這使中國在二戰中的重要性降
同盟國反攻緬甸以及在東南亞進行軍事行動的重要性亦降低;此後
蘇就不再邀請中國領袖參加二戰戰略峰會

大家都知道在領袖峰會中幾乎所有議題,都會在峰會前的有關部長會
議中仔細討論過並有結論有點麻煩的是部長會議中没有共識的議
題。

European Advisory CommissionEACFar Eastern Commission

  同盟國於1944/1/1依據德黑蘭會議之決議,於倫敦設立EAC劃戰
  後歐洲牽涉多國的事宜。

遠東地區則可能因為除了英葡幾個對太平洋戰爭幾乎没有貢獻的殖民國家外當事國們在文明與軍力上差美國太遠,除中國拖住比日本原預計多得多的陸軍蘇聯於美國在廣島丟下原子彈後出兵中國東北外太平洋戰爭可說全是美國打的;而美國無意讓遠東於戰後繼續維持戰前的殖民狀態,所以没有邀請任何國家參與對於戰後遠東局勢的規劃

美國在日本投降後於1945/8/21向中、英、蘇3國發出成立Far Eastern Advisory CommissionFEAC的建議書,由於蘇聯抗議FEAC没有實質權力、應設在日本而非華盛頓而拒絕參加,使美國原訂於1945/10/23舉行的FEAC成立會議延期。1945/12/27在美、英、蘇3國外長莫斯科會議結束後的公報中,關於日本的部份是
於華盛頓成立Far Eastern CommissionFEC),有美、加蘇、
  芬蘭英、荷、法、印度紐西蘭澳洲12個成員國
  基斯坦與緬甸於1949年加入
       由美、英、蘇3國成立附屬於日本盟國占領軍司令部的Allied 
           Council for JapanACFJ雖然有些國家抗議只有美國駐軍
      本但在折騰了一小陣子後仍然只有美國駐軍日本
       FECACFJ的功能都不大,戰後對日本的政策基本上由美國決定。

英蘇百分比協定(Percentages agreement

    1944/10/9-19美、英、蘇3國舉行第4次莫斯科會議。10/9英國首相向
    蘇聯領導人建議2國戰後在東南歐各國劃定勢力範圍,蘇聯於羅馬尼
    亞占90%、保加利亞75%、匈牙利50%、南斯拉夫50%希臘10%
        10/10-11蘇聯與英國外長經過商談後,蘇聯在保加利亞和匈牙利的占
    比提高到80%。(這2國把美國拉下水後就違反大西洋憲章
                 

邱吉爾在會議桌上推給史達林的紙條,史達林在
         上面打了個勾後遞還給邱吉爾(來源Wikipedia

美國總統由美國駐蘇聯大使William Averell Harriman代表出席,未參
加商談。美國未認可這個百分比協定。

一般認為英國於二戰後期在有關戰後利益分配的美、英、蘇3國會
中力圖維持大英帝國在戰前的利益,蘇聯則力圖向外擴張實力
強大的美國主張讓各戰前殖民地自由選擇自己的未來。若以權謀
度衡量,讓各戰前殖民地自由選擇自己的未來對美國最有利
面子又有裡子;甚至還可以推論美國不參與劃分勢力範圍是想全
…。(在政治鬥爭中無論對方說什麼、做什麼,都不難當場嘲諷
,在文宣中抹黑他、批臭他…,但這種鬥爭法是什麼品味?

w 布列敦森林會議主要決議(二戰結束前

1944/7/1-22二戰同盟44730位代表於美國新罕布夏州布列敦森林的華盛頓山賓館會議戰後世界的貨幣與金融秩序,習稱布列敦森林會議(
Bretton Woods ConferenceBWC)。會議由美國與英國代表主導,主要決議包括
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以促進國際匯率與金流穩定。
成立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以對基本設施建設提供融資的方式,加速戰後重建並促進經濟發展。
其他對國際經濟合作的建議。

在全球貨幣運作系統方面布列敦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
提供了以美元作為國際貨幣中心的辦法
實施美元與黃金掛鈎,成員國貨幣與美元掛勾可調整的固定匯率
  度。(當時全球黃金儲備約75%在美國)
     取消經常帳戶交易的外匯管制。
     由於美元成為國際清償標準貨幣美國需要提供足夠的美元使國際貿
    易不受阻礙還要保證美元可按官價兌換黃金,維持成員國對美元的信心
[這個體系在戰後初期是個簡單易行的有效辦法但時間愈久特里芬
困境(Triffin dilemma就愈大;此非本文範疇〕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 IBRDBWC後即成立,自1946年開始作業,協同馬歇
爾計畫與歐洲經濟合作組織OEEC幫助歐洲各國進行重建。由於開
發中落後國家無法負擔IBRD的正常融資利息,IBRD1960年成立
國際開發協會(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IDA)向開發中
國家提供2540年期非常低息或免息的貸款。IBRDIDA合稱世界銀
World Bank

世界銀行集團World Bank GroupWBG包括世界銀行2個機構
際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IFC1956/7/20立,為
開發中國家的民間部門(公司提供股權投資、長期債權投顧問與
資產管理服務,協助它們營利發展、增加就業機會、減少區域貧窮
多邊擔保投資機構Multilateral Investment Guarantee AgencyMIGA
1988年成立協助到開發中國家投資的外部投資者規避政治等非商業風
、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Settlement of 
Investment DisputesICSID1965年成立5個機構。

BWC形塑了二戰之後西方世界的貨幣與金融秩序、自由貿易、以及
金融投資協助開發中國家發展經濟的格局。基本上蘇聯社會主義集團內
各國因為以國營事業發展經濟,不在世界銀行集團的協助範圍內。

w 成立聯合國

1945/6/2650國代表於舊金山簽署聯合國憲章未有代表參加制憲
議的波蘭稍後簽署也名列聯合國51個創始會員國中。憲章於
1945/10/24生效,聯合國正式成立。1946/1/10聯合國於倫敦召開第1
會員大會,51國代表參加;目前有193個會員國。聯合國的決策機制並
不很民主它由擁有1票否決權的5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以共識決領導
;美國因為國力軍力超強,最常有未經安理會或大會多數意見同意程
序的單邊國際性行動。但無論聯合國有多少缺點,在處理國際事務方
面仍頗有多數人類能夠接受的效能;提升它效能的改良意見永遠不少
但還没有出現更好的、替代它的構想[聯合國安理會在1966
前僅有6非常任理事國,共11國組成;1966以後由15國組成,10
非常任理事國經由選舉更替〕

w 歐洲分為東、西歐

蘇聯軍隊在歐戰東方戰線擊敗德軍,將德軍逐離波羅的海東岸與東歐後,即影響東歐8國(波蘭、東德、捷克斯洛維亞、匈牙利、羅馬尼亞
、保加利亞、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成為社會主義國家,於是戰後歐洲在意識型態與政經社會制度上分為東、西2大陣營。蘇聯取得的勢力範圍超過英、蘇2國領袖原先的協議。(有些研究者將戰後幾個有力國家對勢力範圍的劃分稱為雅爾達體系,這種說法並非多數意見

w 韓國分為南、北韓

  美國原本希望韓國在戰後先由大國(美、英、蘇、中;實際上只有
、蘇2國有執行能力託管一段時間,待局勢穩定後讓韓國獨立。有研
究者指出1944年秋天就受命研究、規劃遠東地區作戰計畫,1945/7/30
被任命為遠東蘇軍總司令,指揮進軍中國東北行動的華西列夫斯基元帥
之戰爭回憶錄中記載「8/15日本投降,遠東指揮部就根據形勢迅速做
出變化搶占朝鮮,迫使美軍在38度線以南登陸,獲得巨大籌碼…」,於
是同文同種原本意識型態與政經社會制度無差異的韓國戰後也分裂為有
差異的2國。(一般研究認為美國同意蘇聯駐軍北韓,之後蘇聯還要駐
軍日本北海道,美國強硬拒絕

19451949中國內戰(中國共產黨取得中國政權
1945/8/171949/12/31印尼獨立戰爭(印尼軍擊敗荷蘭、英國等軍
。有2千多名日本軍人留在印尼協助印尼進行獨立戰爭

w 戰後美國對其占領區的做法

  JCS 1067號指令

美國在19448月對於美軍占領區的治理準則就已經編好手冊(諾曼第登陸是1944/6/6),初版的基本精神是快速恢復德國人民的正常生活並重建德國美國總統鑒於事實上不是只有一小撮納粹份子而是整個德國都參與了違反現代文明情理的惡劣行為,將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Joint Chiefs of Staff1067號指令(JCS 1067的基本精神修改為德國占領區美國軍政府受命「不進行設計來維持康復或強化德國經濟的步驟;但飢饉、疾病與社會不安要低到不致於危害占領軍的程度」。美國繼位總統於1945/5/10簽署了這號指令。

外行人認為美國總統不會不知道JCS 1067是個對於戰後初期合理但執行難度頗高的指令,不過為了至少要有點公平正義,順應被德國侵略國家人民多數意見,就這麼下令,看情況發展再說。

  –没收占領區內的特定物資與智慧財產

    占領軍没收占領區內的軍機、軍艦、坦克火炮槍械軍用車
、彈藥軍用設施設備與物資是必然的;没收部份土地與附着於
地上的財貨與人民…,不没收土地但没收土地上的農牧產品與生產
事業的機械設備原材物料…等生產要素,都是常見的。

此外同盟國占領軍在德國一投降就有計畫地大力沒收占領區內大量
智慧財產,包括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技術、科學知識…,持
2年之久。

政府援助
Government Aid and Relief in Occupied AreasGARIOA

在二戰之後為了減輕占領區內的饑饉,美國政府在德國、奧地利、
日本等盟軍占領國家提供主要為食物的緊急援助。

19467月至19503月之間,德國用美國國會同意設立的
GARIOA基金進口食物、肥料與石油。光1948年美、英2國就用了約
15億美元對德國提供食物19503月對德GARIOA金共用了約
18.5億多美元。

19461948三個財政年度GARIOA日本的援助支出合計共7.3
美元。為了避免日本成為未來潛在的軍事威脅,Far Eastern
Commission決定將日本去工業化到人民生活水準等於19301934
大蕭條年代的程度;但最後其執行進度比美國在德國執行的慢。隨
1948年歐洲開始實施馬歇爾計畫,美國對日本一樣依照馬歇爾
畫的精神,大減執行戰爭賠償、去產業中心化(日本在戰前、戰
的產業都由少數大財團掌控)、反企業聯合的力度,走上協助日
重建和再工業化的方向

w 戰後美國的中國政策

  大家都知道在大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對中國提供了不算少的援助
也因為美國強力支持,中國才能獲得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務理事席
位。那戰後美國的中國政策如何?本文就在邏輯上留下標題跳過不
談吧!

1945/111946/12/15伊朗危機(蘇聯在戰後不僅不撤軍還增兵裂伊
  朗建立共產黨政權干涉伊朗內政後在美國壓力和安理會決
議下撤軍

w 鐵幕演說

    1946/3/5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在美國總統陪同下,在美國總統母校發表
  為和平砥柱(The Sinews of Peace)的演說,大意是從波羅的海的
Stettin到亞得里亞海的Trieste一道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落下,
幕後是蘇聯的勢力範圍,警察政府控制人民,沒有真正的自由民
共產主義中心還在遍布世界的許多國家建立第5縱隊,在中心指令下擴
張集權的影響力。建議西方民主國家團結一致,嚴守聯合國憲章的原
則,為聯合國配備一支國際武裝力量,保護所有的家庭不受戰爭和暴
政的侵犯,邁向未來光明的坦途。

10個月前美、英、蘇3國還是共同對抗德日侵略的患難兄弟,現在邱
吉爾前首相以其聲譽大聲敲響蘇聯是自由民主世界集權敵人的警鐘,
對一般不大關心國際政治的百姓來說自然是個半信半疑的震撼。

蘇聯批評邱吉爾是個好戰者,在東歐鼓動反蘇;而蘇聯的友誼是東歐
國家抵抗外來侵略必要的保護罩。批評貪圖享受的庸俗政客和抄寫
,他們蔑視蘇聯文化成就的努力,和豎起鐵幕不讓蘇聯與外界接觸
努力,都注定會失敗。

1946/3/301949/10/16希臘內戰(英美支持的希臘王國勝
1946/12/191954/8/1法越戰爭(法軍敗,越南分裂為南越北越
1947/3/78/20巴拉奎內戰(右翼保守派政府軍勝

w 美國在世界各地以經濟與軍事援助反共政權
  杜魯門主義–Truman Doctrine

  在希臘親蘇派與親西方派進行內戰蘇聯於所占領之土耳其境內積極
設立軍事基地時,1947/2/21英國照會美國國務院,聲稱由於國內經
困難,3/31之後英國無法再給希臘和土耳其經濟軍事援助,希望美國
接手繼續援助。希臘+土耳其掌控了蘇聯集團自巴爾幹半島、黑海
、高加索山脈等地區進出地中海的門戶,地理位罝重要

為因應共產(社會)主義極權勢力在全球的滲透擴張,1947/3/12美國
總統在其對國會發表的國情咨文中主張美國在世界各地以經濟與軍
事援助反共政權(不管該反共政權本身是否民主),建立反對蘇聯集
團的全球軍事聯盟。

因為害怕升高中的共產主義威脅,19475月美國國會以壓倒性多數批
准給希臘與土耳其4億美元的經濟與軍事援助

於是世界就基本上走向自由民主與集權控制2種生活與發展模式對抗
格局,一直到1991年底(蘇聯分解大致上分出勝負後進入下一階段

(外行人認為一個國家或地區進入自由民主還是不同程度集權控制的
生活與發展模式,基本上受經濟∕文明發展階段的影響比較大。當教
育普及、人與人之間思考與行為能力的差距大幅縮小後,基本上集權
控制的社會互動模式不易存續,會自然走向自由民主的社會互動模

1947/3/291948/11馬拉加西人起義(法國鎮壓成功
1947/10/211948/12/311次印巴戰爭(印、巴分據克什米爾

w 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GATT

  承續布列敦森林會議對於降低國際貿易障礙的建議,1947/10/3023
  於日內瓦簽署GATT1948/1/1生效。

    GATT秘書處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回合完成新的降低關稅與減少非關稅貿易障礙的目標在第8個(烏拉圭)回合中,經由104個國家代表簽署,於1995/1/1成立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
  ),做為有關國際貿易體制的世界性組織,以建立規則(法律)、管理貿易協定的執行、監督各會員國有關貿易的立法、提供國際間進行談判解決貿易爭端的平台,被稱為經濟聯合國。WTO目前有164個會員國、23個觀察員國。但其運行愈來愈遭到詬病,本文不討論。

– 1947/11/301948/5/14巴勒斯坦戰爭(猶太人勝,以色列獨立


戰後初期歐洲與德國的情況

w 二戰使歐洲殘破

二戰時歐洲大陸烽烟過處都一片殘破,不少大城市像鹿特丹、柏林、華沙等地受到持續轟炸其與經濟生產有關的建築嚴重受損,全歐有5百萬住宅被毀;交通運輸設施像鐵路、公路幹道、橋樑在戰爭中都是對方空襲的重要目標,遭到嚴重破壞;農田荒蕪;加上東歐難民,千萬人無家可歸。隔著英吉利海峽的英國,其許多大城市和工業中心,尤其是倫敦在二戰期間也被德國空軍轟炸1944/6/131945/3/29之間還被佈署在法國北部海岸的德國V-1V-2飛彈襲擊。蘇聯中部東部和其他未遭戰火蹂躪之處,其從軍出征人口死傷不少,有說全國1640歲的役齡男子有一半非死即傷。歐洲全境以往累積的資產除了活下來的人口土地
、建築物、傢俱、機械設備、農作物、圖書資料…以外,可供營運的資金不多,還欠下為保持打仗能力的巨額債務。19461947年歐洲西北部又遭遇罕見的寒冬。

w 德國占領軍對占領區的政策

戰後德國由美、英、法、蘇4國軍隊分占,位於蘇占區內的德國首都柏林市亦然。

戰後初期大家對於如何處置德國等侵略者、如何調度分配資源與資金進行歐洲重建、如何…,有摩根索計畫(Morgenthau Plan、莫內計畫(Monnet plan等若干不同想法,而美國民眾與國會對於以美國民眾的稅金援助歐洲也有頗多反對意見。對於處置德國的多數共識大致是
–既有軍工生產能力全數拆除。
–使德國成為一個農業+具有輕工業生產能力的國家,去除德國發展
軍事的潛能。
凡可能轉為軍工生產的民間工業產能必須加以限制,使其能滿足和
平時期歐洲平均標準之需求即可。
  去納粹化、民主化、地方分權化。

美國占領軍在德國占領區執行本文「戰後美國對其占領區的做法」一節中所述之JCS 1067號指令等做法外,18歲以上德國人民都要填寫有4131個問題的調查表,依調查資料審判定罪或宣佈無罪;還安排占領區內各市鎮民眾參觀集中營,複製集中營影片要求人民觀看,強迫德國同胞自我反省、去納粹化;這些是各國占領軍對德國一致的做法。[德國戰時對猶太人和戰俘很不人道。俄國列寧格勒被圍城872天,城內過的是什麼日子?就被害者親屬而言,如今戰勝只要求德國人民填表反省夠寬厚了](不過就戰俘而言,除非富裕如美國,戰時自己的戰士都補給困難了,能給戰俘什麼供養?那個年代一般戰俘都吃不飽、穿不暖、睡不好、做苦工、病了大概就是死

19463月到1949年底在美、英、法占領區內共有608萬人填寫了調查表,由各地合適的德國人士組成545個地方審議會審理1949年底共有806人被判處死刑、5,025人被判處有期徒刑定讞,絕大部份人獲得清白證;83萬前納粹黨員雖然不得在教育、司法、警政、媒體界工作,但只有1.6%失業率在蘇軍占領區內由蘇聯內政部主導的去納粹化工作於19482月完成,有15.6萬人被關進集中營其中8萬人死亡隨著去納粹化完成,德國也完成了政府機關的人事重組。

從某個角度看,處理公共事務比經營企業要面對更多公眾異議壓力,西方占領區去納粹化開始時遭到蔑視德國民族尊嚴的批評,結束時遭到為前納粹份子漂白的批評。

1946/1/13盟國管制理事會Allied Control Council將德國鋼產量限制為戰前的25%580萬噸(英國主張1,200萬噸,蘇聯主張300萬噸),將超岀750萬噸以外之多餘產能拆除;汽車產量降至戰前之10%1946/3/29同盟國簽署了德國工業水平計畫(German level of industry
,通過拆除表列德國1,500家工廠,使其重工業水平降到1938年的50%
,人民生活降到1932年大蕭條時的水平。德國2處最重要的煤、鋼產地
–它們都在西方占領區,魯爾由蘇聯以外的國際共管,薩爾成為法國保護地區protectorate

歐戰結束後美、英、蘇、法4國在其德國與奧地利占領區內獨立治理(奧地利也由4國分占4國於1945/8/30組成盟國管制理事會做為處理盟國對德、奧占領區共通事務的權力機關]

19455月到19479月間國際煤價在每噸$25$30之間盤旋時,盟
國管制理事會美3國把德國煤的出口價訂為每噸$10.50這段
期間同盟3國光在煤這項商品上就從德國經濟刮走2美元。19479
3國雖然調高了德國煤的出口價,但還是比市價$5$7

即使北歐、西歐南歐國家像瑞典、挪威丹麥荷蘭、義大利、土
耳其等渴望以漁、農產品交易他們極需要的煤、鋼,都被盟國管制理
事會拒絕。

有研究估計戰後美國占領當局鼓勵戰前與德國廠商競爭的美國公司,進入德國競爭企業的廠房設施設備與各種檔案(文字、圖紙、照片、錄影
,取走比當時美國先進的有形無形資產,加上英國取走的,合計近100元(美國1948年的GDP2,692億美元)。美、英2國為取得智慧財產會誘拐軟禁、綁架德國科學家、技術和商務人員。1955年西德成立時被迫聲明放棄對所有被占領國取走的各種形式之資產的索求補償權利。

18991907年所通過的海牙公約禁止奪取敵方非供軍用的私人財
,美國以如果德國戰勝也會這麼做戰後美國占領的土地上並没有
初簽署海牙公約的國家存在等理由拒絕遵守;引申出國際法上對於
debellatio」的討論,本文不敘述

在東德,因蘇聯在戰爭中基礎設施和工業設備損失巨大,要求德國賠償實物,大規模的工廠拆遷持續3年之久。有估認為蘇聯拆走了所有資本設備的35%-45%,在一些關鍵的工業領域如鋼鐵化工等
蘇聯幾乎拆走了全部。蘇聯曾宣布包括工業設備拆遷,東德總共支付了42.92億美元(按1938年匯率計算)的戰爭賠償。

於東德生活水平急劇降低,或許也受到美國只要求西德分30年償還一戰二戰後一半債務的壓力,1953年蘇聯將東德當時尚拖欠的25.73億美元戰爭賠償款項一筆勾銷,放棄對東德所有戰爭賠償要求。

w 戰後初期德國與歐洲的經濟情況

在戰後德國的食物供應方面,受到德國人民應該受懲罰、不宜使德國人民平均每天熱能攝取量高過其周邊國家人民等想法的影響,在戰後若干年西德的商業性糧食輸入,以及援助性糧食輸入(一樣計價都受到占領當局的控制。由於占領當局的規劃人員高估了西德的糧食生產能力,加上19461947年西德的氣候特別寒冷,有些研究估計西德人民這段期間每天平均熱能攝取量只有1,080千卡路里kilo-calorie或在1,0001,500千卡之間,加上冬天取暖的燃料不足,可說處於飢寒交迫之中。德國以外歐洲大陸大部份人民每天的平均熱能攝取量大約為1,500千卡
。當時英國成人每天的平均熱能攝取量為2,900千卡、美國成人3,2003,300千卡、美軍4,000千卡。

從戰後到1947年底已有超過140億美元以贈予或融資方式用來為歐洲舒困救助難民(到1947年底全歐仍有約85萬人住在難民營中修復基礎設施協助其復原,但仍不足。(這部份援助資金未計入馬歇爾計畫

戰前許多年歐洲經濟的生態就是德國向周邊國家輸出工業產品,西歐地區從東歐地區輸入農產品戰後戰勝國們這樣處理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德國,而工業發展程度較低的國家想工業化不易一蹴而幾,歐洲經濟圈原來的生態就亂了。戰後農業和工業雖逐漸恢復,但政府和民間都資金不足、缺乏外匯,恢復的速度遲緩歐洲1947年的農業生產只有1938年的83%、工業生產88%、出口總額59%;國土受戰爭破壞的國家除英國外
各國的個人平均國民所得仍未回到戰前水準,食物與煤鋼短缺不少地方有失業飢餓與貧窮的情況,冬天難過,德國問題最嚴重。問題是看不到較快速成長的動力來源,歐洲總體工業化程度建築和生活用品似乎得很多年才能慢慢回復戰前水平。各國政府的支持率逐漸下降,共產與集權思潮逐漸活躍起來,特別是法國、義大利、捷克斯洛伐克;這就令美、英2國感到壓力。(從Maddison Historical Statistics的公開資料庫中可以看到有關各國歷年人口與GDP等統計數據

(古時候大家都是知識程度不高,基本上小區域自給自足的農業經
,處罰戰敗地區對外部地區的連鎖影響比較小

就某個規模的大國際區域而言,在區域內各次區域人口與產業分佈的基礎上,讓大家都能有相對合理生活的貿易往來等產銷互補關係是逐步自然動態調整而成形的;大家都熟知這種概念也有效能相當高的計量統計系統不然共產國家如何計劃其經濟?戰後初期對於德國以外歐洲地區的援助是由美國以雙邊方式進行,有左手不管右腳的問題。於是若干有識者很快發覺不能這樣處罰德國,第1次世界大戰之後對德國進行過苛處罰的教訓也仍然未遠;歐洲各國間應該盡可能打破關稅障礙成為互補互助的整體才能提高大家的發展效率。


馬歇爾計畫

w 美國經濟在戰後初期有收縮與轉型壓力

另一方面,可想而知,美國在戰時國民總生產增加很多,1944年高峰時平均個人國民所得是1938年的201%但因為增產的都是軍需品人民享受不到。在戰爭末期開始導致國民總生產下降的固然也都是軍需品,但戰士復原、工廠轉型、居民生活費用上漲CPI指數高峰在19479等問題都帶給人民和政府相當大壓力,到194810月之後才緩和下來

w 美國反省對德國占領區與歐洲的政策

於是從1946年後期開始,歐洲地區與美國國內不順手、不樂觀的情況讓美國有識的政策規劃人士反省,當然也少不了產能閒置的企業界諸多人士壓力,認為戰後美國的物資、生產能力、資金其實都頗有富餘,在「
適度」處罰戰爭發起國以外,如何以有餘補不足,使受到戰爭破壞各國的苦難人民都能迅速發揮本來就有的生產能力,迅速促進經濟成長,大家迅速改善生活美國也迅速脫離產能過剩的困境,是當時美國領導階層的重要課題。

於是在美國總統與1947/1/21新任國務卿的馬歇爾將軍領導下,國務院一些傑出人才協同若干經濟政治實業、軍事等領域的專家,於194735月間研擬了後來被稱為馬歇爾計畫之歐洲復興計畫(European Recovery Plan的基本框架。看起來這個計畫秉持了大西洋憲章的精神
、符合聯合國與布列敦森林體制、視歐洲各自由民主國家甚至包括美國為一個總體、對美國與歐洲都有利。

馬歇爾計畫的核心觀念很簡單,只是「歐洲人團結起來,共同規劃一
個自己的重建歐洲計畫,由美國為這一計畫提供資金」。發展開來是
歐洲各地區的主要產業(企業以向美國借入的資金購買主要由美
國供應之不足的生產要素,來生產被市場需要的產品獲取利潤→讓各
地區各生產部門活動起來→啟動整個大經濟系統的內生動力生生不
息地自己運動下去…

就生產企業來說在以往基礎上要補足的可能是若干廠房設備、原物料
、技師、工人、運輸能力連外道路…,只要基礎還在,以往上下游供需鏈還在美國只需借給企業一點補足所需生產要素的起動資賣出一點企業主在當地買不到的生產要素就可以成功點火了。

抓住根本機制、在能產生最大連鎖效應的點上施力–是對人類有信
心之領導人所終生學習的。很多聰明善良勤奮的領導人没能過這關,
常過勞而功少,甚至嘔心瀝血努力卻收到反效果

但當時多數美國公眾的想法是政府趕快把孩子們送回來(美國在歐洲
等不少海外地區仍有駐軍)、不要在海外當到處灑納稅人錢的聖誕老
人、也不要在海外到處惹事、把公共服務和失業等國內問題處理好最
重要、努力工作之餘大家看電影喝可樂…。各大、小企業之間的利益也不是一致的。

w 推動馬歇爾計畫通過立法

為了在歐洲與美國國內溝通援助歐洲重建與復興的方案,美國政府費了一番精密工夫。馬歇爾在途經巴黎、柏林,於1947/3/10-25莫斯科與美、蘇、英、法4國外長會議商討戰後事宜;並於4/15再到莫斯科會見蘇聯領袖。可能因為美、蘇在社會發展模式方面有民營或國營為主的差異都擔心自己的「勢力範圍」被對方分化侵蝕,都覺得對方是要吃掉我的狼,使得雙方意見不易調和

1947/6/15馬歇爾於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中午,於哈佛園招待校友和貴賓的午餐會上照稿子講了15分鐘,說美國已為援助歐洲復興做好了準備,只要歐洲集體提出需求

雖然英法外長在1967/6/17-19討論有關美國援助的會談破裂但在
6/27-7/2英、法、蘇3國外長會談時,英、法與蘇聯的基本歧異使得
、法2國同一陣線,7/2東方做法與西方做法分道揚鑣。

1947/7/7蘇聯通知其所有東歐友邦不應參加7/12於巴黎召開的馬歇爾計
畫協調會議,也不宜試探性參加;東方與西方陣營明確分立。

在馬歇爾計畫的方向下JCS 10671947/7/10JCS 1779取代JCS 
1779的基本精神是一個有秩序而繁榮的歐洲需要一個穩定而有生
產力的德國提供其經濟貢獻對德國重工業生產的限制得到部份舒解
鋼的產量限制從戰前的25%提高到50%

1947/7/12-9/22歐洲16個國家48位代表組成Committee of European
Economic Co-operationCEEC),在巴黎開會商討未來美國援助的方
式與分配問題,事涉各國有相同也有矛盾的利益,討論與談判過程冗
長而繁雜。美國政府代表只表示
–歐洲各國自己組織並協調計畫,但要美國國會同意這個計畫美國政
府才有錢可撥。而國會議員們與總統都得順從民意才有選票。(當
然社會領袖們也可以引領民意,說服民意跟隨
  美國人民喜歡自由貿易,不喜歡高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
  美國人民不喜歡共產主義與極權制度,希望看到歐洲人民團結起來
    ,築成反對共產主義與極權制度的堡壘。(歐洲,尤其是西歐,由於經濟社會文明發展階段與美國相去不遠,多數人民也不喜歡共產主義與極權制度

  CEEC報告的第1冊於1947/9/22定案並送往美國2冊各次級委員會的
  技術報告於10月送往美國。

在歐洲各國自己協調出來的報告中向美國提出的援助總金額是224
元,美國總統在將之削減為170億美元後於1947/12/19將撥款草案提請
國會批准。美國國會對這個草案當然免不了討價還價激烈爭論;捷
克斯洛伐克發生民主政府在難稱和平的過程中1948/2/25轉由共產
黨組閣的事件有助於協調國會中的反對意見。這個撥款草案在將援助
金額降為124億美元(出口物資與服務+貸款;以2018初幣值折算約
1,860億美元),1948/4/11952/6/30之間分期撥付後獲得國會同
意,於1948/4/3經總統簽署完成立法程序。同時設立經濟合作署
Economic Cooperation AdministrationECA)負責馬歇爾計畫的執行;
該署於16個受援國家的首都設有特使與辦公室參與計畫的專案執行作
業,特使一般是一位有相當聲望的美國籍商界人士,由總統提名,經
參議院同意後擔任。

如前文所述,由於地理位置在抵擋蘇聯向外擴張上的重要性,美國對
希臘和土耳其的實質援助從19471月就已以雙邊協議的方式開始交付

w 莫洛托夫計畫

  蘇聯在1947/7/2與西方陣營分道揚鑣後,不許其東歐衛星國參與馬歇
  計畫為不使其東歐衛星國失去對蘇聯的向心力194778月間
  蘇聯分別與波蘭、東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 
  亞簽訂貿易協定,向這些國家提供重建物資;西方把這一系列貿易協
  定稱為莫洛托夫計畫。

w 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Information Bureau of the Communist and
Workers' PartiesCominform

為了協調大家對於馬歇爾計畫的意見蘇聯於1947/9/22-27在波蘭召開了一場有蘇聯共產黨、波蘭統一工人黨、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匈牙利勞動人民黨、羅馬尼亞工人黨、保加利亞共產黨南斯拉夫共產黨、義大利共產黨、法國共產黨共9個國家的共產黨與工人黨參加的會議,決定成立南斯拉夫於1945年就向蘇聯建議成立的Cominform歐洲各國兄弟黨之間交換情報信息與經驗,必要時在互相同意之基礎上協調大家的行動;並定期出版名為「爭取持久和平、爭取民主」的機關刋物。

Cominform1947/10/5成立,總部設在貝爾格勒,成員除了上述9個黨
以外,還有德國統一社會黨(Socialist Unity Party of Germany荷蘭
共產黨、阿爾巴尼亞工人黨、第里亞斯特自由區共產黨Communist 
Party of the Free Territory of Trieste13。機關刋物創刋號於
1947/11/10以多種語言出版,初為半月刋,後來改為旬刋。

由於蘇聯與南斯拉夫領導人的個性都很強,理念並不很一致,在幾件事情的處理上產生衝突蘇聯在1948/6/20-28於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的Cominform3次會議上,主導決議於6/28將南斯拉夫除籍,將總部遷到布加勒斯特。蘇聯並與東歐國家對南斯拉夫進行經濟封鎖,南斯拉夫與蘇聯和東歐國家斷絕外交關係。第里亞斯特自由區共產黨在南斯拉夫除籍後不再參與Cominform的活動。

在蘇聯新任領導人去史達林化並與南斯拉夫恢復邦交的發展中,
Cominform1956/4/17解散。

– 1948/3/12-4/24哥斯大黎加內戰(美國支持反政府組織勝)
– 1948/4/2緬甸國內種族衝突(持續中)
– 1948/4/31949/8/17韓國濟州島與麗水、順天事件(美軍協助韓國軍隊
 成功鎮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