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5日 星期六

十: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一)–世界總體經濟環境

個別事件都在環境中發生,而環境中各個變數互相牽連。就省視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而言,居然從全球和美國的總體經濟環境談起,的確囉裏囉嗦、不夠精準銳利,但有助於本系列對於經濟發展的討論。為了避免過於瑣碎,我們只概念式描述總體經濟面若干比較基本的底層現象。

1. 人類事務日益全球化

1920年1月10日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舉行第一次會議
1930年5月17日國際結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開始營運
1944年7月22日44國代表通過布雷頓森林協定(Bretton Woods Agreements)
1945年6月26日,51個創始會員國中的50個簽署聯合國憲章
1945年12月2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成立
1946年6月25日以資助貧窮國家脫離貧窮為任務的世界銀行開始工作
1948年1月1日由23個國家簽署的關稅暨貿易總協定生效
1989年11月9日柏林圍牆倒塌,資本主義國家與共產主義國家間冷戰結束
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成立
………
顯示人類事務日益國際化、全球化;商品向全球銷售;企業跨國經營、在許多國家存在應收應付關係;投資人投資許多他國資產、亦積欠許多他國債務;金融機構跨國進行貨幣存貸匯業務,跨國發行、銷售並且購買金融商品;…;大家利益與風險跨地域連結的程度日益增高,視訊網際網路的發展更加強了天涯若比鄰、全球一體化的趨勢…

有一些區域性的組織也不斷擴展合作甚至融合的項目,比較大的區域性政府間國家組織有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東協加三、南美洲國家聯盟(註一)、非洲聯盟(註二)、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現有21個成員經濟體)、環印度洋區域合作聯盟(註三)、石油輸出國家組織(註四)等等,還有許多活躍的非政府組織。

隨著人類活動尺度不斷擴大,許多傳統的國家疆域和組織可能或已經成為人類發展的障礙。發展跨國的功能性和區域性組織、逐漸去除不必要的條條框框是一種自然合理的演變。

2. 世界上已經没有可以完全自給自足的國家

和半個世紀之前相比,人類生活的內容大為豐富。由於專業經濟、規模經濟與聚集經濟的效益,不同產業會自然地分工,在不同地區形成大的相關產業聚落。以目前的科技水準,為滿足大家正常的生活需求,世界上已經没有可以完全自給自足的國家。

就製造業而言,稍微複雜一點的產品,像飛機、汽車、輪船、電腦、電視、手機等等,它們在某個國家進行最後的組裝與品管測試,但其內部零組件和零組件的零組件,還有生產技術和設備,郤可能來自許多不同國家。

這種大家分工合作和互相依存的關係使得生產更有效率、物產更豐饒、人類福祉更高。但也讓許多人的不安全感升高:「如果有某個或某些國家、甚至是大產業集團和我們翻臉禁運怎麼辦?」

在無法自給自足的情況下,如何維護國家安全?
企業跨國投資經營、人民跨國置產、資金瞬間移轉,怎麼行使國家主權?
歐盟模式會怎麼發展下去?
這些都是有趣的課題。

3. 許多先進大國都揹負大量外債

也許由於以前很強大、經常打仗吧!還是因為以前很富裕,經常亂花錢?許多大國其外債佔2008年預估GDP的百分比都很高;像英國404.34%、荷蘭365.40%、法國231.38%、德國176.34%、西班牙165.26%、義大利127.42%、澳洲99.61%、美國95.22%。 為了對比,我們也列出日本 51.41%、南韓28.48%、蘇俄21.29%、南非14.59%、 沙烏地14.21%、巴西13.16%、台灣13.03%、印度6.94%、中國5.01%。(註五)

4. 亞洲經濟逐漸與歐洲、美洲經濟鼎足而立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全球被殖民地紛紛獨立、戰敗的日本與德國在戰勝之美國協助下快速復興(有些人說美國是為了防堵蘇聯勢力擴張,所以在冷戰時期著力援助共產主義勢力周邊的國家)、亞洲四小龍(新加坡、香港、南韓、台灣)迅速建立現代化的基礎、亞洲四小虎(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與拉丁美洲若干國家奮發向上, 中國亦自1978年開始穩健地脫離共產主義,藉助資本主義的經驗發展經濟。由於中國之幅員與人口規模,1994年1月1日人民幣相對於美金貶值49.82% (自1993年12月月平均匯率5.8068 對1美元貶至 1994年1月月平均匯率 8.7000對1美元), 大幅提高了出口競爭能力,對於區域經濟的發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它開啓了全球商品供需關係與產業競爭的新局面–亞洲經濟逐漸與歐洲、美洲經濟鼎足而立(註六)。

目前美國和歐盟都以世界貿易日趨不平衡(中國擁有巨大貿易順差)…等理由要求中國貨幣升值(人民幣大幅升值之牽連頗廣)。落後國家亟思奮起,而強權不願衰頹,目前世界經濟的運作體制又漏洞百出,難以令人完全信服,世局將如何演變?衡諸歷史,以往之強權興替,無不經過武力戰爭;在民主時代,大國可以和平崛起嗎?

5. 赤貧國家亦將逐漸發展

因為地價、工資、運輸成本等差異,工業投資會隨著經營本益比的變化,逐漸由已發展地區、發展中地區向未發展地區蔓延;商品銷售也會隨著高購買力區域消費需求之已經滿足而逐漸向貧窮地區推移;所以赤貧國家或地區亦將逐漸開始發展。現在全球地理位置之間的貧富懸殊在擴大到轉折點後已經開始縮小。

近年來全球企業界對於經濟發展比較落後的大部份非洲地區(當地石油等礦藏豐富),和若干中亞與西亞地區(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除了造成破壊之外,亦為當地和鄰近地區帶來新的投資)之投資已經不斷增加。

6. 人口持續向都市和都會區集中

人隨著工作機會走,同時人口集中地區公共設施的服務效率比較高(人均成本比較低),人口分佈很自然地將繼續都市化、同時繼續形成大都會區。

於是都市土地自然漲價,很容易成為炒作標的,暴起又暴落。房地產市場和股票等金融市場一樣,幾乎每一次金融危機中都有它們的蹤影,成為作手最容易合法搜括大眾財富的地方,而應該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政府經常反應遲鈍變成幫兇。如何預測土地利用型態的發展趨勢,運用國土規劃、都市計劃、土地和稅務法規等行政手段,減少剝削情事,達到優美化都市環境和大眾生活品質、以及地利共享等目標,是一項重要的課題。

7. 「資產証券化」使得企業家運用金融槓桿的能力大幅增加

「財務工程」的發展提高了運用貨幣的效率。同時資產証券化(註七)這種金融工具使企業家得以「藉著讓出部份投資利潤給購買資產証券的大眾,而迅速回收原本被凍結在缺乏流動性資產上的成本(投資),甚至提早收獲該投資的部份預估利潤,同時在不失去資產經營權的情況下將投資資產的風險移轉給購買資產証券的大眾」。優秀企業人才因此得以大幅增加運用自有資本的槓桿倍數,而更加提高其競爭能力,導致社會財富的集中度不斷增加,貧富更加懸殊。從另一個角度看,槓桿倍數愈高,表示底層槓桿崩斷時愈難救援、損失愈大。

資產証券化可以說是資本主義社會繼私有財產制、公司制、以銀行創造存款貨幣、大企業股權以証券方式公開交易化、藉保險服務收集投資資金之後,又一個「提高資產營運效率」的制度面創新。以會計學的語言來說:這些創新都提高了人類社會的資產報酬率。

8. 金融部隊進行跨國金融戰爭,合法掠奪財富

20世紀以來,以「炒作手法」操作商品的情形大幅增加,國際貨幣與金融危機的頻率亦告增加。像1992年9月英磅危機(同時衝擊英磅、義大利里拉等幣值,以及德、英、法等國的利率…)、1994年12月墨西哥、1997及1998年亞洲(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新加坡、香港、韓國;隨後台灣也發生所謂本土型金融風暴…)、1998年8月俄羅斯、2000年12月土耳其、2001年12月的阿根廷金融危機(巴西、烏拉圭、巴拉圭、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和秘魯等國都連帶受到相當大的衝擊,同時若干拉丁美洲國家發生反對資本主義和反對全球化的運動)…等等,都是高級作手組織金融力量進行合法掠奪的跨國金融戰爭。(註八)

一般產業的企業家靠著研發(或購入他人的研發成果)、生產、銷售能夠滿足人類生活需求的產品累積財富,這種行為是有益於社會的;即使在行銷自已產品時運用一點炒作行情的技巧,或配合股市作手炒作自己公司的股票,其為害也有限。但高級金融作手所進行的(跨國)金融戰爭,其影響層面頗廣,所轉移(剝削)的財富金額頗大,對社會為害頗大。

但索羅斯(George Soros) 曾說英國、泰國等國家的執政者應該反省自已的政策作為,為什麼讓他有可乘之機?他不採取行動,也有別人會採取行動。又曾說:「我按市場遊戲規則行事,如果有錯,應是市場規則本身出錯」…。都值得我們深思。

9. 金融經常成為全球主要議題、金融業成為全球所得最高的產業(之一?)

在人類和各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熱門和高所得行業;誰領風騷由市場供需力量決定,不平無益。但社會上批評檢討的聲音也是市場機制的產品。我們應該省視一下已經長青了數百年的金融業其對社會的貢獻是什麼?社會付出的代價是什麼?貨幣運轉的機制非完全像現在的樣子不可嗎?這是個不算小的題目。

10. 巴塞爾協定推行緩慢

鑑於金融危機都和銀行有關,而銀行倒閉傷害了許多無辜的存款人(存款人到銀行存款並非商業或投資行為),巴塞爾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在1988年公佈了規範全球信用風險的巴塞爾資本協定(Basel Capital Accord – Basel I);同時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納入對於市場風險和作業風險的規範, 在2004年6月底完成了修訂版–新巴塞爾資本協定(Basel II),希望透過最低資本要求、監理審查、和市場紀律這三大支柱來增強世界金融體系的安全。但和推動節能減碳一樣,推動新巴塞爾資本協定的成效迄今仍不彰顯。是那些人阻擋協定的推行?用什麼道理阻擋?…?都是有趣的問題。

11. 個人之間的貧富懸殊將更加嚴重

我們在本系列「八:貨幣太多也讓人民窮困」一文中曾提到通貨膨脹將拉大貧富懸殊的程度,在本文中也提到資產証券化(這類金融工具)將使貧富更加懸殊。事實上自由競爭就像長程賽跑一樣,隨著時間過去,體能好者與差者之間的距離將愈來愈大。賽跑差距大就大了,輸家不會集結起來翻臉把贏家殺掉;但人類社會中貧富差距過大(譬如百分之一的人掌握全社會百分之五十的財富)好不好?這不只是有關道德的問題而已。

貧富越懸殊,全社會的消費總量將越減少,不只國民所得無以成長,還會造成持續性的通貨緊縮,引起許多社會問題,最後禍及富者,大家一起遭殃;而強者與弱者的所得差距太小也不合理,像共產主義在上一世紀的實驗結果一樣,大家最後還是一起遭殃。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拳擊場上的打鬥要放任到什麼程度?什麼樣的所得分配才對社會最合理?什麼狀況能讓大多數人都「還算滿意」地接受,而非充滿怨懣的不得不接受?什麼狀況可能讓「有些人」立刻作亂?什麼狀況能讓整個社會充满祥和而又樂觀奮發的朝氣?大家揖讓而升、下而飲?大家對這個問題都會有自己的想法,但做法呢?歷史告訴我們,人類每和平相處數百年後,總是會發生比較「劇烈」的改變,為什麼?民主時代會不會不一樣?

高外債這種似乎應該出現在貧窮落後、官員普遍貪污國家的現象,居然出現在許多大家公認為文明先進的富裕大國!何以致之?他們的高外債對於未來全球經濟(甚至政治、社會)的發展可能造成什麼影響?學者們和主要國家的執政者們現在就應該進行嚴肅的思考和討論,全球一起面對。

12. 人類創新的頻率將增高

當農業生產力增加後,人類就有餘裕進行工業生產;當工業生產力增加後,人類就有餘裕增加服務業生產;當服務業生產力增加後,人類就有餘裕增加休閒娛樂。由於人類受教育的比例和人數不斷增加,有能力從事創新的人數不斷增加,大家互相激盪,人類創新的頻率將會增加(註九)。而科技發展會影響人類的生活模式,譬如當機器人的發展大幅進步,人類大部份可以程式控制(標準化)的工作都交由各式機器人代勞後,生活模式可能發生什麼變化?資通訊科技和生物科技將如何繼續發展呢?…?創新是很難預測的。

13. 其他還有全球暖化、食糧及石油等原物料可能短缺、環境污染、地球對於人類活動承載力、長壽與少子化引起人口結構變化等等有關世界總體經濟的基本問題,限於篇幅我們不再敘述。

註:

1. Union of South American Nations:目前有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巴拉圭、烏拉圭、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智利、蓋亞納、蘇利南12個成員國,和巴拿馬、墨西哥2個觀察員國。

2. African Union:目前除了摩洛哥和茅利坦尼亞以外,非洲其他53個國家都是成員國。

3. The Indian Ocean Rim-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目前有澳洲、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孟加拉、印度、斯里蘭卡、伊朗、阿聯、阿曼、葉門、肯亞、坦尚尼亞、莫三比克、南非、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18個成員國,和日本、中國、埃及、法國、英國五個對話夥伴國。

4.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目前有沙烏地阿拉伯、阿聯、科威特、卡達、伊朗、伊拉克、安哥拉、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奈及利亞、委內瑞拉、厄瓜多爾12個成員國。

5. 這些數據係由「CIA – The World Factbook」網站中,各國的GDP (Purchasing Power Parity)和Debt-External數據計算而來。外債包括政府和民間所欠,必需以外幣償還的債務。如所週知,各國外債的構成不同,商品外銷能力不同。各個資訊來源對於各個項目的統計數據亦不盡相同。

6. 依據國際貨幣基金網站統計資料,2008年度Gross domestic product based on Purchasing-power-parity share of world total:
United States + Canada + Western Hemisphere = 20.612 + 1.880 + 8.612 = 31.104%
Developing Asia + Newly Industrialized Asian Economics + Japan = 20.967 + 3.698 + 6.348 = 31.013%
European Union = 22.043%

依目前的國際政治情勢,由於不少中南美洲國家反美意識高張,把美國、加拿大、中美洲及南美洲看成一個經濟體並不恰當;「東協加三」的進展也還遠不如歐盟成熟,亞洲亦非全面發展…;我們說三足鼎立是一種為了方便表達概念和未來可能性的簡略說法。如所週知,目前在這三大洲中發展得比較好的區域是東歐和巴爾幹半島以外的歐洲、北美、和中國非沿海省份及北韓以外的東亞。

7. 資產証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係指將缺乏流動性,但能產生穩定的現金流入之「單一資產、或多筆資產的組合」,轉換為可以在金融市場上自由交易之証券的行為。發行人可以透過發行資產証券向資本市場(發行股票)或貨幣市場(發行債券,利息比向銀行貸款低)直接取得資金。

理論上所有資產產權都有將之証券化的可能性(亦可將上市公司的股票視為較廣義的資產証券)。目前較常見的標的物有不動產本身(不動產投資信託証券;REIT)、不動產抵押貸款、汽車貸款、信用卡貸款、公司債、企業應收帳款、收費高速公路及橋樑等等;而且只要有足夠的利差,還可以將証券再証券化。

8. 如許多人所熟知,以索羅斯(George Soros) 為代表的國際金融集團利用外匯市場中的貨幣價格變動、貨幣市場中的債券價格變動、股票市場中的股票價格變動、期貨市場中各標的物未來價格的變動、以及利率與各種價格之間的連動關係、加上併購企業的能力,運用專業操作技術,集結金融力量在1992年9月襲擊高估幣值與利率的英磅(同時在英磅與義大利里拉空頭交易,與德、英、法國利率期貨多頭交易中獲利); 在1997年1月和6月兩波襲擊泰銖(同時順勢放空印尼盾、菲律賓披索、馬來西亞元、和新加坡元獲利);在1997年10月、1998年1月、6月、8月四波襲擊港幣…

9. 我們在「國土規劃與建設系列」中「之一:社會加速變遷的網業時代」一文中,曾討論過人類創新頻率將會提高的課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