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日 星期日

公民社會手機投票


、法定手機號碼 

台灣可說是人人都有手機了像國民身份證號碼一樣,由戶政機關主管,每一個成年國民很容易就可以經由他手機的電訊服務商註冊一個「法定手機號碼」註冊和變更註冊號碼的作業費用不高不需另行收費 

對於目前没有使用手機的有行為能力成年國民,為了國家公務目的,由政府贈送一個語音手機給他們,反對者應該極少。 

在投票日如果手機遺失或故障、或在投票時間終止前1.5小時仍未收到選務機關的投票電話,可以到任一里長辦公處或警察派出所、甚至超商由里長、里幹事、值勤員警或超商員工提供公務手機,輸入「里長或派出所或超商辨識碼+個人法定手機號碼後用手機投票 

手機投票程序 

在政府規定的投票時間內,由選務機關的電腦系統主動,逐一電請所有合格選民,在聽取投票選項說明後按數字鍵投票;投票選項中包括棄權。選民可以拒投,什麼鍵都不按,甚至拒接投票電話。投票電話不受欠費停話的限制

三、防止與處理駭客作亂

對這個問題在常識層面的回答是:如果大家可以用電腦和手機網路進行銀行存款轉帳和股票下單無疑,應該也可以用手機進行投票無疑。有關技術實務部份非屬本文範疇。
 
有没有人會在投票日進行集會,約束集會者的投票行為?有没有人會出資為他人辦理法定手機號碼註冊然後集中保管手機?…?類此問題都有合理而有效的處理方式,本文不討論這個部份。 
 
四、簡單多數決 
 
關於什麼樣的提案應該要有多少人以上參加投票、有多少投票者以上投同意票提案才算通過的問題,可能自人類有群體生活以來就存在了。不同時代不同社群各有其運作與決策的模式,不容易在短文裡做邏輯嚴密的討論。如果簡單說,本文認為現代國家公共事務領域內的公民投票,簡單多數決比較合理。 
 
專業當然有其價值而且重要。種稻、時裝、建築、汽車…的生產都很專業,都有許多專業生產者推出產品競爭銷售,就是最權威的生產者都必需費力說服非專業的顧客掏錢購買。即使還有若干冷門領域中的專家驕傲地要大家順從掏錢買產品,也很難輕輕鬆鬆就讓大家都乖乖聽話;他們不僅需要在溝通的過程中回答問題,而且有力的競爭者很快就會出現。 
 
人都會對某些事情不在乎,說你們決定就好,怎麼決定我都無所謂。在可以很方便很自由投票的情況下,絕大部份不投票的同胞們可以被合理認定為對於提案如何決定不在乎;不可以把因為不在乎而棄權的人計入提案的贊成方或反對方。 
 
如果同意在社群中每個人的人權與選擇權是平等的,在邏輯上應該會同意簡單多數決是比較合理的社群最終決策模式。 
 
為了效率,在組織、尤其是職業組織中就某個範疇,明文或默示委託、授權他人決策,接受他人領導指揮的情況很普遍,本文只簡單討論公民自行決策部份。
 
五、那些議題需要公民投票 
 
理論上公民投票可以:
1. 由政府提案
2. 由議員提案經議會過半數同意後舉行
3. 由超過法定門檻的公民數以書面連署提案超過法定門檻的公民數以手機按鍵附議即由政府選務機關執行手機公投。提案與附議門檻不宜太高。 
 
精英們不必擔心因為公投門檻低,大家就會任意公投。大家都知道凡變動就會產生費用與福禍的變化,稅是老百姓們繳的,福禍是老百姓們自己要承受的,老百姓們會輕易和自己的利益做對嗎?在出現理未易明的議題時,精英們應該努力把自己的主張表達得讓老百姓們聽懂,老百姓們會在聽過正反雙方的辯論後做決定。如果老百姓做錯決定,自認為正確的精英們最要檢討的是自己的論理能力、以及理解大眾需求的能力 
 
對於鄰避設施(譬如垃圾處理場)這類牽涉公平分擔的問題,關鍵在於如何提供地點或人、現地補償或給付搬家與重新覓職費用等有關變數的合理選項
,給所有與提案有關的國民公決。
 
只要上述第3點由公民書面提案公投的提案人數、與附議成案人數合理而被大眾接受,少數派議員在議會中冗長發言、霸占主席台等抗爭情事在理論上就應該會大幅減少,甚至不需要再發生。 

六、目前民主選制昂貴所導致的弊端已經很嚴重 
 
近代自由民主社會中,老百姓授權政府行政機關收稅為大家處理公共事務,授權議會為大家審議、監督政府行政。本部落格曾在「公費選舉」系列中很囉嗦的說明過由於參選費用昂貴所造成全球民主政治之弊端,像國債劇增
、稅負過度不公平、貧富過度懸殊等等,已經累積到很嚴重的程度,致使平民百姓與後代子孫處境惡劣、公義不張、社會憤懣氣氛漫延、連帶遲滯了民間部門的創新發展。 
 
七、期待 
 
隨著教育普及、資通訊科技發達,目前的公職人員選舉方式與議會代議(審議、監督政府行政)方式已經到了應該變革的時候,而修改公民投票法更合理化公投成案門檻、實施手機投票是改善政治的合理方法,也是所有政治革新的合理起點。在目前選制下增加代議士人數與內閣制並非在公民社會中治療當前政治疾病的良方,很可能反而加重病情,其分析非屬本文範疇。 
 
在充滿拼命般動能的年代之後,雖然有不少同胞仍然努力不懈,並且有不小的成就,對社會有卓越貢獻,但多數人感覺台灣好像已經低盪了十幾近二十年。可喜的是最近在好幾個領域(自然、社會科學、政府、企業、公民社群
…)似乎又出現了若干新的生機。 
 
本文期待台灣的公務與民間部門都能夠反映時代變遷,與公民社會發展的潮流同步,一起再現前進的動能,讓台灣同胞的福祉再上層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