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3日 星期四

回顧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卅三)– 告別一個循環階段 – 1


最後再歸納一下形成2008年金融風暴與美國政府處理它的主軸本回顧的觀點是: 

1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全球科技與經濟連年發展,美國銀行業1年期放款平均利率自二戰之後在震盪中維持上升趨勢,於19818月到達頂峰(20.5%)之後反轉;隨著大家所蓄積的游資愈來愈多即在震盪中維持下跌趨勢,於20091月落至最低點3.25%),之後保持在最低點迄今。不只美國,全球先進國家在1980年代中期之後普遍游資日增,苦無良好投資機會。

     美國主要銀行1年期放款利率平均值(月) 1949/01/31~2013/12/31 
          資料來源美國聯準會
          (為什麼1979/Q3~1982/Q23年間會有特別高的脈衝突起?)
 
2 由於長年期住宅抵押貸款固定利率銀行各種定期存款利率之間存在頗大利差,兩房自1981年起擴大金融操作,把向銀行買進的抵押房貸契約組成資產池,以資產池為抵押發行Mortgage-Backed pass-through SecurityMBS),賣給追求較高報酬的投資人,回收資金後再繼續買進抵押房貸契約;就這樣循環操作,將游資引進住宅金融市場,輕鬆賺取過手財。(收進高利率房貸本息後給付利率較低的MBS本息,賺取利差 

就放款商(lender)的資金來源(funding)而言,以短支長(譬如以3個月期商業票據為主要借款工具,不斷週轉發行)利差空間才大;若借入長天期資金來做這個生意,利差空間會小得很多。借入長天期資金財務風險固然降低不少,但承擔資產池資產違約的能力也降低不少。金融業者一般來說處理財務風險的能力很強,所以借短支長成為MBSCDO產銷業者的標準財務操作模式。

     ----- 30年期住宅抵押貸款固定利率(月) 1997/01/31~2013/12/31
     ----- 3個月期銀行商業票據利率(月) 1997/01/31~2013/12/31
    資料來源美國聯準會

3 兩房在賣MBS,會強調它們是GSEGovernment-Sponsored Enterprise
),暗示政府會擔保它們的債信政府即使一再強調兩房是自負盈虧責任的也没有用。也許因為擋不住兩房打著GSE的旗號輕鬆賺取暴利,政府就在Housing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Act of 1992中明白規定兩房必需逐年增加購買次級房貸的比例,要求兩房運用盈餘承擔若干協助窮人買房的風險,履行當初國會立法授權成立它們的初衷。這下大家更相信政府會擔保兩房的債信了;在美國政治人物牽線下,許多國家的中央銀行都買進兩房債券,穩當賺取較高的利息。 

4 這麼好的生意銀行不會自己一條鞭做到底嗎銀行的確不自己做提供信用額度,像政府支持GSEs一樣支持SPEs做(Special Purpose Enterprise有幾種變化名稱像SPVSIV,本質差不多)。不只銀行,一般有集資能力的大金主也成立私募基金或什麼SPE來做,影子銀行系統於焉迅速發展,住宅金融次級市場大幅擴張,Agency MBSPrivate-Label MBS市場上爭奪佔有率
。兩房由於具有信用與成本優勢(免稅、能以較低利率向貨幣市場借款、能以較高價格賣出RMBS需另找保險商保險量大…),所以一向能夠取得品質比較高的抵押房貸契約。 

5 許多大基金在章程裡規定只能購買擁有三大信評公司3A等級評等的發行商所發行、獲得3A評等的金融商品,於是三大信評公司等於在債券產銷鏈中為投資人扮演品管角色;政府金融監理單位也許樂得偷懶了。

6 商業科學家早就發明結構債這種產品,在MBS熱銷的情況下時機成熟商業企業家就向銀行買入各種貸款(房貸、車貸、信用卡貸款、學生貸款…
)債權、又到貨幣市場買入各種債券(公司債、市政債、產品債…)做為原料,與高利率的RMBS混搭,加工產銷結構債(CDO)。銀行也樂得把手上的貸款等等資產都賣給債券製造商,收回資金繼續放貸,極大化經營利潤。只要有市場需求,產品技術就會不斷精進,商業科學家與企業家進一步藉著Tranching部份保險等方法,將一張大債券分成幾級利率不同、本息給付順序不同的小債券(若資產池中有資產違約,利率較高之小債券持有人先領不到本息),分別賣給風險偏好不同的投資人。同時單純的CDO也演進成synthetic CDO、多層次CDOCDO中有CDO中還有CDO,即使專業投資機構也不易對產品徵信,就一切依賴信評公司的信評了。 

7 跨國投資銀行因為擁有全球大金主網絡既容易取得資金購買原料生CDO又最有在全球銷售CDO的能力當然在CDO產銷鏈中取得盟主地位信評公司成為護法,商業銀行則提供軍火。商業銀行的錢從那裡來從所有存款人也就是從所有納稅人來 

8 厚利加上政府鼓勵自然很快就吸引很多人才與資金投入CDO產銷鏈,其中自然不乏品性不良甚至惡劣的詐欺者。當高品質原料用完,但市場對CDO之需求仍然旺盛時,自然會有商人買進次級、次次級原料來生產,並用不誠實的方法把高風險CDO銷售出去。次貸因為債務人違約風險高,其放款利率比優級房貸高。 

9 1999,一方面美國政府希望在對都市中心衰敗地區進行再投資(更新
)的計畫中,兩房能夠提供當地低收入民眾住宅抵押貸款;另一方面美國愈來愈多關心社會發展的人士認為次貸放款商包括兩房的風險已經過高。在房價上升階段固然債務人與債權人都很開心,保守穩健的族群好像都是傻瓜笨蛋;但若景氣反轉,就會發生金融危機,把政府拖下水,造成全體納稅人損失1986年開始的儲貸危機殷鑑不遠。負責監理兩房業務的房屋與都市發展部(HUD)與兩房從2000年開始回應輿論批評,多次對於掠奪式貸款(
predatory lending)與次貸放款標準降低的市場發展情況表示憂心,宣稱將縮減對於高風險房貸的採購。兩房似乎真縮減了對於高風險房貸契約的採購,卻同時增加了對於含有次貸債券的擔保(收取保證費)甚至採購。這種做法看似減少了「直接」涉入次級房貸契約的風險,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可以說只是對純民營房貸放款商與CDO製造商讓利;更不客氣的講法是對政商複合體讓利。但不管真相如何,兩房涉入的次貸大致上還是次貸市場中品質比較高的族群 

10 除了政府要求增加次貸融資比例由於兩房是民營上市公司在市場上敗退或說是略微縮手市佔率下跌時經營者會面臨股東要求改善的壓力。但投資銀行擁有在前面第7點中所說的優勢,又藉著保險與CDSCredit Default Swap)等方法卸除了資產池資產違約的風險,加上高業務獎金激勵,就在房價節節上升的房市中放手買進風險較高的次貸抵押放款合約。於是在CDO熱銷,需要房貸原料與同業競爭的環境中,次貸的放款標準持續降低,大量出現零頭期款、teaser rate(前幾個月的利息甚至比市場利率低,然後逐漸升高
)、只繳利息不攤還本金、負攤提(negative amortization–將前期低於市場行情的利息滾入本金)、放寬申貸文件審核標準(不要求在職、收入、繳稅之類的還款能力證明)等情況。很多人即使知道在房貸開始還本後自己無力負擔,但房價在漲,認為屆時賣掉房子除了可以還掉房貸外還能多一筆投資收入。不少放貸者也認為房價在漲,若債務人違約,在法拍抵押品後自己賠錢的機率不高。

11 下圖顯示private-label MBS1985年開始漸進地持續在住宅金融的次級市場中增加佔有率,到20042005兩年迅速擴張,次貸風暴爆發後因為大家不敢再購買含有次貸的債券而於2007年迅速退場,到2008之後市場佔有率低於3.5% 

美國MBS發行量、以及Agencynon-agency MBS的市佔率


12 為了讓CDO賺到利差必需在CDO的資產池中摻入利率高的房貸債權於是大部份CDO中都含有高利率次貸都含毒。在市場參與者眾、競爭激烈時
,很自然的資源運用率提高、層次增加(仍然相對高利的債券會再被用來與低利的原料合組資產池,發行新債券)、利差降低因為利差愈來愈小,每筆單子的交易金額就必需愈來愈大,才能有像樣的利潤。規模小的CDO產銷商自然逐漸被迫退出市場,退場時姿態不好看者居多。 

13 消費者的負擔能力有極限而容易過度樂觀追漲過度的人也只佔人類某個比例房價不會漲不停。當資金供應商覺得房地產業風險升高時,房地產相開業者、房貸放款商、RMBS產銷商的借款利息便會升高,甚至借不到錢。由於房地產的產業關聯係數高,當房價過熱時常會帶動金融市場平均利率走升
。當利率上升房價下跌時,次貸違約率自然上升 

下面兩張圖分別顯示幾個不同年份次級(subprime)房貸與優級(prime)房貸的違約率,2005~20073年所發行的房貸,無論是優級還是次級,其違約率都明顯高於之前年份的產品。2004年的產品其違約率在應該穩定下來的時候卻反而上升,也很不健康。 


在上面兩個圖上的產品,從事後看,除了2000~20034個年份的prime mortgages之外,其他的產品能夠上市嗎?在次貸汽球爆破後,2008年所發行優級房貸的違約率,居然比汽球爆破前所發行的優級房貸還高得多,不曉得什麼道理?

在那幾個年頭號稱全美國聰明人密度最高的華爾街、與美國金融業、金融監理機關,還有間接一點的白宮、國會都怎麼了?熟以致之?熟令致之?公民團體與媒體的反省與監督力量可能產生得更強烈更及時嗎? 

14 當房貸違約比例升高CDO發行商開始持續虧本投資次貸的基金開始破產→投資銀行已生產的CDO賣不出去,無力給付買進次貸合約的貨款→房貸初級市場放款商接連倒閉→房價下跌、股價下跌→信評公司成批降低RMBSCDO的信評→因為資產價格與評等下跌,必需追繳各種保證金→受傷者提款(包括自海外匯回現金)應變→去投資槓桿應擴大→利率上升→貨幣市場不敢再借錢給投資銀行(不敢再買進前面2點所說投資銀行發行的短期商業票據)→投資銀行週轉不靈、跳樓拍賣資產(這裡很容易有舞弊行為)→資產價格再下跌→大家更不敢借錢給投資銀行→投資銀行接連破產或被廉價購併或轉型→商業銀行無法收回放貸給投資銀行、房貸初級市場放款商、與受傷投資人的融資→貸機構貨幣收縮效應擴大→銀行破產或被購併銀行間市場與貨幣市場因為互信不足而凍結→銀行、金融企業非金融企業都週轉困難→… 

CDO產銷鏈上的SPEs而言與其營業額相比都資本額很小,財務槓桿很大;都獎金發得很高很快,不累積股東權益;都以短支長、經常需要借款週轉;一旦短期票據賣不出去(借不到錢),週轉不動,很快就會破產。最根本的,次級房貸與含次貸CDO的市場迅速萎縮甚至消失 

15 如所週知,各種商品的價格都會自然波動,也會由於人為操作而波動。在證券相關市場中多方與空方輪流做莊(也許是同一個莊家交替做中長多與中長空),在景氣發展趨勢往下時,當然做中長空。大跨國操作集團是全球佈局,集團軍聯合作戰的,自然會在房市、債市、期權市場、股市、市…協調佈陣,當適當時機出現,便吹響號角發動大家節奏配合的猛烈攻擊,全線攻城掠地。幾波砍殺下來…

16 如果大眾因為擔心銀行可能倒閉而出現全面擠兌、金融系統崩潰…,這種災難如何處理?所以受到金融風暴影響的各國政府都很快宣示保障存款安全
,對銀行進行舒困…。2008/09/15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2008/09/18週四傍晚財政部長Henry Paulson與聯準會主席Ben Bernanke前往國會與兩黨國會領袖會晤,希望國會同意政府7,000億美元的緊急舒困計畫。紐約時報報導Bernanke在會晤中說:If we don’t do this, we may not have an economy on Monday. 

在資金全球迅速移動的環境中,大家覺得有必要協調步驟;經過2008/10/11 G7財政部長與中央銀行總裁的華盛頓會議2008/10/12歐洲15國領袖的巴黎會議,全球主要國家對於救災的原則取得共識 

17 有一則在網路上流傳的笑話:一幫搶匪搶了一家銀行後要數一下搶了多少錢,老大說何必那麼累,晚上看新聞就知道了,大概兩、三千萬吧!新聞終於出現銀行損失的數字–9,2357426元,這幫搶匪全傻了,拼了命還没有銀行員工順便搶得多!

華爾街日報在2008/11/28報導美國政府已經宣佈的救難預算包括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 7,000億美元、聯邦儲蓄保險公司(FDIC)擔保銀行新發行債券3,500聯準會購入貨幣市場短期商業票據5,400、聯準會購買汽車相關產業商業票據1.3、融資消費者與小企業債券投資2,000億、購買兩房等GSE所發行的公司債與所持有的MBS 6,000億,合計3.69兆美元,是美國聯邦政府2007年總歲入2.4兆美元的1.5倍。 

大家都知道借款擔保、附賣回購買、有擔保融資、無擔保融資、無擔保購買優先股或普通股、有擔保購買優先股或普通股、移轉性支付是不同的。這3.69兆美元預算最後「實際支出」的數字在幾年後塵埃落定時才會知道,但肯定比預算少得多。 
 
18 在這次80年頻率的全球金融風暴中,有不少國家的金融動盪已劇烈到發生系統性危機的程度。20128研究報告「Resolution of Banking Crises: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使用5項指標來衡量金融動盪程度– 

a. Extensive Liquidity Support(中央銀行注入金融部門補充其流動性的金額,超過金融部門所吸收存款+對國外債務合計金額之5%;而且注入金額之規模超過金融危機發生前之2倍以上)
b. Significant Guarantees on Liabilities(除了提高存款保護金額之上限外,政府還為金融機構其他的債務提供擔保)
c. Significant Nationalizations(政府對於能夠動搖整體金融系統安全的重要金融機構採取接管、或買入其過半股權的行動)
d. Significant Restructuring Costs(對於買入金融機構股權,以強化其資本結構之支出超過GDP3%;這項金額不包括購買金融機構資產、與為金融機構注入流動性的支出)
e. Significant Asset Purchases(政府購買金融機構的資產超過GDP5% 

若某國符合上述5項指標中的3項或以上,就被視為其金融部門已發生系統性危機;若符合2項就被視為其金融部門已瀕臨系統性危機邊緣。研究結果在2007~2009年間有13個國家發生系統性金融危機10國家已瀕臨系統性金融危機邊緣 

發生系統性金融危機
最嚴重(5項全部符合)
美國、英國
次嚴重(符合4項)
荷蘭利時、盧森堡、愛爾蘭、
冰島、蒙古(Mongolia
  重(符合3項)
德國、丹麥、拉脫維亞(Latvia)、
烏克蘭(Ukraine)、澳洲
已瀕臨系統性金融危機邊緣
      (符合2項)
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瑞士、瑞
蘇俄、哈薩克(Kazakhstan
、匈牙利、斯洛維尼亞(Slovenia
、希臘

  

沒有留言: