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在今年5月22日公告其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於4月30日到5月1日的會議記錄,正式吹響QE(Quantitative Easing–寬鬆緊俏之貨幣流通數量)政策退場的前奏,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的善後措施已經告一段落。
探討這場風暴的著作很多。美國聯準會主席伯南克(Ben Shalom Bernanke)博士也曾在2012年3月20、22、27、29日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商學院(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Business),對經過報名挑選出來的大學生,就聯邦準備理事會的任務與它如何處理金融危機(The Federal
Reserve and the Financial Crisis)做了四次教學演講。有關資訊可自http://www.federalreserve.gov/newsevents/lectures/about.htm這個網頁取得。新浪網http://open.sina.com.cn/course/id_269上的演講錄影片有簡體中文字幕。
在2009年下半年,我曾試著在部落格中描述這場風暴,但引言範圍稍大,還没進入正題就因故暫停。現在接續,以免有始無終;但只就個人淺見,約略整理一下它演進的概念性主軸,供自我反省,不談法規與操作實務的細節。文中有些看法純屬個人揣測,美國有關人士未必如此想。
---------------------------------------------------------------
罪魁禍首是美國,它有幾個公私部門直接涉入這次禍及全球的風暴:
政府的住宅政策(房屋與都市發展部)
房地產相關產業
金融業
信用評等產業
聯邦準備理事會、財政部、與其他金融監管機構
法院
國會
光減稅降息無法改善美國經濟不振的情況
–2000年3月中旬,依托網路科技公司創富題材的股市泡沫開始破裂。
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遇五架被劫持客機幾乎同時發動的自殺攻擊,社會不
安的情緒加深,經濟不振的情況無法改善。
–為促進就業與經濟發展,美國政府依據企業界之需求與財經界主流之認知
,實施減稅與降息措施。(聯邦基金隔夜拆款週均價從2000年7月第1週的
階段性高點6.85%,一路降至2003年7月第2週的0.96%,之後一直到2004年
6月底,有46週在0.96%與1.02%之間狹幅上下波動,在當時是美國有史以
來利率最低的時候)。
–由於美國社會中可獲利的一般投資機會不足,減稅與貨幣寬鬆政策使得金
融體系中頭寸氾濫,難以消化…。
白宮政治決策中心
–2000年代伊始,美國產業對於同胞生活所需的低階與中低階產品之供應,
早已失去競爭能力,新興的資通訊網路狂瀾又正處於退潮冷靜的過程中,
找不到可以容納大量失業人口並提振經濟的接班產業。
–如果能設法讓低收入者也可以貸款擁有住宅,就可以立即刺激房地產及其
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人口與國民所得…,皆大歡喜。但敢冒險借錢給
低收入戶買房的人很少,就由政府支持若干企業(Government-Sponsored
Enterprise:以兩房–房利美、房地美這兩家由國會特許成立的上市公司為
主)收購一般金融機構的住宅抵押貸款契約,將之証券化後(發行住宅抵
押貸款証券Residential Mortgage-Backed
Security;RMBS)賣給投資人,
再以所回收資金繼續收購一般金融機構的住宅抵押貸款契約…,如此操作
可以週轉不息地充沛房地產市場上的資金供應,同時活化金融體系中閒置
的存款。(例如銀行與儲貸合作社等一般金融機構以年息1.5%吸收定期存
款,用來承做6%的住宅抵押貸款,可獲4.5%利差收入;再以1.5%的價格
把這筆房貸契約賣給兩房,即可回收放款資金用以承做新的房貸,可說無
本萬利。而兩房則用高於一般金融機構定存的利率,譬如2%,在貨幣市
場中賣出RMBS並獲利2.5%,再用所得資金繼續收購金融機構的住宅抵押
貸款契約…,也是無本萬利)
–當市場利率低到某個水平以下而資金氾濫時,就極有利於股市作手集團操
作多頭走勢。隨著股市自2002年9月下旬重回多頭、房價亦不斷上漲,小
布希總統遂於2004年競選連任時順勢喊出住者有其屋、人人有股票的施政
願景。(比去年底日本安倍首相提出的三箭振興政策還要具體動人)
推出住者有其屋政策
–在1994年以前,美國人要有固定職業、不低於當地中位數水準的所得、信
用紀錄良好、並有足夠的儲蓄支付頭期款,才能取得金融機構的住宅抵押
貸款,這種貸款叫做優質抵押房貸(prime mortgage)。美國克林頓總統
於1994年開始推動affordable housing政策,要求金融機構提供房貸給低收
入者,於是貸款人不符合優質條件的次級抵押房貸(Subprime mortgage)
逐漸增加。
–2001年小布希總統上任後繼續執行克林頓總統的affordable
housing政策,
並於2005年初連任後,進一步推出住者有其屋政策,以及貸款資格更寬鬆
的special affordable loan,要求金融機構貸款給家庭所得低於中位數之60%
的家庭,規定這種貸款的比率不得少於住宅貸款的12%,而且這個比率必
需逐年增加,到2008年不得低於28%。
–由於美國政府將金融機構執行affordable housing與special
affordable loan的
績效,做為是否允許它們跨州設立分行的重要衡量標準,所以金融機構不
敢怠慢。(除了政府壓力、較高的次級房貸利率、以及認為房地產會增值
之外,兩房會收購他們的住宅抵押貸款契約才是當年保守的金融機構敢於
大量放貸給高風險客戶的根本原因)
–美國國會早年就特許成立房利美(Federal National Mortgage Association,
Fannie Mae,1938年成立)和房地美(Federal Home Loan Corporation,
Freddie Mac,1970 年成立)兩家公司,由它們發行公司債券在貨幣市場
取得資金後收購一般金融機構的住宅抵押貸款,後來改用發行RMBS的方
式回收資金。雖然並無明文規定美國政府擔保兩房的債信,但一般人都相
信美國政府會負責兩房所發行債券的信用;美國政府高階官員甚至向持有
高額美元儲備之外國中央銀行推銷兩房的RMBS。(除了利率高、信用評
等公司給予高評等之外,相信美國政府會確保兩房債信才是保守的大投資
機構願意大量購買兩房RMBS的根本原因)
–美國房屋與都市發展部(U.S. 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HUD )為了貫徹小布希總統的房貸政策,以取消政府擔保
特權為要挾,逼迫兩房一再降低收購次級房貸的標準,以不斷提高次級房
貸佔它們收購房貸總額的比例。同時因為有厚利可圖,由投資銀行帶頭,
許多私營財務公司不斷以較低的收購標準,進入以往被兩房獨佔的抵押房
貸再融資市場,搶奪大餅,使兩房的市場佔有率節節縮小;所以兩房的民
間股東也不斷要求公司降低收購次級房貸的標準,來提高獲利總額,連帶
維持高股價。
–到2008年全美國約11兆美元的房貸中,約有5.1兆美元由兩房所擁有或保證
;在兩房所擁有或保証的房貸中,約有52%為次級房貸。
–美國政府並以不同的納稅所得扣除額鼓勵民眾購置自用住宅:没有房子的
人不得從其納稅所得中扣除房租,但自用住宅持有人可以從其納稅所得中
扣除房貸利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