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分工合作、互相成就
大家都知道個人很難既耕又織且漁牧;由於專注的效率與規模經濟,人人都得用自己的產品賣錢來買其他生活用品;使得「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分工合作、互相成就」早就是人類社會的紐帶。
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不過事物即使是渾圓的都有好多面向,在太多情況下,李四要打敗甚至消滅張三才能取得或擴大自己的生存空間也是不爭的事實。道德和宗教很難全然替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現象,即使生活物資供過於求,適者也會生存得比較好。
三、競爭與合作的平衡點
但過度競爭讓所有人都痛苦。人必需在求生存與求生存得更舒適的過程中,學習如何與其他人在競爭與合作之間取得平衡。個人間、群體間、個人與群體間、或人類與大自然間,在特定的時空環境中磨合一陣子後,對於彼此之間競爭與合作的關係會出現大家都能維持下去的平衡點或平衡區間。
四、迅速移動的平衡點
時空環境、個人或群體都不會靜止,因緣聚會,隨著系統中各成員能力的變化,系統的平衡點會移動。
在人類社會中,當人人受教育、大家都不斷追求進步時,平衡點移動得比以前快、移動幅度比以前大。當人類能力變化的速率增加後,與大自然之間的平衡點也移動得不慢。
五、我們的產品要賣得出去
不論是個人、國內經濟區域、國家、還是跨國界經濟區域,這些「主體」所生產的產品必需賣得出去,主體才有日子或好日子過。
譬如美國,對於許多基本民生用品的生產早已失去競爭力,得靠銷售飛機、車船、軍火、電腦通訊軟硬體、醫藥、學術、風景名勝(包括有吸引外來觀光消費能力的國家公園、拉斯維加斯賭城、迪斯耐樂園、環球影城)等等產品賺到比較多的錢,用來進口許多基本民生用品之後仍有儲蓄,才會比其他國家富強。但現在那些以前外銷得很好的產品其他人也會生產,越來越賣不出去了,又遲遲開發不出新的暢銷產品,出口少進口多,經濟怎能不衰落?所有經濟先進國家都有類似的衰落問題。
當愈多落後國家興起,平衡點移動,只要不能持續開發出熱賣的新興外銷產品,經濟先進國家就會持續衰落,台灣也一樣。但如何才能持續開發出新興的暢銷產品?
六、不應把振興經濟的責任全推到政府頭上
在教育不普及的時代,受過教育者大多從事政府、宗教或私塾教師工作,在没受過教育的老百姓前面是什麼都比較懂的,大多高人數等地作之君、作之師,用心用力試著大規模教化子民者很少,大多統治而已。
孔子比較成熟謙虛,會說吾不如老農、吾不如老圃這類與人平等的話,入太廟會每事問。
在教育普及,實施民主政治與自由經濟制度的現代社會中,大家是分工合作
、互相成就的。政府在現代民主社會中的責任,是處理大家付錢請他們處理的公共事務。公共事務處理得很没有效率,人均服務產出很低、採購與營建成本很高、規劃與執行能力不足、該解決的問題長期無法解決,以致社會創口擴大、細菌漫延、病情加重,政府當然應該負責並受責。
但政府很難萬能,目前絕大部份政府官員與經濟學家在參訪各種產業的工廠或農場礦場時是聽不懂簡報、提不出有用建言的,不能指望他們直接促進外銷、振興經濟,他們也没有能力直接提高大家的薪水。
七、科學家、企業家、大家與政府的努力同樣重要
持續開發出熱賣的新興外銷產品來提高全民收入,是各類科學家、企業家、大家共同的責任。大家如何能夠策略正確、分工合作得比競爭對手更有效能
,對人類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是台灣振衰起蔽的關鍵,以前如此,今後還是如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