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5日 星期六

二、台灣的地理區位與經濟發展


一、位置會影響能力的養成與發揮 

愛因斯坦或麥可喬丹(Michael Jeffrey Jordan;籃球大帝)如果出生在某個非洲小國或台灣某個偏僻的地方,想要獲得同樣的發展與成就可能比較困難。進行籃球
、足球這類團隊運動競賽的隊員,都知道在運動中競取有利位置的重要性。即使在國術、柔道、跆拳、擊劍、飛靶射擊這類一對一的比賽中,與賽者一樣需要迅速競取有利的位置。 

區位因素對於競爭力與經濟發展的影響,在區位動力學或區位經濟學(
Regional DynamicsRegional Economics)中有很多討論。譬如區位的天然氣候與土壤成份對於居民的習性與物產會有影響,城鎮是否靠近交通輻輳或生產要素產地會影響當地居民的收入與城鎮經濟發展、群聚效應、中心邊陲效應… 

當然好位置不一定帶來好結果,譬如富家常出紈褲子女、古時高官常因貪瀆或政敵圍剿或皇帝猜疑而遭致滿門抄斬、現代有不少總統首相總理的聲譽在離任後與到任前逆轉180度… 

二、地理區位的優劣勢會變動 

1. 隨著氣候變遷變動:從宜耕宜居變成不宜耕不宜居,或反之。
2. 隨著礦藏耗竭變動:當地表或地下不能再生的礦藏被開採光,礦業城鎮就很快衰落。
3. 隨著科技進步變動譬如生產工具或交通運輸工具改變有的城鎮和區域會興起有的城鎮和區域會衰落。像資通訊科技讓天涯若對面,輪船帶給海港城市繁華。
4. 隨著政經局勢變動:譬如有兩個區域它們成為國家首都的適宜性差不多,國家首都設在那個區域,那個區域的經濟發展就會比較快比較好。

、台灣經濟發展的地理區位因素 

1. 台灣雖有颱風、豪雨、地震,在防災(如提高各種建築物耐震強度)、災損和救災(水庫清淤、疏通河道…)方面需要增加一些維生費用;但位處亞熱帶,氣溫宜人、稻米一年二熟不錯;可耕地佔國土面積24%不低(依據CIA The World Factbook資料:美國16.29%、歐盟28國區域24.91%、日本11.26%、南韓14.93%、大陸11.62%);總的來說氣候條件佳、有山有水風景秀麗宜農宜漁適合人居
2. 没有已知的礦藏
3. 得利於越洋交通運輸工具之發展
4. 受惠於區域與國際政經局勢之演變 

台灣近代大大受惠於區域與國際政經局勢之演變 

120年前中日甲午戰爭時日本戰勝,要求中國割讓台灣。也許因為台灣是日本第一個較大的海外殖民地(琉球地小人少),又準備用來做為將來南進華南與東南亞地區的跳板,所以頗為用心經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收回台灣。1949年在中國執政的國民黨於內戰中失敗,退守台灣準備反攻大陸;取得大陸政權的共產黨實施共產主義。在東西方冷戰的格局中,台灣由於位居太平洋西端美國國防最前線的第一島鏈中央,於是獲得許多美援,朝向自由經濟與民主制度發展;在越戰中也取得美軍人員物資運補中繼站之一的利益。這段期間台灣政府與民眾在日本人建立的基礎上,没有浪費機遇,經過半世紀拼命似的努力,累積了小康的財富。冷戰結束後台灣原來享有的國際政治區位利益大幅減弱。但在大陸崛起、美國不希望退出亞洲、日本力圖振興的國際政經局勢中,有些同胞認為台灣似乎又可以取得一些區位利益了;如果這是真的,具體得利項目有那些? 

五、海峽造成台灣經濟發展上的隔離性邊陲效應 

以大陸的區位與幅員規模,只要大陸同胞不偷懶或努力錯方向,東亞其他國家與經濟區域很難與它競爭中心地位。台灣因為有海峽與大陸相隔而獲得前述國內與國際政經情勢演變之利益,但也因此在大陸興起的過程中受到「隔離性邊陲」的不利影響。雖然海峽不寬,台灣與大陸目前經濟最發達之「上海以南之長江三角洲及沿江經濟區+東南沿海經濟區」的距離,比中國西北
、東北、大部份環渤海、以及大部份西南經濟區,與此二大陸最發達經濟區的距離還近,但海峽提高了台灣與大陸各區域的交通運輸時間和費用。
 

  (2010年謝旭昇先生繪製) 

在大陸興起的過程中,與大陸之間的隔離性邊陲效應在經濟發展上帶給台灣幾個不利影響:
1. 全球包括台灣企業家大量生產的主要製造基地不會放在台灣即使台灣的工資與大陸拉平放在台灣也會增加不必要的運輸費用台灣不會成為一般性量販產品的區域製造中心
2. 台灣的港口不會成為歐洲東北亞、東亞美洲海空航運的主要停泊點,不會成為區域物流轉運中心。
3. 在上海與香港深圳等城市的競爭下除了台灣本土企業家全球企業家不會以台灣為其東亞區域的營運中心,也不會以台灣為其東亞資金的主要調度地點
4. ………
 
這幾年有些同胞鼓吹應該使台灣成為人民幣境外中心」,這和有些同胞從1993年開始鼓吹建設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時的策略規畫一樣過於主觀;局外人不清楚規劃人員如何評估納入競爭者反應的scenarios不過開放人民幣台灣市場(存、兌、匯、貸、清算、利率、投資工具)需要的軟硬體新增投資很小,政府不需要出什麼錢;建設亞太營運中心需要的新增投資不小,政府需要出很多錢。兩個策略的業務風險相似,但財務風險差異很大。
 



(錄自網路;PeachAir BusanCebu PacificJetStar AsiaAirAsia X係日、韓、菲、新加坡、馬來西亞籍區域型航空公司)

六、東亞各國與主要經濟區域之區位條件比較 

這個比較是上二張圖中各經濟區域、國家、和在東亞設立營運基地之企業在研擬其中長期發展策略時的上位影響因子之一,本文留白。 

簡單說:與日本、韓國、菲律賓三個國家,以及大陸東北、西北、大部份西南與環渤海四個經濟區相比,台灣的區位條件會比它們差嗎?台灣有那些優劣勢?我們能夠經由什麼努力,為台灣的區位增加什麼競爭優勢?或改善什麼競爭劣勢? 

迅速降低台灣與大陸間的交通運輸時間與費用可能蠻重要的。有些同胞想過
、實驗過幾種方法,應該還有一些其他方法值得進行可行性研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